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州市邙山区黄河农牧场,地处黄河滩区,总面积2. 5万亩,耕地9,000亩,主产小麦,机械化作业,无灌溉条件。1988年8月8~20日,黄河洪峰连续7次流经该场,其中16日洪峰最大流量达每秒6900立方米,每立方米含泥沙290公斤以上,致使该场大部分滩地不同程度受淹,退水后淤泥厚度20~150厘米,呈泥浆或稀糊状。这些滩地不仅影响适时种麦,而且延至翌春机车也难进地,往年遇此灾情,只得放弃种麦。该场为了发展小麦生产,全体职工决心抗灾种麦,提出采用飞机播种。  相似文献   

2.
柳景丽  张敏 《河南农业》2013,(11):44-45
沈丘县地处豫东平原,属黄淮平原冬麦区,是周口市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主产区,2007—2011年连续6年夏粮超千斤,并且是黄河以南第一个夏粮生产超千斤的粮食生产先进县。小麦生产在沈丘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将影响2011—2012年小麦生产的几种因素简单分析如下。一、气象条件分析(一)冬前气象条件分析小麦于2011年10月中下旬播种,  相似文献   

3.
郑州市黄河农牧场位于北郊黄河南滩,面积2万多亩。由于1988年黄河七次洪峰,使滩区上水,淤积严重,淤积层深达40—150厘米,给秋季麦播造成很大困难。省民航局为协助农场开展生产自救活动,经过专家论证和人工模拟试验,认为飞机直播小麦是一项可行的生产自救措施。1988年9月17—23日,省民航局派出飞机共飞行127架次,飞播小麦7500亩。据联合调查组在飞播区调查,飞播落种均匀,平均每平方米落种数为412—506粒,密度符台设计要求,播后三天开始出  相似文献   

4.
张新泉  王晶 《河南农业》2011,(12):47-47
驻马店市汝南县是农业大县,小麦生产在汝南县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汝南是地处淮河以北,黄河以南,属于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常年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气候多变,特别是小麦中后期不利于小麦生产的年份较多,影响小麦高产。近几年,汝南县小麦常年平均产量在400—450kg/667m2徘徊,  相似文献   

5.
我场从1960年开始进行小麦原种繁育工作。几年来繁育了大量的良(原)种,截止1965年8月底先后共推广了小麦良(原)种约87.6万斤。推广的种子,一般纯度和净度均为97.5—99.9%,发芽率为90—99.5%。据1961—1963年两年度在我场试验结果,原种比大田良种增产8.18%;1963—1964年度在我场和襄阳县两个公社生产队试验结果,比当地自选种子或一般种子增  相似文献   

6.
赤霉病是我国最重要的小麦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南方稻麦两熟、三熟地区,但七十年代以来,黄河中下游小麦玉米两熟地区小麦穗腐也相当严重。以陕西关中为例,历史上并无小麦赤霉病发生,1958年和1959年局部地区曾一度流行。此后,由于栽培制度的改变,品种的更替和施肥水平的提高,以及水浇地的扩大逐渐成为一种多发性病害。1963、1964和1972——1976年都有较大流行。即使非流行年,渭河两岸低湿田块发病仍然较重。小麦玉米两熟地区生态条件与长江中下游稻麦复种地区截然不同,因而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也必然不同,但迄今尚无这方面的研究报导。根据陕西15个发病县分离菌株的鉴定结果,小麦赤霉病病原菌主要是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  相似文献   

7.
<正>一、温县小麦生产的主要成效温县地处豫北平原西部,南滨滔滔黄河,北依巍巍太行,在发展小麦生产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温县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是全国闻名的小麦高产县,1991年率先实现了全国黄河以北第一个小麦吨粮县,1996年实现了全国第一个小麦千斤县。2006年,该县祥云镇1hm2小麦高产攻关田每667m2产量达717.2kg。2008年,祥  相似文献   

8.
<正> 封丘县地处黄河故道,年降雨量较少且分布不匀,在小麦需水较多的孕穗—灌浆期,经常发生春旱。据气象部门统计,春旱发生的频率平均达85%。而且水利条件较差,因此干旱严重影响了小麦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 我场从60年代开始系统育种。1963年组建了良种站,配备了科研设备和技术队伍。随着小麦提纯复壮的开展,加强了系统育种,相继选育出了博农7023、74—6、74-22、7728、79560、74—2、特选21等优良品种(系)。博农7023和博农74—22是优良代表。博农7023是1964—1968年间选育出来的一个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是1964年从阿夫品种大田中选择优良单穗2000个,1965年经田间淘汰和室内考种后决选1138个穗行种入穗系圃。1966年经严格筛选,选出26个特优变异系。通过两年系比观察,发现了7023和6751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场位于太行山南麓的丹河冲积平原,地处博爱、沁阳县境内,是全国较早建立的国营农场之一。以种植小麦为主,小麦面积占夏粮作物总面积的98%,小麦生产机械化程度达95%以上。现有配套机井87眼,建成早涝保收田11000余亩。我场小麦产量随着品种的更新换代和栽培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建场初期(1949—1951年)种植农家品种,单产不足50公斤。引进徐州438等小麦品种后,单产逐步达到100公斤左右。从1963年引进阿夫优良品种以后,产量大幅度增长,当年单产达到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沿黄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沿黄地区地处黄河中下游,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旱涝频繁,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长。年平均气温14.3 ℃,全年无霜期7~8个月,平均年降水量610 mm,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一、发展概况黄河沿岸主要粮食作物种植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还有少量水稻和谷子。小麦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52.9%,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44.3%。  相似文献   

12.
<正>2010年安徽省正阳关农场小麦播种期为10月20—26日,自播种至2011年2月底长达5个月无有效降雨,小麦播种、出苗、越冬和返青拔节遭受秋冬春三季连旱,全场小麦受旱面积973.33 hm2。因为长期干旱,场号召进行了多次抗旱,造成土壤板结严重;加之播种过深,出苗困难,出苗期推迟至11月22—27日,导致小麦出苗不整齐,消耗营养过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场于1978年建场,原有土地面积2万亩,因黄河泛滥,大部分土地被淹没,只剩下400余亩。其中二分场占357亩。该分场因土地瘠薄、经营不善,连年亏损。通过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发展方向,从1986年起,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种子生产。但因土地有限,选择了以场带队繁育良种的道路。三年来,共繁育小麦原(良)种30多万公斤、玉米杂交种35万公斤、烟叶良种100多公斤、优良种苗30万株,并获得了两项省级科技成果奖。不但使二分场扭亏为盈,自身效益逐年提高,而且扩大了社会效益,场带村的产量每年递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长葛市由典型的小麦—玉米轮作模式逐步转变为小麦—蔬菜、小麦—大豆、小麦—红薯等种植模式。长葛市农技推广中心经过近5年的跟踪调查,全市小麦套种尖椒面积日益扩大,2017年该种植模式占套种模式的91.4%,为长葛市粮食连年增收增效,为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一、经济效益小麦—尖椒种植模式每667 m~2总产值4074元,其中,小麦折合产  相似文献   

15.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是由禾谷多黏菌传播的一类小麦病毒。WYMV具有广泛的世界性病害,给全球范围内的小麦等粮食作物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在我国主要侵染冬小麦,且黄河以北地区鲜见报道其发病情况。而本文作者第一次在黄河北部地区——河南安阳的部分麦田发现了由WYMV侵染引发的小麦黄花叶病害,这给广大北方农田的小麦黄花叶病害防治工作敲响了警钟。本研究将从小麦黄花叶病害的发现过程、发病区域、致病原理及在农业生产中的防治工作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展望防治该病害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受洪涝灾害影响,2003年安徽省焦岗湖农场小麦较正常年份迟播了近1个半月,最迟的有2个月.为夺取小麦高产,该场通过强化关键性增产措施,确保各项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从午季收获情况看,该场小麦平均单产超过375千克,部分田块高达462.5千克,与正常年份产量持平,就严重迟播的小麦而言,可谓创造了历史奇迹.  相似文献   

17.
<正> 超级优质麦—988是明丰农科所与我国著名小麦专家以特大粒小麦—8769为父本,用墨西哥黑麦王为母本,选育出六倍体超高产优质麦,再进行交配和定向筛选,历经7年努力育成的新一代超大穗、超高产新型超级小麦。该品种几年来在南北不同小麦  相似文献   

18.
正谚语: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解说:黄河中下游地区,寒露时节的早晨遍地是寒冷的露水,也是农业大忙季节,农民忙着播种小麦、摘拾棉花、打晒豆子,收获各种成熟的农作物。谚语:棉怕八月连阴雨,稻怕寒露一朝霜  相似文献   

19.
博爱74—22小麦原系中国农科院的阿夫小麦变异选系,河南博爱农场于1973年引进该系,我场又于1975年从博爱农场引进种植,引进时有分离混杂,后经我场多年系统选纯而成。1986年4月,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可在淮河两岸中肥水平下作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20.
运城市小麦—玉米一年两熟集成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结了运城市小麦—玉米一年两作集成栽培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小麦、玉米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