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了验证观赏海棠叶片McmiR159a对花色苷代谢的调控作用。【方法】以观赏海棠红叶品种‘王族’为试验材料,确定McmiR159a前体基因序列并对其靶基因进行预测,构建McmiR159a过表达载体并瞬时转入‘王族’组培苗。其次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qRT-PCR分析瞬时侵染植株中花色苷的含量及其合成途径中结构基因的表达量。【结果】结果表明,McmiR159a在观赏海棠中过表达下调其靶基因表达,上调花色苷代谢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进而增加花色苷的含量。【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观赏海棠中McmiR159a对花色苷的合成具有正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验证观赏海棠叶片McmiR160a对花色素苷代谢的调控作用。【方法】以观赏海棠常色红叶品种‘王族’为试验材料,确定miR160a的前体基因序列并对其靶基因进行预测,克隆McmiR160a前体序列并构建过表达载体并瞬时转入‘王族’组培苗。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qRT-PCR分析瞬时侵染植株中花色素苷的含量及其合成途径中结构基因的表达量。【结果】结果表明,在观赏海棠中过表达McmiR160a可以降低花色素苷的含量,同时降低其靶基因和花色素苷代谢途径关键基因表达水平。【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观赏海棠中McmiR160a对花色素苷的合成具有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验证观赏海棠叶片McmiR160a对花色素苷代谢的调控作用。【方法】以观赏海棠常色红叶品种‘王族’为试验材料,确定miR160a的前体基因序列并对其靶基因进行预测,克隆McmiR160a前体序列并构建过表达载体并瞬时转入‘王族’组培苗。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qRT-PCR分析瞬时侵染植株中花色素苷的含量及其合成途径中结构基因的表达量。【结果】结果表明,在观赏海棠中过表达McmiR160a可以降低花色素苷的含量,同时降低其靶基因和花色素苷代谢途径关键基因表达水平。【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观赏海棠中McmiR160a对花色素苷的合成具有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验证观赏海棠叶片McmiR160a对花色素苷代谢的调控作用。【方法】以观赏海棠常色红叶品种‘王族’为试验材料,确定miR160a的前体基因序列并对其靶基因进行预测,克隆McmiR160a前体序列并构建过表达载体并瞬时转入‘王族’组培苗。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qRT-PCR分析瞬时侵染植株中花色素苷的含量及其合成途径中结构基因的表达量。【结果】结果表明,在观赏海棠中过表达McmiR160a可以降低花色素苷的含量,同时降低其靶基因和花色素苷代谢途径关键基因表达水平。【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观赏海棠中McmiR160a对花色素苷的合成具有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蝴蝶兰Phalaenopsis黄花系品种P.‘Taipei Gold’(2n=3x=57)作母本进行杂交育种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不育性障碍,为了克服这种障碍,多年来选择不同的父本进行杂交,终于发现采用P.‘Sara Gold’作父本进行杂交,收到蒴果1个,培育出杂交后代群体180株,其中有开花株99株。对杂交后代株高、冠幅、着花量、花径、花箭数、侧枝数及花色、唇瓣颜色和花瓣上的斑点进行观测记载。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生长发育指标优于双亲的株数百分比:株高、冠幅、着花量、花径、侧枝数和花箭数分别占67.68%,86.87%,61.62%,24.24%,21.21%和26.26%;花瓣和唇瓣的颜色,基本遗传了双亲的特点,91%的后代花瓣颜色与双亲相似,74%的后代唇瓣颜色与双亲相似,90%的后代花瓣上出现了斑点。以P.‘Taipei Gold’作为母本成功杂交在国内首次报道,为蝴蝶兰黄花系杂交育种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紫枝’玫瑰5个开花时期花瓣中的花青苷、类黄酮苷和类胡萝卜素的种类和含量,推定‘紫枝’玫瑰花的花青苷代谢途径,为探讨玫瑰花色的呈色机理和花色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紫枝’玫瑰不同开花时期的花瓣为试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超高效液相色质联用分析法(UPLC-DAD-Q-TOF-MS)对其花青苷、类黄酮苷和类萝卜素进行结构推定和定量分析,结合化学反应过程推测‘紫枝’玫瑰花青苷代谢途径。【结果】在‘紫枝’玫瑰中鉴定出8种花青苷、16种类黄酮苷和β-胡萝卜素,没有检测到叶黄素;花青苷主要以芍药素、飞燕草素、矢车菊素和天竺葵素的双糖苷为主,四类花青苷都在花蕾期和初开期相对含量最高;检测到芍药苷的两种甲基化衍生物,没有发现飞燕草苷的甲基化衍生物;类黄酮苷以槲皮素和山萘酚的糖苷化、酰基化和甲基化的衍生物为主。定量分析显示,芍药苷和飞燕草苷占‘紫枝’玫瑰总花青苷含量的90%以上;芍药苷含量在‘紫枝’玫瑰开花过程中随花色变浅而降低,飞燕草苷在开花过程含量变化不大;芍药苷和飞燕草苷的比例(Pn/Dp)随花色变浅而降低。【结论】‘紫枝’玫瑰花中含有芍药素、飞燕草素、矢车菊素和天竺葵素,这四类花青素在半开期之前完成全部积累,盛开期后只降解不合成。芍药素是形成‘紫枝’玫瑰花色的主要成分。‘紫枝’玫瑰的花青苷代谢途径中,甲基酶(Rr AOMT)的催化作用有底物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花色是梅花(Prunus mume)极其重要的观赏性状,类黄酮是梅花花瓣中的主要色素,但目前关于梅花类黄酮化合物的组成及其与花色关系的研究较少。研究梅花类黄酮化合物可为梅花花色形成机理以及梅花类黄酮资源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4个代表花色的梅花品种盛花期及两个品种花色变化关键时期花瓣作为试验材料,首先采用RHSCC比色卡比色法和色差仪测定不同品种各时期花瓣的花色表型,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对各品种不同开花时期的类黄酮组成进行定性、定量研究,进一步通过Duncan检验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不同花色品种间差异代谢物以及开花过程中与花色变化相关的类黄酮代谢物。【结果】在梅花花瓣中共鉴定出25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红色‘白须朱砂’和紫红色‘虎丘晚粉’的主要成分为花青素类化合物,‘白须朱砂’和‘虎丘晚粉’间矢车菊素及其衍生物含量存在差异。从大蕾期到盛花期,‘白须朱砂’红色逐渐变浅,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芍药花素-3-O-葡萄糖苷的含量也逐...  相似文献   

8.
以粉色郁金香品种Tulipafosteriana‘Albert heijn’为对照,研究其红色芽变品种‘上农早霞’开花过程中花色、色素组成及含量的变化。采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进行花色描述,利用特征颜色反应确定色素类型,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及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花色苷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Albert heijn’和‘上农早霞’花朵完全着色时花瓣中含花色苷及黄酮类,含少量叶绿素,不含类胡萝卜素。‘Albert heijn’花瓣中检测到矢车菊3-O-芸香糖苷和天竺葵3-O-芸香糖苷,以前者为主。‘上农早霞’花瓣中检测到天竺葵3-O-芸香糖苷、天竺葵3-O-乙酰芸香糖苷和天竺葵3-O-双糖苷,其中天竺葵3-O-乙酰芸香糖苷含量最高。花朵发育过程中2品种花瓣中各花色苷含量不断上升,‘上农早霞’总花色苷的含量及上升幅度显著高于‘Albert heijn’。花朵完全开放时‘上农早霞’花瓣中总花色苷含量为‘Albert heijn’总花色苷含量的3.1倍,此时‘Albert heijn’花瓣中矢车菊苷元衍生物含量占总花色苷含量的70.8%,而‘上农早霞’中天竺葵苷元衍生物含量占总花色苷含量的94.9%。‘上农早霞’与‘Albert heijn’花瓣中花色苷组成及含量差异是造成两者花色不同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石竹属植物种间杂交能产生不同的花色和花型的后代,对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采用压片法鉴定石竹属植物的倍性,醋酸洋红染色观察花粉的活力,并对不同杂交组合结实率及杂交亲合指数进行研究。【结果】研究发现香石竹‘Nogalte’、‘D. P Barbara’、‘Thomas’、‘Red Barbara’、‘NH6’、‘NH10’和‘冬梅’以及石竹属的瞿麦、中国石竹、头石竹和须孢石竹为二倍体(2n=2x=30),常夏石竹为六倍体(2n=6x=90);石竹属植物花粉活力较高,在69. 17%~94. 97%;不同石竹种间杂交座果率和每果种子数各不相同,座果率在0%~100%,每果种子数在0~42. 64颗。【结论】石竹属种间杂交组合除少数组合外都具有亲合性,该项研究对石竹种间杂交育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海棠不同品种果实香气物质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研究不同海棠(Malus sp.)品种果实的香气成分及果实成熟后挥发性物质的变化,为寻找苹果属物种中具有特异香气的种质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法。【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 MS)技术,分别测定了‘Red splender’、‘Strawberry parifit’、‘Pink Spire’、‘Radiant’、‘Sparkler’、‘Flame’等6个海棠品种成熟果实的挥发性物质,并对‘Red splender’和‘Strawberry parifit’果实成熟后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6个海棠品种成熟果实中共检测到3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为醛类、酯类和醇类。2-己烯醛是最主要的香气成分,相对含量略有差异,分别占果实挥发性物质总量的45.37%、21.98%、33.56%、32.21%、38.6%和45.88%。果实成熟后,香气组分变化较大。‘Red splender’果实成熟后,2-己烯醛仍为最主要香气成分,含量下降为42.89%,醛类、酯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分别减少了12.16%和7.18%,醇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增加了13.86%;‘Strawberry parifit’果实中环己醇成为最主要香气成分,含量上升为46.43%,醛类、酯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减少了23.74%和9.34%,醇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增加了49.03%。【结论】海棠果实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2-己烯醛、3-己烯醛、己醛、2,4-己二烯醛、苯甲醛、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醛类物质是对这些海棠品种果实风味贡献最大的挥发性物质,酯类和醇类是构成不同品种海棠特异香气的重要组成。‘Red splender’、‘Strawberry parifit’果实成熟后,醛类和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下降,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