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出打工的农民越来越多,那么土地流转为其提供了有效空间。加快土地流转是土地规模经营的重要前提,是合理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因素,推动农业规模化,实现机械化和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土地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土地的细碎零散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所以土地实行有效的流转对合理配置农用地资源、实现集约化经营、规模生产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劳动力"空洞化"现象表现得日益突出。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经营的比较效益,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成为实现这些目标的必要途径。与此同时,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也为土地达到这种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可能。在当前农村土地制度下,积极探索土地规模化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本文根据南通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从农村土地流转用途、经营主体以及新型经营形式等方面对目前南通土地流转的状况和困境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通过搭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拓展土地流转方式、改善土地经营主体态势以及强化流转保障机制等途径,突破目前南通市土地流转困境,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4.
土地经营权流转与现代农业规模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业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生产经营模式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要求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规模化经营、机械化操作,农业发展过程中也要求增加科技投入,并使其在农业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所以,进行土地流转是土地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当前形势下,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中央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适度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基础。本文概述了双营子乡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的基本现状和主要形式,在对适度规模经营界定的基础上,根据目前双营子乡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指出土地流转对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最后提出加快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是优化组合农业生产要素,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优质率的有效途径;是转移农村第一产业劳动力,加快发展二、三产业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农业“双增”,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举。根据前段时间我们在各乡镇(街道)调查的基础上,组织了部分干部对重点乡镇(街道)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情况进行了调研,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规范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说,没有土地流转,就没有现代农业。 一、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1、现代农业必须实行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这在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情况下是根本办不到的。即使有所分工,也是自然分工,而非社会分工;农户为满足自身需求,不仅不能实行专业化生产,往往还要搞多种经营,土地的细碎化在小农经济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与此相反,在实施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以后,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不断的扩展,形成了一系列专业化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8.
土地流转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有效动能。本文着重探讨影响土地流转的因素,以阐明农村土地确权与土地流转的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吴芸 《现代农业》2011,(10):50-51
近年来,临沭县南古镇在坚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和创建农村土地流转新机制,通过建立镇村两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健全土地流转有形市场等措施,进一步规范和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有效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初步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培育产业经营主体,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但现有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小、分散、生产链条短和市场化程度低,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加快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必须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创新培育经营主体,建设以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为核心的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1.
唐欣  王震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2624-2627
土地要素是城乡发展的基础要素和其他城乡各类要素配置的载体.城乡土地要素的流转及其市场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在城市化进程中,通过推进城乡土地要素流转和促进土地市场的形成,对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河北省唐山城乡土地流转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制约城乡土地流转的因素,提出了促进唐山城乡土地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的主要问题与政府作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岑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08-14310
在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的基础上,论述了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必然性,土地流转是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的必然要求;为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供了契机;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基础。分析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法律法规不明确,农村土地流转缺乏相关保障;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无法解除农民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农民群众和地方政府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土地流转政策执行难;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育不成熟。对农村土地流转中的政府作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制定相关行政法规,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体系;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转变地方官员的思想和作风,引导农民形成科学的土地流转观;大力推进制度建设,积极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13.
农地流转有利于农村土地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实现农业增长方式和组织形式的转变,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但河北省目前的农地流转存在着流转程度低、流转范围小、流转方式单一、流转价格偏低、流转后的变化不大、农民不愿意长期流转等问题。制约河北省农地流转的因素主要有地块零碎、流转行为不规范、流转信息不畅、社会保障体制建设落后、组织管理不规范等。所以,应当采取完善各项制度、优化农业外部环境、培育农地流转市场等方式,促进河北省农地的流转。  相似文献   

14.
从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土地承包法>在农地流转相关规定上存在的缺陷,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现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农地流转机制并非市场机制,难以实现承包土地的有效自由流转,主张在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创设"土地银行",联结农业用地的"存、贷"双方,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土地流转机制,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解决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地票的实质是土地使用权的转移,具有特有的法律性质,权利主体多样化,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建设土地使用权人和地票持有人等不同权利主体享有不同的地票权利。地票交易制度是实现土地证券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实现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城乡统筹背景下土地管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茜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1):16-18
土地是城乡关系的桥梁与纽带。在介绍城乡统筹和土地管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土地流转与土地市场、土地制度、土地权益、土地利用与规划等方面对城乡统筹理念下的土地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胡怀应  谭乾爱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278-4280
"农地入股"实际上是一种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资本的投资行为,其大背景是重庆市发展城乡统筹的"一圈两翼"战略:在2020年前,重庆市近1000万农民脱离土地进入城市,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推行土地集中,实现规模化经营,促使剩余劳动力转移,在法律的范围内保障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关于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是政府制定地价管理政策和调控土地市场的重要基础。分析了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的内容、作用,归纳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第一,完善地价动态监测制度,扩大监测范围,明确监测执行机构,保障运行经费;第二,应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系统的安全性;第三,修改完善技术规范;第四,深入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北京市郊区345户农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农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首先,农地流入显著提高了农户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农地流出则对农户收入水平影响不显著。农地流入概率每增加1%,家庭人均收入提高67.55元。其次,农地流入对0.6和0.8分位数家庭人均农业收入显著为正,对其他家庭收入作用不显著。农地流出对0.6和0.8分位数家庭人均农业收入和人均非农收入作用分别为显著为负和显著为正,对其他家庭人均农业收入作用不显著。因此,农村家庭存在农业剩余劳动力,且存在一定的资源错配。政府应继续鼓励北京市郊区农村农地流转,持续提高农村地区非农就业力度,提升农村农地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不同假设条件和目标定位,运用实证研究和计量预测分析的方法,构建研究区农地适度经营规模测度数学模型,分阶段对研究区农户耕地流转趋势、流转量、流转率和实现预测流转率需转移的农村隐性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计量预测,通过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的比较,找出假设条件对本地耕地流转产生的影响程度,揭示出研究区耕地流转缓慢的根本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之策,最大限度提高耕地的生产潜力,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研究结果表明,在阶段2和阶段3,农户耕地可实现较为稳定而高比率的流转;而在阶段1,农户耕地只能在低比率的情况下缓慢流转,耕地流转无论从规模还是利用效率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可流转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区实现农户耕地适度规模经营,需要转移就业的农业劳动力数量巨大、形势紧迫、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