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复合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市场上水稻可选用的复合肥品种较多,为探讨不同复合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有机硅高塔复合肥与绿先机复合肥进行比较试验,并对水稻干物质重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硅高塔复合肥处理对水稻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均有促进作用,进而提高水稻产量。说明有机硅高塔复合肥能促进水稻物质转化,增加了干物质运转量和运转率,提高了水稻收获指数。  相似文献   

2.
利用大区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碳基复合肥对水稻生育时期和产量的影响。施用碳基复合肥的处理水稻抽穗期、齐穗期较对照提前1d;分蘖盛期、拔节期和成熟期的株高、茎数与常规对照无明显差异;地上、地下干物质重和叶面积略有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应用碳基复合肥的处理产量最高为8829.0kg/hm~2,较对照公顷增产70.5kg,增产率为0.8%。与对照相比,应用碳基复合肥的处理穗粒数提高0.8粒,千粒重提高0.1g,结实率提高0.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新型复合肥在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评价新型肥料在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中的施用效果,利用大田区域联合试验的方法,通过将新型复合肥与常规肥料进行对比,研究新型复合肥的施用对不同积温带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肥处理较常规对照在佳木斯增产4.08%,在哈尔滨减产7.49%,且差异显著,在二九一农场减产5.18%。由于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下降引起减产,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导致增产。在成熟期,施用新型复合肥使佳木斯的干物质增加5.15%,而哈尔滨和二九一农场的干物质分别下降4.95%和3.89%。与常规对照相比,复合肥处理使佳木斯的氮肥偏生产力增加4.08%,而哈尔滨和二九一农场的氮肥偏生产力分别降低7.49%和5.18%。表明,该新型复合肥在黑龙江省不同水稻种植区域的应用效果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正本试验通过在水稻上进行试验,研究炭基肥在八五四分公司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末期,炭基复合肥试验处理对水稻生物产量的积累要优于常规施肥。炭基复合肥比常规施肥低37.0kg,减产6.5%。为研究炭基复合肥在八五四分公司水稻上代替常规肥料基施对水稻返青、分蘖、株高、穗长、颖花数、结实率、穗粒数、剑叶长等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通过规范示范和实收测产,让种植户亲眼目睹炭基复合肥基  相似文献   

5.
碳基复合肥示范效果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碳基复合肥与常规施肥比较,水稻的返青期、分蘖期、抽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均无明显差异,全生育期无肥害、畸形发生,说明碳基复合肥对水稻安全,未出现贪青晚熟现象。水稻定型株高、单株分蘖数差异不明显。碳基复合肥示范区水稻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实收产量等评价指标与常规对照没有明显差别,碳基复合肥示范区平均实收产量9459.5kg/hm~2,常规对照平均产量9542.5kg/hm~2,比常规对照平均减产83kg/hm~2,减产率0.9%,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肥料运筹对水稻南粳9108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南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水稻品种南粳9108为材料,设置不同肥料运筹方案,研究其对水稻产量结构及农艺性状、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试验条件下,不追肥的4个处理,水稻有效穗数、株高、穗长、结实率、产量等指标并不优于,甚至低于常规施肥,而后期追施复合肥或二铵的处理,水稻有效穗数和产量高于常规施肥。综合产量数据和肥料贡献率数据可知,后期追肥更有利于增产,尤以追施复合肥更有利于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7.
以美晶丰复合肥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新型复合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最终得出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肥有增加水稻穗粒数的趋势,平均每个分蘖增加9粒左右;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有减少趋势;水稻产量增加2.3%左右。施用新型水稻生物肥能减少其它N肥(尿素)用量,在与常用的磷酸二铵和氯化钾(或硫酸钾)同样投入条件下,亦能节约部分N肥成本;若新型P-N和K-N复合肥具有价格优势,将有利于节约水稻生产成本,增加农户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新型复混肥黑劲道在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利用杂交稻隆两优1988和常规稻黄华占作为试验材料,以普通复合肥为对照,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比较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Oryza sativa L.)产量形成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复合肥相比,黑劲道复混肥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有效穗数和千粒重显著提高;使水稻最高茎蘖数和有效茎蘖数均有明显增加,而最终成穗率与普通复合肥相差不大;茎蘖数的增加使各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明显高于对照,干物质积累和作物生长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保证光合产物形成;能显著改善水稻抗倒伏相关性状,成熟期可优化各节间配比,使杂交稻和常规稻株高及重心高度降低、茎秆基部节间粗度和茎壁厚度增加,进而使基部抗折力增加、倒伏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复合肥生产工艺众多,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复合肥的性状存在本质差异。研究不同工艺复合肥的作物增产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差异,为复合肥的工业生产与农业应用提供有益参考。【方法】采用模拟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6种等养分不同生产工艺复合肥(N-P2O5-K2O,15-15-15)的氮素释放特征及其对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6种工艺复合肥的氮素释放特征曲线符合抛物线,脲甲醛工艺复合肥氮素释放最慢、掺混工艺释放最快;不同工艺复合肥氮素释放速率依次是脲甲醛工艺<高塔造粒工艺<双管反应器工艺<喷浆造粒工艺<团粒工艺<掺混工艺复合肥。施用不同工艺复合肥玉米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以脲甲醛工艺复合肥玉米产量最高,较掺混肥增产8.8%;其次是高塔造粒工艺和双管反应器工艺复合肥,分别比掺混肥增产5.7%和5.1%,团粒工艺和喷浆造粒工艺较掺混复合肥增产不显著。玉米产量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玉米产量差主要来自穗粒数的差异;不同工艺复合肥之间玉米穗粒数差异显著,脲甲醛工艺、高塔造粒工艺和双管反应器工艺复合肥穗粒数比掺混工艺复合肥处理提高15.6%、13.5%和10.2%;穗粒数与生长前期吸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玉米生长前期吸收氮量的提高促进了玉米穗粒数的形成。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效率在不同工艺复合肥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脲甲醛工艺、高塔造粒工艺、双管反应器工艺复合肥氮素表观利用率比掺合肥提高了10.7、8.9和3.8个百分点,其氮素偏生产力、农学效率和肥料贡献率都高于掺混肥,而团粒工艺和喷浆造粒工艺与掺混复合肥氮素利用效率相当。【结论】脲甲醛工艺、高塔造粒工艺及双管反应器工艺复合肥因工艺和原料的改进,较其他工艺复肥氮素释放慢,有利于玉米移栽到大喇叭口期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促进了玉米生长和穗粒数的形成,从而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为详尽深入研究碳基复合肥在不同生态区、不同土壤上替代常规肥料基施对水稻返青、分蘖、株高、穗长、颖花数、结实率、穗粒数、剑叶长度等生长发育和产量因素的影响,通过规范示范和实收测产,验证碳基复合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特制定在水稻上施用碳基复合肥与常规施肥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插秧期相同的情况下,分蘖期处理较CK晚2d,齐穗期和成熟期均较CK晚1d,该肥料没有加快水稻生育进程的作用。小区CK分蘖指数平均达到2.1,比小区处理平均提高0.2,该肥料对水稻分蘖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千粒重小区处理平均达到28.3g,比小区CK平均增加1.1g;实际产量小区处理比小区CK平均增加324kg/hm2,大区处理比大区CK平均增加967.5kg/hm2,综合小区和大区产量数据,施用碳基复合肥对水稻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1.
对早稻进行了免耕与常耕栽培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耕栽培水稻相比,免耕水稻,根系活力高7.4%~34.9%,各生育期的干物质占黄熟期干物质之比高。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实际产量分别高1.1%、5.1%、0.6%和10.0%。产量与根系活力和干物质积累的相关分别达到0.9和0.87以上。  相似文献   

12.
老根复合肥对水稻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从对水稻长势及有关物候期分析,水稻施用老根复合肥后,有效分蘖数增加,具有早开花、早成熟的效果。从对水稻生物性状分析,水稻施用老根复合肥后,具有增加粒数和产量的作用,穗粒数增加4.2—5.6粒,亩增产12.6~18.4kg,增产幅度为2.61-3.2%。  相似文献   

13.
通过碳能量复合肥与当地施肥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其在本地区水稻生产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施用碳能量复合肥的水稻在株高、穗长、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方面均要优于常规施肥处理。与常规施肥相比,水稻碳能量复合肥处理增产345kg/hm2,公顷增产值931.50元,去除成本,公顷净增效益331.50元。  相似文献   

14.
对比研究了聚天冬氨酸增效复合肥和不同施用量普通复合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聚天冬氨酸增效复合肥和普通复合肥都能通过增加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聚天冬氨酸增效复合肥增产增效作用更加明显。提高普通复合肥用量虽使产量和经济效益有所增加,但产投比与低施肥量持平,肥料利用效率甚至更低。适当降低施肥量可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减少肥料流失。聚天冬氨酸增效复合肥具有投入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的优势,在小麦生产上推广应用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5.
在玉米田内,等量一次性施入稳定性肥料和普通复合肥,研究其对夏玉米叶面积、干物质、植株性状、产量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稳定性肥料的使用提供指导意义。结果表明,稳定性肥料能够显著提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量,降低株高、穗位高和茎节间长度,增加节根总数和地上节根数,提高产量及产量性状,增加农民收益。与普通复合肥相比,施用稳定性肥料经济效益可提高14.4%。  相似文献   

16.
控失复合肥侧深施对机插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控失复合肥侧深施技术对机插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习惯施肥、控失复合肥同步侧深施基肥一次性施用、控失复合肥基肥同步侧深施配施分蘖肥和控失复合肥基肥同步侧深施配施穗肥4个处理。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控失复合肥同步侧深施施肥技术对机插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失复合肥基肥侧深施配施分蘖肥或穗肥均能延长水稻齐穗期和成熟期,其中配施穗肥高于配施分蘖肥。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控失复合肥基肥一次性施用较分蘖数降低。控失复合肥基肥同步侧深施配施穗肥较农民习惯水稻增产7.27%,其通过提高成穗率和产量构成中的有效穗数、穗实粒数来提高产量。本试验条件下,机插水稻生产上控失复合肥基肥同步侧深施配合穗肥施用水稻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高产和超高产水稻产量差异比较及其原因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高产与超高产水稻产地的环境因子,生长发育,物质积累,产量形成等因素进行比较研究,超高产水稻在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LAI高值持续时间,干物质积累总量等方面优于高产水稻。7-9份超高产水稻所处环境的太阳辐射总量、最高温分别比高产环境高25.7%和21.3。形成大穗,多穗的跗力小,其决定时期无光温明显差异,因而发迹栽培管理措施来增加高产水稻的有效穗粒数和穗粒数至超高产水平是客观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水稻生产中化肥施用量大、施肥方式不合理及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以‘九香粘’品种为材料,在5种不同施肥处理下进行随机区组小区试验,研究了侧深施用控释肥对机插中稻生长、产量及氮肥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对照,采用侧深施用控释肥处理的水稻茎蘖数显著增多,植株器官干物质重和收获指数均较高,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产量和氮肥农学效率提高显著,株高和千粒重差异不明显,侧深施用控释尿素、控释尿素减氮20%和控释复合肥处理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9.98%、7.53%和8.37%,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34.57%、57.62%和29.02%。处理效果以控释尿素最好,控释复合肥优于常规尿素。机插中稻侧深施用控释肥可改变机插中稻群体质量,促进产量形成,提高产量和氮肥农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肥料密度对直播水稻"武运粳8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水稻品种"武运粳8号"为材料,设置施氮量处理、磷钾肥配比处理及密肥互作试验,分析它们对直播方式下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①提高施氮量、增加磷钾肥配比能提高水稻单位面积穗数、每穗颖花数和产量;增加基本苗能提高水稻单位面积穗数而降低每穗颖花数;肥料、密度对结实率和千粒重无明显影响。②限制直播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颖花量,提高产量途径是在形成适宜穗数的基础上增加每穗颖花数从而提高单位面积颖花量。③直播稻单位面积穗数与基本苗数相关密切;每穗颖花数与抽穗前干物质形成颖花能力相关密切;抽穗前干物质形成颖花能力与拔节至抽穗期氮素吸收量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淀粉废水沉降底泥复肥的生物试验,证实了利用工业废水的资源化产物进行农业生态建设的切实可行性。该复合肥实现了水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协调统一,使平均每穗实粒数这一重要产量构成因子表现突出,因而产量也较高,尤以中水平施复肥为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