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的数据,从微观视角分析了社会网络通过正规与非正规信贷可得性影响农户创业的作用机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对农户获取正规与非正规信贷、创业概率和创业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正规与非正规信贷可得性对农户创业决策及创业绩效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农户正规与非正规信贷可得性在社会网络影响创业决策的路径中均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但在农户创业绩效传导路径中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引导农户构建良好社会网络、深化和完善农村信用体制、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和非正规信贷法律监管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背景下,农户创业已成为政府及社会的共识,农户创业对促进农户持续增收、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金融知识和正规信贷约束视角,利用宁夏、陕西和山东3省1 123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和逐步回归法,分析金融知识对农户创业选择的影响,探讨正规信贷约束在金融知识与农户创业选择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59.9%的农户选择创业即农户虽具有一定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动机而选择创业,但因其金融知识水平低下,对贷款存在认知偏差,缺乏有效抵押物、担保人而受到金融排斥的问题凸显,严重阻碍了农户参与创业活动致使创业市场整体疲软。金融知识对农户创业选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正规信贷约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正规信贷约束在金融知识影响农户创业选择行为关系中发挥了中介作用,表明金融知识通过正规信贷约束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农户创业选择。据此,提出加大对农户金融知识普及力度、优化金融机构网点布局、充分发挥正规信贷约束的中介作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农户信贷行为研究的角度,以农户信贷需求和供给作为因变量,农户特征变量、社会资本等作为自变量,以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1 665户农户作为调研样本,采用需求可识别双变量Probit模型对农户信贷行为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当前农户获取信贷资金更倾向于非金融机构,同时银行在信贷支持中更具有"嫌贫爱富"的特征;年龄、上学人口对正规信贷和非正规信贷的需求具有正向影响;正规信贷更倾向于贷款给有工资性收入的群体,非正规信贷具有"中性",更倾向于贷款给劳动力多的家庭;与村、镇干部以及邻里的关系程度对正规信贷和非正规信贷供给呈现为正向影响。研究认为解决金融精准扶贫的关键还是在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创新开发土地流转金融产品,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完善农业保险等,这些举措也是降低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四川省成都市5县(区)及宜宾、泸州、巴中3市农村地区86户家庭农场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ZINB模型对家庭农场正规和非正规信贷的可获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农场主性别、受教育年限、对银行信贷的了解程度对其正规信贷可获性有显著正向影响;(2)对国家扶持政策的估计结果显示,资金的政策端获取与贷款端获取并非互相促进,而呈替代特征且因为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大小的差异,使对扶持政策的了解在正规与非正规信贷中呈现负向影响;(3)对银行信贷的了解对农场正规及非正规信贷可获性皆有显著正向影响;(4)对正规与非正规信贷估计结果整体对比可以推测,两者间并非完全替代,某些情况下可互相促进。由此可见,要提高农场主信贷可获性,农场主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家庭农场建设;政府要积极引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农村非正规金融合法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数字经济背景下高素质农民的创业行为,使用2022年江西省高职扩招高素质农民专项899份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工具变量和中介效应等分析方法,从主观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本的中介视角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参与对高素质农民创业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参与对高素质农民创业行为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对数字经济参与差异化分析发现,数字化生产、数字化供销和数字化金融均对高素质农民创业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2)数字经济参与对高素质农民创业的促进效应还会因是否参加技能培训和高素质农民的类型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而言,对有培训基础的高素质农民创业的促进效应高于没有培训基础的高素质农民;对生产经营型高素质农民创业的促进效应高于其他2种类型的高素质农民。3)主观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本在数字经济参与对高素质农民创业行为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鉴于此,要针对性提升高素质农民数字素养水平、加强高素质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提高高素质农民主观社会地位以及社会资本,促进高素质农民创业能力提升,进一步打造乡村振兴“主力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助力农业现代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011年江西省35个县(区)的1080份创业农民调查数据,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社会资本等方面选取15个变量,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创业正规金融约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个体特征中的年龄、文化程度、风险意识对农户创业正规金融约束有显著影响,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风险意识越强的农户更容易获得创业资金;在家庭特征方面,家庭的人口数、人均年纯收入对农户创业正规金融约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耕地面积与其呈负向影响;在社会资本方面,具有丰富社会资本的农民工相对更容易获取创业资金。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工创业成为乡村发展的助推器。社会资本作为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有助于提升农民工的创业绩效,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业者的创业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借鉴社会资本、自我效能感等相关理论,提出以创业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的社会资本与农民工创业绩效之间的研究假设,运用陕西省宝鸡市、渭南市、安康市以及铜川市722名农民工创业者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层次回归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由关系资本、资源资本和结构资本3个维度构成,社会资本各维度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农民工创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社会资本与农民工创业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8.
基于农村"二元金融结构"视角,运用Probit模型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51份农户调研问卷进行计量分析,检验户主特征、家庭资源禀赋特征及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户正规和非正规信贷约束的影响,对比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户主年龄、文化水平、家庭人口规模、家庭总收入、是否存在正规金融机构网点、离正规金融网点的距离对农户正规与非正规信贷约束均有影响;耕地面积仅对农户正规信贷约束有影响;农业收入占比、是否存在非正规借贷组织仅对农户非正规信贷有影响。据此,提出改变农村金融机构经营体制,增强区域正规农村金融供给,鼓励民间金融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浙江省11个地区385名农民创业者的调查,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社会网络对农民创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与社会网络对农民创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将人力资本分为效率性、动力性和交易性3种类型,将农民创业绩效分为生存绩效、成长绩效与声誉绩效,研究结果表明效率性人力资本对3类农民创业绩效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动力性人力资本对农民创业生存绩效、成长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交易性人力资本只对农民创业者成长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社会网络在人力资本与农民创业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基于农民创业中介视角,利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Oprobit模型考察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创业在数字金融使用和农民幸福感之间的作用机制,并通过Oprobit模型考察数字金融异质性及其对农民幸福感影响的组群差异。结果表明:数字金融使用能显著提升农民幸福感;创业在数字金融使用影响农民幸福感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推进农民创业是数字金融使用提高农民幸福感的重要途径;相比于数字理财和数字信贷,数字支付最有助于提高农民幸福感;数字金融使用最有利于提高女性、已婚、年龄在60岁以上及低学历农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6年陕西省蓝田县227个样本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双栏模型(double-hurdle model)探究农户社会网络、经济特征对其正规金融贷款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社会网络中,亲缘型社会网络显著负向影响农户正规金融贷款获得概率,交易型社会网络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正规金融贷款获得概率。在经济特征中,种植面积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正规金融贷款获得概率和贷款金额,总收入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正规金融贷款金额,固定的经济来源显著负向影响农户正规金融贷款金额。鉴于此,在农户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困难、非金融机构贷款业务发展迅速的背景下,政府应增加政策性贷款的推广范围和推广力度,努力完善非正规金融体系,正规金融机构应在合理的贷款风险控制下创新农村贷款形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2018年广东省477份农户调研数据,利用因子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的方法,研究社会资本、交易费用与农户正规借贷行为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社会资本通过信号传递、替代抵押的效应降低银农之间的借贷交易费用,包括信息搜寻费用、交通成本与审核时间成本,从而提高农户获得正规借贷可获性。本文检验了交易费用作为中介变量,影响社会资本对农户正规借贷行为的影响机理,并且使用工具变量法证明结论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视角,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2003-2010年中国31个省市农村二元分层金融发展的农民收入效应进行再考察。研究结果显示:农民收入、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均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但是正规金融的影响效果不如非正规金融明显;农民收入、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空间变量对促进农民增收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有效培育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对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社会资本因互联网的嵌入已分化为现实社会资本和虚拟社会资本,这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效应可能不同。基于互联网嵌入视角,利用西安市406个农民工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现实社会资本和虚拟社会资本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较为强烈;现实社会资本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具有直接正向影响;虚拟社会资本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具有直接负向影响、间接正向影响;虚拟社会资本可以转化为现实社会资本;虚拟社会资本正在逐步取代部分现实社会资本成为提升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重要推力;互联网嵌入对于现实社会资本具有直接负向影响,对虚拟社会资本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没有直接影响。据此,提出加快农村地区经济组织发展,增加现实社会资本的累积;建立并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互联网信息审核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正规信贷约束的内涵和识别机制为基础,对不同类别的信贷约束测度进行了分析,运用Tobit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实证研究了正规信贷约束对农户主客观福祉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需求约束强度每减少0.01,收入、消费和资产分别增加0.41%、1.29%和0.78%;供给约束强度每减少0.01,三者分别增加0.73%、0.24%和0.60%,正规信贷约束的产生限制农户的生产投入资金规模或创业行为,导致农民增收困难,进而显著降低农户主观福祉。受访者年龄、健康状况、职业、人均纯收入、固定资产原值以及与周围人信任程度对主观福祉皆有显著正向影响;受教育程度、职业、劳动力占比和经营土地面积对客观福祉皆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探究家庭禀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对推进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农户非农就业、农户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1770份农户微观调研数据,采用OLS、分位数回归模型,探讨家庭禀赋对农户收入及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影响,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非农就业在家庭禀赋与农户收入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1)家庭禀赋对农户收入均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家庭经济资本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家庭自然资本,最后是家庭人力资本和家庭社会资本。2)家庭禀赋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具有不同的影响差异,且对中高收入水平农户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非农就业在家庭人力资本与农户收入和家庭经济资本与收入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19.0%和6.4%。因此,为促进农户增收,建议充分考虑农户家庭禀赋水平,要大力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不断丰富和拓宽农户的信息获取渠道;其次要重视低收入水平农户养老服务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支持;最后大力发展地区特色产业,积极鼓励农户非农创业,实现劳动力就近就业。  相似文献   

17.
在简要回顾国内外有关信贷约束与农户创业关系的基础上,分析C村创业农户创业及信贷需求获得情况,并采用Probit模型对C村53户创业农户的信贷需求和信贷约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创业农户主要负责人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对贷款的了解程度、农户创业的具体形态、是否雇佣劳动力、初始投资是影响创业农户是否有信贷需求的主要因素,农户创业的具体形态、是否雇佣劳动力、初始投资及创业形式是影响创业农户是否受到正规信贷约束的主要因素,并发现在农户创业过程中存在着较明显的正规信贷约束。提出设立农户创业基金、优化正规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引导规范民间借贷发展、规范发展电商平台金融等几点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建议,以更好地促进农户创业。  相似文献   

18.
为了考察农民创业培训对农民创业选择行为及创业绩效的影响,以全国农民创业培训重点县江西省兴国县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创业培训对创业选择具有正向的因果关系,并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农民创业培训效果与创业绩效存在正向关系,农民创业选择在创业培训和创业绩效中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分析了外出务工经历、土地流转对农民创业的影响,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土地流转在外出务工经历和农民创业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外出务工经历会显著抑制农民创业,土地流转则显著促进农民创业,但不同的流转方向对农民创业影响不同,土地流出对农民创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土地流入则对农民创业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同时,通过分析可知,土地流转在外出务工经历和农民创业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因此,为进一步做好农民创业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应当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吸纳人才(特别是乡村人才)返乡入乡留乡就业创业,同时也要强化农民创业培训,提升农民的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社会资本及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减缓效应,基于秦巴山区的农户调查数据,在测度农户多维贫困的基础上,实证分析社会资本和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以及劳动力流动在社会资本影响农户多维贫困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农户主要在健康、教育和生活水平等福利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贫困现象;k=3时,农户多维贫困发生率高达93.0%。2)社会资本、社会网络和社会参与对农户多维贫困有显著负向影响;社会资本对劳动力流动有显著正向影响,可以有效促进农户劳动力流动;劳动力流动在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声望和社会参与影响农户多维贫困的过程中均存在负向部分中介效应,表明劳动力流动在社会资本影响农户多维贫困过程中存在中介效应。因此,建议从多维视角改善农户的家庭福利,发挥社会资本和劳动力流动的减贫作用,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