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以生物可降解材料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HB-co-4HB))为壁材制备丙硫菌唑微囊,研究制备工艺对微囊粒径、载药量及包封率的影响,筛选出分散性好、粒径较小、载药量高的配方,并对其释放动力学、光降解、对花生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室内生物活性等性能进行初步研究和表征,为提高丙硫菌唑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及利用率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方法】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丙硫菌唑微囊,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芯壁材质量比、油水体积比、乳化剂质量分数和剪切速率对微囊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以载药量与粒径为关键技术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优制备工艺参数,并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验证;通过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室内毒力测定对微囊的外观形貌、释放性能、光稳定性能以及对花生白绢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芯壁材质量比对微囊的载药量有显著影响,随着芯材质量的增大,载药量逐渐增大;油水体积比、PVA质量分数、剪切速率对微囊粒径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剪切速率与PVA质量分数的增大,微囊粒径逐渐减小,油水体积比对微囊形态及分散性影响较大。试验中各因素对微囊包封率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L9(34)正交试验配方优化获得最佳制备工艺:芯壁材质量比1﹕5,油水体积比1﹕5,PVA质量分数2%和剪切速率12 000 r/min。在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制备了粒径(D50)为3.32 μm、跨距为2.82,分散性良好的球形丙硫菌唑微囊,载药量为15.52%,包封率为80.24%。该微囊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其释放动力学符合Fick扩散规律,呈现先“突释”后“缓释”两个过程。与原药相比,丙硫菌唑微囊在水溶液中的光稳定性增强,光解半衰期延长了一倍。菌丝生长抑制试验表明其对花生白绢病菌的抑制活性与原药相当。【结论】以生物可降解材料P(3HB-co-4HB)为载体制备丙硫菌唑微囊,不同制备工艺影响微囊的载药量、分散性和粒径大小,其缓释及光稳定性能对减少农药施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丙硫菌唑微囊在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制备荔枝皮提取物微囊以提高其稳定性,以麦芽糊精和阿拉伯胶(3∶1)为复合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微囊,以包封率及/或水分为指标,考察壁材种类、壁芯材比例、搅拌温度及时间、进风温度及速度、进料速度等因素对微囊制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微囊制备工艺条件:搅芯壁材质量比1:5、固形物含量20%、搅拌温度35℃、搅拌时间0.5 h;喷雾干燥参数:进风温度190℃、进风速度4.3 m/s、进料速度7 r/min,该工艺稳定可行.此外,以外观性状、多酚含量为指标考察微囊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将荔枝皮提取物制成微囊可明显提高其在光照、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陈佳  谢吉民  陈敏  姜德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54-13357
[目的]探讨界面聚合法制备以脲醛树脂为壁材的草甘膦异丙胺盐微胶囊的工艺。[方法]研究了反应条件(pH、催化剂、酸化时间、乳化剂、反应时间及搅拌速度)对微胶囊粒径及其分布、微胶囊结构的影响,并测定了微胶囊的包封率、缓释性能及除草效果。[结果]在先后以氯化铵和盐酸作酸性催化剂、酸化时间4 h、终点pH 3.0、固化温度60℃、固化时间2 h、搅拌速度2 000 r/min、采用苯乙烯-马来酸酐作乳化剂的条件下,可制得包封率为92.9%、缓释效果良好、粒径分布均匀且平均粒径在1~10μm、流动性好的球型固体微胶囊。[结论]该微胶囊符合实际应用需求,为除草剂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壳聚糖和阿拉伯胶为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氟苯尼考微囊,探究阿拉伯胶浓度、壳聚糖浓度、给药量、搅拌速度对微囊制备工艺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处方及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氟苯尼考微囊圆整,平均粒径为10~20μm,包封率达71.80%,载药量达47.64%。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蓖麻油进行微胶囊化,制成蓖麻油缓释微胶囊。[方法]运用复凝聚法,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囊材,蓖麻油为囊心物制备微囊。借助显微镜观察微囊形态;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蓖麻油含量测定;以水为溶出介质考察该制剂的体外溶出情况;以包封率作为质量判定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结果]蓖麻油缓释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明胶和阿拉伯胶浓度皆为7.5%,甲醛用量为1.0 ml,pH值为3.80,材药比为6∶1。按该处方制得的微囊囊型圆整光滑,载药量较高,并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结论]复凝聚法可成功制备出包封率较高的蓖麻油缓释微囊,且产品稳定性良好。该法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黄芩苷缓释微囊的研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玉梅  岳红坤  常明  张靖  祁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086-12088
[目的]制备黄芩苷缓释微囊,设计并优化处方,初步制定该制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复凝聚法,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囊材,黄芩苷为囊心物,吐温-80为润湿剂制备缓释微囊。以包封率作为主要质量判定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借助显微镜和电镜观察微囊形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以水为溶出介质考察该制剂的体外溶出情况;。[结果]最优处方是明胶和阿拉伯胶浓度皆为13.3 mg/ml,反应温度为50℃,pH为3.90,材药比为5∶1。按该处方制得的微囊囊形圆整光滑,载药量较高。[结论]复凝聚法可成功制备出包封率较高的黄芩苷缓释微囊,且产品稳定性良好。该法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25%嘧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方法]试验设空白对照和25%嘧菌酯悬浮剂450、600、750 g/hm2以及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0 g/hm2 5个处理,于2012、2013连续2年开展了25%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25%嘧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其防效为70.0%~83.6%,使用时推荐剂量为25%嘧菌酯悬浮剂600 g/hm2,于黄瓜霜霉病发病前或初开始喷药,间隔7 d喷一次药,共喷药3次。[结论]该研究可为25%嘧菌酯悬浮剂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嘧菌酯在柑橘园土壤中的消解动态规律,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法,对贵州、湖南、浙江3地的橘园土壤中嘧菌酯残留进行了检测,并建立了嘧菌酯在土壤样品中的残留检测体系.结果表明,在试验检测条件下,嘧菌酯的最小检出量为1×10-11 g,相对保留时间为4.86 min;添加回收率为98.3%~105.4%,变异系数为5.0%~7.2%,标准偏差为5.15%~7.15%,均能达到我国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湖南、浙江、贵州柑橘园土壤中嘧菌酯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4.0、13.2、11.6d.这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嘧菌酯在土壤中消解较快,不会造成土壤中累积性残留污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评价嘧菌酯使用后在稻田环境中的消解动态及环境安全性。[方法]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水稻水、土壤和植株中嘧菌酯残留的方法;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嘧菌酯在水稻水、土壤、植株中的消解动态。[结果]结果表明,3种基质中嘧菌酯添加浓度在0.05~5 mg·kg~(-1)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75.96~114.7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11.8%;水、土壤和植株中定量限(LOQ)均为0.05mg·kg~(-1),检出限(LOD)分别为0.010 5mg·kg~(-1)和0.012 3、0.015 2mg·kg~(-1)符合农药分析要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69.2g·hm~(-2)施药一次,嘧菌酯在水稻水、土壤和植株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水中半衰期为2.99~7.97d,土壤中半衰期为2.00~8.44d,植株中半衰期为2.01~7.27d。[结论]嘧菌酯为易降解农药。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在设施栽培黄瓜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参照《农药残留试验准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比分析了设施栽培条件下两种杀菌剂在黄瓜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并以残留分析结果为依据,对实际生产中的用药模式进行调整,探索最适的安全间隔期.结果表明,按推荐使用剂量、2倍推荐使用剂量施药1次,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818~2.925),(2.204~2.638)d,施药浓度高的情况下消解速度慢;设施栽培黄瓜中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最终残留量均受施药浓度、施药次数的影响,残留风险与田间用药剂量、用药次数正相关;不同农药种类消解速度也有差异,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中的消解速度比嘧菌酯更快,相同采样间隔时间和相同用药模式下吡唑醚菌酯比嘧菌酯的残留量低.参考国内外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建议设施栽培条件下,按常规方法施药及使用剂量,施药2~3次的情况下,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上的采收安全间隔期为3d,随着施药浓度或施药次数的增加,安全间隔期应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11.
李姗  王志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020-5023,5032
[目的]探讨复凝聚法制备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的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微胶囊的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明胶浓度、阿拉伯胶浓度、芯壁比、pH、反应温度和转速对微胶囊包埋效率的影响,再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确定最佳制备条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粒径测微仪对苏云金杆菌微胶囊形态及粒径分布进行表征.[结果]复凝聚法制备苏云金杆菌微胶囊最佳工艺条件为明胶浓度1.0%,阿拉伯胶浓度1.0%,芯壁比1∶1,复凝聚反应pH 3.6,温度40℃,搅拌速度550 r/min.在此条件下的包埋率达82.32%,粒径分布均匀且平均粒径在28.29 μm左右流动性好的球型固体微胶囊.[结论]该微胶囊符合实际应用需求,为杀虫剂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曹雨平  朱维廷  邓阳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866-10867,10874
[目的]优化污泥脱水工艺。[方法]以某石化企业水厂污泥为材料,以污泥沉降性能、比阻和滤饼含水率为指标从6种不同型号的絮凝剂(Z10、Z20、Z40、Z50、Z80、Z90)中筛选调理效果最好的絮凝剂,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污泥脱水的最佳工艺。[结果]最佳絮凝剂为Z50;污泥脱水的最佳工艺参数为Z50投加量2ml/100ml,搅拌水平150r/min10s、50r/min10min,过滤压力0.04MPa;污泥浓度与药剂最佳投加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利用该关系有望改变现有的人工加药方式,实现加药自动化控制,提高絮凝剂的使用效率。[结论]该研究筛选出了污泥脱水的最佳絮凝剂和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喷雾器以及喷头对农药有效利用率和施药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诱惑红作为农药喷雾的示踪剂,分析了4种喷雾器及喷头在田间喷雾下的雾滴大小、施药效率、叶片农药的沉积回收率和雾滴田间分布均匀性。[结果]农药的有效利用率方面表现为电动喷雾器>机动喷雾器>手动喷雾器>手动弥雾器;施药效率方面表现为机动喷雾器>电动喷雾器>手动弥雾器>手动喷雾器;农药雾滴田间分布均匀性方面表现为电动喷雾器最好,其余都较差。[结论]为新型植保器械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亚临界水法催化制备微分子右旋糖酐的工艺。[方法]以右旋糖酐20为原料,采用亚临界水法催化制备微分子右旋糖酐,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右旋糖酐20水解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各因素对右旋糖酐20水解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温度时间固液比搅拌转速。制备微分子右旋糖酐优选条件为反应温度170℃,反应1.5 h,固液比为0.6 g/ml,搅拌转速为200 r/min,制得微分子右旋糖酐重均分子量(Mw)为6 132,分布宽度(D)为1.67。[结论]该研究为制备微分子右旋糖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用量的煅烧贝壳粉水溶液对不同成分农药的降解效率,优化煅烧贝壳粉果蔬清洗剂的浓度配比并为不同农药降解效率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了煅烧贝壳粉水溶液对敌敌畏、久效磷、灭线磷等14种农药的降解情况,选取的贝壳粉水溶液浓度为0.5 g/L,降解时间为5 min,考察了0.5、1.0、3.05、.0 mL 4个不同用量的煅烧贝壳粉水溶液对于不同农药残留的降解效果。[结果]研究发现,降解效率随着贝壳粉水溶液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贝壳粉对有机磷类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降解作用相对突出,尤其是对久效磷、敌敌畏和甲萘威的降解作用最为明显,仅加入0.5 mL浓度为0.5 g/L的贝壳粉水溶液就可降解50%以上,当加入5.0 mL时降解率超过80%,甚至对久效磷的降解率超过95%;而对菊酯类农药的降解能力较差,加入5.0 mL浓度为0.5 g/L的贝壳粉水溶液时,降解率在40%~60%。[结论]研究表明,煅烧贝壳粉果蔬清洗剂对大多数农药有较为明显的降解作用,可以用于去除水果蔬菜表面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微胶囊造粒仪法制备黑果枸杞花色苷微胶囊的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壁材中海藻酸钠、明胶、β-环糊精以及氯化钙添加量对黑果枸杞花色苷包埋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黑果枸杞花色苷微胶囊的包埋工艺。[结果]黑果枸杞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海藻酸钠添加量2.0%,明胶添加量7.0%,β-环糊精添加量40.0%,氯化钙添加量2.5%。此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平均包埋率可达90%。黑果枸杞花色苷微胶囊为圆形球状的玫红色颗粒,受强光、温度的影响,明显比微胶囊化之前稳定。[结论]该研究可为黑果枸杞花色苷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姗  王志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179-10182,10215
[目的]研究复凝聚法制备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微胶囊的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明胶浓度、阿拉伯胶浓度、芯壁比、pH、反应温度和转速对微胶囊包埋效率的影响,再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确定最佳制备条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粒径测微仪对球孢白僵菌微胶囊形态及粒径分布进行表征。[结果]复凝聚法制备球孢白僵菌微胶囊最佳工艺条件为明胶浓度1.5%、阿拉伯胶浓度0.5%、芯壁比1.0∶1.5、复凝聚反应pH 3.8、搅拌速度450 r/min,在该条件下可制得包埋率达78.32%、粒径分布均匀且平均粒径在44.16μm左右、流动性好的球型固体微胶囊。[结论]该研究制备的微胶囊符合实际应用需求,为真菌杀虫剂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三环唑和嘧菌酯在水稻植株、稻田水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方法】水稻样品用乙腈或二氯甲烷提取,提取液浓缩后经高效液相色谱(三环唑)和气相色谱(嘧菌酯)分析。【结果】三环唑和嘧菌酯的最低检出限(LOQ)分别为0.05和0.01 mg·L~(-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8.5%~100.8%和73.9%~109.7%,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0%~12.9%和3.1%~12.9%;三环唑和嘧菌酯在水稻植株、稻田水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三环唑和嘧菌酯的半衰期分别为2.4~13.1和4.3~16.1 d。【结论】三环唑和嘧菌酯属于易降解农药,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及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