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土地作为农业发展的载体,是发展农耕的重要基础,开展土地治理工作,实现土地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对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分析了土地整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土地治理工程的基本原则,讨论了土地治理工程的三大工程模式,即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相似文献   

2.
农业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本文通过分析农业土地资源的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措施:加快退耕还林步伐,调整农业用地结构,优化农业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率;加大农业生态环境整治力度,防止土地退化,减轻自然灾害;强化土地管理,规范土地市场,保护农业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治项目作为提高可利用耕地面积的重要途径,在土地整改项目中融入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理念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分析了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在土地整治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在土地整治项目中强化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山东农业科学》2019,(11):161-167
土地整治对于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条件具有重要意义,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土地整治工程实施的生态绩效进行评价是评判工程生态适宜性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济南市商河县土地整治的典型项目为例,根据研究区土地整治工程实施特点,选取评价指标,构建土地整治工程实施的生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土地整治工程实施的生态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商河县土地整治工程实施的综合生态绩效平均值为0.2964,绩效水平处于一般等级。其中,农田景观绩效平均值为0.4044,绩效等级为良好,农业生产环境绩效和生态功能绩效均为一般等级,绩效平均值分别为0.3101和0.3757,说明土地整治工程实施在提高土地利用条件,改善土地利用结构的同时也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改善作用不明显,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5.
李文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5):167-168,211
依据国家对生态土地整治的要求,将生态理念融入到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村庄整治工程五大工程的设计。同时,分析了生态土地整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四大问题:生态整治项目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费规定欠缺,生态整治项目后期维护费规定欠缺,生态整治项目生态景观工程设计规定欠缺,生态整治项目相关费用调整无依据。最后,提出了土地整治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农村土地整治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6.
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建设美好乡村作为安徽省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和加快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重大战略举措,在实施进程中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水环境、土壤、植被、生物多样性、景观格局等方面,阐述了农村土地整治中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宜耕未利用地整治以及土地复垦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提出制定评价标准体系、建立监管调控机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土地整治方法和途径、强化保护力度、加大培训力度等安徽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整治生态风险研究现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对土地的大量需求,导致建设用地急剧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的矛盾日益加剧。农村土地整治是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方式的再组织和再优化过程,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已经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然而,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可能带来诸多不良影响还未曾引起足够重视,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生态风险识别及管理研究对于减小土地整治过程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对农村土地整治生态风险的背景、内涵及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总结,针对目前研究的不足进行了述评与展望,可以为我国土地整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谢秋灵 《河南农业》2023,(35):22-24
土壤和肥料在农业种植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不仅为作物提供养分和水分,还在环境保持和气候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长期的土地耕作和不当的农业生产管理,土壤疾病、土壤盐碱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合理利用土壤资源、保护土壤生态环境,成为目前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肥料是农作物生长不可或缺的养分来源,合理施用肥料,对提高农作物产量、保证农产品质量、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过量施用化肥对土壤环境和农业生态造成了严重损害。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肥料和保护土壤资源生态环境,成为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保护和利用土壤资源方面,可以通过农业科技推广和土地整治等手段实现。推广科学技术,包括正确施用肥料、优化施肥技术、改善农业生产管理等,使农民在实际生产中减少对土地的破坏性农业行为。土壤和肥料在农业种植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应该加强土壤生态修复,保护土地资源,推广合理施肥技术,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本文针对土地与肥料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索,为今后农业的规模化与现代化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当前我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更高的重视。生态建设和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它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是现阶段我国土地整治工作当中的关键性内容。倘若在土地整治的过程当中,忽视了对生态的建设,就很容易导致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对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同时,这也不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所以,在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过程当中,怎样才能够有效解决生态建设中的问题,实现生态建设的长远发展,是当前土地整治工作所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治活动是一个打破原有生态环境系统,然后重建新系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土地整治区域及其背景区域的水资源、水环境、土壤、植被、大气、生物等环境要素及其生态过程产生诸多直接或间接、有利或有害的影响。该研究分析了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预测各生态环境影响因子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性质和程度,最后提出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重建新的生态环境系统。对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为土地整治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具备良好环境保护意识的土地整治规划能够促进区域内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一系列影响,提出了基于环境保护的土地整治规划评价体系及完善对策等措施,使土地整治工作得到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12.
立足国内外土地整治情况,分析了我国土地整治的发展趋势,归纳总结了现行土地整治对土壤、灌水排水、植被景观、乡村生态文明、生物多样性的不良影响。通过对现行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可知现行土地整治大多侧重工程,而生态景观方面考虑较少,从土壤、水资源、植被、景观和生物多样性5个方面分析了土地综合整治需要加强的方面,以促进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治研究进展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土地整治发展现状及土地整治的方式、效益、群众参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进而提出我国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展望土地整治发展前景。研究表明:我国土地整治存在理论体系相对滞后、法律法规不健全、整治目标传统单一和公众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土地整治应注意:(1)加强土地整治权益保护;(2)促进土地整治与生态文明有机结合;(3)加强土地整治技术攻关,以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深入,人地矛盾日益凸显。土地资源不足、土地利用粗放、土地大量闲置、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整治是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全国土地整治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必然会对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何以保证整治后的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不会发生恶化。基于此,本文对现阶段我国农用地整治后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监测现状分别进行阐述,提出了研究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生态环境之间存在互为影响、互为制约的关系.基于耦合模型,在充分体现新疆干旱区自然条件与环境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土地生态系统的指标体系,通过对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生态环境系统协调性实证研究,发现新疆土地生态环境系统呈“U”型变化趋势,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生态系统的协调关系在不断改善,但压力巨大.最后,从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及实施土地整治工程等方面,提出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1、土地整治与水土保持土地整治与水土保持是研究土地整治,滩涂开发,中低产田改良工程,湿地资源保护,恢复与实地利用,水土保持。土地整治系指改变土地利用的不利生态环境条件的综合措施。土地整治是盘存量土地、强化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将土地整治与农村发展,特别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是保障发展、保护耕地、统筹城乡土地配置的重大战略。土地整治作为一种国土资源系统近年来提出的新名词,更多的是一种概括性的概  相似文献   

17.
农业的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在供给农产品外,还具有社会、文化、生态等功能.农业的多功能性是农业及其发展的客观属性,它最终来源于土地的多效用性,并由土地资源边际效用所决定的土地价值来衡量.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其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和强化农业的战略地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不断提出的新需求.发挥农业多功能性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在发展多功能农业的时候,要深刻理解农业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不断增长的需求,坚持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现实国情出发,统筹兼顾,因地制宜,不断巩固、强化和完善农业的经济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努力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使得社会各界对于林业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的提高。加强林业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预防自然灾害、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可以提高农业、牧业的产量,为我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关的研究人员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需要遵守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效益协调一致发展等原则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且对现阶段我国存在的生态林业工程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已不容忽视,土地使用过量化肥、高毒农药不仅使土地板结,还产生农药残留和水污染等严重后果。生态环境的恶化让人们对生态农业发展更加重视,如何从化学农业到生态农业的转变已成为发展瓶颈。提高农民对生态农业的认识,合理运用有效的科技手段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贵州的稻田养鱼、养鸭的立体农业是生态发展模式的一个缩影,既保护了环境,又提高了经济效益。生态农业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发展成小康社会的前提,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在对豫北低山丘陵区近30 a农业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分析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压力和保护整治能力方面对这一区域农业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75~1995年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大幅度下降;2000年后农业生产环境质量指数开始缓慢上升。农业生态环境压力指数从1980年以来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从1975年以来农业生态环境整治能力指数呈波动式上升状态,这一指数在1985年和2000年分别比上一年稍有降低。随着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农业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和农业生态环境整治能力的变化,农业生态安全度指数在2000年以前一直处于下降趋势,2000以后开始缓慢上升。在分析各指数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