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文文  张万荣  黄俊  黄益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917-19918
分析了目前新农村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农村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和原则,并对新农村住宅及庭院、道路、水域、公共绿地及各类防护林带的景观规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乡村聚落景观生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雷凌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524-6527
目前,乡村聚落景观生态学研究在中国尚处于初创阶段,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进一步研究乡村聚落景观生态学。先对国外乡村聚落景观生态的研究动态做了简要回顾,然后从乡村聚落景观的营建选址、规划布局、植物景观、水口园林景观、建筑及其装饰文化景观、生态评价及预警6个方面对乡村聚落景观生态研究进行了综述,最后对乡村聚落景观生态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乡村景观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乡村景观建设和乡村人居环境治理,可促进乡村经济建设、农民致富、生活环境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传统景观遗产保护和继承,对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针对新农村景观建设中生态观的运用方面内容开展了分析与探究,并提出相对应的策略,希望能够促进新农村景观建设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景观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农村景观建设时,保护好村落的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化、维护草根信仰体系,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是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旧的村落不应被彻底铲平,也不应完全被城市化.而是通过一定的景观格局来使村落的生态、历史、文化和社会的生命过程得以延续和再生。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江西新农村规划建设中植物景观建设进行调查,通过调查问卷对植物种类、配植方式及居民对植物景观效果满意度等进行调查,发现江西新农村植物景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江西后续新农村植物景观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新农村景观文化形态各个要素出发,对当前新农村景观文化现状和问题做了全面分析,得出新农村景观文化有待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方面是新农村景观无文化特色,面貌落后,需要更新;另一方面,当前所进行的一大批新农村建设走向了硬质工程和城市化模式,农村文化风味全然丢失。针对现在农村景观现状,提出新农村新景观设计需要有文化内涵和特色的思想,探讨了新农村景观文化营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开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景观生态环境形势严峻,景观格局不稳定,生态 系统受到威胁,环境功能日益退化。因此,加强景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围绕国家城乡 统筹全面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在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的背景下,概述了景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国内外的 研究进展,从法律法规体系和理论方法研究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为将来 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作准备。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以及人们对新农村建设更深层的认识,保护农村的生态景观,保护农村的特色风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湖南农村实地调查,发现当前湖南农村存在建设规划不完善、"形象工程"多、基础设施杂乱无章等现象。尤其是农村基层环境管理不到位,缺乏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贯彻,已成为新农村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结合国家关于倡导生态文明与"两型社会"建设的方针政策,按照生态学和景观学等理论指导,妥善处理影响农村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景观生态问题,对推进湖南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河南省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景观被破坏并逐步消亡,村落原有的生态格局失衡。如何在建设的同时保持新农村的乡土特色,保护和传承地域传统文化非常重要。通过对滑县锦和新城社区的深入调查,探索乡土自然景观元素、聚落景观元素以及人文景观元素在新农村规划和建设中的应用,为河南今后新农村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田甜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604-10606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和乡村景观的结构、布局、功能和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了中国目前由城市化带来的城乡素观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乡村景观生态问题突出自然、半自然景观的退化造成生态平衡失调,景观格局混乱造成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新旧景观不协调造成乡土特色消失,人地关系矛盾突出,土地浪费及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城市景观生态问题强调区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得生态功能下降、具有重要价值的自然与人文景观遭到破坏、城市绿色空间不断减少造成景观破碎度增加、城市布局缺乏规划引发空间发展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指出乡村景观生态问题的解决应注重景观生态规划、调整布局,以整体性原则协调区域综合发展,有效协调各种矛盾,加大农村土地整理力度,开展生态网络建设;城市景观生态优化应着重于合理规划景观结构比例,建立合理的景现格局,并有效地建设城市绿地,调控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近10年的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和村民的居住条件的改善。指出随着旧农村的改造,各地出现的公共空间缩化、景观单一的现象,并逐渐产生了新的社会性问题。认为当前景观规划是复兴新农村的人文精神,促进经济和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着重探讨了新农村公共空间景观规划的新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城乡过渡景观的分析和对登封生态田园城市的建设要求,对Y060生态廊道提出田园文化景观的设计理念,通过新建景观、改造景观、提升景观3种景观打造方式,完成逐村逐段的设计。通过植物配置景观(花坛、模纹等)打造生态修复景观,以大地田园景观为主要对象,打造农田景观带和以原有杨树林及补植乔木为茂密森林景观的森林景观带。3个景观区域互相联系而又逐步演化,体现了不同景观的和谐过渡以及从人文到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4.
温瑀  王颖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766-7767
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中,乡村景观规划已迫在眉睫。阐述了乡村景观规划的内涵,探讨了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的涵义、原则、方法及具体措施。通过保护乡村景观的完整性和地方文化特色,为我国乡村景观生态规划提供良方。  相似文献   

15.
道路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设计是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生态设计是随着全球工业化速度加快、环境问题日益凸现、自然资源短缺和生存危机加剧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问题反思、理论探索、理论发展和设计实践4个过程,持续了近百年的时间。生态设计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产品的生态设计、建筑的生态设计、城市的生态设计、景观生态设计等领域;景观生态设计大致可以将其分为自然式设计、乡土化设计、保护性设计和恢复性设计4个阶段及其类型;道路景观生态设计是将道路景观的环境影响控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美学和景观游赏融为一体的设计;按照生态设计的理念,上海道路景观分为4种类型:景观生态型、景观生产型、生态游憩型、生态防护型。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乡村景观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目前中国在乡村景观规划方面存在着思想观念陈旧、乡土特色不突出、对生态的保护不够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目前比较成功的乡村景观规划实例,着重提出要促进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应该进一步研究乡村景观规划的理论,注重吸取国外经验和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突出乡土特色,加强乡村景观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并注意掌握乡村景观规划的步调。  相似文献   

17.
生态农业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物质基础,不同的生态农业景观类型,决定了不同的旅游开发模式。根据咸宁市农业景观的空间差异,将咸宁市划分为6个农业景观生态区,并针对性地构建了多样化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生态农业模式的差异进一步探讨了各具特色的乡村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模式,并设计了几种新型旅游产品,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灰色区域在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出现对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理论提出挑战。本文从灰色区域的概念入手,对我国灰色区域小城镇的生态环境现状从变化驱动因子和现状景观格局影响两方面进行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的分析,最后探索生态景观修复的可行途径,提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业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不仅关注景观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肥力”,更加强调景观的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带给人类的长期效益。以绵竹县为例,探讨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原有的农村自然资源和景观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同时融入旅游观赏、生态产业、农业体验以及乡村民俗等元素,重塑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的自然景观,发展环保型农业产业,实现社会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乡村景观建设的现状及需求,结合景观生态学最优景观格局(即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模式)理论,在尊重乡村原始景观格局,保留大型斑块及原始廊道系统的基础上,主张增加绿色廊道以及小型自然斑块,促进斑块边缘物质交流,构建适合乡村地区、符合生态性要求及可永续性发展的乡村公园,以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丰富景观生态多样性,增加乡土景观元素的参与性,减少建设过程中对乡村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提供设计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