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根据C两优华占品种特性和当地生产条件,以高产定型群体为目的,对水稻各生育时期做定时、定向、定量调控,保证高产群体和目标产量实现。也称为:定产量目标、定群体指标、定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国内关于水稻和超级稻高产栽培的基本生物学规律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经验,提出了定目标产量、定群体指标、定技术规范的超级稻“三定”栽培法,并论述和讨论了“三定”栽培法的概念及其理论依据。指出超级稻品种有其适宜的种植区域,在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的超级稻产量表现不同。生产上应按照超级稻的种植区域,以确定适合的栽培目标产量,采用与目标产量相一致的定量化栽培技术和群体发育调控技术,实现高产稳产高效的超级稻生产。  相似文献   

3.
浅谈超级稻“三定”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级稻"三定"栽培法,即定目标产量、定群体指标、定技术规范的水稻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超级稻"三定"栽培的技术内涵 超级稻"三定"栽培法是指定目标产量、定群体指标、定技术规范的水稻栽培方法.在目标产量已确定的基础上(定产),群体指标的调控首先是确定基本苗数和栽插密度(定苗),其次是确定适宜的氮肥用量(定氮).因此,超级稻"三定"栽培法的内涵可理解为:因地定产、依产定苗、测苗定氮,即定产、定苗、定氮.  相似文献   

5.
正超级稻"三定"栽培法是指定目标产量、定群体指标、定技术规范的水稻栽培方法。在目标产量已确定的基础上(定产),群体指标的调控首先是确定基本苗数和栽插密度(定苗),其次是确定适宜的氮肥用量(定氮)。其内涵可简洁地理解为因地定产、依产定苗、测苗定氮,即定产、定苗、定氮。一、品种选择选择超级稻品种时,一定要注意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品种,因  相似文献   

6.
一、超级稻“三定”栽培的技术内涵 超级稻“三定”栽培法是指定目标产量、定群体指标、定技术规范的水稻栽培方法。在目标产量已确定的基础上(定产),群体指标的调控首先是确定基本苗数和栽插密度(定苗),其次是确定适宜的氮肥用量(定氮)。因此,超级稻“三定”栽培法的内涵可理解为:因地定产、依产定苗、测苗定氮,即定产、定苗、定氮。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大麦‘花22'品种在崇明东滩盐碱地高产群体特征,收集整理2012—2014年‘花22'品种试验资料,分析若干高产群体指标特征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崇明盐碱地区‘花22'品种高产(≥6 000 kg/hm~2)群体适宜基本苗和最高茎蘖数为预期有效穗数的36%—40%和1.60—1.90倍,大麦群体成穗率50%以上,齐穗期主茎绿叶数在(4.62±0.20)张,叶面积指数5左右,单株于物质控制在(4.01±0.25 g);不同产量类型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数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高产大麦群体在稳定适宜穗数基础上,提高结实率,以争取粒数为主攻目标。对不同产量类型中产量与产量因素间统计分析表明:产量与产量因素间的相关性存在明显差异,这对调控产量构成因素以达到不同产量类型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通过对水稻产量构成的四大要素进行定量调控和管理,合理构建水稻高产群体,确保水稻产量构成要素达到"平方米25穴、每穴25穗、每穗90粒和千粒重25g"的高产群体指标,并将各项技术措施综合集成组装,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实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通过高产攻关技术的实施,参试的各品种水稻产量均达到800kg/亩以上。  相似文献   

9.
豫西旱作区旱地小麦高产特性及配套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旱地小麦区试对照品种洛旱7号为材料,以"1235"旱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为依托,研究旱地小麦高产特性及配套的栽培技术,以期带动和提升中低产田的产量水平,为豫西旱地乃至全国的旱地小麦高产提供技术依托。结果表明,洛旱7号在豫西旱地2 a能取得7 500 kg/hm2以上的产量,得益于合理的群体结构,适宜的LAI,较高的籽粒干物质积累速率及WUE。并总结出了洛旱7号的高产栽培指标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在本地探明周麦18的高产性与水肥的偶合效应。[方法]针对小麦超高产栽培研究的现状,从施肥数量和施肥比例2个方面,研究了超高产小麦群体质量动态指标、小麦根系分布状况、子粒产量和子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等重要指标。[结果]对于周麦18,在出现次生根生长高峰的同时叶龄、叶面积指数、干物重也出现生长高峰,且后3个性状的生长量曲线孕穗期比前2个时期跳跃大,说明孕穗期前后植株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最快;小麦高产要注重氮肥作为基肥的比例不能太小,以5∶5为宜,否则将显著影响高产品种产量的发挥;N∶P∶K以8∶8∶4产量为最高,同时由于试验地肥力较高,没有表现出增施氮肥对产量的有效作用,还是以最小量氮素产量为最高。[结论]在周麦18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中做到"7分种3分管"。基肥有利于培养群体,同时与产量存在正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释“薅”     
杨成 《古今农业》2010,(1):73-81
本文从文字学的角度,探讨了从先秦到两汉这一时段内"薅"字字形字意的流变。从中发现"薅"字真正用于指代对固定农田实施"中耕除草"仅通行于汉代,及汉代以后的汉族地区农耕。此前的古"茠"字以及甲骨文中的""字,所指代的农事活动虽然也与除草有关,但它与真正意义上的"中耕除草"却存在着不容相混的区别。古"茠"字是指播种前在整地的同时除草,前后两个"茠(薅)"字所指代的除草农事作业,无论是操作时间,所使用的农具,还是具体的操作办法都各不相同。鉴于"薅"字不见于汉代以前的典籍,据此我们推断,我国固定农田的定型时间不可能早于汉代。这一结论不同于前人认定我国"精耕细作"农业发端于先秦时代的看法,导致前人误判的原因有二:其一是,混淆了"游耕"与"农业"的本质区别;其二是,忽视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发达农业区所处的生态背景存在着极大差异。汉儒误将《诗经》中古"茠"字的本义曲解为"中耕除草",并将原诗句错改为"以薅荼蓼"。这就掩盖了先秦时代"游耕"农事操作的技术真相,从而将"中耕"的起源提前了八个世纪。  相似文献   

12.
对水稻“小孢子收缩期”的进一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稻(Oryza sativa L.)新鲜花药蒸馏水或醋酸洋红压片,和用Carnoy氏液等固定的同一小花的不同花药的醋酸洋红压片,观察花粉形成过程,比较不同处理四分体及小孢子的形态,进一步证实所谓第一收缩期、第二收缩期均不是小孢子发育过程的自然形态与正常的发育时期。  相似文献   

13.
从图书馆本身固有的性质和职能以及它在当前社会中的地位等几个方面,逐层论述了免费开放这一行为本身的意义.呼吁更多的公共图书馆向读者免费开放.  相似文献   

14.
稻田长期水旱轮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经过10a的稻田水旱轮作(小麦或油菜—中稻)和1a只种1季中稻(中稻—中稻即水水连作)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稻田长期水旱轮作0~10cm土层的土壤容重比1季中稻处理高23.4%,土壤收缩量小38.2%,水旱轮作有利于土壤水稳团聚体的形成,<0.01mm土粒团聚度增大,水旱轮作消除了因长期淹水对土壤结构的不良影响;随着种植年限增加,不论哪一种耕作方式均可使土壤有机质、全N、全P含量增加,土壤速效N,P,K养分差异不大;长期水旱轮作稻田土壤呼吸强度和酶活性比1季中稻处理高,试验结果还表明长期水旱轮作稻田土壤pH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治理林业“两危”必须遵循林业资金运动规律,建立适合林业特点的资金循环体制和营林会计标准体系;建立林业专业银行;理顺财政体制;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改革企业折旧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施氮方式对春玉米根系空间分布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垄植沟灌,设交替隔沟施氮、固定隔沟施氮、均匀隔沟施氮3种施氮方式,分不同生育时期对0~100cm土层分层监测玉米根部、根部南侧和根部北侧的根系生长状况,分析根系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除0~20cm外,其他层次固定隔沟施氮在抽雄期较之其他两个处理明显促进根部北侧根系的生长,而在成熟期固定隔沟施氮则明显地抑制根部北侧根系的生长(80~100cm除外)。总体上,均匀隔沟施氮和交替隔沟施氮较固定隔沟施氮有利于根部根系的生长;根部南侧的根系表现为,前期固定隔沟施氮比较有利,而后期则是均匀隔沟施氮和交替隔沟施氮更有利于促进根系生长;成熟期均匀隔沟施氮下根系总量最大。从不同土层中的根长密度来看,固定隔沟施氮有利于抽雄期根系的生长,而均匀隔沟施氮和交替隔沟施氮在更长时间维持较高的根长密度,这在玉米灌浆期以后、尤其是0~60cm体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盆栽条件下红黄泥微生物量氮和固定态铵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盆栽条件下红黄泥微生物和晶格对有机、无机氮源的固定以及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和固定态铵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15N示踪技术对有机无、机氮源交叉标记进行盆栽试验,设置单施尿素(15NU)、标记尿素与稻草配施(15NU-S)和标记稻草与尿素配施(15NS-U)3个处理。【结果】在水稻生育期内,SMBN和固定态铵占全氮比例分别为2.20%~4.00%和4.77%~ 8.37%;SMBN在孕穗期出现最低值,各处理固定态铵在分蘖期出现最低值。水稻成熟时,SMBN和固定态铵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微生物和晶格固定的尿素氮分别为4.01~15.14 和0.47~4.82 mg•kg-1,占施用尿素氮的1.76%~8.83%和0.28%~2.11%;固定的秸秆氮分别为0.97~2.85和0.09~0.50 mg•kg-1,占施用秸秆氮的1.69%~4.98%和0.15%~0.87%。有机无机肥配施促进了微生物对尿素氮的固定,降低了晶格的固定。单施尿素处理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SMBN的最大释放率为66.04%和69.15%,固定态铵最大释放率为87.75%和87.64%。【结论】盆栽水稻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和矿物晶格对外源氮的固定和释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SMBN和固定态铵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万亩果园”固碳制氧生态价值的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态学理论与方法分析广州市"万亩果园"的群落特征,介绍了估算固碳制氧量的生物量法,估算出了果园果树的生物量为54 353.7 t,固定CO2的量为88 596.531 t,释放的O2为65 224.44 t,年单位面积固碳量为3.2 t/hm2,年单位面积制氧量为2.38 t/hm2。果园的固碳制氧的经济价值为21 873.02元/hm2。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空间换时间的研究方法,对毛乌素沙地南缘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与固定沙地过渡带和固定沙地内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沙地内植物群落多样性呈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各演替阶段均有不同的植物群落和优势物种。豆科和藜科植物作为流动沙地的先锋物种,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禾本科和菊科植物由流动沙地到固定沙地,其种类变化较大,表明其在沙地恢复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萝摩科植物可作为区分流动沙地和其它沙地类型的指示性植物;马齿苋科和紫薇科植物仅在固定沙地中出现,已成为判断固定沙地的标志性植物。除沙地恢复过程中人为播种的柠条和沙蒿外,流动沙地阶段的优势物种是沙米,半固定阶段是沙生冰草,半固定沙地与固定沙地过渡地带是老瓜头和地梢瓜,而固定沙地则为花棒和地梢瓜。因此,在沙漠化治理中应根据不同的沙地类型选择不同的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多种多元分析方法,对土壤物理、化学、微生物和土壤酶等盐渍土测定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了为修复和改良盐碱地而建立“淡化肥沃层”的土壤肥力指标体系。首先采用变量聚类分析法将指标分为4大类,从20多项指标中进一步选出13项,再采用主组元分析确立了6项指标,进而通过以土壤有机质含量为核心的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辅助分析与验证,最后确定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土壤水扩散率、蔗糖酶等6项为盐渍土培育“淡化肥沃层”的土壤肥力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