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浦江上游渔业水域鱼类组成及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波  王淼  张玉平  孙振中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737-6739,6741
2007~2008年在黄浦江上游渔业水域横潦泾和斜塘分别设立1个监测点,分春、夏、秋、冬季采集鱼类样品。横潦泾共采集2 521个鱼类标本,隶属4目、8科、34属,主要优势种有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鲫(Carassius auratus)、斑条鱊(Ataenianalis)等。斜塘共采集2 088个鱼类标本,隶属5目、12科、27属,主要优势种有似鳊(Pseudobrama simoni)、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鲫(Carassius aura-tus)等。利用香农威纳指数(H')、物种均匀度指数(J)和物种丰富度指数(D)方法分析2个水域鱼类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2个水域四季的香农威纳指数(H')和物种均匀度指数(J)均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物种丰富度指数(D)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横潦泾水域全年的物种丰富度指数(D)要明显高于斜塘。刀鲚(Coilia ectenes)、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等的洄游活动以及溶解氧、水温等环境因素对物种多样性的季节变化起到明显的作用。浮游植物丰度的区域差异影响到植食性鱼类种类的分布,进而影响到了鱼类多样性指标的空间分布。此外,水流等环境因素以及航运等人为因素对鱼类多样性指标的空间分布也起到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
闽江崇阳溪鱼类组成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2007-2008年崇阳溪7个采样站位鱼类资源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崇阳溪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生态类型以及鱼类多样性等特点。调查共采集鱼类73种,隶属5目、17科、65属;其中福建省保护动物鳗尾〖HT5”,6”〗鱼〖KG-*3〗央〖HT5”SS〗(〖WTBX〗Liobagrus anguillicauda)1种,福建省特有种闽江扁尾薄鳅(Leptobotia tientaiensis compressicauda 〖WTBZ〗Nichols)、纵纹原缨口鳅〖WTBX〗(Crossostoma stigmata)、裸腹原缨口鳅(Vanmanenia gymnetrus〖WTBZ〗 Chen)、花尾缨口鳅(〖WTBX〗Crossostoma fascicauda 〖WTBZ〗Nkhols)和拟腹吸鳅(〖WTBX〗Pseudogastromyzon fasciatus〖WTBZ〗)等5种。采用Pinkas的〖WTBX〗IRI指数进行分析,崇阳溪鱼类优势种有半刺厚唇鱼(〖WTBX〗Acrossocheilus hemispinus)、圆吻鲴(Distoechodon tumirostris〖WTBZ〗 Peters)、宽鳍(〖WTBX〗Zacco platyp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大眼华鳊(Sinibrama macrops〖WTBZ〗 )等5种。崇阳溪鱼类生态类型以杂食性、中下层和适应急流生活的鱼类为主。鱼类多样性指数S7站位较高,群落结构较为稳定,这可能与其底质结构复杂、径流量较大有关。  相似文献   

3.
曾辉 《新农业》2023,(11):81-83
以浑河上游水源涵养林区的典型河流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季节河流水质情况,结果表明,浑河上游水源涵养林区典型河流的水质随着支流等级的增加水质逐渐下降,但多数指标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只有部分指标在个别月份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Ⅳ类标准(四、五级支流)。建议在水源涵养林区应加大对四、五级支流的污染防控,从而提高流域上游源头区的水质。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4年3月、7月和9月对拒马河北京段进行的鱼类调查结果,研究了拒马河北京段鱼类种类、分布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共发现鱼类24种,隶属于3目8科24属,多为中底层小型鱼类,其中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为拒马河北京段内优势种类.将本次调查结果与历史资料比较后发现,拒马河北京段内鱼类的种类减少了3目5科18种,表明拒马河鱼类物种多样性遭到破坏,亟待保护.水文条件变化、水利工程建设、过度捕捞和非法采砂是造成该区鱼类物种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针对该地鱼类物种减少,提出以下保护对策:(1)建立自然保护区;(2)限制水利工程的建设;(3)实施禁渔制度;(4)人工增殖放流;(5)增强民众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4年3月、7月和9月对拒马河北京段进行的鱼类调查结果,研究了拒马河北京段鱼类种类、分布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共发现鱼类24种,隶属于3目8科24属,多为中底层小型鱼类,其中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为拒马河北京段内优势种类.将本次调查结果与历史资料比较后发现,拒马河北京段内鱼类的种类减少了3目5科18种,表明拒马河鱼类物种多样性遭到破坏,亟待保护.水文条件变化、水利工程建设、过度捕捞和非法采砂是造成该区鱼类物种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针对该地鱼类物种减少,提出以下保护对策:(1)建立自然保护区;(2)限制水利工程的建设;(3)实施禁渔制度;(4)人工增殖放流;(5)增强民众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6.
青草沙水库中上层鱼类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解青草沙水库正式供水后的鱼类群落组成、多样性及时空分布特征,于2011年5月、7月、10月和12月,将水库分成3个区域(西区、对照区和放养区)进行本底调查。调查期间共捕获鱼类22种,隶属于5目7科,以鲤科鱼类为主;鱼类群落分为3个生态类型,淡水鱼类17种、河口性鱼类3种和洄游性鱼类2种。群落优势种为刀鲚(Coilia ectenes)、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和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水库的西区水域宽阔,水草丰富,鱼类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各季节的多样性中以春季为最高,冬季最低。聚类分析显示水库的鱼类群落组成时间和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青草沙水库的修建及水库内盐度的下降,近海和河口性鱼类减少,可能是鱼类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小型鱼类占主导,建议增殖放流时加大大型鱼类苗种的投放。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2年春季在浙江沿海的典型海湾——三门湾开展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分析了三门湾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三门湾春季共有鱼类27种,隶属于8目17科。其中,以鲈形目种类为最多(12种),其次是鲱形目(6种),而鲽形目、鲀形目、灯笼鱼目各有2种,鳕形目、鲻形目、鲉形目各有1种。根据鱼类的适温性可将其划分为暖水种与暖温种2种适温类型,其中暖水种有17种,占鱼类总种类数的62.96%,暖温种有10种,占鱼类总种类数的37.04%。优势种主要有中颌棱鳀和江口小公鱼2种,常见种为斑鰶、棘头梅童鱼、鲻鱼和黄鳍东方鲀。生物多样性分析表明,三门湾鱼类种类丰富度指数(D)分布在0.49~2.96之间,均匀度指数(J')分布在0.10~0.80之间,多样性指数(H')分布在0.19~1.89之间;数量分布的高值区出现在调查海域西北部和东北部近岸区。运用聚类和多维标度对鱼类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8.
9.
为了解天津近海月间鱼类资源的种类组成和栖息类型的变化,于2017年7—11月采用底拖网采样对该海域鱼类资源进行了每月一次的底拖网调查,以阐明天津近海鱼类资源群落结构现状及稳定性。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20种,隶属1纲6目11科18属,其中,鲈形目10种,鲱形目5种,鲽形目2种,鲉形目、鲻形目和鲀形目各1种;月间优势种以小型鱼类为主,其中,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和六丝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hexanema为各月优势种;按栖息类型分,大陆架浅水底层鱼类8种(占40%),中上层鱼类6种(占30%),中底层鱼类4种(占20%),岩礁性鱼类2种(占10%);以适温类型分,暖温性鱼类14种(占70%),暖水性鱼类5种(占25%),冷温性鱼类1种(占5%);月间CLUSTER聚类和MDS分析结果显示,天津海域月间鱼类群落结构分为3个群组,其中7、8月为一组,9、10月为一组,11月为一组;9、10月鱼类群落结构最为相似,β相似性指数为0.69,且群落结构也最为稳定。研究表明,天津近海鱼类种类较少,且以小型鱼类为主,月间鱼类种类更替较大,群落结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天津近海月间鱼类资源的种类组成和栖息类型的变化,于2017年7—11月采用底拖网采样对该海域鱼类资源进行了每月一次的底拖网调查,以阐明天津近海鱼类资源群落结构现状及稳定性。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20种,隶属1纲6目11科18属,其中,鲈形目10种,鲱形目5种,鲽形目2种,鲉形目、鲻形目和鲀形目各1种;月间优势种以小型鱼类为主,其中,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和六丝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hexanema为各月优势种;按栖息类型分,大陆架浅水底层鱼类8种(占40%),中上层鱼类6种(占30%),中底层鱼类4种(占20%),岩礁性鱼类2种(占10%);以适温类型分,暖温性鱼类14种(占70%),暖水性鱼类5种(占25%),冷温性鱼类1种(占5%);月间CLUSTER聚类和MDS分析结果显示,天津海域月间鱼类群落结构分为3个群组,其中7、8月为一组,9、10月为一组,11月为一组;9、10月鱼类群落结构最为相似,β相似性指数为0.69,且群落结构也最为稳定。研究表明,天津近海鱼类种类较少,且以小型鱼类为主,月间鱼类种类更替较大,群落结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1.
关中地区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的病原菌属半知菌类交链孢霉,主要有4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混合种群在十字花科蔬菜上的发生比率为:A.brassicae(Berk)sacc 48.14%;A. brassicicola(SchW)Wilts=A.oleracea milbraith 34.82%;A. temis ness 16.7%;A.raphani 0.35%.种群比率在白菜上的动态变化为:9月上中旬,A. brassicicola为100%,9月下旬,A.tenuis为44%,A.brassicae为16.7%,A. brassicicola为36.1%,11月上中旬A.brassicae上升为94.6%;越冬贮藏期,A.brassicae为77.5%,A.terais为10.6%,A.brassicola为5.6%,其它为6.3%.早春以A.brassicae为主,占100%,五月中旬以后,A.brassicae下降为65%,A.braasicicola上升为30%.6月份后,以A.brassicicola为主.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夏季(6月-8月)和2013年春季(3月-5月)分别对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进行底拖网调查,共捕获鱼类22种,其中春季12种,夏季21种。这些种类隶属8目12科,其中种类数最多的为鲈形目石首鱼科,其次为鲽形目舌鳎科以及鲱形目鳃科,排名第三的为鲈形目带鱼科、鲳科、虾虎鱼科等。相关性研究表明,夏季鱼类种类数与同期监测的浮游饵料生物的种类数显著相关(R=0.80,P=0.00513,N=10)。鱼类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春季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鱼类多样度指数H’中重量H’最大值和数量H’最大值呈现两个极端,重量H’最大值靠近岸,位于大桥西侧,而数量H’最大值远离岸边,位于大桥东侧靠外海。夏季重量H’和数量H’最大值均位于东海大桥东面水域,重量H’最大值靠外海,而数量H’最大值则靠大桥。春季,重量多样度H,与水深、盐度及重量密度不相关,数量多样度H’与水深、盐度不相关,但与数量密度显著相关(R=0.72,Jp:0.0186,N=10),与种类数高度相关(R=0.96,P=0.00001,N=10)。春季数量密度和种类数的分布决定了数量多样度H’的分布。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春季和夏季鱼类季节更替率达到50%,一些温度生态幅范围不同的种类进入该海域,是种类季节更替现象比较明显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潮沟鱼类组成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潮沟鱼类组成有着典型的长江口鱼类区系特征,为了解该湿地尤其是湿地潮沟鱼类的组成和多样性,在2009至2010年间对九段沙湿地的上沙、中沙和下沙潮沟进行了5次调查,共捕获鱼类3 637尾,105 158.9 g,42种,分别隶属于11目、22科。其中种类和个体数均以鲈形目居多,有20种,3 433尾,其次是鲤形目7种,49尾和鲱形目5种,33尾;海水、河口、淡水、洄游4种生态类型的种类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6.19%、40.48%、23.81%、9.52%,而河口性鱼类的个体数和总湿重占绝对优势,分别占总量的94.4%和96.3%。上沙、中沙和下沙的渔获量分别为21种742尾51 025.2 g、30种1 007尾29 427.5 g、20种1 888尾24 696.2 g,均是河口性鱼类占绝对优势;就相对多度、相对重要性指数来看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Liza haermatochiel)、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这3个种类为优势种,尤以斑尾刺虾虎鱼占绝对优势;就多样性来看,上沙的多样性水平较九段沙湿地的整体水平低,鱼类种类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博斯腾湖鱼类资源现状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于2019年5月(春季)、7-8月(夏季)、10月(秋季),采用分裂波束回声探测仪(Simrad EY60, 120 kHz)开展全湖水声学探测,并对水环境指标进行现场测量。结果显示,博斯腾湖鱼类密度在夏季最高,平均值为(8 783±2 611) ind./hm2;春季和秋季间无显著性差异,平均值分别为(709±141)、(743±499) ind./hm2。根据目标强度与体长关系经验公式推算,春季、夏季和秋季鱼类的平均体长分别为8.8、4.0和5.1 cm。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博斯腾湖鱼类密度与水温和电导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随机森林模型的特征重要性排序结果显示,电导率是鱼类密度最重要的预测因子,其次为溶解氧、盐度和水温等。推测鱼类密度的季节变化与环境变化、食物来源、繁殖习性等因素密切相关,环境因子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鱼类的生态环境需求。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11年5月至2012年2月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连云港灌河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种群组成及季节变化特征,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77属205种,其中有硅藻(139种)、甲藻(28种)、蓝藻(9种)、金藻(3种)、绿藻(16种)、黄藻(6种)、裸藻(4种).浮游植物细胞密度的季节变化较大,最高值出现在2012年2月(1.1549×106个/m3),最低值出现在2011年8月(2.007×105个/m3).  相似文献   

16.
杭州湾北岸表层水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杭州湾北岸表层水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以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2014年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5年2月(冬季)、5月(春季),在杭州湾北岸水域(121°45'~122°09'E,30°45'~30°51'N)设置10个站点,每月大潮期间,以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0 cm,网目0.5 mm)进行表层拖网。结果表明,4航次采集到浮游动物12类42种,其中优势种共10种,秋季优势种最多(7种),夏季最少(4种)。四季共有优势种为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火腿伪镖水蚤(Pseudodiaptomus poplesia)、虫肢歪水蚤(Tortanus vermiculus)3种。平均生物量和丰度在夏季达到最大(120.17 mg/m3,1 290.53 ind./m3),冬季最小(14.21 mg/m3,67.03 ind./m3)。该水域浮游动物可分为4种生态类群:淡水类群、河口类群、近岸低盐类群和广盐类群。与环境因子的SPSS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得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温度、盐度、溶解氧和叶绿素a有明显关系,其中温度和盐度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7.
作为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土壤团聚体是反映土壤肥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同土层各粒级团聚体在营养元素的保存、传递和转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试验选取了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黄浦江上游水源涵养林观测点的四块典型阔叶混交林,研究其不同土层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和全氮的分布特征,进一步探究不同土层各粒级团聚体对土壤的养分贡献率。结果表明:(1)土壤团聚体含量随其粒径的减小而增加,53μm粒径土壤团聚体在分布中占主导地位,同时大团聚体含量与土层深度呈负相关;(2)有机碳含量随团聚体粒径的减小而减少,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3)土壤团聚体全氮含量变化规律与有机碳趋于一致,但大团聚体的碳氮比均显著高于微团聚体;(4)粒径250μm的微团聚体对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贡献率高达85%以上。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黄浦江上游水源涵养林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及其碳、氮元素分布特征,为衡量和改善区域土壤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北部湾中北部海域鱼类群落种类组成、密度分布及多样性指标等参数的时空演变特征,为后续开展北部湾海域鱼类群落结构长时间序列变化和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积累基础资料,同时为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及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于2016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在北部湾中北部沿岸海域采用底拖网方式进行4航次渔业资源调查,采用面积法计算各季节的鱼类资源生物量和丰度,依据Pinkas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确定鱼类群落结构中的优势种,并通过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 )、Pielou均匀度指数(J' )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分析各调查站位的鱼类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北部湾中北部近岸海域4个季节共渔获鱼类152种,隶属于15目55科96属,均为暖水性或暖温性种类。北部湾中北部海域的鱼类资源生物量和丰度分布不均匀,但二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春夏季的生物量和丰度均明显高于秋冬季。北部湾中北部海域各季节鱼类的H'在1.952~2.590,其排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J'在0.481~0.699,各季节排序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D以夏季最高(3.114)、冬季最低(2.303),各季节排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北部湾中北部海域各季节的鱼类资源优势种(IRI≥1000.00)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春季有3种、夏季有5种、秋季有4种、冬季有2种;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为4个季节鱼类资源的共有优势种,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是春季和冬季鱼类资源的共有优势种,鹿斑鲾(Secutor ruconius)是夏季和秋季鱼类资源的共有优势种。【结论】北部湾中北部海域鱼类资源时空变化明显,群落多样性指数较历史水平偏低,鱼类资源处于过渡开发状态,且鱼类资源优势种更替的总体趋势表现为k选择种类被r选择种类所替代。鱼类资源季节变动与鱼类洄游习性、海水温度变化及伏季休渔制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巢湖鱼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现状,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按季节对巢湖河口区、近岸浅水区、敞水区共计9个样点进行鱼类资源调查,分析鱼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共采集鱼类52种,隶属于7目15科,其中鲤科鱼类物种数最多,占63.5%。与历史资料相比,本次调查未采集到鱼类43种,洄游性鱼类大幅较少,增加了外来鱼类须鳗虾虎鱼(Taenioides cirratus)。刀鲚(Coilia nasus)、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为优势种,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为重要种,似刺鳊(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鳜(Siniperca chuatsi)等22种鱼类均为偶见种。不同样点的指示物种差异明显,季节间和样点间鱼类群落组成均有一定程度的分离,样点间鱼类物种组成结构较季节间更加离散。...  相似文献   

20.
苏北浅滩南部海域鱼类资源密度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2010年春季(5月)和秋季(9月)在苏北浅滩南部如东水域获得的鱼类资源调查资料,分析苏北浅滩如东海域鱼类密度的时空分布,研究鱼类优势种对总资源密度的贡献和水域环境对鱼类分布、产卵及索饵习性的影响,探讨这些特征反映这一水域的渔场属性。结果显示:5月和9月鱼类尾数密度分别为1.33×103ind/km2和2.02×103ind/km2、重量密度分别为76.35 kg/km2和35.12 kg/km2;两个季节鱼类资源密度平面分布特征呈现相同的规律,都是东部外海水域高于西部沿岸一侧水域;鱼类种类数秋季高于春季;种类数与多样性的分布格局与资源密度相似,也是东部外海水域高于西部沿岸一侧水域。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水深对资源密度相关关系较显著,水深较高的海域往往是资源密度集中分布的区域。5月,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对尾数和重量贡献率均较大,为最重要的优势种,而鱼(Miichthys miiuy)对鱼类尾数贡献率最大,也为该季重要的优势种;9月,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对尾数贡献率最大,对重量贡献率也较大,为9月最重要的优势种。相比我国其他海域,优势种几乎都为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因而可以认为,苏北浅滩以及外侧吕泗渔场海域是经济鱼类的产卵场和索饵场,苏北浅滩对于吕泗渔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