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广东省佛山市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从耕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入手,分析该市1997-2008年期间耕地动态变化情况,并探讨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在1997-2008年间,佛山市耕地数量呈现逐步下降,主要受到农业结构调整影响和建设占用;佛山市耕地减少受到宏观政策、人口增长以及经济发展驱动影响;当前佛山市耕地压力指数较高,耕地保护任务仍然艰巨。  相似文献   

2.
韶关市耕地资源态势及宏观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韶关市改革开放20多年来耕地统计资料的处理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韶关市耕地数量经历了缓慢减少-急剧减少-缓慢减少的变化过程,并在1985年前后、1987~1990年和1991~1993年出现了3次明显的耕地流失高峰.②耕地减少流向主要是改茶园、桑园、果园、国家基建、因灾害废弃和抛荒.耕地的增加主要来源是新开荒地和园地改为耕地.③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政府政策作为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宏观驱动因子,耕地数量变化过程中的明显突变与国家宏观政策背景相关联,耕地的快速减少在发生时间上与经济的过热增长基本同步,在空间分布上与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的差异相一致;此外,人口增加对耕地减少的驱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唐丽娟  雷磊  曹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725-4728
介绍了1998~2007年中国10个主要沿海城市的耕地数量变化情况及其驱动力,认为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导致沿海城市耕地减少的共同驱动力,其中经济发展是最主要的驱动因素。以辽宁省葫芦岛市为例,根据1998~2007年相关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葫芦岛市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近10年来,葫芦岛市的耕地总量不减反增,耕地面积增加主要集中于1998~2002年;葫芦岛市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可以归纳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及农业科技进步三大类。基于此,提出了耕地保护的相关对策:控制人口数量,减轻耕地压力;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稳定耕地数量和质量;严格控制耕地非农化规模,提高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水平;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力度;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引导农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4.
李论  金建君  江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218-18220
利用1991~2008年北京市统计资料,分析了北京市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影响北京市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市耕地面积总体上呈减少趋势,耕地年均减少2.43%;人均耕地面积也呈逐年下降趋势;影响北京市耕地资源数量减少的主要驱动因素在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把握耕地数量变化影响因素,对建立耕地保护制度安排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京市为例,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逐步回归法,筛选出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因子。然后引入STIRPAT模型,分析粮食单产、农业机械总动力、城镇人口、第二产业比重等主要因子对南京市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二产业的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增加是导致南京市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粮食单产的提高对耕地面积的减少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此,研究认为可从适度控制人口发展规模、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途径来缓解南京市耕地面积减少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以四川省市域为研究单元,计算21个市州2000-2013年耕地丰度指数及耕地变化指数,在借助空间自相关及重心模型基础上研究其耕地时空演变特征,并应用灰色关联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讨影响耕地变化的驱动力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四川省耕地资源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耕地丰富区主要集中在川东地区和四川盆地,耕地稀疏区集中在川西高原区;耕地重心呈L形移动轨迹。四川省耕地总量在减少;变化剧烈(high-high)区在成都和眉山周边;耕地重心向南偏移。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因素是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人口因素影响程度最大的是攀西地区,经济发展因素影响最大的是川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探讨耕地景观变化的时空特征,以华南丘陵平原区珠三角为研究区域,基于分形理论基础,利用GIS手段对珠三角2000—2014年耕地流量、景观分形维数及空间格局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4年珠三角耕地流向明显,耕地增加主要来源是未利用地开发,建设用地扩张、农业结构调整等则是造成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珠三角各地市耕地景观分形维数不同,说明其景观具有不同的稳定性结构,受到人为干扰的程度不同。在时间尺度上2000年珠三角各地市耕地景观分形维数整体比2008年、2014年要高,整体变化不大并呈现平稳状态,稳定性指数则正好相反。从空间尺度上来看,3个研究阶段耕地景观的分形维数最大值都是肇庆,相对应其稳定性指数则是最小。总体来看,稳定性指数越低,受到人为干扰程度越大。人口不断增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对耕地数量变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对耕地利用变化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与解决人地矛盾、经济发展与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等问题.该研究以佛山市耕地利用变化为研究对象,根据1998~2013年佛山市土地调查和统计年鉴等数据,运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佛山市耕地利用变化现状及其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8~2013年,佛山市耕地总量不断减少,同时,耕地也有结构性变化,水田减少速度比旱地快,旱地所占比重不断增大,耕地利用效益不断提高;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佛山人口增长、经济和科技水平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佛山市人地矛盾问题突出,耕地保护任务重大.  相似文献   

9.
以兰州市1999-2007年的统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现阶段兰州市耕地变化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引起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土地生产力和政策因素是影响兰州市耕地数量变化的4大驱动力。针对耕地变化的驱动力,提出加强耕地保护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耕地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乾  王海力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3):164-166,170
利用四川省各地、市近12年的耕地统计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资料,从耕地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等方面,宏观分析了四川省耕地时空动态变化的趋势和规律.应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了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揭示了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动态、人口系统压力和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四川省耕地变化的3类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1.
1990年以来山东耕地变化及与人口·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新  郭宁  宋芙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776-2778
根据山东省1990-2006年的统计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17年来山东省耕地变化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建立了耕地面积变化与人口、GDP、人均GDP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990-2006年,山东省耕地面积经历了低速减少—急剧减少—缓慢减少的变化过程,人均耕地面积17年来持续减少;山东省耕地面积与人口、人均GDP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运用线性回归拟合性较好;山东耕地变化区域差异明显,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增加单位经济总量占用的耕地面积在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2.
广西耕地保有量与粮食安全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调研广西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质量不断降低、粮食播种面积及粮食总产量逐年减少出发,分析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粮食增产的制约因素,利用多种数学模型以及人口土地承载力方法预测广西未来耕地保有量、广西粮食安全对耕地保有量的需求,提出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适时调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面积,加强农用地和基本农田管理,制订鼓励农民种粮的政策等措施,确保广西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3.
咸宁市耕地时空演变及变化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的变化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与焦点,其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各个方面。该文以咸宁市为例,利用耕地数量变化的时间序列模型、动态度模型和垦殖指数变化模型,对耕地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定量研究,并应用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及回归分析法对耕地演变及驱动力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针对不同的驱动力因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湛江市耕地面积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湛江市1996~2005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在分析耕地面积时空变化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湛江市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进步,湛江市耕地面积在未来10年仍将呈减少趋势,耕地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1995~2005年耕地资源态势及宏观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5~2005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湖北省近11年来耕地数量变化及区域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1年来,湖北省耕地面积总体态势逐年下降,耕地变化空间差异明显;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的直接影响因子为建设占用耕地、生态退耕和灾害毁地;间接影响因子为经济增长、人口城镇化、人口增长和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16.
杨洪鉴  王文茂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721-1723,1743
以胶州市为研究对象,根据1998和2008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叠加方法,分析了胶州市10年来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情况,并从人口、交通、政策和经济4个方面对胶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年间胶州市耕地、园地呈减少趋势,城镇工矿用地、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呈增加趋势,其中耕地的减少和城镇工矿用地的增加十分显著;主要转移方向包括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未利用地转化为耕地、其他农用地等;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受人口、交通、政策和经济等人为驱动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苏州市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年福华  史守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526-5527,5558
以苏州市1978~2005年的统计资料和近10年来土地详查与变更数据为依据,分析了苏州市耕地数量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空间差异,选取人均GDP、耕地面积作为指标分析了经济增长和耕地面积减少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耕地占用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耕地数量呈明显的波动减少趋势,耕地变化的区域差异显著;苏州市占用的耕地面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增加呈指数型递减趋势,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伴随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对耕地压力将趋于缓和。  相似文献   

18.
使用1949~2006年统计数据,求出耕地数量、GDP、人口和粮食产量逐年变化率,选择Morlet小波对其作多尺度分解。结果表明:各要素均存在多尺度波动周期;15年尺度为耕地数量、人口和粮食产量波动的主周期,5~10年尺度为GDP波动主周期;1978年以后耕地数量和人口数量波动呈负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后耕地数量和GDP表现出负相关,大量耕地被占用是启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确处理GDP增长和土地利用的关系,加快绿色GDP增长,进一步落实好国家的人口政策,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9.
基于标准样地的耕地质量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耕地面积的有形减少而言,耕地质量的下降是隐性的,不易被人们所察觉,但其影响却绝不亚于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量的变化正在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在高强度开发背景和耕地数量持续减少的态势下,对耕地质量监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广东省新兴县为例,基于2010~2013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数据,分析了新兴县耕地数量、质量及其空间变化特征和变化原因。结果表明,从数量上看,2010~2013年新兴县耕地数量呈现减少的趋势,耕地利用动态变化度相对较小,耕地增加主要来源于有林地,耕地减少以建设用地为主;从质量上看,2010~2013年新兴县耕地质量整体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区域耕地质量等别变化差异明显;从变化原因上看,土地开发、建设占用和耕地质量建设是耕地变化的3大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