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米老排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长期火烧山后土壤恶化,利用种植米老排(Mytilarialaosensish)改善林地.分析米老排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米老排林地土壤腐殖质层变厚(2~6cm)、变松.土壤养分尤其是全氮和速效N、P、K含量得到提高.说明米老排在恶化林地作为先锋树种对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具有快速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林火对大兴安岭典型植被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大兴安岭地区西部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受火烧干扰的林分为研究对象,对2个典型林型落叶松林和白桦林不同火烧强度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个林型在不同火烧强度的作用下,其土壤含水率、土壤密度、pH值、有机质及营养元素质量分数等理化性质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沼液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考察沼气工程发酵沼液施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以苜蓿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探讨不同沼液施用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施用全沼液后土壤酸碱度得到明显改善,由碱性土壤逐渐转变为弱碱性,土壤含水率从5.53%提高到13.92%,土壤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得到显著积累,与施肥前相比分别提高80%、50%和116%,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施肥前相比提高了61.55%。[结论]施用沼液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显著的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4.
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云玲 《农业与技术》2010,30(3):65-66
施用有机肥对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实现土壤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有机肥料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作物秸秆、绿肥、堆沤肥、城市垃圾、泥土肥及粪尿肥等,其中粪尿肥是有机肥料的主体。有机肥不但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还可以改善其质量,更新与活化土壤中已渐老化的腐殖物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增强土壤保水、保肥和通透性能。  相似文献   

5.
爆破整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土壤调理剂对辣椒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辣椒定植期用硕丰牌免深耕土壤调理剂处理土壤,研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变化不明显;土壤田间持水量增加,在0~25cm、25~45cm和45~60cm土层,增幅分别达到4.152%,8.448%和7.945%;土壤含盐量各层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阳离子交换量在耕作层变化不大,但在犁底层以下的25~45cm、45~60cm,增幅分别达到3.111%和9.139%。  相似文献   

7.
不同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耕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耕、手扶深耕、拖拉机深耕2~4个月后土壤相对含水量和土壤容重较对照低,但茶园的根系干重以及20~40 cm土层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所增加。说明合理耕作有利于茶树根系生长和茶园土壤养分的均衡;使用耕作机对茶园进行深耕、中耕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以不耕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耕、手扶深耕、拖拉机深耕24个月后土壤相对含水量和土壤容重较对照低,但茶园的根系干重以及204个月后土壤相对含水量和土壤容重较对照低,但茶园的根系干重以及2040 cm土层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所增加。说明合理耕作有利于茶树根系生长和茶园土壤养分的均衡;使用耕作机对茶园进行深耕、中耕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临高县5种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方法]以临高县滨海台地5种典型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利用标准地调查法对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土壤总孔隙度木麻黄林最大(46.17%),桉树林最小(39.46%)。土壤毛管孔隙度马占相思林最大(22.57%),次生林最小(18.95%)。土壤含水率木麻黄林最高,平均达27.85%,而次生林含水率最低,平均为4.34%。土壤p H在4.81~6.59,马占相思林、木麻黄林和桉树林均为极强酸性(p H 4.5~5.5)土壤,次生林和椰子林为弱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34~28.68 g/kg,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马占相思林、木麻黄林、桉树林、次生林、椰子林,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呈递减趋势。全氮含量为0.10~1.63 g/kg,马占相思林土壤全氮含量最高,椰子林最低;全磷含量为0.21~1.74 g/kg,桉树林全磷含量最高;全钾含量为0.16~2.15 g/kg,马占相思林最高。有效磷含量为0.98~132.46 mg/kg,次生林有效磷含量最高;速效钾含量为3.03~27.35 mg/kg,椰子林速效钾含量最高。铵态氮含量为1.38~5.15 mg/kg,硝态氮含量为0.56~3.51 mg/kg,其中马占相思林硝态氮(平均2.29 mg/kg)和铵态氮含量(平均3.93 mg/kg)最高。同一森林类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总体呈递减趋势。[结论]该研究为准确评估临高县森林土壤肥力的潜力,预测和维护人工林生态系统长期生产力,指导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和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鹤大公路匝道区的土壤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鹤大公路(牡丹江-佳木斯)的11个匝道区内16个混合土样样品的表土进行了理化性质分析,测试了不同土壤的土壤质地、pH值、含水率、有机质、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结果表明:鹤大公路整个研究路段匝道区内,土壤pH值都能维持在6.5~7.5之间,呈微酸性至中性,能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pH值;土壤含水率变化范围在31%~...  相似文献   

11.
油松人工林凋落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凋落物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年凋落量与现存量随林龄增加均表现出递增趋势,30 a生油松林的年凋落量和23 a生油松林现存量分别达到4.236 t.hm-2和18.788 t.hm-2;枯枝落叶层主要营养元素储存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N、P、K的积累量分别为114.72~201.32、5.63~11.12、12.48~23.11 kg.hm-2;凋落物分解率呈波动式递增趋势,且与阔叶树混交比例密切相关;油松人工林林地土壤有机质、N含量、P含量、田间持水量随林龄增加呈波动式递增,而容重则呈递减趋势;年凋落量、现存量、分解率与土壤有机质、N、P、K的含量、pH、田间持水量呈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人工低产林改造对生态恢复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人工低产林改造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于2010年9月-2011年8月对甘肃定西华家岭生态恢复区4个人工低产林改造后的混交林和1个杨树纯林、1个荒草坡对照点的土壤主要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树纯林的土壤有机质、总N和总P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低于荒草坡10.98、0.78、0.10 g/kg;低产林改造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和总N含量均有所升高,且随着改造时间的延长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改造8、18、25、31 a的混交林土壤含水量分别高出杨树纯林2.01、7.79、11.38、12.07个百分点,有机质含量分别高出2.96、15.23、20.80、24.96g/kg,总N含量分别高出0.41、1.02、1.48、1.96 g/kg;总P含量在改造初期有所增加,后期维持稳定,改造8、18、25 a的混交林总P含量分别高出杨树纯林0.02、0.06、0.10 g/kg,改造31a和25 a的混交林总P含量相等;低产林改造后土壤pH值略有降低.结果显示,人工低产林改造大大改善了该区土壤环境质量,有利于该区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的优化农业生态模式的长期定位试验地,以恢复14年的常绿针叶林地(马尾松林)、落叶阔叶林地(小叶栎)、针阔混交林地(湿地松-小叶栎)和自然恢复地(受到人为干扰)为样地,并且在附近选择疏草荒地作为对照,研究不同人工林型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型对土壤的理化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在改善物理性状,增加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等方面优于针叶林和自然恢复地,均优于疏草荒地。在剖面分布上,也有明显的层次差异,即随土层的增加理化性状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台湾相思与一代,二代木麻黄防护林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比较研究表明:用台湾相思进行木麻黄防护林二代更新使土壤容重减小,孔隙度增大,持水能力增强;用台湾相思更新木麻黄防护林使土壤,pH值呈上升趋势,这与台湾相思林分土壤中水解性总酸度,交换性总酸度和交换性铝含量降低有关;台湾相思在维持和提高土壤中碳,氮含量方面明显优于木麻黄,但在维持土壤中速效,速效钾和缓效方面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台湾相思更新木麻黄防护林使土壤阳离交换总量明显降低,回归分析表明,这主要是由于其土壤中交换性钙和水解性总酸度的降低造成的;与木麻黄连栽相比,台湾相思使土壤中酚类物质含量降低的作用理炙明显;与木麻黄连栽使土壤各种酶的活性降低不同,台湾相思使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而使其它各种酶的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杉木林地生产力,满足杉木大径材生长及森林多目标经营需求,测定其土壤养分含量,为平衡施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评,测算调查区杉木大径材土壤养分需求量。【结果】调查区土壤pH值介于4.60~4.87之间,土壤容重≤1.35 g/cm~3,总孔隙度在30.46%~50.25%之间。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均在三级及以上标准;磷素含量在五级及以下标准;钾素含量在四级及以下标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调查区0~20 cm土层土壤容重与20~40、40~60 cm土层存在显著差异,0~20 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与40~60 cm土层存在显著差异,土壤pH值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和有效氮、磷、钾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全氮与碱解氮之间同样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各工区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在0~20、20~40、40~60 cm土层间差异不显著,水平层次特性一致,属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氮元素含量较为丰富,土壤磷、钾元素含量低,平衡施肥考虑选用磷肥、钾肥或者磷、钾复混肥等进行追肥。  相似文献   

16.
皆伐对短轮伐期尾叶桉林地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量分析皆伐对短轮伐期尾叶桉人工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皆伐后土壤容重增大0 02g·cm-3,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增大1 89%,最大持水量下降2 15%,总孔隙度减小2 25%;土壤养分含量普遍下降,其中土壤主要养分如有机质、全N、水解性N、全P、速效P、全K、速效K等含量分别下降13 19g·kg-1、0 26g·kg-1、1 60mg·kg-1、0 13g·kg-1、5 12mg·kg-1、0 49g·kg-1和3 11mg·kg-1;从森林生态采运角度出发,提出减少皆伐作业对林地土壤破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采用区域调查和定位试验研究方法,以梅江区为研究区域,系统研究了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及其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条件下,天然常绿阔叶林比马尾松林具有更显著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能力.天然常绿阔叶林总贮水量高达每公顷2 749.8 t,分别比人工桉树林、灌木林、马尾松林增加6.1%、8.9%和12.7%.依据林地总贮水量的大小,4种林分的水源涵养功能依次为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桉树林>灌木林>马尾松林.  相似文献   

18.
腐殖酸对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2007年在河南郏县进行田间试验,研究腐殖酸对植烟土壤物理和化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腐殖酸可增强土壤的保水能力,尤其是增加旺长期以后的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施用腐殖酸能提高当季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但各处理碱解氮、有机质含量与对照并未达到显著水平。与单施化肥的处理相比,施用腐殖酸的处理能提高整个烟株生育期中土壤氮素的有效性;土壤中的速效磷含量高于对照,特别是团棵期土壤中的速效磷含量要比对照高5~20 mg/kg。施用腐殖酸后在烟株生长后期土壤仍然保持了较高的速效钾含量。以处理T2(750 kg/hm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人工苜蓿草地土壤理化性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西北旱地种植苜蓿对土壤物理性状、水分和养分的影响,对其进行了较为详尽地探讨。种植苜蓿能增加土壤团聚体含量,提高土壤通气透水能力。苜蓿生长发育时需要大量消耗土壤水分,连续多年种植苜蓿会导致土壤干燥化;种植苜蓿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水平,降低土壤磷、钾含量。施肥既能平衡土壤养分又能增加产草量。  相似文献   

20.
放牧鸡对沙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显龙  宋智慧  胡娜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3):2626-2629,2632
以浑善达克沙地巴音胡舒试验基地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两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养鸡棚中采样,分析了放牧鸡对不同类型草地土壤的含水量,硝态氮,铵态氮及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灌丛草地含水量、硝态氮随距离变化差异显著,草地含水量随深度的变化差异显著。对于两种不同植被类型,深度20~50 cm的土壤铵态氮含量明显高于深度0~10 cm土壤的含量;0~10 cm土层中土壤微生物碳含量随着放牧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小,但其他层次中没有明显变化;不同的放牧距离对土壤微生物氮的影响差异不明显,但不同层次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