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长白山蜂胶的抗氧化、抗疲劳和抑菌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蜂胶清除羟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3种自由基的能力随其浓度的增大而增强;蜂胶可显著延长小鼠游泳、爬杆力竭时间,小鼠的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备显著增加,血乳酸变化幅度很小;蜂胶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真菌,对9种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C为25~1 600 μg/mL.长白山蜂胶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
新疆红花及红花油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及红花油化学成分的结构。方法:红花2 kg用50%乙醇热回流提取,对大孔树脂30%乙醇-水部位进行ODS、Sephadex LH-20柱层析及制备液相色谱(pHPLC)分离纯化,另取1 L红花油经甲醇萃取,制备液相色谱(pHPLC)分离纯化,用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红花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从红花油中分离鉴定了3个化合物,分别为紫丁香苷(1)、6-羟基山奈酚-3,6,7-三-O-β-D-葡萄糖苷(2)、4',5-二羟基二氢黄酮-6,7-二-O-β-D-葡萄糖苷(3)、6-羟基山奈酚-3,6-二-O-β-D-葡萄糖苷(4)、山奈酚-3-O-β-D-葡萄糖基(1→2)-O-β-D-葡萄糖苷(5)、6-羟基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6)、6-羟基山奈酚-3-O-芸香糖苷(7)、山奈酚-3-O-芸香糖苷(8)、6-甲氧基山奈酚-3-O-芸香糖苷(9)、6-羟基山奈酚-3-O-芸香糖基-6-O-β-D-葡萄糖苷(10)、对羟基苯甲醛(11)、1,2,3,4-四氢-3-羧基-2-卡波林(12)、2-羟基-2-(3',4'-二羟基酚基)甲基-3-(4',5'-二甲氧基酚基)甲基-γ-丁内酯(13)、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14)、α-生育酚(15)。【结论】化合物12为首次从红花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15为首次从红花油中分离得到,丰富了红花的化合物库。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良姜根茎的化学成分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正、反相色谱分离纯化高良姜化学成分,运用核磁及质谱等技术鉴定其结构;采用CCK-8法建立H2O2损伤SH-SY5Y细胞模型,筛选高良姜化学成分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从高良姜根茎中分离得到22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素-4′-甲醚(1)、高良姜素(2)、山柰酚(3)、3,4′-甲氧基-3′,5,7-三羟基黄酮(4)、山柰酚-3-甲醚(5)、5,7,3′,4′-四甲氧基儿茶素(6)、二氢山柰酚(7)、柚皮素(8)、乔松素(9)、环氧松属素查尔酮(10)、(4a S, 7S)-7-hydroxy-1,4a-dimethyl-7-(prop-1-en-2-yl)-4,4a,5,6,7,8-hexahydronaphthalen-2(3H)-one (11)、4-异丙基-1,6-二甲基萘(12)、curcuminol D(13)、补骨脂酚(14)、(3R,4S)-4羟基蜂蜜曲霉素(15)、相对-(3R,3′S,4R,4′S)-3,3′,4,4′-四氢-6,6′-二甲氧基(3,3′-双-2H...  相似文献   

4.
田永强  赵海波  刘航  田苗  侯相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340-14341,14344
[目的]研究镰形棘豆(Oxytropis falcataBunge)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镰形棘豆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8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柚皮素(2)、5,6-二羟基-2,7,3′,4′-四甲氧基黄酮醇(3)、5,6-二羟基-2,7,4′-三甲氧基黄酮醇(4)、3′,4′,5,7-四羟基双氢黄酮(5)、黄芹素(6)、7α-hydrox-ysitosterol(7)、7-oxositosterol(8)。[结论]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从小远志中分离出了9种化合物:①1,3-二羟基-5,6,7-三甲氧基口山酮,②1,7-二羟基-2,3-二甲氧基口山酮,③1,3,6,8-四羟基-2,7-二甲氧基口山酮,④1,6,7-三羟基-2,3-二甲氧基口山酮,⑤5-羟基-7,4'_二甲氧基黄酮-3-O-β-D-吡喃葡萄糖苷,⑥5,3'-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3-O-[α-L-鼠李糖苷(1→6)]-β-D-吡喃葡萄糖苷,⑦5,3'-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3-O-β-D-吡喃葡萄糖苷,⑧水杨酸和⑨远志醇,其中化合物①为新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经其化学性质争光谱数据证实.  相似文献   

6.
对半边莲的醇提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得到3个香豆素化合物,经理化和波谱分析鉴定为:5,7-二甲氧基香豆素(1),6-羟基-5,7-二甲氧基香豆素(2),5-羟基-6,7-二甲氧基香豆素(3)。  相似文献   

7.
采用GC/MS法对海芋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确认了28个化学成分.其中主要的化学成分为1,2-苯二甲酸双(2-异丁基)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1',3'-β-环己二烯)-吲哚、5-十四碳烯-3-炔、2,3-二氢-苯骈呋喃等.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1,2-苯二甲酸双(2-异丁基)酯含量最高,占32.51%.  相似文献   

8.
宽苞棘豆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工业酒精提取、以硅胶为固定相、真空液相层析法,从宽苞棘豆(Oxytropis latibracte-ata)中分离得到了3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确定其结构为: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Ⅰ),4'-β-D-葡萄糖-5,7-二羟基异黄酮(Ⅱ),山奈酚-3-葡萄糖苷(Ⅲ),上述成分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Ⅰ、Ⅱ在豆科棘豆属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云南清甜香典型片烟和非典型碎烟间挥发性致香成分含量的差异,为研究云南清甜香烟叶风格特色关键致香成分和低次烟叶深加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个云南清甜香典型片烟和9个非典型碎烟为原料,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ATD-GC/MS)分别对2类烟叶的挥发性致香成分进行对比分析,并以典型片烟中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显著高于非典型碎烟作为分析目的,深入挖掘2类烟叶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挥发性致香成分,并找出2种方法分析结果存在的规律性。【结果】运用GC/MS对所制备的11个烟叶样本挥发性致香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共鉴定出40种挥发性成分,包含17种酮类、10种醇类、4种醛类、5种杂环类、2种烯烃类、1种酸类和1种内酯类化合物,典型片烟的酮类和内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明显高于非典型碎烟;典型片烟有14种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非典型碎烟(P< 0.05,下同),分别是甲基庚烯酮、2-乙酰基呋喃、4-环戊烯-1, 3-二酮、β-大马酮、β-紫罗兰酮环氧化物、桉油烯醇、脱氢二氢-β-紫罗兰酮、3, 4-脱氢-β-紫罗兰酮、巨豆三烯酮的4个同分异构体、二氢猕猴桃内酯和3-羟基-β-二氢大马酮;通过ATD-GC/MS对2类烟叶样本设定的14种重要致香成分进行半定量对比分析,发现典型片烟的成分总含量明显高于各非典型碎烟,而β-大马酮、巨豆三烯酮的4个同分异构体、二氢猕猴桃内酯、3-羟基-β-二氢大马酮和3-氧代-α-紫罗兰醇这8种成分在典型片烟中的相对含量也显著高于非典型碎烟。2种分析方法存在含量显著性差异的致香成分中有7种致香成分一致,包括β-大马酮、巨豆三烯酮的4个同分异构体、二氢猕猴桃内酯和3-羟基-β-二氢大马酮。【结论】通过2种分析方法对云南清甜香典型片烟和非典型碎烟的挥发性致香成分进行对比研究,发现2类烟叶间部分挥发性致香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且2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分析龙眼微生物保鲜菌FJAT-0809-GLX发酵液丙酮萃取物的成分,初步鉴定出化合物38种.在鉴定出的化合物中,匹配率在90%以上的成分有5种,包括2-呋喃甲醇、5-甲基呋喃醛、2-甲基-3-羟基-4-吡喃酮、1,4∶3,6-二脱水-α-吡喃葡萄糖、六氢吡咯并[1,2-a]吡嗪-1,4-二酮.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为六氢吡咯并[1,2-a]吡嗪-1,4-二酮和5-甲基呋喃醛,其相对含量分别达到了37.52%和4.97%.  相似文献   

11.
吴秀丽  刘成  陈靖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21-22322
[目的]筛选长白山人参土壤中的活性微生物,转化单体人参皂苷产生稀有抗肿瘤成份。[方法]从长白山人参根际土壤中分离各类菌株,对单体人参皂苷Re进行微生物转化;结合菌落形态、产孢结构、孢子形态特征以及菌株ITSrDNA核酸序列分析,对活性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长白山人参根际土壤中分离各类真菌菌株68株,其中菌株SRS一10对三醇组人参皂苷Re具有较强的转化活性。[结论]阳性菌株SRS-10被鉴定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能将人参皂苷Re转化为人参皂苷Rgl。  相似文献   

12.
长白山区不同地点人参黑斑病菌株间的RAPD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白山区6个不同地点采集的人参黑斑病菌株为材料,进行RAPD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0.34水平上以长白山天池为中心可分为3大组:1)抚松松江河、抚松泉阳与安图小沙河3个样点来构成的长白山附近组;2)和龙头道1个样点来构成的长白山东北组;3)通化锉草沟与临江2个样点来构成的长白山西南组.  相似文献   

13.
21个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分类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对指标(分布类型)进行筛选,后用主成分分析,选定3个主成分作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1个保护区可归成5类:第一类为海南五指山,云南西双版纳和广东古田自然保护区;第二类为滇川干热河谷;第三类是广东丹霞山,福建万木林、武夷山,浙江凤阳山、龙王山,江西庐山,湖北大洪山;第四类包括河南宝天曼,山东泰山、昆嵛山,陕西长青、太白山,山西芦芽山、霍山,河北雾灵山、太行山;第五类是长白山植物区系核心部分的长白山.  相似文献   

14.
4种典型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碳含量与碳密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长期定位观测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4种地带性顶级森林群落类型,即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鼎湖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基础,分析比较4种森林类型的碳含量和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哀牢山和长白山植被碳含量略高于西双版纳和鼎湖山,植被碳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西双版纳总碳密度为250.78 t/hm2,鼎湖山为248.72 t/hm2,哀牢山为530.13 t/hm2,长白山为254.67 t/hm2,其中西双版纳、鼎湖山和长白山植被层碳密度高于土壤层碳密度,而哀牢山土壤层碳密度要高于植被层碳密度.  相似文献   

15.
调查我国东北地区东方蜜蜂Apis cerana,分析其遗传分化并探讨隔离机制,明确东北东方蜜蜂种群遗传特征和多样性水平,探究蜜蜂种群遗传分化和遗传多样性相关规律,建立并完善东方蜜蜂种群遗传学。利用33个形态标记和38个微卫星DNA标记,对东北7个样点共461群东方蜜蜂及北京平谷、浙江金华、四川平昌、海南儋州外群作遗传分化、遗传特征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形态标记、微卫星DNA标记分析结果均显示,分布于长白山山脉抚松、安图、敦化、本溪、宽甸东方蜜蜂聚为同一种群。长白山种群肘脉指数、翅长、第五背板绒毛带长、第四腹板长等形态指标数值较高。微卫星各位点等位基因以1、2种为主,频率达80%以上的21个。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长白山种群的观察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等数值较低。东北地区东方蜜蜂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长白山山区,形成长白山东方蜜蜂种群。该种群与北京、四川、浙江、海南东方蜜蜂发生明显遗传分化,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分化主要原因为辽宁省长白山以西平原地区,东方蜜蜂逐渐消失,基因流阻断。长白山东方蜜蜂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环境和人为因素导致种群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东北不同山脉胡桃楸次生林径级结构和乔木生物量情况,为后续次生林相关研究及该地区林分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在张广才岭、长白山、老爷岭和龙岗山山脉21个典型区域内共设置样地202块,应用三参数Weibull分布、Johnson's SB分布和负指数分布对调查样地内乔木直径进行拟合,并进行相对偏差和...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东北林蛙系统地理分布图。[方法]对长白山和小兴安岭自然分布的东北林蛙8个地理种群的4个形态指标(体长、体重、前肢长和后肢长)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形态学分析表明,雄性种群中,属于完达山的东方红种群与小兴安岭种群和长白山种群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P<0.05);雌性种群中,属于小兴安岭种群的鹤北种群与长白山种群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P<0.05)。聚类结果显示,雄性东北林蛙可以分为3组:泉阳、天北、朝阳、大口钦种群一组,铁力、鞍山种群一组,东方红种群一组;雌性东北林蛙也可聚为3组:泉阳、朝阳一组,天北、大口钦一组,鹤北种群一组。[结论]三江平原极有可能是东北林蛙的地理起源中心,东北林蛙沿着松花江逆流向长白山和小兴安岭2个地区适应辐射,形成现有的东北林蛙地理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8.
东北林蛙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林蛙属,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俗名哈士蟆。为了促进中国传统中药——哈士蟆油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保持东北林蛙较高的物种形态多样性,笔者应用数值分类法对东北林蛙主产区长白山和小兴安岭2个地区的8个种群进行形态学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东北林蛙8个地理种群的形态聚类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determine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map of system of Rana dybowskii.[Method] Four morphologic indices(body length,body weight,forelimb length,hindlimb length)of eight geographical populations of R.dybowskii which naturally distribute in Changbai Mountain and Xiaoxing'an Mountain were measured.Measure results were variance analyzed and cluster analyzed.[Result] Variance analysis showed:the genetic branching among the Dongfanghong male population(belongs to Wandashan)and Xiaoxing'an Mountain male population and Changbai Mountain male popul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the genetic branching between the Hebei female population(belongs to Xiaoxing'an Mountain)and Changbai Mountain female population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Cluster analysis showed:male R.dybowskii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the first group included Quanyang,Tianbei,Chaoyang and Dakouqin,the second group included Tieli and Anshan,the third group included Dongfanghong;and the female R.dybowskii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the first group included Quanyang and Chaoyang,the second group included Tianbei and Dakouqin,the third group included Hebei.[Conclusion] The paper deduced that the Sanjiang Plain was the geographical origin center of R.dybowskii which radiated to Changbai Mountain and Xiaoxing'an Mountain along the adverse current of Songhua River basin,therefore,the current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R.dybowskii was formed.  相似文献   

20.
通过解剖镜检分析了长白山地区中国林蛙寄生虫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长白山林区中国林蛙寄生虫为线虫3种(Rhabdia bufonis、Cosmocercella sp、Oswaldocru sp)、吸虫3种(Rowsbiella tineri、Pelystoma integerimrn、Pelystoma ocellatrm),分别隶属5科5属;其主要感染肺线虫Rhabdia bufonis和肠道寄生虫Oswaldocru sp,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分别为56.66%、4.87和67.33%、9.25;不同种类寄生虫在长白山林区林蛙体内分布有一定规律,不同种类寄生在适宜自身的生态环境中,表现出寄生部位及感染寄生虫的专一性;长白山林区林蛙寄生虫的感染率和强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不同地点中国林蛙的寄生虫感染率及感染强度普遍较高,不同地点不同种类寄生虫的感染率及强度存在差异;雌、雄林蛙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