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田防护林在改善平原农区生态环境、防范和减少干热风等自然灾害、保障农作物稳产高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漯河市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持续推进,农田防护林体系得到完善提升,构筑了良好的绿色生态屏障。根据漯河市平原林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漯河市农田林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二营灌区改造配套工程项目的建设,将使当地农田防护林、经果林、人工种草等灌溉水源有了保证,成活率提高,生长速度加快,林草覆盖率将大幅度提高,不仅改善了田间小气候,而且可减弱风沙、雪暴等自然灾害,同时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当地生态环境将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3.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和生态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本文主要就速生防护林的营造方法和病虫鼠害的防治做一阐述。1多功能防护林林带间作的技术要求在造林地的选择方面,多功能防护林林带要实行林带稀植混交间作的方法。选择适合于樟子松、杨树生长,又能适合粮豆生长的地方,通常应用于农田防护林建设,对于人少地多或不便于间作的地方,可采取林带稀植混交栽植。  相似文献   

4.
<正>农田防护林是防护林体系的主要林种之一,是指将一定宽度、结构、走向、间距的林带栽植在农田田块四周,通过林带对气流、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以保证农业生产稳产、高产,并能对人民生活提供多种效益的一种人工林。一、防护林体系的防护效益防护林体系的防风、防沙、改善生物气候和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效能,主要决定于防护林体系各组成部分的空  相似文献   

5.
不同配置农田防护林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科学合理经营、管理农田防护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对新疆石河子150团不同配置农田防护林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防护林土壤壤土占85.71%,而黏土组仅占14.29%;农田防护林土壤容重1.3~1.51 g/cm3;pH值7.06~9.67;土壤碱解氮为14.00~56.00 mg/kg,速效磷5.12~16.30 mg/kg,速效钾68.42~500.00 mg/kg。【结论】150团土壤属于碱性土;随防护林防护年限的增长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得到改善,其中胡杨×沙枣模式改善效果较好;该地区防护林土壤富钾,少磷,缺氮。  相似文献   

6.
以豫东黄河故道防护林为调查材料,选择其中的一部分作为调查重点,即商丘市梁园区、民权区防护林.经过实地考察和多方搜索资料,将防护林改建前后商丘地区的生态条件进行对比,从生态效益的角度着重分析防护林在防风固沙、防止小麦干热风、防止霜冻、防止旱涝灾害等方面的效益,由此说明豫东黄河故道防护林改善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还对该地防护林的现存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防护林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改善气候条件、减少环境污染所配置的营造由天然林和人工林组成的森林。近年来,防护林在调节气候、改善环境、保障林区稳产高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主要针对防护林退化成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对防护林相关的改造措施,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通过对全县退化防护林情况进行调查,深入分析了退化防护林成因和存在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今后更新改造措施。1全县退化防护林分布情况高台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县上下齐动员,全民齐参战,全面进行沙、土、水、田、渠、路综合治理和配套绿化,造林绿化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人居环境得到了巨大改善。  相似文献   

9.
飞播造林作为扩大和改善森林植被的重要手段,以它独特的优势,在我国荒漠化治理、“三北”防护林、长江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五十年来,随着大面积飞播造林的逐年开展,大片荒山荒沙得到了绿化治理,已经形成了颇具规模的飞播林基地,增加了后备资源,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运用能值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对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将农田防护林生态效益生态因子量由能值转换率转化为同一标准的太阳能值,对农田防护林生态效益外部性进行计量,结合本地区的能值/货币比得到农田防护林生态效益的外部性价值。对榆林市孟家湾项目区案例研究显示,该项目区农田防护林生态效益能值主要体现在防风固沙、保育土壤以及固碳供氧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