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广东连山县1996—2006年各地类土地数据为基础,对其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及均衡度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近10年来,连山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在时间上经历了缓慢增加到平稳的变化过程,其土地利用结构的均质性较低,且变化不十分明显;在空间上具有具有明显的分异规律,即永和镇、太保镇、吉田镇和福堂镇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均高于全县同期的平均值,而小三江镇、上帅镇和禾洞镇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均低于全县同期的平均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自然因素、人口变化、经济因素和政策调对连山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2.
武晶  徐华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5070-5073
基于阿克苏市1996~2008年的土地利用分类数据,运用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测算模型分析阿克苏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动态变化,定量分析阿克苏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1996~2008年,阿克苏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总体呈持续上升的变化趋势,至2008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为0.977 4,比1996年增加了0.123 7。交通用地、耕地、居民点工矿用地、园地等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所占比例的高低是影响阿克苏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的主要因素。②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表现出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经济发展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导致了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迅速变化。其中以制造业、建筑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相关系数最大,为0.988,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文博  夏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119-8121,8196
以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为例,对1997~2005年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以及2005年各乡镇信息熵差异进行研究,同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01~2005年信息熵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7~2001年全南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持续增长,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持续增加;2002~2005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持续下降,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下降;2005年乡镇信息熵差异较大;人口因素对信息熵变化驱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1996—2009年我国各省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掌握各类用地的变动趋势,为各地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开发、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对全国31个省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我国的土地利用变化与各地区自然资源特征和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其中,耕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整体"西增东减",林地、草地则整体由东向西增量逐渐增加,园地向西部和南部增加、黄渤海地区缩减,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由东部沿海向内陆地区增加量逐渐减少,交通运输用地南北激增,其他土地则由东向西减少量逐渐增加,且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各类用地的变化率都相对较大,同时,耕地、园地、林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变化还与各地自然资源分布特征关系较大;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空间分布总体为熵值由东向西减少,且相较第一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时信息熵的变化总体表现为"东增西减"。[结论]我国土地利用结构有序度由西向东递减,且在这14年期间东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系统有序度在进一步下降,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复杂,均衡度上升。  相似文献   

5.
西藏山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是区域土地利用演变的直接体现,信息熵可以作为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的一种度量。借助信息熵理论对西藏山南地区1998~2005年及所辖12县(2005年)的土地利用结构熵分别进行了计算与分析,以揭示山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熵值特征和演化规律,预期为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土地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该区1998~2005年期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呈递增趋势,但是增长幅度较小,土地利用系统向无序方向发展;牧草地、林地、未利用地的高低是影响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大小及区域差异显著的决定性因素;山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熵值变化的的直接动因主要是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地方政策因素,而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等对土地系统熵值的动态变化也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信息熵原理,分析了2010~2014年惠山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时间演变特征,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其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近五年惠山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土地利用结构逐步向不均衡方向发展;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对土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是导致惠山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7.
基于信息熵的河津市土地利用结构时序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河津市1997—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及相关经济社会统计数据为基础,借助系统论中的信息熵、均衡度和优势度原理,分析了河津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演变特征,并运用主成分与多元线性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2 a来,河津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持续增长,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较高;人口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是信息熵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探究其发展规律和驱动机制,运用SPSS等软件对天水市麦积区2015—2020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进行处理,采用信息熵、单一土地动态度对麦积区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麦积区2021—2026的信息熵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麦积区土地利用类型时间变化具有不均衡性,但已呈现良好方向发展的趋势。从单一土地动态度来看,居民工矿用地、水利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均为正向变化,其中交通设施用地变化最为明显,水利设施变化幅度最小。其他用地类型均为负向变化,林地变化最小。依据2015—2017年信息熵、均衡度、优势度以及2021—2026年预测值分析,麦积区土地利用结构正在向均衡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Shannon信息熵理论,依据2005—2010年南京市土地变更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南京市整体及市内各片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动态演化。结果表明,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近6 a呈现波动中趋向上升的状态;主城区与其他片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十分突出。揭示影响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变化的驱动因素,对预测和规划今后一定时期内南京市以及同南京市具有类似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具有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对重庆市2009—201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熵值函数模型分析重庆市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引起重庆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9—2016年重庆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总体上处于不断调整优化过程中,呈3个发展阶段:稳步增长阶段(2009—2013年)、快速增长阶段(2013—2014年)、持续降低阶段(2014—2016年);(2)重庆市38个区(县、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的空间分布呈以主城区和万州区、忠县为信息熵高值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规律;(3)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与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总人口、城镇化率3个经济社会发展因素表现出强关联关系,与公路线路里程、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人均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呈中等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漫  吴良林  周世武  赵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582-8585
借助SPSS软件,以河池市1998-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及相关经济社会统计数据为基础,借助系统论中的信息熵原理分析河池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0年间,信息熵的变化(1.455-1.463)说明河池市土地利用向无序状态发展,有序度降低;利用SPSS的因子分析功能对影响河池市耕地变化的社会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得出第1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68.697%,载荷系数较高的集中在农民人均纯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额、客运周转量、蔬菜播种面积等,表明产业结构、交通水平和经济水平是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社会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盘锦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以土地利用详查资料和遥感影像资料为主要信息源,在GIS支持下研究了盘锦市1988-2005年问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和程度,阐明了耕地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88-2005年的17年间盘锦市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城乡工矿居住用地增加了0.55万hm2;同时耕地增加了7.21万hm2,但这主要是以林地、草地和湿地的急剧减少为代价,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造成潜在威胁.研究结果表明.1988-2005年的17年间盘锦市草地和林地的动态指数变化最大,动态度指数分别达到-5.62%和-5.42%;盘锦市土地利_用程度较高,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由1988年的245.51提高到2005年的292.7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31,92.研究认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政府政策是影响盘锦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视角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山东省惠民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未  刘永强  祝助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673-10676
根据1996-2005年统计资料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从多个视角探讨了山东省惠民县10年来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揭示了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0年间惠民县土地利用出现了“五增三减”的现象,其中交通运输用地增加幅度最大,园地减少幅度最大;土地利用综合程度及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不同地类之间转移频繁,转换面积较大;园地是促使耕地面积减少的主导因素,其次是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4.
基于Landsat TM数据和GIS技术,通过土地利用变化和重心迁移理论对农牧交错区河北省沽源县30多年土地利用的空间演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农业用地和草地占主要地类,1980—2013年土地利用重心有明显迁移;农业用地重心向东北迁移,迁移距离为4 595.79 m;林地重心向东南方迁移,迁移距离为3 820.62 m;草地和建设用地重心向西北方迁移,迁移距离分别为5 294.75、1 220.91 m;水域重心迁移距离较小;未利用土地重心向西南方迁移,迁移距离为4 552.13 m。自然因素对沽源县土地利用空间变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政策推动等人类活动干扰则是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采煤塌陷区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机制,以山东省微山县地面塌陷较严重的11个乡镇作为研究区,基于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分析研究区2000-2016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自然、社会经济等多个驱动因子,运用CLUE-S模型及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进行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与驱动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及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耕地在整个研究期呈减少、增加、减少的趋势,城乡建设用地、塌陷积水区2000-2005年面积增幅最大;距居民点的距离是影响耕地、城乡建设用地及水域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因子,距工矿的距离是影响塌陷积水区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保护等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信息熵的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角度入手,分析1996-2004年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的演变规律。通过信息熵、均衡度、优势度的计算,表明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在这8a中处于一个无序性增大的过程,从而为研究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小江流域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规律,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1974-2005年小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速度及土地利用程度。结果表明:30多年来,小江流域耕地和城乡工矿用地面积均显著增加,林地面积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草地面积相对变化不大,未利用土地面积研究期间共减少12.9km2;小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总体速度在下降,1974-1987年土地利用变化最剧烈;同时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一直在增加,表明小江流域土地利用仍然处于发展期。小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深受该地区历史原因、人口增长以及政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京津冀潮白河区域不同时期内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ES)的动态演变情况,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当量因子法、敏感性指数法,分析该区域2001、2005、2009、2013年和2017年近20年来的土地利用数据。结果表明:在2001-2017年期间该区域耕地和农村居民点面积明显减少,城镇用地和水域面积明显增加;该区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农村居民点和城镇用地,且耕地和农村居民点的比例逐渐减少,城镇用地比例逐渐增大;城镇用地、工矿用地和水域的动态度呈现大幅增加趋势,农村居民点、耕地、草地和林地的动态度呈现较大幅的减少趋势。近20年来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整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水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对该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起决定性作用。2001-2017年该区域内各地类的敏感性指数(CS)均小于1,敏感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耕地 > 水域 > 林地 > 草地。综上,应根据该区域内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的影响,制定合理化政策、构建合理的土地利用格局,从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  相似文献   

19.
苏楠  陈利根  陈会广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524-14527
利用信息熵原理,采用1997~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从时序上对沭阳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沭阳县1997~2008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呈现出先增加—波动—后收敛的趋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的高低与土地管理政策特别是耕地保护政策的紧松密切相关;沭阳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较低,土地利用结构有序度较高;土地利用熵值的高低不能完全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需要综合考虑各相关因素,实现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