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育种与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麦育种和栽培实践 ,对宿州市小麦超高产育种和栽培作了总结。笔者认为 :在多穗型的基础上选育大穗型、提高穗粒数、增加千粒重 ,是小麦超高产育种的可行方案 ;超高产栽培方面 ,应加强小麦中期生育规律及调控研究 ,建立完整的小麦生育指标诊断体系 ,才能使小麦超高产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2.
<正>在连续多年创小麦超高产纪录试验田,通过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旗叶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气孔导度等相关指标,研究灌水量和灌水期对超高产小麦灌浆期光合特性、水分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水0~300毫米,灌水对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的光合特性有显著调节作用;与对照处理相比,灌水可显著提高超高产小麦灌浆期旗叶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使小麦能够保持较好的叶片结构和功能状况,这是小麦获得超高产的基础;随着灌水量增加,超高产小麦旗叶气孔导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通过西安市某县的超高产小麦栽培和种植经验,分析小麦超高产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超高产小麦育种是“十五”期间的主要育种目标。选育超高产品种是提高小麦单产的关键。本文就小麦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指标进行探讨,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模式应建立在一定穗数的基础上.着重提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主攻穗粒重。  相似文献   

5.
根据长江下游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小麦品种产量水平的发展趋势 ,提出了小麦超高产育种的目标 ,指出小麦超高产育种的突破口应是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 ,着重增加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来主攻穗重。对如何选育超高产优质品种的途径和方法作了针对性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连续多年创小麦超高产纪录试验田,通过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旗叶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摩尔分数、气孔导度等相关指标,研究灌水量和灌水期对超高产小麦灌浆期光合特性、水分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水0~300 mm,灌水对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的光合特性有显著调节作用;与CK处理相比,灌水可显著提高超高产小麦灌浆期旗叶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使小麦能够保持较好的叶片结构和功能状况,这是小麦获得超高产的基础;随着灌水量增加,超高产小麦旗叶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增加,胞间CO2摩尔分数降低,净光合速率提高;至T5处理(灌冬水、拔节水和灌浆水各60 mm)灌浆期旗叶各项光合指标协调,净光合速率最高,成熟期其产量最高,并达到超高产水平;进一步增加灌水量,小麦旗叶衰老加快,净光合速率降低,产量下降,水分利用率显著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灌冬水、拔节水和灌浆水各60 mm是超高产麦田适宜的用水方案.  相似文献   

7.
以淮麦33、烟农19和连麦7号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进行超高产栽培,对小麦的产量、主要品质指标、RVA特征值及蛋白质组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高产栽培小麦(产量为7.52~8.31 t/hm2)相比,超高产栽培小麦千粒重高,穗粒数多,单位面积穗数与对照高产栽培小麦无显著差异;与高产栽培(对照)相比,超高产栽培可以显著增加小麦的湿面筋含量、容重、粗蛋白质含量及谷蛋白、醇溶蛋白、清蛋白的含量,对谷醇比与球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超高产栽培对淀粉黏滞谱(RVA)特征值的影响因品种而异。表明超高产栽培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而且还可以明显改善小麦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正>本报讯近日,山东省正式启动超高产小麦、玉米创建工程,计划培育超高产小麦、玉米新品种,预计到2020年带动山东粮食增产40亿斤。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郭九成介绍,"超高产小麦创新示范工程"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小麦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东领衔的跨单位、跨学科创新团队成功中标,"超高产玉米创新示范工程"则由玉米育种专家李登海领衔的团队承担。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黄承彦说,团队将完善现代生物育种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超高产小麦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
行距对超高产小麦冠层结构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不同行距对超高产小麦冠层结构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产小麦株高、节间长度、冠层叶片大小、叶片着生角度等主要受品种特性的影响,行距对其无显著影响,但行距与品种在株高上存在互作效应;不同超高产小麦品种在产量及产量构成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同一密度下不同行距超高产小麦的产量、成穗数存在极显著差异。由于行距与品种的互作效应,不同超高产小麦品种要实现成穗数最大所要求的最佳行距不同,在生产上根据不同超高产小麦品种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不同,可以通过行距调整增加成穗数以增产。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作为第二大的粮食作物的小麦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各种技术培育超高产小麦成为当下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作者就是主要建立在超高产小麦的概念基础上,在山西太原地区进行超高产小麦的育种研究。本研究主要是通过进行对试验小麦品种材料的选择、确定试验方法、对培育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在整个过程中运用诱变技术,培育出优良的超高产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小麦新品种平安7号丰产性、稳定性及适应性。[方法]根据2006—2007年度、2007—2008年度河南省小麦区试试验汇总资料和2008—2009年度河南省小麦生产试验汇总资料,利用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回归系数、适应度、品种稳定性与适应性(Cosolin)对平安7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平安7号表现出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和适应性广的特点,具有广阔的推广空间。[结论]该研究为平安7号在生产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优质 高产春谷新品种公谷7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谷75号是以8132为母本、公谷63号为父本,经人工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具有高产、稳产、品质好、适口性佳等优点。2008~2009年全国(东北春谷区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5 559.0 kg/hm2,较对照增产8.71%。2010年通过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鉴定。  相似文献   

13.
2008年钦州市龙眼丰产的气象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2007~2008年钦州市龙眼产量形成关键期的气象条件。结果发现,2008年钦州市龙眼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晚秋梢生长期降雨正常,有利于秋梢生长及老熟;花芽分化期遇适宜时长的8~14℃低温刺激,有利于花芽分化的顺利进行;花穗抽生期遇3次相对低温过程,有利于抑制“冲梢”,利于成花;开花坐果期,温暖晴朗,有利于提高坐果率。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7~2008年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西北春谷区组)产量汇总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回归系数等多种分析方法,对长生07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长生07是1个丰产、稳产且对优良环境更适应的品种,是理想的高产谷子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采用300Gy60Co-γ射线辐照处理恢7954与蜀恢527的回交后代,经多代选育,育成了优良杂交水稻新组合农丰优2008。2006~2008年参加浙江省衢州市区试和生产试验,2009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杂种优势强、熟期适中、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等特点,增产潜力大。通过审定以来,推广面积不断扩大。该文对其选育研究过程、品种特点及栽培技术等做了系统的总结,旨在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和种植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5~2006年河北省玉米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示范数据资料,对奔诚8号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奔诚8号属高产、稳产玉米杂交种,籽粒品质优良,适宜在河北省春播玉米区广泛推广种植。其推广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2006~2008年连续3a进行了夏玉米栽培攻关试验,对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麦后直播、密植足穗、适当晚收和成熟收获是获得超高产的关键,并创出了大面积连片产量13500.0kg/hm^2、小面积产量16017.0kg/hm^2的超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18.
水旱兼用冬小麦新品种长麦6135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麦6135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以长97-5867为母本、晋麦6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明确长麦6135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可为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以及更好地推广该品种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利用2007~2008年山西中部旱地小麦区域试验产量结果和2008~2009年山西中部水地区域试验产量结果,采用新复极差法(LSR法)和品种基因型互作方差、互作变异系数,以及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了长麦6135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结果表明:长麦6135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的特点,是1个水旱兼用小麦新品种,在山西省中部麦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优质谷子新品种保谷18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该品种特点突出,优质、适口性好、高产。在第七届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优质食用粟评选中被评为一级优质米。2006~2007年国家区域试验中11点平均产量为4 707.00 kg/hm2,较对照增产7.57%。2007年国家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5 619.15 kg/hm2,较对照豫谷5号增产5.43%。该品种于2008年1月通过了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20.
根据舟山新吉利远洋渔业有限公司2艘探捕船2007年与2008年的探捕资料,结合表温数据,对西南大西洋公海阿根廷滑柔鱼产量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大西洋公海阿根廷滑柔鱼的渔期为1~6月,其中3~5月为高产期。渔场主要在45°~47°S、60°~61°W海域。产量重心位置总体呈较强的季节性分布,即两年的1~3月为一类,而4~6月另成一类。渔场表温升高是2008年产量重心南移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