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衡5229”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矮秆、多穗、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04年通过同家审定,审定号:2004014)。  相似文献   

2.
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甘肃省是地膜消费大省,废旧地膜造成的环境“视觉污染”也曾一度困扰甘肃。文章基于实践探索,通过制定地膜生产地方标准率先解决地膜源头防控“最先一公里”、构建废旧地膜回收加工网络体系着力贯通地膜回收利用“最后一公里”,创新推进了该省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切实有效改善和保护了农村农业生态环境,有力保障了以地膜覆盖技术为核心的农业永续发展,并为西北旱作农业区乃至全国重点用膜地区都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井陉县山区旱作农业综合配套技术研究,通过三年示范,成功地总结出适于山区旱作特点的综合技术措施,增产效果好,现介绍给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旱作农业就是利用农业机械最有效地利用天然降水,建立土壤水库,依靠天然降水的种植生产。这项技术是改变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又称之为“雨养农业”工程技术,它还包括各项种植方式的选择、土壤培肥、蓄水保墒,抗旱作物品种的选育以及旱作农业机械的栽培技术等综合措施相配套,来合理调节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具有50多年的辉煌育种历程,是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公主岭分中心的技术依托单位。是“八五”全国农业科研开发综合实力“百强研究所”和全国农业技术开发“十强研究所”。2006年被农业部评为“十五”全国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综合科研能力“百强研究所”,“成果转化十强研究所”,并位居前列。  相似文献   

6.
《河北农业科技》2009,(11):F0003-F0003
2009年4月24日上午。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举行衡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揭牌仪式。经过50多年的发展和几代农科人的艰苦奋斗,旱作所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初级到高级,现已发展成为与当地农业生产相匹配、学科齐全、优势突出的综合性农业科研单位,为推动衡水市“农业兴市”战略的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该所旱作节水研究特色突出,先后取得100多项科研成果,应用推广面积累计超过10亿亩,创社会经济效益360多亿元。赢得了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的好评。  相似文献   

7.
旱作农业就是在难以供水的旱地,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应用综合配套技术,挖掘自然降水利用率的生产潜力,实现旱作稳产高产的农业生产活动.选用推广抗旱品种,是发展旱作农业的前提,调整旱地作物结构和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8.
<正> 旱作农业工程是在旱地农业生态系统中,通过种植制度的选择,综合运用农艺、农机、生物、工程措施,将传统的精耕细作、蓄水保墒、旱作栽培技术与现代农业高新科技相结合形成的综合配套技术,结合建设旱作基本农田,最大限度的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的系统工程。因此,建设和实施旱作农业工程,就必须运用系统生态学原理,对旱作农业生态系统进行辨识。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太行山山地丘陵旱农区的系统辩识,提出该区旱作农业工程建设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关于甘肃发展旱作草畜牧业生产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在甘肃中东部旱作农业区大力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全膜马铃薯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的背景下,依据甘肃中东部旱作农业区草畜产业发展趋势和相关资料,探索提出把利用旱作农业方法种植生产大量饲草的技术体系纳入现行作物-家畜产业体系之中;利用城镇化发展形成农村人口减少的机遇,试验推广依托峁、墚、沟等天然地势地形围栏建成人工草地进行放牧;充分提升现有的旱作农业、草畜产业及依此形成的循环农业优势,在该农业区构建新型的旱作作物-旱作饲草-家畜生产体系,提升综合生产效益,促使旱作农业的“甘肃模式”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10.
8月29日,由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主持、昆明动物所和贵州省农科院园艺所等8个单位参加的中国科学院科技支黔工程项目--“贵州科技扶贫示范-反季节无公害蔬菜、中低产田土改良与旱作农业、优质水产基地建设与产业化开发”课题,在贵阳市通过了由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局、昆明分院及贵州省科技厅共同组织的课题验收。  相似文献   

11.
<正> 旱作农业机械技术,就是通过成龙配套的机械化工程技术,以治水改土为关键环节的机械深耕、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直接粉碎还田、全方位机械深松、化肥机械深施、精少量播种等机械化适用技术,实施“雨养农业工程”、“沃土工程”,提高土壤对自然降水的库蓄能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有效增加农作物水、肥、气、热、光的调合作用,实现旱作农业的高产稳产。 襄樊市农机化研究所,联系鄂北岗地实际,近几年  相似文献   

12.
岩溶山区旱作农业集雨节水综合技术效果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湘西自治州作为一个典型的“雨养农业”岩溶山区,旱灾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季节性干旱是影响本州农业生产一大障碍因素。要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克服干旱缺水的矛盾,特别是解决旱作农业用“水”和相关技术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从1996年开始,湘西州土壤肥料工作站开展了岩溶山区旱作农业集雨节水综合技术研究,提出了适合本州的集雨蓄水-抑蒸保水-节水补灌的综合节水技术路线,很好地解决了制约岩溶山区旱作农业发展“水”及其运用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培育新的增长点,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是做强特色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近年来,天水市旱作农业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以地膜覆盖技术为中心的旱作农业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为了进一步挖掘天水浅山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潜力,逐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符合天水市实际的旱作农业发展之路,以俟读者。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总结了宁夏旱作农业发展历程中的5个重要阶段,明确提出了今后旱作农业发展的目标和对策措施。宁夏旱作农业的发展目标是力争实现“一个促进、两个缓解、三个提高”,并要处理好“五种关系”。发展对策是构建发展旱作农业生产能力体系;构建高效利用降水资源的旱作避灾型区域优势特色农业结构;构建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技术体系,不断创新深化地膜覆盖技术内涵,增加旱作农业的可控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加大覆膜保墒集雨(或集水)补灌技术实施和推广力度;努力构建发展旱作农业服务体系,推动宁夏旱作农业发展上台阶,力争把宁夏旱作农业区建成西北地区乃至国家级现代旱作农业示范区。  相似文献   

15.
衡观35冬小麦新品种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独家培育的节水高产“铁秆”小麦新品种,200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示范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6.
苟艳丽  殷碧秋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156-158,160
通过对泗水县域水资源情况的调查,提出了泗水县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应采取的对策和适宜采用的技术模式。通过实施旱作节水农业技术,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可以有效地解决该县缺水问题,提升该县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属重点国扶县,总面积2912.97平方公里,全县90%以上的人口是农业人口,94%的耕地是山旱地,农业增加值占GDP的近一半,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处于大旱大灾、小旱小灾,年年受灾、年年抗旱的被动局面。近年来,通过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初步走出了一条旱作农业区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3):F0004-F0004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1996年被评为“全国农业科研开发综合实力百强研究所”。1998年被山东省科委评为省级一类研究所。是国家“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玉米育种攻关的主要承担单位之一,山东省玉米育种攻关的重点单位。  相似文献   

19.
本冈讯(记者 田庆林)为有效应对全省干旱少雨的情况,确保粮食生产目标,省上决定在原有500万亩旱作农业项目的基础上,再新增150万亩,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为主的旱作农业综合技术,650万亩。  相似文献   

20.
甘肃是传统的农业省份,也是全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多年来,在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指引和支持下,我们着力夯实农业基础设施,稳步推进以坡改梯为重点的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旱作农业发展新路,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