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清水江文书是继敦煌吐鲁番文书和徽州文书之后我国发现的第三大文书,其民间蕴藏量至少在30万件以上,目前已收藏进档案馆馆藏达10万多件。清水江文书的主要内容是清代和民国时期苗族侗族人民买卖山林和田地的契约。由于这些契约具有完整的归户性特点和清晰的历史脉络,因而对于研究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土地制度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的学术价  相似文献   

2.
近30年来甘肃民间契约文书的整理和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清代河州(今临夏)契约文书、岷县大崇教寺文书、天水家族契约档案三个方面,重点探讨了这些契约文书的特点及其价值,尤其是对清代河州土地买卖、对清代后期河州土地买卖中的“中人”现象、对清代河州契约文书中部分词语的考释方面研究更为深入。这些成果从加强对明清以来甘肃契约文书的收集与整理,加强对明清以来甘肃契约文书的整体研究,加强对明清以来甘肃契约文书与其他地区契约文书的比较研究三个方面提出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贵州清水江下游流域两个苗族家族的1001份清代田土和山林契约为样本,对苗族土地买卖特征进行抽样统计,揭示了清代苗族土地买卖存在以下特征:土地交易存在周期性波动规律,并受国内乃至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木材贸易的兴衰直接影响土地兼并的剧烈程度;并且,林契交易与田契交易存在着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李三谋 《农业考古》2000,(3):125-132,149
田契是一种传统的应用性文体,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几乎贯穿了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时期。田契包括买卖文书、租佃契约、抵押字据、典当契约几个方面,它是我国农业文明的一部分,是战国以来历代社会之土地市场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明清时期,随着田产贸易的频繁、租佃关系的不断变动和高利贷活动的猖獗,土地文书迅速增多,形成日趋多样化之状况,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土地买卖文书田产买卖文书是我国历史上产生最早的一种地契,也是最基本最普通的一种田产契约。它随着中国古代农业生产资…  相似文献   

5.
文斗、平鳌寨契约文书所见卖田契反映出清代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地有"禾田"与"谷田"之分,计量单位有"边、(鏱、扁)"、"把"、"石(担)"之别,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清代文斗、平鳌寨地区平均"禾田"一担(石)约4.31两白银,"谷田"一石(担)约2.84两白银。田价受民族地区糯禾文化、木材贸易和粮食价格等因素影响,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6.
清代乡村契约文书是重要的档案资料,是记录乡村社会的原始文献史料。笔者新发现的10件契约文书隶属河南滑县,年代从乾隆十一年至民国元年,历时160多年,按照内容可以将其分为土地买卖、土地典当、分家三大类,这三类契约文书涵盖了乡村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反映出土地在乡土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批乡村契约史料,为研究豫北地区乡村经济史、社会文化史、家族史等提供了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另外,契约文书所示地价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重大历史事件如"丁戊奇荒"等对当地乡村社会经济的摧残。  相似文献   

7.
卢茂村 《农业考古》2001,(3):112-113
安徽省博物馆自成立那天起,就注意搜集各时代的民间契约、文书、传世文物,民俗文物、 革命文物等;尤其是在徽州地区征购到一批明嘉靖、崇祯年间的祠规及明清各代田契(大部 份是“红契”),更为珍贵。另外还有部份房契、房租单、税票执照、推单、立议合同,康 熙年间援纳具甘结书,以及拆卖旧砖瓦木料契,明万历年间看柴山契和数张卖身契,这里择 要介绍三张明代卖身卖田卖屋契。1.明万历己酉年(神宗二十七年,公元1609年)十月洪三元卖身契这是一件明代徽州奴婢买卖契约,质地为毛边纸,长方形,长55.5,宽27.5厘米…  相似文献   

8.
太行山文书所见明代契约,其内容反映的是明代后期太行山南部地区的农村土地交易情况,是明代契约的一大新发现。太行山文书所见明代契约的格式发展较为完备,以土地买卖和典契为主,并出现了找补地价文契。当地官府对契约交易的监证并不严格,契尾均为手写版式,有部分契约对税粮过割的记载反映了当地可能存在实征底册。  相似文献   

9.
韦凯 《农业考古》2019,(4):167-175
目前整理出版的清水江文书中包含大量以山林管护为内容的文书,全面地反映了林业生产管护的周期过程,但学界对此类文书的研究和整理尚显不足,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以林业生产管护周期为线索,清水江山林管护文书按照其内容和性质可分为租佃契约、买卖契约、分山契约、官方法令与民间习惯法、其他五大类。对其进行分类和整理,是进一步推动研究清水江文书中山林管护相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清代江西安远县土地买卖契约文书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利 《农业考古》2004,(3):92-99,103
十七年前,笔者在江西赣州地区作清代江西赣南地区土地与租佃关系的调查时,先后在宁都、石城、瑞金和安远等地,发现了大批民间进行土地买卖和租佃活动的契约文书以及民间收藏的完粮串票(即上、下忙执照)、军功或捐监执照等。由于本人不久后研究兴趣和方向有所改变,致使这批珍贵的原始资料至今未能公布  相似文献   

11.
徽州文书是20世纪继甲骨文、秦汉简帛、敦煌文书、明清大内档案之后中国历史文化的第五大发现,促成了徽学这一新学科的形成。在数量众多的徽州文书中,土地买卖契约文书所占比例最大,内容最为丰富,产生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该文回顾了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学者对这一问题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相关的梳理、比较,以进一步了解徽州土地关系问题,关注徽州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经过近千年的时代变迁,至今仍是许多人的生存依靠。近代时期是中国社会变化最大、形态呈现最丰富的一个时期,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社会经历了封建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短短百年时间里,中国的社会形态几经转变,而随之改变的还有土地权力。近代地权转移对依靠土地生存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一方面对其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产生冲击,另一方面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市场经济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龙塘村收集到的土地文书代表了这一区域的土地所有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和对整个区域经济状态的影响,这对该地区经济形态的历史梳理和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清顺治年间黟县推行土地清丈、攒造鱼鳞图册。鱼鳞册在黟县乡村经济和法制生活中发挥作用,府县官吏审理土地案件以鱼鳞册登记为凭。《黟县顺治年清丈册》登记田、地、山5000余亩,"山"在90%以上。册载60%以上的土地属地主、族产所有。该册为都图册籍,登记分庄占有土地有的在毫厘之间,呈现出小土地占有的复杂形态。在册500余亩田...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平原地区宜农土地的垦殖基本饱和,人口继续膨胀,人均耕地日益减少,严峻的生存危机迫使人们大量涌入资源丰富、荒而未辟的广大山区,从而掀起山区开发的高潮,山区经济成为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从明清时期陕南地区的人口迁移及其成因的分析,探讨该地区农业人口增长的基本规律及农业开发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15.
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土地市场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及其对土地资源配置要求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缺陷对构建农村土地市场的影响,提出了改革的思路,从土地征用、集体土地使用权出让、宅基地流转、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4个方面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和城乡协调发展的农村土地市场。  相似文献   

16.
王潇 《农业考古》2020,(1):205-211
杜拉·欧罗波斯城(Dura-Europos)是塞琉古王国建立的一座希腊化城市。该城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羊皮卷和纸草文档,这些文献大多数属于帕提亚王国和罗马帝国统治时期,仅有少量断代于塞琉古王国统治时期。文献以官方文档居多,其中市民档案大多是市民个人的买卖契约、抵押贷款合同、婚姻协议以及财产分配文件,这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关于杜拉城不同时期社会生活的相关信息。通过对这些文档的分析我们也能够对当时杜拉城内的社会背景略见一瞥。虽然塞琉古时期的文献极为有限,但是一份断代于公元前2世纪的土地售卖契约向我们透露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这份契约中涉及的当事人、土地以及买卖形式,反映了塞琉古王国初期在希腊化城市内建城制度,也勾勒出了杜拉·欧罗波斯城的早期社会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7.
清代一统天下之后,曾一度禁止民间养马。对此,有研究者认为,清代民间养马业一蹶不振。本文介绍了清代马禁的历史背景,对不同时期的马禁政策和马禁松弛现象列举、分析,并结合大量官方、民间的原始文献,分析了民间养马业繁荣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香榧品种起源考证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20  
从历史文献考证和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古树调查资料分析得出香榧是榧树Torreya grandis中的优良类型(单株)经无性繁殖培育而成的榧树优良品种.香榧起源于唐代,扩大栽培于宋代,元、明、清三代得到规模发展.由于会稽山区榧树的应用历史悠久和社会经济条件使香榧得以保护和发展起来,所以是香榧的原产地域.香榧以其特有的形态特征,优良的品质和原产地域而区别于一般榧树及其他变异类型.香榧是优良品种和著名的产品品牌,除正宗香榧外,其他品种类型均不能称为香榧.图1表1参20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文献考证和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 古树调查资料分析得出香榧是榧树Torreya grandis 中的优良类型(单株)经无性繁殖培育而成的榧树优良品种。香榧起源于唐代,扩大栽培于宋代, 元、明、清三代得到规模发展。由于会稽山区榧树的应用历史悠久和社会经济条件使香榧得以保护和发展起来, 所以是香榧的原产地域。香榧以其特有的形态特征,优良的品质和原产地域而区别于一般榧树及其他变异类型。香榧是优良品种和著名的产品品牌, 除正宗香榧外, 其他品种类型均不能称为香榧。图1 表1 参20  相似文献   

20.
朱凤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807-6809
阐述了我国清代自然灾害对小农经济人力资源、畜力资源、农作物及耕地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间接反应是自然灾害链发展的最高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