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农业》2008,(12):4-5
兴国镇枣滩村位于秦安县东南部,距县城8公里,海拔1400米,属典型的浅山干旱山区。全村有3个自然村,310户,1402人,土地面积245.87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39.2公顷。经过3年来的新农村试点建设,该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按照国家、省、市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该村实际,创出了“12335”(一个产业、两个关键、三个工程、三个重点、五个建设)建设模式,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浅山干旱山区发展产业、助农增收的路子,为全县浅山干旱山区如何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宝贵经验。实践证明,创新机制是新农村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林翊  林卿 《福建农业》2007,(5):34-3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我国农业现今的发展方向.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进一步发展福建地域优势,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成为当前福建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注重探索的领域。经过几年的努力.福建凭借闽台农业合作独特优势,走出了一条符合福建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核心在于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那么土地管理工作如何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探索适合实际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呢?笔者特就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整理工作提出一孔之见,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4.
在介绍了甘肃黑美人土豆的所谓“非常6+1”发展之路的基础上,认为甘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发挥甘肃地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走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农业合作组织建设,提升农业发展理念;加快体制创新,加速甘肃特色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农村改革中国名村的栾卸村,在率先发展壮大了农村集体企业走上小康之路后,村支部书记李长庚带领全村群众进行了集体企业改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二次改革",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范。该村被中组部、科  相似文献   

6.
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南安市紧紧围绕富民强市的总体目标,把握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建设现代农业这条主线,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做好土地流转这篇“大文章”.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凯旋村原是一个贫困村,该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行土地流转,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增强了经济增长的内动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探索出一条西部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罗贵林 《甘肃农业》2006,(6):130-13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是基础,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近年来,会理县立足资源优势,以发展特色农业为突破口,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05年,全县GDP完成42亿元,同比增长29%;财政收入达3.198亿元,增长4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88元,净增228元。但由于受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以及市场竞争激烈、劳动者素质不高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壮大缓慢、特色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等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必须集中力量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向上的文化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镇安寨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当地文化的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使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齐头并进,最终将本村建设成了一个文化强村、经济强村。在该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镇安寨村先后采取建设乡镇文化站,兴办文化大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重视教育、树立文明新风等措施不断地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培育了健康文明的社会主义农村新风尚。  相似文献   

10.
在中央“十一五”规划和2005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被纳入明年乃至今后五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城中村”是如何形成的,作为“城中村”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中原街道办事处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赋予农业高职教育新的任务。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积极面向市场,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走出了一条“依托科研推广项目,建立产学研基地,努力为农业经济建设和农村社会进步服务”之路,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楼下宅村是磐安县尖山镇第二大行政村,全村共有552户,1535人。2003年,该村被确定为县重点整治村。一年来,该村以建设“村美、户富、班子强”全面小康示范村为目标,狠抓项目实施,使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襄汾县南贾镇苟董村是临汾市确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该村农民经营中药材——地黄,经历了20余年风风雨雨,不断发展壮大,形成规模,目前成为闻名全国的地黄集散地,是当地农民增收的特色主导产业,是该县发展“一村一品”的典型之一。  相似文献   

14.
《河南农业》2004,(7):48
淮阳县葛店乡徐寨村,在党支部书记王学坤和村委一班人带领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进第三产业,走上了兴村富民之路。徐寨村是一个有着333公顷耕地、3800多人口的大村。棉花种植是该村的支柱产业。近几年来,全村棉花种植面积都在100公顷左右,他们以科技为先导,年年保持棉花大丰收。仅此一项,就使农民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大力发展棉花种植业的同时,该村党支部积极引导农民走多种经营的路子。党支部书记王学坤率先办起了2000多只规模的品种蛋鸡场,年收入3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先后…  相似文献   

15.
皋兰县水阜乡砂岗村在新农村建设试点中,以产业为支撑,围绕六个突出,坚持四个到位,全村近三年累计投资787.7万元(省上投资162万元、市上投资175万元、部门整合150.8万元、群众自筹299.9万元)全面完成了六大类14项建设任务。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的同时,不断完善工作思路,探索走出了一条“三动并举,建设三项工程,全面促进发展”的新农村建设之路。砂岗村是2006年被列为省市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并定位为生态示范型新农村。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始终在县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全面推进了砂岗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农村建设首要内容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而现阶段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不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因而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探索我国新农村快速富裕之路尤为迫切。通过参观和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立足本国国情,总结我国人均收入约4万元以上村庄的快速富裕之路,得出结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快速富裕之路有4条:做大做强第二、三产业的村办企业;发展农业规模经济;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精品农业;发展密集庭院经济。  相似文献   

17.
《农家顾问》2010,(7):16-17
四川岳池县坪滩镇张漫等15名大学生村官,为了实现创业梦想,自筹资金,在该村租下13.3公顷地,引进这种国外新品种红薯尖栽种,探索产业农业发展,路上了创业之路。科学的种植技术也让村民们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社会、政府打破思维定势,从崭新的视角开拓文化推进农村发展之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探索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文化架构,是改变农民弱势群体地位、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拥护农村传统文化、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产业之必需.  相似文献   

19.
庄浪县青龙沟小流域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中,将小流域治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以梯田为载体,依靠科技优势,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科技含量;在治理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三治五化四进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加快了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张掖市甘州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经验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掖市甘州区上秦镇徐赵寨村在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通过采取土地流转、修建温室大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三产融合等措施,探索出了"村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取得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