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有限的耕地上,在基本不影响大宗粮食作物生产的前提下,利用0.5熟光热资源,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方法]通过填闲复种和间套增种,分区构建马铃薯多季高效种植新模式,提高马铃薯单产和效益。[结果]在平原丘陵区稻田构建"秋马铃薯/油菜-水稻"、"冬马铃薯-水稻-秋马铃薯"和"秋(冬)马铃薯-水稻"等3种新模式;在平原丘陵区旱地构建"春(冬)马铃薯/玉米/甘薯"、"春(冬)马铃薯/玉米-秋马铃薯"和"小麦+冬马铃薯/玉米/甘薯"等3种新模式;在高原山区构建"春马铃薯/玉米"新模式。[结论]新模式复种指数200%~300%,积温利用率68.9%~93.4%,光能利用率0.98%~1.59%,秸秆利用率50%~100%。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新模式全年产量提高2.6%~93.0%,效益增加15.8%~284.3%。马铃薯多季高效种植模式已成为四川农作物增产增收的主体种植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马铃薯种植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四川省高原山区热量条件"一熟有余两熟不足"和平丘区"两熟有余三熟不足"的特点,利用马铃薯适应性广的特性,积极发展间套多熟种植,改只在春季种植马铃薯的传统为春、秋、冬三季节种植的技术路线,高原山区改一年只种植一季马铃薯或玉米等作物为薯玉套作两熟;平丘区改"稻-油"为"稻-薯/油(菜)",改"麦/玉/苕"为"麦/玉/豆(苕)/薯";改川东、川南"麦/玉/苕"为"麦+薯/玉/苕",改"中稻-绿肥(或空闲)"为"稻-薯"两熟等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大大拓展了马铃薯种植的时空,充分挖掘了马铃薯的面积潜力,形成了周年生产,周年供应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岳普湖县推广实施"两菜一粮"栽培模式。"两菜一粮"模式:早春覆膜种植马铃薯,畦间间作春玉米,或麦田间作大蒜及菠菜等,再种植大白菜、萝卜或恰玛古,由原来的一年种植两季变成一年种植三季,提高单位效益,实现全县蔬菜产业效益、规模双丰收。株行配置:马铃薯起垄种植,垄距1米,1垄2行,株距30厘米,667米2理论株数4444株。玉米隔行在沟底中心种植,行距2米,株距25厘米,667米2理论株数1333株。  相似文献   

4.
建平县地处辽西丘陵山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其半干旱气候十分适宜种植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在15000 hm2左右,约占全省马铃薯播种面积的1/4。"九五"期间通过国际技术交流及引智工作,针对建平实际情况总结出马铃薯抗旱栽培系列技术,在连续近十余年干旱年份中试验、示范,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充分利用早熟马铃薯与晚熟玉米生育期一长一短的时间差和植株一高一矮的空间差,通过田间科学巧妙的栽培方式,形成了作物生育前期马铃薯玉米2∶1的间作格局;可实现玉米的高密度种植。在肥、水条件充足时,玉米的密度与清种比可增加300%。这样在单位面积土地上,可得到一季早熟马铃薯,又可得到一季玉米,实现了北方高寒地区一季双作,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大棚"马铃薯/西瓜、秋莴苣、冬莴苣"种植模式一年四种四收,根据马铃薯与西瓜的生长特性合理套作,还可种植两季莴苣,效益显著,现将介绍相关种植技术,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7.
插甸乡属于典型的高寒、冷凉、民族、山区为一体的山区乡,多年来一直只种植一季玉米或马铃薯,马铃薯收获后大部分土地闲置或种植一部分饲草。近2年来在马铃薯收获后种植高山反季豌豆苗,把空闲的土地合理利用起来,变特殊的气候劣势为优势,实现有限的土地增值、增效,提高农民收入,使广大山区农民尽快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8.
<正>芋/粱—粱栽培模式是指小春季种植冬马铃薯,次季4月上旬在冬马铃薯空行内套种杂交高粱并蓄留再生高粱的全新旱地周年种植模式。该模式可亩产超吨粮(即亩产马铃薯鲜薯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用途广泛,可充当粮食、饲料、蔬菜,也是制造淀粉、葡萄糖、酒精的重要原材料,还可加工成薯条薯片等食品。马铃薯生育期较短,一般春种马铃薯全生育期100天左右,收完后可种一季水稻,之后还可再种一季冬菜,实现一年种三茬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我乡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10.
蔬研5号黄瓜     
《湖南农业》2010,(9):8-9
蔬研5号黄瓜(XPD012—2010)是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选育的早熟、强雌性黄瓜杂交种。适宜在湖南省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