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选用4个冬小麦矮秆种质材料与5个生产上推广种植的高产小麦品种,采用4×5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20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和杂交F1代株高的构成因素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F1杂种优势普遍存在,穗下节长的优势最高。洛麦9851矮和西南05配合力较好,不仅后代株高降低,且改善了株高结构,是组配矮秆、大穗杂交组合较为理想的矮秆亲本;洛麦99045虽然降低了后代株高且改善了株高结构,但后代穗子较小;河北矮3后代基部节间增长,组合配制时不可用。杂交后代株高性状主要由加性基因决定,显性基因对其表现的影响是次要的。各性状遗传力较高,表明其后代变异受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利用远缘杂交结合系统选择方法,以早熟棉花新品系7155和陇1-1为母本,以白色海岛棉05-4(Gossypium barbadense L.)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从F1开始连续自交,杂交后代在自然病圃选择,可在其分离后代中选育出性状稳定的抗病早熟棉花新种质,新种质的抗病性、纤维长度及产量都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甘蓝种质材料815份自交系的主要经济性状和抗病性的初步选择,入选了比较优良的自交系612份。然后利用研究建立的甘蓝室内苗期TuMV、Br、CMV抗性鉴定方法,结合田间自然抗病性鉴定方法,鉴定筛选出H8501、B8502、J8806、B9505等4个抗源。并以抗源为母本,以经济性状优良,配合力高和抗病的另5个自交系为父本杂交18个组合。经对组合抗病性和主要经济性状鉴定分析,结果表现组合均抗病,同时优质性和丰产性均优良的有8个组合,其中4个组合参加品种区域试验并通过了省级和国家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4.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兼抗白粉病、条锈病、黄矮病小麦新种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选育和推广多抗、兼抗型小麦品种是今后小麦育种发展方向之一。本研究通过复合杂交、回交,将抗白粉病基因聚合体Pm4 +Pm13 +PmV、抗条锈病基因YrX(源自YW243)、抗黄矮病基因Bdv2向优异农艺亲本转育。利用抗病性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育出聚合了3~5个抗病基因的兼抗白粉、条锈和黄矮病的冬性小麦新种质和春性小麦新种质,其中聚合Pm4 +Pm13 +PmV +YrX +Bdv2等5个抗病基因的冬性材料1株,聚合Pm4 +Pm13 +YrX +Bdv2d 的冬性、春性(BC2F3)材料分别为2株、3株,聚合Pm4 +PmV +YrX +Bdv2等4个抗病基因的冬性、春性(BC2F3)材料分别为6株和18株,聚合Pm13 +YrX +Bdv2、PmV +YrX +Bdv2等3个抗病基因的春性材料分别为7株和46株。本研究可为小麦多抗、兼抗育种提供遗传组成明确的丰富抗源和快捷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小麦育种的F1、F2育种材料的抗病性分析,结果表明:凡是用抗病品种做为亲本的组合,其F1代表现抗病的几率远较其它组合为高,在抗病亲本具有免疫的情况下,其组合大部分表现显性,且在以后世代分离出免疫植株的几率也大。F2代后代分离免疫与高抗植株的多少与亲本的抗病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亲本的免疫或抗病的能力越强,后代出现免疫植株或高抗类型的植株几率越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云瑞系列甘蔗亲本及组合的优劣进行评价,为加速云南甘蔗野生资源利用,提高种质创新水平,合理利用云瑞系列亲本选配杂交组合和甘蔗新品种提供参考.[方法]用28个云瑞系列亲本与36个国内外引进亲本进行杂交,获得65个杂交组合,采用家系试验评价方法,分析杂交后代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和配合力.[结果]母本、父本及组合对杂交后代株高、茎径、有效茎数和产量等性状的影响均达显著以上水平.母本、父本和组合对后代的遗传力贡献表现为组合(66.39%)>母本(59.89%)>父本(51.59%),后代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大小顺序为有效茎数>茎径>锤度>株高;母本对F1代的株高、茎径、有效茎数、锤度等性状的遗传力贡献分别为51.28%、65.63%、68.95%、53.71%,父本的贡献分别为19.72%、66.42% 、78.13%、42.07%.云瑞系列亲本用作父本时产量和锤度的一般配合力高于用作母本的一般配合力.根据特殊配合力的大小和作用方向,可将28个云瑞系列亲本及衍生的65个组合分为高产高糖类、高产类、高糖类及表现较差不适宜用作品种选育等4种类型.[结论]云瑞系列亲本与其他系列亲本杂交时适合用作父本,而不适合用作母本;筛选出的高产高糖类、高产类、高糖类云瑞系列优良亲本及组合具有一定的育种潜力.  相似文献   

7.
以2个茎秆强度不同的自交系82 -3和W1为基础材料,通过杂交与自交,对双亲、F1及F2等不同群体株高、穗位高、茎秆强度等植株性状进行田间调查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双亲及其杂交后代各性状差异明显,与W1相比,亲本82 -3表现株矮、穗位低,但根系差,茎秆强度也低;杂种F1除穗位节的节间强度表现负向杂种优势外,其它性状均...  相似文献   

8.
转iaa M(色氨酸单加氧酶基因)高衣分棉花种质已经培育出来,但应用于育种研究较少。我们利用转iaa M高衣分棉花种质IF1-1做父本、16个陆地棉品种(系)做母本,分别配制杂交组合,检测了亲本及其F1和F2群体的iaa M遗传;田间调查了材料的抗病性及农艺性状,室内考查了产量构成因子,同时进行了产量统计分析;通过系统选育结合分子辅助选择对杂交后代进行定向培育,获得了新的高衣分种质,实现了该种质的育种应用。结果表明:(1)FBP7-iaa M是1对显性基因;(2)与高衣分亲本IF1-1相比,F1和F2代衣分不具备超中与超亲优势,但与16个母本品种(系)相比,却能明显提高现有品种(系)的衣分率;(3)F1代产量尤其是皮棉产量具备较明显的超亲优势,皮棉产量优势值为13.4%,这就意味着可以选择生产上产量较高的品种与IF1-1配制杂交组合,选择高优势杂交种直接利用;(4)F1和F2代抗病性明显好于IF1-1,但与母本相比较差,所以,在杂交后代的选择中应注意观察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发病情况,选择抗病性好的后代;(5)子棉产量的提高主要是通过铃重和单株铃数的增加来实现,皮棉产量的增加则是通过子棉产量与衣分的共同提高来完成;(6)杂交后代具备选择出高衣分新品系的潜力。本研究实现了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获得的第2代转基因棉花种质应用于棉花育种,对提升我国生物育种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黑麦、硬粒小麦、小黑麦、普通小麦(中国春和豫麦18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杂交组合F1及其与亲本间株高、穗长、分蘖数、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芒的形状等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F1间各个性状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以中国春×黑麦的F1株高最高(152.0cm),分蘖数最多(49个);以小黑麦×豫麦18号的F1植株穗长最长(13.3cm)、小穗数和穗粒数最多(分别为34.4和76.4);以硬粒小麦×小黑麦的F1千粒重最高(43.3g)。3个组合均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而硬粒小麦×小黑麦的F1各个性状表现为负向杂种优势,说明小麦不同杂交组合F1主要农艺性状表现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在育种过程中有效控制矮败小麦群体的株高,对矮败小麦混合互交轮选群体和控制授粉后代群体的株高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种杂交方式后代群体中可育株和不育株株高差异明显,有利于选择利用。混合互交轮选群体应注意扬花前在一定选择强度下及时淘汰不良高秆可育株,并收获相对较矮的矮秆不育株种子混合成下一轮群体。对轮选群体中分离出的优良矮秆不育株进行控制授粉,也应优先考虑选择株高相对较矮的优良种质做父本。通过以上措施,矮败小麦后代群体在株高性状上容易得到较好的控制,从而提高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可育株的出现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