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阿维菌素及其混配制剂对蜜蜂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明确阿维菌素及其混剂对蜜蜂的毒性,采用摄入法和接触法测定了阿维菌素及其5种混配制剂对意大利成年工蜂的毒性。结果表明:摄入法测定,10%阿维菌素·哒螨灵微乳剂、15%阿·丁硫微乳剂、1.8%阿维菌素水乳剂、1.7%吡虫啉·阿维菌素微乳剂、30.3%炔螨特·阿维菌素水乳剂、5%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泡滕片剂,对蜜蜂LC50分别为3.20×10-1、9.00×10-2、4.91、1.79、16.7、11.9mg·L-1。10%阿维菌素·哒螨灵微乳剂、15%阿丁硫微乳剂对蜜蜂摄入毒性为剧毒,其余为高毒;接触法测定,这6种药剂LD50分别为0.0157、0.0439、0.0378、0.0390、0.576、0.0683g·蜂-1,对蜜蜂的接触毒性均为高毒。  相似文献   

2.
几种农药对蜜蜂毒性与安全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接触法和摄入法测定了噻虫嗪、甲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对蜜蜂的毒性。结果表明,噻虫嗪、甲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对蜜蜂的接触毒性(48h LD50)分别为0.0122、0.0095、0.1634、0.0127μg/蜂;摄入毒性(48 h LC50)分别为0.0836,0.8880,2.2963、9.8152mg/L。根据毒性等级划分标准,上述农药对蜜蜂的毒性均为高毒,应禁止在蜜蜂活动区域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苏云金杆菌、石硫合剂和氟吡呋喃酮6种果树常用杀虫剂对凹唇壁蜂的毒性以及生态风险性,采用饲喂法和接触法测定了6种杀虫剂对凹唇壁蜂雌性成蜂48 h的急性毒性影响,并对6种农药在喷施场景下对凹唇壁蜂的风险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苏云金杆菌、石硫合剂、氟吡呋喃酮对凹唇壁蜂的急性接触毒性、急性经口毒性均为低毒;根据6种杀虫剂在喷施场景下的危害熵(HQ)值,6种杀虫剂经接触法和饲喂法对凹唇壁蜂的风险性均为低风险。这为凹唇壁蜂的保护利用及果树合理施药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阿维菌素杀螨活性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浸渍法和叶片残毒法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mamectin benzoate)和阿维菌素(avermectin)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与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致死作用。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温湿度条件下,2种花卉叶螨不同发育阶段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阿维菌素的敏感性不同,2种药剂对雌成螨的毒力高于卵,而不同种群对同一药剂的活性差异不明显;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2种叶螨雌成螨和卵的活性比阿维菌素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以螨治螨”生防技术与病虫害综合治理中的其他防治方法合理结合,通过用玻片浸渍法对不同阿维菌素产品进行了毒力测定,确定了阿维菌素类农药对胡瓜钝绥螨具有中等毒性后,用在室内繁殖的多年未接触过任何农药的胡瓜钝绥螨敏感品系为材料,在实验室内用阿维菌素原粉进行胡瓜钝绥螨抗阿维菌素品系的汰选,并对筛选出的抗性品系进行抗性衰退...  相似文献   

6.
于春  李军  杨光红  岑延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3891-3892,4012
[目的]检测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的急性毒性。[方法]按《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15670-1995)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进行大鼠急性经口、急性经皮、急性吸入毒性试验和家兔眼刺激、急性皮肤刺激试验以及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结果]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急性经口、经皮、吸入毒性试验结果均为低毒,对家兔眼黏膜大多有刺激作用,对家兔皮肤无刺激作用,均未引起豚鼠皮肤过敏反应。[结论]为评价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的急性毒性提供了毒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稻米中阿维菌素和甲维盐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同时测定精米和糙米中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分析方法。稻米样品加水润湿,乙腈高速匀浆,盐析后,上清液旋转浓缩经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洗脱液经氮气吹干后用氮甲基咪唑和三氟乙酸酐衍生,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同时分析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结果表明,添加浓度为0.01~0.2 mg.kg^-1,稻米中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添加回收率为76.8%~92.5%,相对标准偏差(n=5)为4.27%~11.50%,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方法检出限为0.002 mg.kg^-1,定量限为0.005 mg.kg^-1。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测定植物油中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残留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植物油样品用二氯甲烷稀释,经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洗脱液经氮气吹干后定容,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结果表明,添加浓度为0.01 ~0.05 mg·kg-1,植物油中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添加回收率为76.6% ~93.5%,相对标准偏差(n=5)为2.7% ~9.0%,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02和0.000 3 mg· kg-1,定量限分别为0.005和0.001 mg· kg-1.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农用矿物油混配毒死蜱和阿维菌素进行毒性分析,为中毒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产品样品来源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试验使用SPF级SD大鼠,用于经口、经皮毒性试验,每组10只,雌雄各半;新西兰白兔,用于眼刺激和皮肤刺激试验,每试验4只;FMMU白化豚鼠,用于致敏试验,每组13~20只。[结果]矿物油农药属低毒产品,矿物油与毒死蜱和阿维菌素混配后,不会增加混配剂的毒性。[结论]矿物油可作为农药混配剂用于农药开发,矿物油毒性低,在生产与使用过程中发生中毒,可考虑对混配剂进行解毒。  相似文献   

10.
彭家曙 《农技服务》2012,29(1):53-54
进行了阿维菌素及其复配剂防治棉铃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与毒死蜱和三唑磷复配后,对棉花棉铃虫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较阿维菌素均有所提高,建议在田间防治棉花棉铃虫时,使用阿维菌素与毒死蜱或三唑磷复配制剂,既可延长农药的使用寿命,又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8种药剂对广西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南方根结线虫的田间防效,并探讨其中高效药剂在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上药效的稳定性,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沟施、灌根的施药方式,测定噻唑磷、阿维菌素、厚壁孢轮枝菌、丁硫克百威、辛硫磷、线虫净、毒死蜱及甲维盐等8种药剂对广西不同地区香蕉、甘蔗、番茄、黄瓜、西瓜、烟草等作物南方根结线虫的田间防效。【结果】10%噻唑磷颗粒剂和0.2%甲维盐乳油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效最好,平均防效分别达到86.16%和85.24%,且在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作物上表现良好的稳定性;其次是1.8%阿维菌素乳油和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防效分别为81.47%和77.26%;传统防治药剂50%辛硫磷乳油、5%线虫净颗粒剂、15%毒死蜱也有一定的杀线虫活性,防效在70%左右;生防菌剂5%厚壁孢轮枝菌粉剂的防效较差,平均为50.97%。【结论】噻唑磷、甲维盐、阿维菌素和丁硫克百威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南方根结线虫均有较好的防效,4种药剂均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以成年意大利工蜂(Apis mellifera L.)为受试生物,研究了吡虫啉原药及其不同制剂对蜜蜂的急性经口和接触性毒性。结果表明:在急性经口试验中,48 h的LD50值在1.60×10~(-2)到0.805μg a.i./蜂之间,以20%吡虫啉微乳剂的毒性最强,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的毒性最弱,最强毒性是最弱毒性的50.31倍;在急性接触试验中,48 h的LD_(50)值在2.10×10~(-2)到0.225μg a.i./蜂之间,以2.15%吡虫啉饵剂的毒性最强,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的毒性最弱,最强毒性是最弱毒性的10.71倍。吡虫啉各剂型间毒性差异不显著,对蜜蜂均表现为高毒。  相似文献   

13.
杀虫剂防治糯玉米田玉米螟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糯玉米吐丝期,开展了6种药剂喷灌"4腋1顶"防治糯玉米田玉米螟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喷灌25 g/L多杀菌素悬浮剂800倍液、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 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 500倍液、46%杀单.苏云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和15%茚虫威悬浮剂2 000倍液,雌穗被害率均被控制在3%以下,防治效果达95%以上。建议生产上优先选用这些药剂用于糯玉米田玉米螟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高效、安全药剂和施用方法,为水稻安全生产及科学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在室内测定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简称甲维盐WG)和1.8%阿维菌素EC对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的毒力效果;田间药效试验设5%甲维盐WG 150.0、187.5、225.0 g/ha和1.8%阿维菌素EC 750.0 mL/ha处理,以空白为对照,调查各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和保叶效果.[结果]5%甲维盐WG对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具有较高的毒力,其致死中浓度(LC50)为0.5013 mg/L,低于1.8%阿维菌素EC(1.6282 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甲维盐WG对稻纵卷叶螟幼虫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每公顷用药187.5~225.0g,药后3d的杀虫效果为77.67%~81.33%、保叶效果为60.01%64.17%;药后7d的杀虫效果为89.38%92.17%、保叶效果为82.94%~85.02%;药后14d的杀虫效果为87.16%~89.50%、保叶效果为81.29%~84.00%,且对水稻安全.[结论]5%甲维盐WG可作为稻纵卷叶螟化学防治的高效、安全药剂在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在稻纵卷叶螟1~2龄发生高峰期,每公顷用药187.5~225.0 g对水750 kg喷雾一次,即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选用几种新型高效,低毒农药:多杀菌素 印楝素、丁烯氟虫晴,茚虫威、氟啶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进行药效筛选,并用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呋喃虫酰肼对小菜蛾进行抗性风险评估。药后7d田间防治结果显示多杀霉素、丁烯氟虫晴、茚虫成、对小菜蛾的防效达90%塔上,印楝素、氟啶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小菜蛾的防效为52%~80%;用阿维菌素对小菜蛾选育27代,至27代抗性上升到812.73倍,说明如果连续使用阿维菌素防治小菜蛾,在短时间将产生高抗水平;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小菜蛾选育12代,到第5代抗性倍数达到了9倍,到第12代仅达到了17倍的抗性。说明如果连续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防治小菜蛾,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发展为低抗到中抗水平;用呋喃虫酰肼对小菜蛾选育的11代,11代中对呋喃虫酰肼的敏感度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小菜蛾对呋喃虫酰肼产生的抗药性速度比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要慢一些。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茶花蜂花粉中吡虫啉及其代谢物残留对蜜蜂安全的影响,在茶树始花期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测定防虫网大棚内茶花蜂花粉样品中吡虫啉及其代谢物吡虫啉烯烃、吡虫啉脲、6-氯烟酸的残留量,并结合现有毒理学数据和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以风险商值(Risk Quotient,RQsp)进行初级风险评估时,吡虫啉在茶树上的使用对蜜蜂具有不可接受的急性接触风险;以暴露量/毒性(Exposure toxicity ratio,ETR)进行暴露评估时,蜜蜂急性经口风险可接受,而成蜂致畸风险在药后13 d内均不可接受。此外,ETR的评价结果还表明,吡虫啉对蜜蜂风险主要源于吡虫啉母体,代谢物的风险占比低于2%。基于风险评价结果以及本实验的局限性,对吡虫啉在茶树上的实际使用风险仍需开展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出防治小菜蛾的有效药剂。[方法]采用点滴法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6种杀虫剂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采用对水叶面喷雾法测定了其中杀虫效果较好的5种制剂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效。[结果]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最高,其LC50为0.17 mg/L;其次为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及多杀菌素,其LC50依次为0.44、0.84、1.25 mg/L;丁醚脲和氰氟虫腙的毒力最低,其LC50分别为10.43和11.17 mg/L。田间施药后6 d,5%氯虫苯甲酰胺SC 1 000倍液对小菜蛾的防效较好,高达82.33%;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 2 500倍液、10%虫螨腈SC 1 500倍液、25%丁醚脲EC 1 500倍液及2.5%多杀菌素EW1 500倍液难以控制其危害,防效分别为60.50%、58.02%、55.64%和55.40%。[结论]为小菜蛾的有效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防治栎黄枯叶蛾幼虫的高效药剂,采用浸虫法测定14种杀虫剂对其4龄幼虫的室内杀虫活性。结果表明,4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栎黄枯叶蛾4龄幼虫均具有高致死能力,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值介于0.199~2.046 mg/L;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和甲维盐也有较高的杀虫活性,LC50值在2.733~6.470 mg/L;苦参碱对幼虫的毒力水平最低,在测试的质量浓度梯度内试虫校正死亡率均小于45%。除苦参碱外,其他13种杀虫剂的杀虫活性大小依次为: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甲维盐、辛硫磷、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杀虫双、甲维虫酰肼、马拉硫磷。综合考虑药剂残留及沙棘作为果叶兼用的生态经济型树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可用于栎黄枯叶蛾幼虫大发生时的应急药剂,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等生物源农药可作为常用药剂,在高效防治栎黄枯叶蛾幼虫的同时兼顾环境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