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北京密云油松与刺槐林降雨再分配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对密云集水区两种主要防护林树种(油松、刺槐)在生长季的降雨再分配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松与刺槐在生长季内降雨的截留量均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降雨开始时增加幅度较大,随着降雨量的增加,截留量达到最大值,但油松的变化幅度和最大值均比刺槐大;林冠的截留率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减少;降雨初期下降梯度最大,以后趋于平稳直到饱和,油松的截留率大于刺槐;林内穿透雨降雨量与林外降雨量呈线性相关关系,其回归系数可用来估计林冠蓄水蒸发系数,而截距可用来估计林冠蓄水容量;林下枯落物层对降雨进行了第2次分配,可截留一定的穿透雨,且可减少降雨对林下土壤的侵蚀,从而达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晋西南黄土区刺槐油松林地耗水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该文应用水量平衡法和波文比-能量平衡法,研究得出刺槐和油松林土面蒸发、蒸腾、林冠截留蒸发的季节变化规律,耗水各分量的比例关系.耗水各分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林木蒸腾量为57.7%~60.2%,林地土面蒸发量为13.2%~22.8%,林冠截留量为17.0%~28.2%.其中6,7,8三月的蒸腾耗水量占全年的80%.不同林分生长季耗水量有差异,其规律为:其它条件相同时,丰水年,阴坡耗水大于阳坡;少水年,阴坡耗水稍大于阳坡;密度大的林分耗水量也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中龄至成熟油松人工林的水文效应动态,为当地森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陕北黄龙山林区典型油松人工林的长期水文定位观测,以采伐上层乔木后自然恢复的灌草地(以下简称“采伐地”)为对照,研究油松林在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程中林冠层对降水的再分配、枯落物层对降水的截留率及其对产流与产沙量和土壤储水量等的影响。【结果】从中龄林到成熟林,油松林冠年截留率由17.0%增加到29.7%,其年平均截留率为采伐地灌草层的5倍左右;油松林树干年茎流率平均为2.8%,且与林龄、年降水量关系不明显;油松林枯落物层对降水的年截留率约为9.7%,随林龄变化保持稳定,且与采伐地差异不显著;油松林地多年平均径流深和产沙量分别为1.76 mm/年和1.11 t/(km2·年),采伐地较油松林地分别高出10.4%和100%;油松林地0~300 cm土层年均土壤储水量为420.1 mm,较采伐地减少139.2 mm,且随林龄增加以1.8 mm/年的速率下降。【结论】油松人工林由中龄林到成熟林的发育过程中,冠层截留降水能力显著增加,年径流深、土壤储水量呈微弱下降趋势,而枯落物层截留率、林地产沙量等则无明显变化;油松林显示出强大的水土保持功能,采伐上层乔木保留地被物层不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通过合理间伐,可以减轻林地径流深和土壤储水量逐渐减少的不利影响,改善林地水文状况。  相似文献   

4.
华北土石山区土壤水分蒸发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华北土石山区阴坡油松林、阴坡裸地和阳坡侧柏栎类混交林土壤水分蒸发特性。降水量与水面蒸发由Campbell气象自动观测系统测得。利用PVC管自制的微型蒸渗仪(Microlysimeter),直接钉入林地土壤,取原状土,放在原位,测定不同条件下的土壤蒸发规律。试验地多年的蒸发变化趋于一致,4~6月蒸发量大且变化不大,7~10月蒸发量明显下降。5月的日平均蒸发量最大,7月出现低谷,9月出现第2个高峰,10月降低。降雨量的变化与蒸发量相反。土壤蒸发总体规律是阳坡侧柏栎类混交林>阴坡油松林,林外>林内,阳坡侧柏栎类混交林林外无枯落物>阳坡侧柏栎类混交林林外有枯落物>阴坡油松林林内无枯落物>阴坡油松林林内有枯落物。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研究区的油松人工林和天然白桦次生林不同林龄的林冠截留量、枯落物持水量及土壤层的持水量进行了观测,并通过SAS数据处理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自然降雨与林冠截留的回归方程,不同分解程度枯落物持水比率及持水速率的表达式,并对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持水量进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油松人工林和天然白桦次生林的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土壤持水量依次增大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大持水能力呈下降趋势,天然白桦次生林的土壤持水量高于人工油松林。  相似文献   

6.
贡嘎山暗针叶林生态系统林冠截留特征研究   总被引:48,自引:4,他引:44  
林冠截留能力是反映森林与水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该研究充分考虑林冠结构特征与降雨特性,采用机械布样与林分叶面积指数相结合方法,观测了贡嘎山不同演替阶段的暗针叶林群落林内降雨.结果表明,林内降雨量与林外降雨量线性相关,其回归系数可用来估计林冠蓄水蒸发系数,而截距可以用来估计林冠蓄水容量;林冠截留量与林外降雨量呈幂函数关系.在原有预测季节或生长季林冠截留模型基础上,引入单场降雨平均强度,用叶面积指数修正林冠透水系数,建立新的林冠截留概念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长江上游暗针叶林生态系统单场降雨的林冠截留特征.  相似文献   

7.
岷江上游油松人工林对降水的截留分配效应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为了评估人工油松林的水源涵养服务功能 ,选择岷江上游典型的 2 3年生油松人工林 ,定位监测了冠层对 1年中共 136次降水事件的截留分配效应 .观测期降水总量为 80 5 8mm ,林冠截留、茎流和穿透水量分别是 2 97 892、6 7 771和 4 4 0 137mm ,林冠截留率、茎流率、穿透率分别为 36 97%、8 4 1%、5 4 6 2 % .林外降水量大于 0 3mm时才观测到林内穿透雨 ,而大于 2 8mm时 ,才观测到树干茎流 .林冠对降水的截流分配与降水量、降水形态以及林分特征密切相关 .冠层截留量、茎流量和穿透量与降水量均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 ,但冠层截留率与降水量呈对数负相关 ,而茎流率和穿透率呈对数正相关 ;林冠对降雪的截留强于降雨 ,而降雨的穿透量强于降雪 .同一降水事件下树干茎流量随着胸径的增大而增加 .松针自身吸水对降水有一定的截流分配作用 .综合分析表明 ,岷江上游 2 3年生油松人工林较其他油松林林冠对降水有更好的截留率 .  相似文献   

8.
将元谋干热河谷新银合欢林对降雨的再分配过程分成了林冠截流、枯落物截流、土壤截流和地表径流4个层次,对其降水截流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冠最大截流量为8.1 mm,平均截流量为4.5 mm,最大截流率为56.1%,平均截流率为32.6%,当降雨量大于20 mm时,截流率随着降雨量的增大而迅速下降。林内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为8.14~20.33 mm,平均为12.52 mm,为干重的2倍以上,枯落物截流降雨150.2 mm,占降雨收入的24.48%。土壤最大蓄水量可达219.9 mm,裸地为182.6 mm,土壤截流为219.9mm,占降雨收入的35.82%。新银合欢林地表径流为43.4 mm,占降雨收入的7.07%,而裸地对照区的地表径流为413.2 mm,占降雨收入的70.3%。人工林群落的地表径流比裸地低63.19%。通过林地的层层截流,有效地降低了土壤侵蚀,具有较好的水文效应。  相似文献   

9.
樟子松人工林对降雨的再分配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东北东部山地的19年生樟子松人工林的降雨分配规律进行了2a的观测。结果表明,樟子松人工林的林冠截留量为0.4—9.5mm,占总降雨量的百分率为5.1%—91.7%。林内雨量为0.1—72.2mm,占降雨量的百分率为8.3%—87.7%。林冠截留量、林内雨量均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呈显著的线性相关。林冠截留比率随降雨量的增加逐渐下降,而林内雨量比率随降雨的增加而增加。林内地表迳流与当日的降雨量和当日降雨强度显著相关,与前2天的降雨量相关不显著;林外地表迳流只与当日降雨量显著相关。随降雨量的增加,林外地表适流增长的幅度大于林内,林内地表这流增长的幅度大于林外。在樟子松人工林内产生的地表迳流很小,测得的最大适流量为0.186mm,大部分降雨进入了土壤之中。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莲峡河小流域马尾松水文生态效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2004年,在三峡库区莲峡河小流域马尾松林地进行了大气障水、林内透雨、树干茎漉的测定,进行了林下枯落物和土壤对降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马尾松林内透雨占大气障水总量的76.70%,林冠层截留量占降雨总量的23.03%,树干茎漉占降雨总量的0.27%l林下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为3.40mm,林地0~40cm层土壤饱和蓄水量为183.60mm;林内透雨、树干茎流、林冠截流与大气障水量以及降雨强度具有显的二元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干旱胁迫对苗木蒸腾耗水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29  
采用BP340 0精密电子天平 ,于 2 0 0 2年夏季研究了在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 ,4种北方主要造林树种苗木的日蒸腾耗水速率及实际耗水量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在正常水分条件下 ,各苗木的日最大耗水速率出现在 10 :0 0— 14 :0 0之间 ,阔叶树种的蒸腾耗水速率远远大于针叶树种 ,是针叶树种的 5~ 7倍 ,苗木的耗水速率排序为 :黄栌 >火炬树 >侧柏 >油松 ;1年生的黄栌和火炬树与 5年生侧柏的日耗水量相差不大 ,是油松的 1倍 .当苗木受到干旱胁迫后 ,苗木的日最大耗水速率会提前 ,蒸腾速率迅速下降 ,但下降幅度不同 ,耗水速率排序为 :火炬树 >黄栌 >油松 >侧柏 .在中等干旱胁迫下 ,油松、火炬树、侧柏、黄栌的日平均耗水速率分别下降了 5 4 0 %、6 8 6 %、87 2 %和 90 2 % ;侧柏和黄栌之间 ,油松和火炬树之间的日耗水量基本相同 ,但侧柏和黄栌只有油松和火炬树的一半 ;干旱胁迫继续加重后 ,油松、火炬树、侧柏、黄栌的日平均耗水速率只有水分正常条件下的 15 7%、12 1%、4 3%和 9 2 % ,日耗水总量下降到 5 %~10 % ,4个树种间相差不大 .  相似文献   

12.
以13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高生长模拟、逐步回归、生长指数等方法,考虑降水和整地蓄水作用,估计黄土高原地区油松正常生长的最低需水量,结果表明:油松正常生长的最低需水量为540 mm,并据此计算出不同降雨量下的集水区大小。  相似文献   

13.
北京六个绿化树种盆栽蒸腾耗水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BP3400精密天平和Lico-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等仪器研究了北京6个城市绿化树种在不同密度下的耗水量及耗水速率的日变化和昼夜变化状况.结果表明,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各树种苗木耗水量和耗水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呈“单峰型”变化,峰值出现在10:00—14:00之间.各树种在单株密度时日平均耗水量大小排列是:国槐>白蜡>侧柏>油松>丁香>黄杨;日平均耗水速率的大小为:白蜡>国槐>丁香>黄杨>侧柏>油松.阔叶树种的耗水速率明显大于针叶树种.随着密度的增加,各种苗木的耗水量是递增的,耗水速率是递减的.6种苗木随着密度增加日平均耗水速率下降幅度是:油松最大,国槐最小,白蜡、侧柏、丁香和黄杨居中.   相似文献   

14.
油松枝干水容特征及其对蒸腾耗水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通过对油松枝条和茎干组织水容特征研究,旨在进一步阐明树体水容对蒸腾耗水的影响,为油松山地造林和城市绿化水分管理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①枝条水容日变化表现为先减低后回升,枝条水容与水势呈二项函数关系.②在季节变化上,水容受土壤和环境水分的影响,6月份枝条水容值比9月份大.③在空间上,不同冠层和不同方位的枝条水容有差异,其中,下部枝条水容值比上部的稍大,东南部的水容值比西北部的稍大;不同树干高度液流通量的变化受边材面积大小的影响,自基部沿树干高度递减;在白天树干茎段累计水容下位要比上位大,但树干水容的亏缺可以在晚间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充.④在对蒸腾耗水的调节上,树体上位组织的储存水首先被耗散,依次拉动下位,直至根系主动吸水.   相似文献   

15.
文峪河中游主要森林类型水文效应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西文峪河中游三道川林场油松天然林、油松封育林、山杨天然林、白桦天然林、灌木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等6种主要森林类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比较分析了6种林分的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并就6类水源涵养林水文效应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针叶林枯落物层持水能力较阔叶林和灌木林强,人工林枯落物层持水能力较天然林强;(2)各林分土壤最大持水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灌木林山杨天然林白桦天然林油松天然林油松封山育林;(3)白桦和山杨天然林土壤持水特性指标在各层之间差异表现显著,而其他林分各土壤层之间并没有表现出较大的差异;(4)6种林分类型枯落物及土壤的水文效应表现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最大,其次为灌木林,山杨天然林,白桦天然林和油松天然林,而油松封山育林最小。(5)处于不同演替时期的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具有不同的水文效应不同,营造演替中期的混交林群落将有助于提高林分的水文效应。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沟壑区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对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沟壑区的人工油松(Pinus tabulae formis)、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柠条(Caragana microphylla)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油松、樟子松、柠条林地土壤水分亏缺很大,柠条尤为突出,生长季平均土壤含水量为4.53%,水分亏缺1299mm,油松、樟子松水分亏缺约1220mm。在季节变化上,柠条林地土壤含水量最高值出现在生长季以前,油松、樟子松林地土壤含水量最高值则出现在6、7月份,在生长季末各林地储水量均低于初期,油松、樟子松、柠条林地分别减少了17mm、8mm和73mm,柠条的耗水量大于油松和樟子松。在垂直变化上,油松、樟子松、柠条林对土壤水分的利用规律基本相似,可分为土壤水分微弱利用层、土壤水分利用层、土壤水分调节层,各林地均有明显的土壤干层。  相似文献   

17.
北京密云油松人工林林冠降水截留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对密云水库集水区油松人工林林冠截留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尝试用合适的统计模型和概念模型描述单场降雨下林冠截留量与降水量的关系.通过在油松试验地外测定大气降雨量,在林内测定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得出了在不同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下的林冠截留量.结果显示:以S型曲线作为统计模型能很好地模拟降雨量与截留量的关系;比较简单的概念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好,其中的降雨蒸发率α和林冠吸附降雨容量Im的参考数值分别为0.025和3.297 mm;把降雨强度加入半理论模型,可以得出截流量与降雨强度成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川南坡地不同退耕模式土壤及枯落物持水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泡法对川南坡地退耕成慈竹林、杂交竹林、桤木+慈竹混交林和弃耕地5年后土壤和枯落物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坡地退耕后土壤自然含水量(t/hm2)、毛管持水量(t/hm2)和最小持水量(t/hm2)增加,并呈现出慈竹林>杂交竹林>桤木+慈竹混交林>弃耕地>农耕地的变化规律;4种退耕模式枯落物蓄积量(t/hm2)、自然持水量(t/hm2)、最大持水量(t/hm2)、最大拦蓄量(t/hm2)和有效拦蓄量(t/hm2)呈现出慈竹林>杂交竹林>桤木+慈竹混交林>弃耕地的变化规律。枯落物持水量(g/kg)与浸泡时间的关系为Q=alnt+b,吸水速率(g/(kg.h))与浸泡时间关系为V=ktn;在枯落物持水过程中,前2h内枯落物持水作用较强。因此,林下枯落物在降雨过程前期2h对降雨的吸持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慈竹林能较好地提高坡地退耕后土壤和枯落物水文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