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林俊岳  曾建忠  罗剑钦  胡萃  周小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090-3091,3111
[目的]研究絮凝剂产生菌A-6利用糯米淀粉废水制备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特性,为絮凝剂的低成本生产提供材料和糯米淀粉的清洁生产奠定基础。[方法]以絮凝剂产生菌A-6为试验菌种,探索絮凝剂合成的最佳条件。[结果]A-6菌最佳培养条件为COD4 000 mg/L,NaNO31.0 g/L,培养48 h,培养温度38℃;最佳絮凝条件为在1 L高岭土水中投加1~5 ml微生物絮凝剂,pH值为5时,絮凝率达95%;由A-6菌株合成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造纸废水和糯米废水COD的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93%和70%。[结论]利用糯米淀粉废水制备微生物絮凝剂大大降低了絮凝剂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几株微生物产絮凝活性及不同培养条件对絮凝活性的影响。[方法J取几种不同的微生物菌种采用高岭土悬浊液法分别测其絮凝率,选择一种絮凝率高的菌种分别改变培养基的成分以及助凝剂等条件,优化其产絮凝剂的最佳参数。[结果]枯草芽孢杆菌在30℃、170r/min下培养72h后,其絮凝率最高,达95.7%。不同的碳源对絮凝剂产生的影响不同,从高到低为葡萄糖〉蔗糖〉淀粉〉乙醇〉甘油,以25g/L葡萄糖为碳源,发酵液的絮凝率高达91.4%。氮源以复合性氮源为佳,絮凝率〉80.0%。培养基pH值为7.5,絮凝效果最佳。助凝剂以添加1.8mmol/L的Ca^2+效果最佳。[结论]不同菌株不同培养条件产生的絮凝活性不同。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其絮凝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钶  信欣  羊依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620-12622,12629
[目的]筛选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条件,并对其絮凝成分进行分析。[方法]从成都市土壤中筛选分离了1株具有稳定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MB-7。考察了碳源、氮源、pH值、温度、培养时间和摇床转速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最后,对其活性成分分布及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该菌株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碳源为淀粉,氮源为硫酸铵,培养时间为72h,pH值为7.0,培养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160r/min。在最佳条件下,该菌株对4%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到94.5%。该菌絮凝活性物质主要分布在发酵液中,主要成分为多糖,含量高达85.7%。[结论]该研究可为开发高效、无毒、无二次污染和能生物降解的水处理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用啤酒废水制备生物絮凝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琴  杨劲峰  杨靖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693-11695
[目的]确定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最优培养条件。[方法]以啤酒废水为培养基,研究了CODCr浓度、辅助氮源、无机盐、pH值及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对F-12絮凝活性的影响。[结果]CODCr浓度为10000mg/L时,F-12的絮凝率最高,为80.04%。以(NH4)2SO4、NaNO3为氮源生产的F-12的絮凝率高于83.00%;以(NH4)2SO4为氮源生产的F-12的絮凝率最高,为84.51%。(NH4)2SO4的加入量为0.2g/L时,F-12的絮凝率最高,为88.21%。KH2PO4可将F-12的絮凝率提高到91.06%;Na+、Ca2+、Mg2+、Fe2+对其絮凝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培养基初始pH值为6.0~9.0时,F-12的絮凝率高于88.00%;当pH值为7.0时,其絮凝率最高,为94.02%。F-12的絮凝活性在第2天达最大值,为96.24%。[结论]F-12的最优产生条件为:1LCODCr浓度10000mg/L的啤酒废水中加入0.2g(NH)SO、0.2gKHPO,培养基初始pH值为7.0,30℃和150r/min条件下摇床培养48h。  相似文献   

5.
利用廉价木薯淀粉酒精废水作为主要培养基成分培养复合菌,并对培养基成分如碳源、氮源和磷源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培养基配比和最佳发酵条件为10%的酒精废水,添加2g/L的KH2PO,不添加任何碳源和氮源,4%的接种量,最佳培养条件为30℃,160 r/min下培养2d,优化后絮凝活性最佳可达96%,经纯化后每立方米废水可制得18.6kg的复合型生物絮凝剂。运用该种复合型生物絮凝剂处理食堂废水和印染废水,对印染废水浊度去除率较高,可达73%~83.7%,对食堂废水的COD去除率达79.51%。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多功能水处理菌Pseudomonas stutzeri CDN1的絮凝特性。[方法]对实验室分离获得的一株具有好氧反硝化特性的菌株P.stutzeri CDN1进行了絮凝特性研究,从碳源、氮源、培养温度、通气量等方面进行了该菌最适产絮凝剂的培养条件优化,并分析其所产絮凝剂的成分。[结果]菌株P.stutzeri CDN1的最佳产絮凝剂的培养条件:培养温度为37℃,转速为150 r/min,初始pH为7.0,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粉。通过冷冻干燥得到的絮凝剂粗产物的产率是6.05 g/L,主要成分为多糖和核酸,其中多糖占55%。[结论]该菌株对研究废水生物处理具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常规的细菌分离纯化方法从土壤中分离出絮凝剂产生菌菌株,经过驯化培养后,以发酵液对高岭土混悬液的絮凝效果为指标,筛选出1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和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分析了影响絮凝效果的主要因素,对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菌株S3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是碳源为葡萄糖(20 g/L),氮源为酵母膏(2.5 g/L),培养温度为28℃,初始pH值为8,通气量为50 r/min;在此条件下,絮凝率为92%左右.  相似文献   

8.
姜中  程聪  蔡亚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274-276,280
[目的]研究多功能水处理菌PseudomonasstutzeriCDNI的絮凝特性。[方法]对实验室分离获得的一株具有好氧反硝化特性的菌株P.stutzeriCDNl进行了絮凝特性研究,从碳源、氮源、培养温度、通气量等方面进行了该菌最适产絮凝剂的培养条件优化,并分析其所产絮凝剂的成分。[结果]菌株PstutzeriCDNl的最佳产絮凝剂的培养条件:培养温度为37℃,转速为150r/min,初始pH为7.0,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粉。通过冷冻干燥得到的絮凝剂粗产物的产率是6.05g/L,主要成分为多糖和核酸,其中多糖占55%。[结论]该菌株对研究废水生物处理具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洒威  李纲  焦迎春  邵宗圆  张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875-5877,5944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JMH48产絮凝剂培养基。[方法]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高絮凝活性的细菌,简称JMH48,采用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设计试验对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分别考察了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的种类及其浓度对JMH48絮凝效果的影响。培养基的优化采用中心组合响应面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回归分析,模型评价,最后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在未离心处理下,最佳碳、氮源浓度分别为20.11、0.52 g/L,在此条件下絮凝菌的絮凝率最高可达85%以上;在离心处理下,最佳碳、氮源浓度分别为22.98、0.53 g/L,在此条件下絮凝菌的絮凝率最高可达93%以上。[结论]该研究为基于微生物絮凝剂的环境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和优化高效生物絮凝剂产生菌。[方法]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高活性的生物絮凝剂产生菌株B17,从生理生化特征、形态特征等方面对该菌进行初步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培养时间、碳源、氮源、碳氮比、初始p H、接种量等培养条件。[结果]B17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优化后发酵培养基的碳源为乳糖,氮源为乙酸铵,碳氮比为20∶1,发酵初始p H为6.0~7.0,接种量为3%,在该最优组合的发酵条件下以30℃、160 r/min培养24 h,絮凝活性可提高25.0%~38.3%。[结论]该研究可为筛选高效的絮凝剂产生菌、优化菌株的培养条件、提高絮凝剂的活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张世敏  赵迪  徐淑霞  刘翠翠  吴坤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630-3631,3715
[目的]筛选高效苯胺降解菌并研究其降解特性。[方法]通过驯化富集培养,从河南某化工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株以苯胺为唯一碳、氮源的高效苯胺降解菌DA-K,并对该菌株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和生物学降解特性研究。[结果]DA-K菌株呈革兰氏阴性,细胞为杆状,菌落颜色呈灰白色,初步确定为不动细菌属。通过测定,DA-K菌株生长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30℃,可在苯胺质量浓度为2 500 mg/L的无机盐培养基上生长良好。DA-K菌株在苯胺浓度为1 000 mg/L,pH 6.0,30℃,180 r/min的条件下振荡培养96 h,苯胺降解率接近80%。[结论]DA-K菌株苯胺降解效率较高,具有实际处理苯胺废水的能力,为构建基因工程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二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与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污泥和污水中筛选到2株活性较高的絮凝剂产生菌:415号和YZ-4号菌株,初步鉴定415号菌株为细菌,YZ-4号菌株为放线菌。415号菌株可使浓度为4000mg/L的高岭土在5min内沉降92.5%,YZ-4菌株则达98.7%。YZ-4菌株在以蔗糖为碳源、硝酸钠为氮源生长时产絮凝活性最高;而415号菌株则以蔗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时效果较好。415菌株产生的絮凝物质在偏酸性环境下具有较高的絮凝活性,而YZ-4菌株却在较大的pH范围内均具有高的絮凝活性,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慧华  马森  方继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8990-8993
[目的]筛选出具有高絮凝活性的微生物产生菌,并观察研究微生物产生菌的外观形貌,并确定微生物产生菌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分别从土壤、活性污泥、食品厂污水和垃圾渗滤液中筛选出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若干,然后在不同的培养基条件下通过富集培养、平板分离、纯化培养和复筛,筛选出具有高絮凝活性的菌种。在显微镜下观察菌种的形貌。最后考察了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摇床转速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对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从土壤、活性污泥、食品厂污水和垃圾渗滤液中筛选出具有絮凝活性的菌种8株,然后在不同的培养基条件下通过富集培养、平板分离、纯化培养和复筛等,筛选出絮凝活性超过90%菌种2株,在显微镜下初步鉴定为杆菌。以絮凝活性最高的F-4为例,该菌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56 h、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50 r/min。[结论]在该条件下,F-4菌株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到93.1%。  相似文献   

14.
田连生  陈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474-13476,13491
[目的]分离筛选出能够降解土壤中多菌灵的菌株,并对其降解特性作初步研究。[方法]从长期被多菌灵污染的土壤中,利用富集培养法分离筛选出1株能够降解多菌灵的菌株YB-6,并研究了初始pH、培养温度、接种量、外加碳源、氮源对其生长量和降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菌株YB-6能够以多菌灵为唯一碳源生长,在基础培养基中,5 d内对100 mg/L的多菌灵降解率为61%,而加入0.5%蛋白胨后5,d内对多菌灵的降解率可达90%;菌株BY-6对多菌灵具有良好降解性能,最合适降解温度为30℃、pH为7.0,降解率与接种量呈正相关,外加氮、碳源能促进其降解效果。[结论]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菌株YB-6降解多菌灵机理,并将其大规模运用到土壤修复技术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鉴定出高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方法]通过培养基培养分离纯化出高絮凝活性的菌株并通过培养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测定鉴定筛选出的菌株。[结果]通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和初筛后,从供试土样中共分离到14株具有絮凝性能的细菌,经复筛后得到5株絮凝活性较高(絮凝率〉70%)的絮凝剂产生菌,其中1株经多次传代培养后絮凝活性仍很稳定(絮凝率始终〉90%),其标记为TS-1。TS-1菌为具有荚膜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并且菌体内无类脂物质如聚β-羟基丁酸。TS-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故将该菌定名为Bacillus TS-1。[结论]该试验筛选出的菌株可用于淀粉工业废水的絮凝处理和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了负责运输苏氨酸至胞外的转运蛋白的关键基因rhtB过表达的苏氨酸发酵菌M122,考察不同的碳源、氮源及pH对该重组菌产L-苏氨酸的影响。[方法]选用不同的碳、氮源对L-苏氨酸生产菌株的发酵过程进行分析,对发酵培养基的碳、氮源及pH进行优化。[结果]定向改造后苏氨酸发酵菌对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增加,使用蔗糖作为碳源发酵时,摇床培养L-苏氨酸产量为28.1g/L;以(NH4)2SO4或酵母粉作为氮源发酵时,L-苏氨酸产量分别为27.8和28.2g/L,均优于使用其他氮源时苏氨酸的产量。对发酵的最适pH研究表明,中性条件下更有利于菌体的生长和L-苏氨酸的产生。[结论]确定了苏氨酸发酵菌M122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NH4)2SO4或酵母粉,最适pH为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