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几种生态公益林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几种生态公益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营造生态公益林后,土壤的生态功能得到改善;生态公益林地的土壤容重明显低于杉木林地,降低幅度为10%~12%;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均有增加;土壤自然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分别较杉木林地提高了13%~28%和23%~27%;不同林地土壤的蓄水量为风景林地>水源涵养林地>水土保持林地>杉木林地,而凋落物持水量和林地蓄水量为水源涵养林地>风景林地>水土保持林地>杉木林地.  相似文献   

2.
油松人工林水量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84年生长季,对河北省隆化县碱房乡大水泉村西山28年生油松人工纯林两块标准地水量平衡各分量进行了观测研究。其中1号标准地郁闭度0.7,密度2742株/ha;4号标准地郁闭度0.4,密度1358株/ha。两块标准地林分水量分配有一定差异。1号标准地林冠截留和树木蒸腾均较4号标准地大,地表径流和林地蒸发散小于4号标准地。两块标准地树木蒸腾、枯枝落叶截持、地表径流和土壤水分贮量变化差异均较小,而林地蒸发散和林冠截留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的土壤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及人工更新成檫木Sassafras tsumu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和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林后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与天然常绿阔叶林相比,土壤有机质显著降低(P<0.05),容重显著升高(P<0.05),土壤孔隙度(总孔隙、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排水能力和渗透性降低,但仅柳杉林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及下层土壤毛管持水量达显著水平(P<0.05)。3种人工林中,总体上檫木林和水杉林对原有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保持作用较好,而柳杉林较差。土壤有机质和容重与土壤孔隙度、持水量、排水能力和渗透性均呈显著相关(P<0.05)。这预示了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由于林地土壤有机质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和孔隙度降低导致林地土壤持水量、排水能力和渗透性降低,且不同林分对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不同。因此,保护天然常绿阔叶林及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更新,对于增加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和减少地表径流损失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表4参15  相似文献   

4.
黄土长武塬区苹果林地水量平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典型代表长武塬为研究区,选取苹果园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蒸发、植物蒸腾、土壤含水量等水量平衡的各个组分,以月为时间尺度,分析初果园(9龄)和盛果园(19龄)林地系统的水量平衡状况,以期正确认识和评价黄土高原大面积种植苹果经济林的生态水文效应。结果表明:1)苹果林生态系统蒸散贡献量由小到大依次为冠层截留、土壤蒸发和果树蒸腾,初果园的土壤蒸发作用大于盛果园,而盛果园的蒸腾作用却大于初果园;2)土壤蒸发量及果树蒸腾量具有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土壤蒸发较果树蒸腾最大值出现提早一个月,土壤蒸发量6月份出现最大值,果树蒸腾最大值出现在7月;3)2014年盛果园、初果园5-8月总的平衡项分别为19.2 mm和-36.7 mm,占该时段降水量的7.9%和15.1%;2015年盛果园5-9月总平衡项为15.7 mm,占该时段降水量的4.3%,初果园5-9月的平衡项为-0.1 mm。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塬区农田、果园结构调整和土壤有限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林分的水土保持作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利用小型人工降雨器,以渗透量、稳渗速率、初损雨量、初损历时、产流量、产沙量等为指标,对不同密度林地的水土保持作用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得出,刺槐林地、油松林地的稳渗速率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产流量和产沙量随密度的增加大幅度减少.在该地区利用刺槐和油松营造水土保持林时密度应该以3 000 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6.
秦岭林区锐齿栎林水文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水量平衡定量研究方法,对秦岭林区不同密度锐齿栎林的水文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锐齿栎林林冠截持能力占降水的11.9%~15.5%,凋落物截持量为4.2~5.8mm,林地土壤含蓄量为58.0~68.8mm.壤中流是秦岭林区最主要的产流形式,也是评价锐齿栎林水文效应最直观的指标.林冠截持量、凋落物持水量和林地土壤含蓄量随着林分密度和郁闭度的增加而增加,林地壤中流量随林分密度和郁闭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这说明密度大郁闭度高的林分在水源涵养方面有非常显著和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建平县现有几种主要的水土保持林分类型进行了结构特征分析,混交类型的水土保持林,其林分层次结构、生长情况、枯枝落叶持水量均好于油松纯林,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纯林,各类型混交林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有很大改善。林分生物量以油松一刺槐形成的乔木混交林最高,该乔木混交林是建平地区林分结构较为理想的混交林类型。  相似文献   

8.
晋西黄土区水土保持林地抗冲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该文采用野外试验方法,以单位水量在单位面积上冲刷的土壤量为指标,对晋西黄土区水土保持林地抗冲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不同地类土壤抗冲性差异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油松×刺槐混交林的抗冲性最好,其次是油松林地>刺槐林地>虎榛子林地>沙棘林地>荒草地>玉米茬地>土质马路>新开垦地;坡度对土壤冲刷量的影响十分明显;随冲刷过程的进行,土壤冲刷量不断减少,减少至一定值则不再减少,此时的值称为基值.同时对糙率、冲刷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八角林生长对土壤水分-物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八角林地土壤水分-物理特性,并与相似立地条件、相近林龄且均为成熟林的马尾松林和灰木莲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马尾松林相比,八角林、灰木莲林的表层土壤(0~20cm)和下层土壤(20~40 cm)的水稳性团聚体、非毛管孔隙度、毛度孔隙度、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渗透性能均呈增大趋势,土壤结构破坏率和容重则呈减小趋势.八角林具有改良土壤结构和水分性能,有利于林地地力的维持和林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侵蚀红壤人工恢复的马尾松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该文对严重侵蚀红壤3种人工治理措施种草促林、乔灌混交、乔木混交(分别简称为模式Ⅰ,Ⅱ和Ⅲ)恢复的水土保持林及对照(未治理)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3种模式的水土保持林的林分持水量大小顺序为模式Ⅱ>模式Ⅲ>模式Ⅰ,分别比对照高24.97% ,17.57%和9.58%;林分地上部分涵蓄水分功能远大于对照,分别是对照的49.2,27.2和15.8倍.灌木、草本、苔藓3个层次涵蓄水分的能力较低;40cm厚土层饱和持水量以乔灌混交模式的最好,而种草促林模式的最小; 3种水土保持林的土壤初渗值和稳渗值均大于对照的.保护和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层的涵蓄水分能力和土壤渗透性,是提高严重侵蚀地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水土保持林有效覆盖率(ECR)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水土流失现象,水土保持林以及森林覆盖率与土壤流失量(或侵蚀模数)的综合分析,首次定义水土保持林有效覆盖率(ECR)为在水土保持林防护范围内土壤流失量等于或小于允许流失量时的森林覆盖率。并提出了确定方法,还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为例,初步确定了该区的水土保持林的ECR约为43%,并以黄土高原11个试区(1986~1990年)定位研究结果进行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较多,但应用价值不高,其科学性受到诸多质疑.从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多尺度内涵、过程以及其计量方法出发,对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分析,重新审视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意义,探讨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多尺度特征.从森林水源涵养功能作用的空间尺度上看,其拦蓄洪水削减洪峰的功能仅在较小尺度上有效,而调节径流的功能只有当森林土壤的入渗量超过蒸散量时,才可能有更多地下水补给河道径流,进而增加旱季河道流量.同时森林水源涵养功能也具有明显的时间尺度特征,具体表现为在次降水事件中,由于蒸散发量较小,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物质量等于森林不同层次的截留量,在功能上表现为拦蓄降水;在长时间尺度上,由于林地蒸散要耗去大量水分,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物质量等于森林不同层次的截留量减去林地蒸散发量,在功能上表现为净化水质和调节径流.大多数研究仅对单一林分的个别层次蓄水功能进行研究,缺乏流域尺度或者更大空间尺度的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建议从区域降尺度到流域或将坡面尺度上推到流域,集中在流域尺度解决森林水源涵养空间异质性将是解决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尺度外推的有效办法.就目前国内流行的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计量方法而言,其与尺度及研究目的有较大相关性,在研究中应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尺度和可获取的数据情况选择合适的计量方法.研究突出了不同尺度作用下森林水文过程的复杂性及重要性,并结合森林与水关系的争论问题,分析目前国内对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的一些误区,提出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1)明确界定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边界,探索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计量的新方法;2)加强不同时空尺度关联的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包括正确评价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时空变异规律,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尺度效应,森林水源涵养与下游水生态安全,森林水源涵养研究范式转变等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3.
林带耗水条件下的土壤水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林带的排水作用,合理评价与利用水资源,该文应用土壤水动力学原理,建立了林带-农田蒸散条件下的土壤水动力学模型;通过参数的测定与选用,模拟了土壤水分与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并通过算例表明,该模型用来模拟林带-农田中的地下水动态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湖南丘陵风化花岗岩区水土保持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保林的保土效果,根据灰色系统原理,建立了本区水保林的保土量和保土效率的灰色数学模型;林地的土样化验表明,林地土壤性质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海南3种森林类型的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方法]以海南岛琼中地区天然次生林、马占相思林和15年生的橡胶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理化特性和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同森林的土壤理化特性及其持水量差异明显,天然次生林和马占相思林土壤容重小、孔隙多、有机质含量丰富、持水量大,而橡胶林土壤容重较大、孔隙少、有机质含量低、持水量低。3种森林类型0~40 cm土层的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天然次生林、马占相思林、橡胶林。[结论]该研究可为海南岛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东风水库是玉溪市重要水源地,是生态建设和水源保护的重点区域。为探究该区域森林水源还养功能,选取枯落物最大持水率、蓄积量、有效拦蓄量以及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层厚度、土壤最大蓄水量为评价指标,构建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对东风水库流域范围内的5种主要森林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种主要森林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都不是很好。水源涵养功能由大到小为板栗林、圣诞树林、冈栎林、混交林、杉木林。其中圣诞树林、冈栎林、板栗林的水源涵养功能较好,杉木林、混交林的水源涵养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17.
以福建省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以2003年24块固定样地数据、2003年生态定位站气候观测数据、2003年10月5日LandsatTM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采用INVEST模型,对区域内的森林土壤涵水量进行估测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研究区森林土壤平均涵养水源深度为204.135mm,土壤涵养水源总量为10518.72万m3;2003年森林土壤涵水深度呈空间聚集型分布,随着海拔的降低、人为干扰活动的增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森林土壤涵水深度的空间聚集性减弱、破碎化趋势增强;森林土壤涵水深度较高的林分位于海拔较高、坡度较陡、土壤湿度较大、植被生长状况较差的立地;森林土壤涵水深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从东北向西南倾斜的带状分布趋势;森林土壤涵水深度与海拔、坡度、土壤湿度指数的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2065、0.6295、0.3570,表明森林土壤涵水深度与3个因变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辽宁西部地区油松低价水土保持林早期诊断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目前低价林领域概念比较混乱、不规范、不统一的现状,从森林经营目标的角度定义了低价水土保持林,提出并建立了辽宁西部低价水土保持林生态效益综合因子的评价方法,并据此把辽宁西部水土保持林分为低效、中效、高效4个等级,提出了油松低价水土保持林的早期诊断思路与途径,建立了油松低价水土保持林生态因子的早期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9.
浅议草被植物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水土保持型草被植物的主要种类及其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提出了加强具有水保效益的草被植物草种的筛选培育和理论研究,注重探索多草种组合、草灌(林)结合的种植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祁连山东段水源涵养林区造林树种选择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祁连山东段水源涵养林区的土壤水文条件和不同立地条件下造林树种的成活率、生物量和生长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阳坡适宜营造水土保持林,可选树种主要有沙棘、祁连圆柏、互叶醉鱼草、锦鸡儿等;阴坡适宜营造水源涵养林,可选树种主要有青海云杉、沙棘、金露梅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