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6个代表性大豆品种制备11S球蛋白,研究大豆11S球蛋白结构特性与表面疏水性关系。采用ANS荧光探针法测定表面疏水性,Ellman试剂分析法测定巯基和二硫键含量,激光拉曼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空间构象。结论表明,大豆11S球蛋白表面疏水性与α-螺旋含量、β-折叠含量负相关,与β-转角含量、无规则卷曲含量正相关;与拉曼光谱色氨酸费米共振I1360/I1340值负相关,与拉曼光谱酪氨酸费米共振I850/I830值正相关,与暴露酪氨酸残基克分子数正相关,与N暴露N包埋值正相关;与暴露巯基含量、巯基暴露程度正相关,与游离巯基含量、二硫键含量、二硫键构象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超声波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化学作用力与保水性的影响,并探讨化学作用力与保水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取活AA鸡屠宰,提取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s,MP),用不同超声时间处理MP并制成热诱导凝胶,运用凝胶中总巯基含量的变化来反应二硫键的形成;凝胶的表面疏水性S0和Zeta电位值来表征疏水作用力和静电斥力;用拉曼光谱的I850/I830比值大小反映凝胶氢键的变化;凝胶保水性用高速离心机测定。【结果】超声波处理0—6 min时,MP凝胶的总巯基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活性巯基含量显著增加;处理6—15 min时,MP凝胶的总巯基以及活性巯基均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减少,而对MP原料进行同样处理时,处理时间在0—6 min内,MP总巯基和活性巯基变化趋势与MP凝胶相同;超过9 min后,活性巯基和总巯基没有显著变化,且二者含量逐渐接近。表明短时间超声波处理促进了MP分子内部巯基转变成二硫键,长时间超声波处理和加热成胶的共同作用促进了活性巯基转变成二硫键。MP凝胶的表面疏水性先随超声时间延长从1 194.1显著上升到1 489.5(6 min),随后逐渐降至1 230.8,表明超声波产生的空穴效应能够使MP分子内部疏水基团暴露到分子表面,但超过6 min后,增加的蛋白表面疏水性又被包裹在凝胶网络中。MP凝胶的Zeta电位绝对值随超声时间的增加从6.03显著增加到7.68(P0.05),超过6 min后显著减少,表明超声波处理使MP分子逐渐展开,蛋白质分子间静电作用增强,但过度展开后对其形成凝胶的静电作用力不利。适度的超声时间(0—6 min)使MP凝胶的归一化强度I850/I830比值从0.9805增加至1.023(P0.05),表明MP与水分子形成的"蛋白-水分子"氢键增多,6 min过后比值减少,蛋白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减弱;超声波处理0—6 min后的MP凝胶保水性从47.5899%快速升至72.9855%(6 min)(P0.05),之后随时间延长,凝胶的保水性减少至44.356%。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保水性与总巯基的相关性不大(P0.05),与活性巯基显著相关(P0.05),与表面疏水性、电位绝对值和氢键都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超声波显著影响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化学作用力与保水性;疏水作用力、静电斥力和氢键是决定保水性的主要作用力,而二硫键次之;超声波处理时间为6 min时为最优条件,在此条件下,凝胶的疏水作用力、氢键和静电斥力均达到最大,致使凝胶网络结构均匀致密,能最大限度的保留水分。  相似文献   

3.
羟基自由基氧化对牛血清白蛋白结构及水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策  李侠  邓少颖  王航  张春晖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5):3013-3023
【目的】研究羟基自由基(·OH)氧化对蛋白结构及其水合特性的影响,探讨氧化介导的关于蛋白质和水分相互作用的变化情况。【方法】将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溶解在含15 mmol·L~(-1)的PIPES缓冲溶液中(pH 6.0),并在不同浓度H_2O_2(0、0.5、1.0、5.0、10.0和20.0 mmol·L~(-1))的铁-抗坏血酸-过氧化氢(FeCl_3-Vc-H_2O_2)羟基自由基氧化体系孵育12 h,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BSA不同程度氧化的氨基酸含量变化;通过测定羰基含量、巯基含量分析蛋白的氧化程度;通过测定BSA表面疏水性、离子键、氢键,考察BSA氧化不同程度后水合能力的变化情况;通过测定Zeta电位值来分析蛋白氧化后表面电荷的变化;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分析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结果】随着羟基自由基氧化体系中H_2O_2浓度的增加,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但不同种类氨基酸对·OH氧化敏感性不同,在1 mmol·L~(-1) H_2O_2处理浓度下,苏氨酸(Thr)、赖氨酸(Lys)含量显著降低,较对照组(未经H_2O_2处理组)分别下降了4.30%、4.22%;当H_2O_2浓度升高到20 mmol·L~(-1)时,较对照组蛋氨酸(Met)、酪氨酸(Tyr)、组氨酸(His)这3类氨基酸的含量下降程度最大,分别为35.32%、19.19%、11.15%,其次为异亮氨酸(Ile)、甘氨酸(Gly)、半胱氨酸(Cys)。随H_2O_2浓度的增加,BSA的羰基含量显著增加(P0.05),20 mmol·L~(-1) H_2O_2处理组比对照组羰基含量升高了57.52%;巯基含量显著降低(P0.05),20 mmol·L~(-1) H_2O_2处理组比对照组巯基含量降低了74.04%,蛋白氧化程度显著加剧;BSA经氧化处理后,蛋白二级结构发生变化,α-螺旋、无规卷曲含量显著降低(P0.05),β-折叠、β-转角含量显著增加(P0.05),多肽链中α-螺旋结构伸展变成线性结构,蛋白表面疏水性随着氧化程度的加剧而显著增加(P0.05),蛋白持水力降低;同时氧化作用降低了蛋白表面的净电荷数,Zeta电位的绝对值随着羟基自由基氧化体系中H_2O_2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离子键和氢键作用力显著减弱,降低了蛋白-水分子相互作用力,蛋白持水力降低。【结论】BSA在羟基自由基氧化体系中,存在显著的浓度效应,随着氧化程度加剧,蛋白表面的净电荷显著降低,离子键和氢键作用力显著减弱,蛋白二级结构发生了变化,蛋白-水分子相互作用力降低。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汽蒸、水煮、空气炸3种不同加热方式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鱼片质构特性和蛋白质理化特性的影响,对加热后罗非鱼片质构指标(硬度、弹性、咀嚼性、内聚性、胶着性)、肌原纤维蛋白含量及二级结构、羰基含量、巯基含量、SDS-PAGE图谱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加热对罗非鱼肉质构特性和蛋白理化性质有显著性影响;汽蒸(100℃下蒸5 min)、水煮(100℃沸水中煮5 min)、空气炸(200℃下炸制10 min)处理后鱼片硬度、咀嚼性、胶着性显著降低(P0.05),内聚性显著提高(P0.05),空气炸处理后样品弹性显著增加(P0.05),汽蒸和水煮处理后弹性显著降低(P0.05);热加工引起蛋白质发生氧化与热变性,肌原纤维蛋白和巯基含量显著降低(P0.05),二级结构由有序转变为无序,α螺旋结构含量显著降低(P0.05),无规则卷曲结构含量显著升高(P0.05),羰基含量显著升高(P0.05);SDS-PAGE图谱显示,鱼肉肌肉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6 000~220 000,主要条带为肌球蛋白重链、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球蛋白轻链,热加工处理后罗非鱼肉肌球蛋白重链条带变浅上移,肌原纤维蛋白SDS-PAGE图谱出现相对分子质量为37 000~52 000的小分子蛋白聚集。研究表明,不同加热方式对罗非鱼肉质构特性和蛋白理化性质影响程度不同,空气炸处理后鱼片弹性和咀嚼性相对较优,汽蒸处理对蛋白氧化变性影响程度相对较小,本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合理的罗非鱼片热加工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丙二醛氧化对核桃分离蛋白结构及乳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脂类过氧化作用的最终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对核桃分离蛋白(walnut protein isolate,WPI)结构和乳化性能的影响,在分子水平上探讨这种氧化对WPI结构修饰与功能影响机制,为核桃蛋白抗油脂产物氧化及对乳化性功能的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酸沉碱溶法分离核桃蛋白,加入1,1,3,3-四乙基环丙烷制备的产物MDA最终浓度分别为0、0.1、1、5、10和20 mmol·L-1,在室温下与WPI反应24 h,通过透析去除MDA,再真空冷冻干燥制备MDA氧化核桃蛋白。测定氧化蛋白标记性基团(巯基、二硫键、氨基和羰基)、物理化学性质(溶解度、浊度、疏水性、粒径和Zeta电位)及蛋白的乳化功能性等。【结果】MDA氧化造成核桃蛋白溶解度从68.74%下降到11.88%,特别是5—20 mmol·L-1 MDA对溶解度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蛋白溶液的浊度影响不大(其所有值保持在0.32左右);在蛋白分子基团修饰方面,0—1 mmol·L-1 MDA对总巯基、二硫键、自由氨基和羰基含量影响不大,但5 mmol·L-1以上浓度的MDA对总巯基和自由氨基含量的降低及对二硫键和羰基含量的上升影响显著(P<0.05);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也显示较高浓度MDA对二硫键的含量增加影响显著,并促进核桃蛋白分子间(内)形成了还原性二硫键和非还原性共价键。在低于0.1 mmol·L-1的MDA中氧化并不影响核桃蛋白二级结构,而在1 mmol·L-1 MDA以上则能显著降低α-螺旋和β-折叠、β-转角含量,提高无规则卷曲含量;随着MDA浓度增加而引起的蛋白荧光强度变化规律与蛋白二级结构中的有序结构变化规律相同,特别是10 mmol·L-1以上浓度的MDA能极大地降低蛋白荧光强度。0—1 mmol·L-1 MDA氧化不改变蛋白疏水性,但1 mmol·L-1以上浓度的MDA显著降低蛋白疏水性,疏水性最大降低程度为对照组的1/10;同时,低于1 mmol·L-1 MDA氧化对核桃蛋白粒径和带电量没有显著影响,而浓度超过1 mmol·L-1MDA则能显著提高蛋白粒径大小,并在10 mmol·L-1 MDA时达到最大粒径约1 160 nm,且显著降低蛋白带电量,且随着MDA浓度提高而一直降低。在核桃乳化功能性方面,0.1 mmol·L-1 MDA氧化即可显著降低蛋白乳化活性,而1 mmol·L-1MDA氧化可显著降低乳化稳定性;随着MDA的浓度上升至20 mmol·L-1,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持续降低并均能损失约2/3的功能性。【结论】核桃蛋白在脂类氧化产物MDA氧化体系中,随着氧化度的加剧,MDA通过与蛋白反应而显著修饰蛋白分子结构(包括其残基基团),促进其交联形成大的聚集体进而改变其物化性质,从而显著降低蛋白的乳化功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脂类过氧化作用的最终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对核桃分离蛋白(walnut protein isolate,WPI)结构和乳化性能的影响,在分子水平上探讨这种氧化对WPI结构修饰与功能影响机制,为核桃蛋白抗油脂产物氧化及对乳化性功能的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酸沉碱溶法分离核桃蛋白,加入1,1,3,3-四乙基环丙烷制备的产物MDA最终浓度分别为0、0.1、1、5、10和20 mmol·L~(-1),在室温下与WPI反应24 h,通过透析去除MDA,再真空冷冻干燥制备MDA氧化核桃蛋白。测定氧化蛋白标记性基团(巯基、二硫键、氨基和羰基)、物理化学性质(溶解度、浊度、疏水性、粒径和Zeta电位)及蛋白的乳化功能性等。【结果】MDA氧化造成核桃蛋白溶解度从68.74%下降到11.88%,特别是5—20 mmol·L~(-1) MDA对溶解度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蛋白溶液的浊度影响不大(其所有值保持在0.32左右);在蛋白分子基团修饰方面,0—1 mmol·L~(-1) MDA对总巯基、二硫键、自由氨基和羰基含量影响不大,但5 mmol·L~(-1)以上浓度的MDA对总巯基和自由氨基含量的降低及对二硫键和羰基含量的上升影响显著(P0.05);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也显示较高浓度MDA对二硫键的含量增加影响显著,并促进核桃蛋白分子间(内)形成了还原性二硫键和非还原性共价键。在低于0.1 mmol·L~(-1)的MDA中氧化并不影响核桃蛋白二级结构,而在1 mmol·L~(-1) MDA以上则能显著降低α-螺旋和β-折叠、β-转角含量,提高无规则卷曲含量;随着MDA浓度增加而引起的蛋白荧光强度变化规律与蛋白二级结构中的有序结构变化规律相同,特别是10 mmol·L~(-1)以上浓度的MDA能极大地降低蛋白荧光强度。0—1 mmol·L~(-1) MDA氧化不改变蛋白疏水性,但1 mmol·L~(-1)以上浓度的MDA显著降低蛋白疏水性,疏水性最大降低程度为对照组的1/10;同时,低于1 mmol·L~(-1) MDA氧化对核桃蛋白粒径和带电量没有显著影响,而浓度超过1 mmol·L~(-1) MDA则能显著提高蛋白粒径大小,并在10 mmol·L~(-1) MDA时达到最大粒径约1 160 nm,且显著降低蛋白带电量,且随着MDA浓度提高而一直降低。在核桃乳化功能性方面,0.1 mmol·L~(-1) MDA氧化即可显著降低蛋白乳化活性,而1 mmol·L~(-1) MDA氧化可显著降低乳化稳定性;随着MDA的浓度上升至20 mmol·L~(-1),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持续降低并均能损失约2/3的功能性。【结论】核桃蛋白在脂类氧化产物MDA氧化体系中,随着氧化度的加剧,MDA通过与蛋白反应而显著修饰蛋白分子结构(包括其残基基团),促进其交联形成大的聚集体进而改变其物化性质,从而显著降低蛋白的乳化功能性。  相似文献   

7.
Mozzarella干酪凝乳过程中理化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牛奶凝乳过程中理化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变化,研究了Mozzarella干酪凝乳过程中表观粘度、自由巯基含量、流变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入凝乳酶后,体系中的二硫键即开始减少,至30 min时出现明显增加趋势,而牛奶的表观粘度、弹性模量、粘性模量都在30~40 min出现升高,通过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此时的蛋白质颗粒发生剧烈的凝集;随着凝乳的发展,二硫键生成量增加,凝乳的表观粘度、弹性模量、粘性模量也呈增加趋势,酪蛋白胶束越来越聚集、收缩.通过表观粘度和流变特性测定到的凝乳时间与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的凝乳时间都比较接近,说明3种方法都可用于凝乳时间的客观判断.  相似文献   

8.
在盆栽条件下,设置5个土壤水分处理,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对小麦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成熟期的株高、节间长及孕穗期和开花期的单茎绿叶面积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并以水分含量偏高处理W5(80%~90%田间持水量)最高。土壤适宜含水量处理W4(70%~80%田间持水量)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中期的叶绿素含量高于W5,表明土壤含水量偏高不利于小麦叶绿素含量的增加。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小麦的光合特性得到改善,并以W4处理表现最优,W5次之,其中W4的光合速率分别比W1(40%~50%田间持水量)和W2(50%~60%田间持水量)的显著增加35.5%和26.7%。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ΦpsII、ETR和qP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并以W4处理的最高,W5处理的次之。W4处理具有最高的经济产量,W5处理具有最高的生物产量,其中W4处理的单茎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每盆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比W1显著增加98.6%、52.1%、311.2%和197.7%。研究得出,土壤水分含量偏高比适宜土壤水分含量处理具有较高的株高、单茎绿叶面积和生物产量,而生育中后期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速率和经济产量却低于土壤适宜水分含量处理。  相似文献   

9.
减量灌溉下番茄施控释肥的水氮耦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考察减量灌溉下控释氮肥的施用效果,在温室大棚开展试验研究控释氮肥(P600)和减氮控释氮肥(P400)与两个不同减水量水平相耦合对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氮肥U600相比,P600处理番茄的单果重、产量、可溶性糖、糖酸比和番茄红素含量分别增加8.05%~36.1%、9.02%~36.1%、15.3%~27.2%、24.0%~24.4%和26.4%~81.9%,番茄硝酸盐及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分别减少5.80%~8.41%、20.5%~70.2%。P400与P600相比未显著降低番茄可溶性糖、Vc和番茄红素含量,在减少水量49%(F49)时的产量显著降低17.2%。增大减水幅度使P600和P400处理的番茄红素含量分别显著增加40.6%、18.2%,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10.5%、14.6%,但P400处理番茄的Vc含量显著降低10.1%。综合考虑,F33P600、F49P600、F33P400处理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推进节水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进行了经氧化塘和人工湿地处理的猪场废水的臭氧氧化-苦草深度处理研究,考察了不同浓度臭氧氧化处理无机营养盐(N、P)含量的变化,和臭氧氧化-苦草处理对去除无机营养盐的作用。结果表明,三个臭氧投加浓度(10、30、50 mg·L~(-1))分别使NO-2含量降低7.7%、17.6%和21.4%,使NO-3增加5.7、4.2和2.4倍,使PO3-4增加40.1%、26.0%和0.7%;臭氧氧化-苦草处理使TN、NH+4、NO-2、TP含量分别降低11.4%~15.7%、29.9%~34.2%、22.6%~40.7%和36.0%~38.0%,使NO-3含量增加0.4~1.0倍。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可以使N、P的形态发生变化,且低浓度的臭氧投加就能达到显著效果,苦草显著促进臭氧氧化后猪场处理尾水中无机营养盐的去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