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豆品种对孢囊线虫生理小种抗性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国目前已鉴别的生理小种为基础,由6个省11个地点采集带有3个生理小种的土壤。结果鉴定出10个品系抗8号生理小种,其中7个品系兼抗1号生理小种,5个品系兼抗4号生理小种,共有3个品系抗1,3,4号生理小种。试验表明,对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可用吉林20号作为感病品种以代替Essex。  相似文献   

2.
以土壤水分,肥力、质地及酸碱度等土壤环境条件下SCN发生数量,分析这些因子对SCN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抑制孢囊的生长,干旱条件下孢囊繁殖力强;土壤肥力高(有机质含量高,N,P,K含量高),SCN繁殖力低.通透性好的土壤中SCN的繁殖力也高,沙土较壤土中孢囊量多;土壤中性(PH6.5)时孢囊繁殖量最多,在偏酸性土壤中孢囊繁殖量大于偏碱性,但过酸或过碱(<pH5.3>pH8.0)都不利于SCN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作物品种对大豆孢囊线虫群体的影响,以寻找对大豆孢囊线虫具有抑制作用的作物品种。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少量大豆孢囊线虫会孵化为2龄幼虫,遇适宜寄主孵化率迅速提高,但非寄主植物对孢囊线虫的孵化影响不大,在处理38d后,适宜寄主根围2龄幼虫数量显著高于非寄主植物根围2龄幼虫数量。在作物生长100d后,农科六号、中黄13、黑乌豆、小粒黑豆和菜豆(改良保丰一号)处理土壤中的孢囊数量是原始孢囊数量的2.3~9.4倍,这5种植物为大豆孢囊线虫的良好寄主;但在豇豆(之豇28-2)、谷子(新吨谷1号)、大葱(中华巨葱)、番茄(精选L-402)和玉米(郑单958)等作物处理中,土壤孢囊数量仅为原始孢囊数量的58%~63%,可有效减少土壤中大豆孢囊线虫的数量。  相似文献   

4.
抗感病大豆品种连种对大豆孢囊线虫数量变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连种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后,大豆孢囊线虫数量变化。结果表明:种植抗病品种无论在黑土或盐碱土地区,大豆植株根部寄生的和土壤中的孢囊数量均较少,且在年度之间或月份之间变化不大。种植感病品种在黑土或盐碱土条件下,大豆植株根部寄生的和土壤中的孢囊数量明显高于抗病品种,且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应用田间自然发病和盆栽接种病土鉴定方法对山西省,河北省第10个省市保存的500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SCN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筛选出免疫的9份,占参鉴材料的1.8%,抗病品种7份,占参鉴材料1.4%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鉴定和评价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1988-1990年在砀山县病地里对黄淮地区1800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鉴定.结果鉴定出7个抗病品种,其中2个褐色种皮,5个黑色种皮.品种的抗性与花色、茸毛色关系密切,与株高、生育期和百粒重不相关.  相似文献   

7.
大豆抗大豆孢囊线虫的抗性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用塑料钵柱法对35份大豆主栽品种进行了抗大豆孢囊线虫(SCN)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研究。采用IP分级方法,以晋豆23号的孢囊量作为IP分级标准的基数,对主栽品种划分抗SCN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等级。结果表明,6份高抗多生理小种抗源的抗性稳定,2份黑种皮品种表现高抗,4份黄种皮亲本表现中抗,11份为感病品种,12份为高感品种。以适合当地的主栽品种的孢囊量作为IP分级标准的基数,有利于黄种皮中抗品种的利用,将拓宽抗病虫育种的范围,为筛选高抗SCN4号生理小种的黄种皮抗源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大豆抗孢囊线虫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综述了大豆抗孢囊线虫的生化机制及DNA分子标记(RFLP、RAPD)技术在大豆抗孢囊线虫病研究中的应用,大豆抗孢囊线虫各个生理小种的遗传分析,大豆抗孢囊线虫病育种的研究概况及抗病品种鉴定方法的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10.
种植制对大豆孢囊线虫群体密度和真菌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为了查明黑河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的分布,对2010和2011年采集的黑河地区96份大豆田土样进行调查,研究了黑河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的种群密度。结果表明:黑河地区采集的土样均发现大豆胞囊线虫,且其胞囊密度分布不均匀。将黑河地区各点连续2a采集得到每100g风干土中胞囊数量分为5个区段:胞囊密度为0~50个的占13.79%,胞囊密度为50~100个的占37.93%,胞囊密度为100~150个的占17.24%,胞囊密度为150~200个的占27.57%,胞囊密度超过200个的占3.45%。  相似文献   

12.
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是一种快捷、高效地揭示基因组信息的方法.本文对EST概念、技术原理及其在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等方面内容进行了综述,并对EST在大豆基因组研究和抗孢囊线虫大豆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分子水平验证大豆材料的抗病性,以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表现为抗性和感性的大豆为试材,利用已经报道的与SCN抗病基因连锁的SSR标记引物,对供试的大豆材料进行指纹图谱鉴定。结果表明:引物Satt130无扩增结果,Satt301没有多态性,Satt309和Satt082表现出多态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被分成3大类,其中在合丰25×抗线4号正反交组合中,抗病亲本抗线4号与(抗线4号×合丰25)F2、(合丰25×抗线4号)F3抗病后代抗-221、抗-131聚为一类;感病亲本合丰25与感病材料(合丰25×抗线4号)F2感-121被聚为一类,在这个区域将感病材料分开。而其它后代材料则聚为一类,并没有将抗感材料区分开。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几丁质酶在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中的作用,测定了不同抗性大豆品种被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前后以及供试诱导剂诱导被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后不同抗性大豆品种根内几丁质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情况下,不同抗性大豆品种根内几丁质酶活性无明显差异。接种大豆胞囊线虫后,无论是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几丁质酶活性均增高。经过几丁质、壳聚糖和低聚糖诱导处理大豆胞囊线虫侵染的大豆后,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诱导几丁质酶活性进一步增强,并随着时间的延长,酶活性表现出一定的消长趋势;与其他两个诱导剂处理相比,几丁质诱导处理大豆后几丁质酶活性高峰提前,酶活性增加幅度大。  相似文献   

15.
Effects of Abiotic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Soybean Cyst Nematod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s a pest, in order to complete its life history and reproduces effectively, soybean cyst nematode (SCN) (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che 1952) must adapt to various environments and conditions for long periods of evolution. The nematode is widely dispersed year after year. Controlling this pest requires understanding characters and adaptability of SCN. Effects of abiotic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 soil humidity, agrotype, pH value, ions, plant exudates, agricultural chemical and cultivation systems on SCN,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SCN is able to endure various environmental stresses, especially low temperature. Because of its special life history, cyst stage help SCN over winter, resistance of SCN to environmental stress is strong. A few studies have reported the mechanism of SCN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We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studying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of SCN, which would benefit the control of SCN by ecological means.  相似文献   

16.
嫩丰18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农科所以嫩92046F1为母本,以合丰2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油大豆新品种,2005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油份含量高,中抗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熟期适中,稳产丰产性好,现已推广应用种植,是一个高油抗线性状较为突出的高油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适合碳酸盐草甸土种植的大豆品种,对8个抗线大豆品种(系)的株高、节数、荚数、粒数、10株粒重、百粒重及产量等因子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丰豆3号产量最高,为〔(2 839.73±170.44)kg.hm-2〕,与丰豆1号、抗线8号、F003-8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它各供试品种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合供试品种农艺性状及主要经济性状的综合分析,认为丰豆3号和抗线8号为适于供试地区碳酸盐草甸土生长的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豆胞囊线虫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辽宁、黑龙江、山东和山西4省6个地点采集大豆胞囊线虫标本,制成雌虫、雄虫、胞囊、阴门锥和2龄幼虫的永久封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了形态学的系统观察及电镜扫描,并与日本、美国的大豆胞囊线虫做了形态学比较。我国4省6个地点的大豆胞囊线虫的各个虫态的形态基本相同,与日本、美国的资料基本一致,为同一个种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  相似文献   

19.
丛枝菌根(AM)真菌能诱导植物抗病性,而且已有迹象表明该真菌在植物根内形成的丛枝结构与降低土传病害有关。为了进一步探索丛枝发育在AM真菌诱导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作者于温室盆栽条件下播种大豆(Glycine max)"鲁豆11号"同时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G.e)、大豆胞囊线虫(SCN,Heterodera glycines)3号生理小种、并在其丛枝发育初期、盛期和消解期分别接种SCN二龄幼虫(4000个/株),同时设置对照。重点测定AM真菌不同发育阶段丛枝对SCN和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m或G.e丛枝发育初期、盛期和消解期均能有效地降低根上或根围土壤中的胞囊数量、根内线虫数以及病情指数,其中,G.e的效果优于G.m,其丛枝发育的3个阶段的病情指数分别为37.9、25.4和31.1,显著低于对照53.7。表明AM真菌发育盛期的丛枝抑制SCN、降低病害程度、提高植物抗病性的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植密度对抗线虫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抗线虫大豆品质,指导其生产应用,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抗胞囊线虫品种和密度对大豆品质(蛋白质、脂肪含量)、产量及产量相关指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线虫3号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2,在此密度下该品种产量最高,品质较好;适合抗线虫9号的种植密度为30.0万株·hm^-2,在此密度下增产明显,品质最好;适合抗线虫322865的种植密度为37.5万株·hm^-2,产量最高,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