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半静水生物测试方法研究了氨氮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胚胎和仔鱼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5±1)℃、pH 8.0±0.1条件下,氨氮对河川沙塘鳢胚胎24 h、48 h、72 h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53.02、139.20、123.59和98.13 mg/L,安全浓度(SC)为9.81 mg/L;转化为非离子氨的LC_(50)分别为8.13、7.40、6.57和5.21 mg/L,SC为0.52 mg/L。氨氮对河川沙塘鳢仔鱼24 h、48 h、72 h和96 h的LC_(50)分别为54.52、40.63、30.32和26.16 mg/L,SC为2.62 mg/L;转化为非离子氨的LC_(50)分别为2.90、2.16、1.61和1.39 mg/L,SC为0.14 mg/L。  相似文献   

2.
采用半静水生物测试方法研究了氨氮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胚胎和仔鱼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5±1)℃、pH 8.0±0.1条件下,氨氮对河川沙塘鳢胚胎24 h、48 h、72 h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53.02、139.20、123.59和98.13 mg/L,安全浓度(SC)为9.81 mg/L;转化为非离子氨的LC_(50)分别为8.13、7.40、6.57和5.21 mg/L,SC为0.52 mg/L。氨氮对河川沙塘鳢仔鱼24 h、48 h、72 h和96 h的LC_(50)分别为54.52、40.63、30.32和26.16 mg/L,SC为2.62 mg/L;转化为非离子氨的LC_(50)分别为2.90、2.16、1.61和1.39 mg/L,SC为0.14 mg/L。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5种药剂对大豆孢囊线虫孵化、2龄幼虫活性的影响及室内毒力.【方法】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二硫氰基甲烷、阿维菌素、噻虫胺、噻唑膦和辛硫磷对大豆孢囊线虫孵化的影响及对2龄幼虫的毒力.【结果】二硫氰基甲烷、阿维菌素、辛硫磷对大豆孢囊线虫孵化的抑制率最高,高浓度下可达到92%以上;阿维菌素和二硫氰基甲烷对大豆孢囊线虫2龄幼虫具有较高的室内毒力,LC_(50)分别为1.072 7、1.135 5 mg/L,LC_(90)分别为15.638 7、11.662 7 mg/L.显微观察发现,二硫氰基甲烷和阿维菌素处理12 h之后,大豆孢囊线虫2龄幼虫身体弯曲和头部摆动频率显著下降,且使线虫的形态发生了改变.【结论】供试药剂对大豆孢囊线虫孵化有抑制作用,对2龄幼虫有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4.
万全  张家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227-18228,18232
[目的]研究常用水产药物对胭脂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方法]采用静水生物毒性试验法,在室温条件下,进行KMnO4、二溴海因和阿维菌素共3种渔药对胭脂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KMnO4、二溴海因和阿维菌素对胭脂鱼24 h的LC50值分别为3.05、3.14和0.031 82 mg/L;48 h的LC50值分别为2.86、3.10和0.028 23 mg/L;96 h的LC50值分别为2.46、2.93和0.021 80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75、0.91和0.006 67 mg/L;3种药物对胭脂鱼幼鱼的毒性从大到小依次为阿维菌素〉KMnO4〉二溴海因。[结论]该研究为胭脂鱼人工苗种繁育过程中合理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室温静水条件下,测定了聚维酮碘、高锰酸钾、溴氯海因和硫酸铜等4种常用药物对平均体重为(1.61±0.57)g的云斑尖塘鳢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聚维酮碘、高锰酸钾、溴氯海因和硫酸铜对云斑尖塘鳢幼鱼的安全浓度分别为9.44mg/L、1.28mg/L、12.55mg/L和1.03mg/L;4种药物对云斑尖塘鳢幼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硫酸铜>高锰酸钾>聚维酮碘>溴氯海因;4种药物的安全浓度均高于生产使用的常用剂量,在云斑尖塘鳢苗种培育过程中可以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温度(10、14、18、22、26、30、34℃)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obseura幼鱼呼吸和排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河川沙塘鳢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水温的升高呈直线上升,且都具有良好的直线回归关系(r2分别为0.972和0.971);18 ~22℃时河川沙塘鳢的氧氮比(0:N)明显高于26~34℃时的比值(P<0.05);10~ 34℃时的热能效系数(Q10)值为1.734,最低Q10值(1.069~1.161)出现在22 ~30℃时.研究表明,河川沙塘鳢幼鱼的可耐受温度为10 ~34℃,适宜生长温度为22 ~30℃.  相似文献   

7.
采用半静水式试验方法,在水温(24.1±1.5)℃、pH(8.41±0.12)、溶氧(6.1±0.9)mg/L条件下,研究了车轮斜管净、二氧化氯、硫醚沙星和复合碘4种水产药物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鱼苗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4种药物中车轮斜管净的96h半致死浓度最低,为2.24mg/L;二氧化氯的96h半致死浓度最高,为15.84mg/L;4种药物毒性大小表现为二氧化氯复合碘硫醚沙星车轮斜管净;4种药物的安全浓度大小表现为复合碘(4.65mg/L)二氧化氯(3.36mg/L)硫醚沙星(2.13mg/L)车轮斜管净(0.56mg/L)。研究结果表明,车轮斜管净、二氧化氯、硫醚沙星和复合碘4种水产药物的安全浓度均高于常规用量,按照常规用量进行病害防治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了草甘膦铵盐、草甘膦、乐果、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对昆明裂腹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并进行安全评价,根据试验期间死亡鱼数及死亡时间,用直线内插法计算各时间点的半致死浓度。结果表明:草甘膦铵盐、草甘膦、乐果、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对昆明裂腹鱼幼鱼的LC_(50)分别为5.755 mg/L、210.7 mg/L、39.598 mg/L、0.009 mg/L、0.0122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1.223 mg/L、62.66 mg/L、10.182 mg/L、0.0018 mg/L、0.0031 mg/L。五种农药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甲氰菊酯阿维菌素草甘膦铵盐乐果草甘膦。  相似文献   

9.
苯扎溴铵对几种淡水水生动物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水生物毒性试验方法测试了苯扎溴铵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幼鱼、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芋期仔蟹和幼蟹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SC)。结果显示:大型溞的24、48、72、96h的LC50分别为0.56、0.34、0.19、0.13mg/L,团头鲂幼鱼的为1.53、1.44、1.38、1.31 mg/L,草鱼幼鱼的为4.59、4.42、4.36、4.23 mg/L,田螺的为15.21、10.52、7.76、5.01 mg/L,芋期仔蟹的为10.33、6.73、5.41、5.02 mg/L,幼蟹的为17.95、2.42、8.67、6.22 mg/L;SC分别为0.04、0.38、1.23、1.51、0.86、1.78 mg/L。根据SC高低,耐苯扎溴铵毒性能力依次为幼蟹>田螺>草鱼幼鱼>Ⅲ期仔蟹>团头鲂幼鱼>大型溞。苯扎溴铵在防治固着类纤毛虫病泼洒浓度为0.35mg/L下时,不会对团头鲂幼鱼、草鱼幼鱼、田螺、Ⅲ期仔蟹和幼蟹产生毒性作用,而对大型溞会产生毒性杀死作用,池塘中可通过适量增加投饵量或投放其他饵料以补充减少的大型溞饵料生物数量。  相似文献   

10.
8种水产药物对长薄鳅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温(22±1)℃、溶氧量(6.7±0.5)mg/L、p H值7.9±0.2的条件下,采用静态方式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8种水产药物对长薄鳅幼鱼(1.95±0.24)g的急性毒性,旨在为长薄鳅的幼鱼培育阶段常规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数据,并为养殖生产提供有效指导。试验结果显示:氟苯尼考、盐酸强力霉素、聚维酮碘、氯胺T、盐酸奎宁、亚甲基蓝、阿维菌素、敌百虫8种水产药物对长薄鳅幼鱼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 691.18、606.03、51.49、32.80、35.97、12.80、0.25、1.54 mg/L;48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 626.97、486.18、45.51、30.98、26.93、11.16、0.18、1.41 mg/L;72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 575.34、390.03、40.23、27.96、24.10、9.56、0.16、1.16 mg/L;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 515.53、359.99、34.23、27.65、20.17、8.63、0.13、1.10 mg/L;其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451.73、93.87、10.67、8.29、4.53、2.55、0.03、0.35 mg/L。其中,阿维菌素对长薄鳅幼鱼高毒,亚甲基蓝和敌百虫对其中毒,氟苯尼考、盐酸强力霉素、聚维酮碘、氯胺T、盐酸奎宁对其低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