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文章结合宁夏8个县(区)406份农牧户的调研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农牧户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满意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因素主要有农牧户对草原法的了解程度、畜牧补贴满意度、动物种类和数量变化、空气质量变化、草原执法人员满意度,以及草原承包的迫切性。研究结果得出的政策启示主要是宁夏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需进一步树立草原生态保护底线思维,提升草原监管执法能力;因地制宜,合理制定草原生态补偿标准;拓宽农牧户转产就业渠道,弥合现有政策缝隙,进而实现农牧户持续增收目标。  相似文献   

2.
元阳县第一轮(2011~2015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建设工作在元阳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耐心指导下,通过县乡两级畜牧部门5年的共同努力,于2015年12月圆满地完成预期目标任务。元阳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建设从草原的确权、承包、两证的颁发和补助奖励资金的发放及实行草原禁牧、草畜平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元阳草原生态逐年得到恢复和改善,草原退化有所缓解,草地保水、保土、保肥的能力有所提高。但由于导致生态破坏,草原退化的问题来至多方面且历经多年的因素,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建设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就此,笔者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马晓萍  恩和 《安徽农业科学》2017,(31):219-222,258
基于牧民对第一轮和第二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简称草原奖补政策)满意度评价的调研数据,对比分析两轮政策的满意度,运用描述统计法和有序Logit回归模型,探究牧民对草原奖补政策满意度评价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牧民对第二轮草原奖补政策满意度评价有所提高,总体满意度提高16.2百分点;不同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的牧民对草原奖补政策满意度评价存在差异;补贴金额、牧业收入、草料支出等对政策满意度评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天津农业科学》2017,(6):61-63
随着草地退化的日益加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源县从2011年开始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本文通过统计分析法,分析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效果,提出了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过程中,加强对草场的监管力度、牧区综合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各项资金投入,提高牧民补贴,进一步促进牧民执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积极性等建立和完善草原生态保护机制的对策建议,以支持与鼓励草原地区更多承担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责任,希望能够为政府制订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一些可供参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是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其以补贴和奖励的方式鼓励牧民参与草原生态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牧民的生活水平。以内蒙古阿巴嘎旗、阿拉善左旗和新巴尔虎右旗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探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对牧民家庭收入的影响。建议未来根据价格变动调整补贴方式与金额、加强活畜收购价的监督和规范,来推动牧民收入的增加以及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以甘南州美仁草原为例,通过甘南州草原监测数据及牧户调查问卷资料,对两轮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草原奖补政策的实施,甘南州草原平均年降水量、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草原植被盖度、草群平均高度和产草量呈增长趋势,增加了草原可利用面积和草原理论载畜量。甘南州两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对改善草原气候、提高草原产草量、增加草原可利用面积和提升草原理论载畜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将对中国草原生态保护、牧业生产、牧民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是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关注的热点。本文从补奖对象与标准、落实情况及问题、实施成效等方面对政策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研究结果显示,各地积极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补奖标准的测算方法在地区间差异明显,牧民对政策的满意度相对较好,牧民参与政策意愿主要受政策实施对生活水平影响、对草原保护的认知、牧业收入占比等因素影响。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天然草原生态恢复,促进了牧业生产转型;多数研究认为,牧民政策转移性收入和占比均增加,也有研究认为,禁牧区牧户收入下降。最后,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建议分区研究禁牧区、草畜平衡区的实施情况;剥离其他因素的纯政策效应研究有待完善;牧业生产方式转型、牧业总体生产效率等牧业生产效应及牧民就业、消费行为变化等研究有待深入;补奖标准测算、草原监管机制、政策绩效考核评价等需要加强;需要开展融合乡村振兴、牧区扶贫的政策合力研究。  相似文献   

8.
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牧区是主要江河的发源地和水源涵养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草原牧区牧民的生计收入来源主要靠畜牧业的发展,而畜牧业是牧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其地位亦十分重要。内蒙古自治区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部分地区牧民超载过牧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成效。本文利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与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旗4个牧业旗的222份牧户的有效样本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牧户草地经营面积与超载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牧户草场经营面积与牧户超载率呈负向相关关系,牧户养殖超载率越高,说明牧户所占有草原处于超载过牧状态的比例越高,不利于草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其中,草场经营面积对超载率的影响系数为-0.003 0,说明草场经营面积每减少100 hm2,超载率就增加30%。草场超载过牧的主体是中小规模牧户。  相似文献   

9.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是我国草原生态保护的一项基本政策,标志着我国草原工作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新时期。通过对云南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成效进行总结,进一步分析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制定配套政策,建立奖补机制;建立健全草原执法监督体系;加大牧区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引导农牧民转变生产方式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第1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以来,天然草原生态状况持续好转,草原植被加快恢复,生态效益显著。如何对生态效益进行科学评估,文章以炉霍县草原监测实践为例,从草原生产力、草原物候环境、政策因素、草原生态综合植被指数的动态变化信息,评价补奖机制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一句话信息     
<正>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明年起,国家每年安排134亿元,在内蒙古、新疆等8个省、自治区的草原牧区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禁牧补助、实施草畜平衡奖励、落实对牧民的生产性补贴政策、加大对牧区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中,昭阳区进一步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结合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落实了目标责任制,完成了草原确权、发证和牧户基础数据收集、信息录入上传等工作。工作中坚持原则,把握标准,真抓实干,认真组织实  相似文献   

13.
当前阶段我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已经连续执行了多年时间,通过对过去几年补奖政策的实践以及具体实施措施的整理和总结,可以得出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存在的不足以及欠缺,旨在为后续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指明发展方向,推进我国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本文就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草原生态保护,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牧民持续增收,从2011年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将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新疆130万牧民将获近20亿元生态保护补助。 据自治区畜牧部门有关人士介绍,按照相关规定,首先对新疆1.5亿亩不适宜再放牧、生态环境恶劣的草场进行封育禁牧,通过这一项牧民就能得到9亿元禁牧补助;  相似文献   

15.
国家从2011年始,每年中央财政安排134亿元对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以防治草地退化。从草地退化的概念进行阐释,并从草地退化的现状、原因及驱动因素、草地防治对策措施三个方面以独特的视角介绍草地退化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草地退化问题的研究方向,希望为了解草地退化、防治草地退化提供一点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山东农业科学》2019,(8):160-166
随着牧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草原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新疆典型牧区发展陷入了生态退化和生计脆弱的双重困境,牧户面临多种生计风险。本研究以奇台县为例,采用参与式牧户评估方法,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牧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及其与生计资本之间的关系,并采用二元Logistic分析影响牧户生计风险的因素。结果发现:自然、健康、经济、市场和社会风险为各类牧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但不同地区、不同生计方式以及不同收入水平牧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有所差异;生计资本对牧户生计风险有显著影响,其中自然风险主要受金融资本、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的影响,健康风险主要受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影响,经济风险主要受金融资本的影响,市场风险主要受金融资本、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影响,而社会风险主要受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绵羊是新疆牧区畜牧业的主体畜种,历史以来主要养殖方式是放牧,随着2010年国家对天然草场"禁牧"、"限牧"、牧民定居政策及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逐步落实,转变传统的养羊模式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数字     
《新农业》2011,(12):11-11
136亿 从2011年起,中央财政每年安排136亿元资金,在西藏、内蒙古、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青海、四川、甘肃、宁夏、云南8省区实施包含禁牧补助、草原平衡奖励、生产性补贴和绩效考核奖励等内容的补助奖励政策。对生存环境非常恶劣、退化严重、不宜放牧的草原,实行禁牧封育,中央财政按每年每亩6元的测算标准补助牧民。  相似文献   

19.
正从财政部农业司获悉,2015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安排资金166.49亿元,比2014年增加8.8亿元,用于对牧民实行草原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草良种补贴和牧民生产资料补贴,以及通过绩效评价奖励,支持草原牧区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同时,新一轮(2016—2020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正启动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牧区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2010年10月12日,国务院第128次常务会议决定,从2011年开始在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及新疆建设兵团,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促进牧民增收。截至2020年,国家已实施两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政策重点针对实施禁牧、休牧、草畜平衡的草原地区农牧民进行补助补偿。自实施此政策项目以来,木里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统筹安排、精心组织,补奖政策在木里县得以顺利实施。本文针对自2011年以来木里县开展实施两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机制政策的措施方法,以及该政策项目实施后为木里县牧区及半牧区农牧民带来的效益进行分析,同时也分析此项目在木里县草补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