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和归纳分析提出栽培半夏叶柄同伸和珠芽形成规律理论模式,并分析种茎大小和播种深度对叶柄同伸和珠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茎和一代块茎以及一代块茎和二代块茎出现同伸的叶柄均呈N-2n(N≥3代表种茎或各代块茎叶柄序数;n=1、2、3……)的对应关系,珠芽总数等于叶柄总数;种茎1 cm、播深7.0~15.0 cm有利于叶柄同伸和珠芽的形成。珠芽的生长高度与播种深度和种茎大小呈显著正相关线性关系,一代珠芽高度回归方程:y1=0.14+0.18x1+0.79x2,二代珠芽高度回归方程:y2=5.08+0.24 x1+0.24 x2。  相似文献   

2.
以21份不同来源地半夏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各种质资源株高、茎粗、分茎数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得出影响半夏产量的关键因素,以期为半夏资源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半夏的株高、茎粗、分茎数、须根数、块茎百粒重、珠芽百粒重、块茎到珠芽距离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块茎百粒重>分茎数>须根数>株高>茎粗>叶片长宽比>块茎到珠芽距离>珠芽百粒重;块茎到珠芽距离对产量产生较弱的负效应,叶片长宽比与块茎百粒重、株高、茎粗、分茎数、须根数具有负效应。综上所述,半夏的块茎百粒重、分茎数、株高、须根数、茎粗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其中块茎百粒重贡献率最大。因此,在半夏高产品种选育中,不仅要注重半夏块茎大小的选择,还应增强对半夏叶型和块茎到珠芽距离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百合播种后需经数年培育才能获取商品鳞茎。一般采用无性繁殖或用种子繁殖先获得种球,然后将种球栽人大田。下面介绍种球培育的5种方法。1·珠芽培育法适用于产生珠芽的品种,如卷丹品种。夏季采收成熟的珠芽,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按行距12~15厘米开4厘米深的播种沟,沟内每隔4~6厘  相似文献   

4.
西红花种球腐烂是制约西红花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为探索移植时间对西红花种球腐烂影响,开展了不同移植时间对西红花生长和种球腐烂的影响的试验,从10月底开始,共设5个移植时间,每期间隔10 d。结果显示,11月20日移植种球产量最高,11月10日移植种球最大,11月30日及以后移植的田间发病率和种球腐烂最轻。适当延迟移植,不仅可以增加种球产量,还能减少种球在田间的生长期间发病,对防止收获后种球腐烂也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半夏株芽不同部位和半夏株芽等级及其内源激素对半夏产量的影响,本研究根据半夏不同部位和直径将半夏株芽分为不同等级,并测定半夏株芽种植前的内源激素。结果显示:半夏不同部位株芽大小不同,叶柄上端株芽产量较小;半夏不同等级株芽的净增重率随半夏直径的增大而增大; GA对株芽的抑制作用与IAA、ABA等内源激素相反,A4、A5含有内源激素相比其它类型株芽活性较高;半夏的净增重率与播种种球大小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半夏的种植应选择适宜的叶柄下端的种球粒级。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2006,(5):30-30
百合播种后需经数年培育管理才能获得可供采收的商品鳞茎。一般采用无性繁殖或用种子繁殖先获得种球,然后将种球栽入大田,经过田间管理长成商品百合,下面简要介绍种球培育的5种方法。1.珠芽培育法此法适用于产生珠芽的品种,如卷丹品种等。夏季采收成熟的珠芽,9月下旬 ̄10月上旬  相似文献   

7.
本文进行了在地膜双层覆盖条件下种植密度、播深和播期对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的极差最大,为影响半夏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行距,再次是株距,影响最小的是播种深度;天水地区双层覆盖半夏以行距15 cm、株距3cm、播种深度8cm于3月1日左右播种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旱半夏     
旱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 ,地下块茎加工炮制干燥后供药用。有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等效用。生半夏外用消痈肿。旱半夏属半夏系浅根性植物 ,喜温暖潮湿气候 ,不耐旱 ,怕严寒霜冻 ,夏季如水分不足易发生倒苗。从栽种到第一代珠芽落地生根长成新个体 ,母块茎与第一代珠芽体积增长迅速 ,在第一代珠芽上又长出第二代珠芽。从第二代珠芽落地长成的新个体上又长出第三代珠芽阶段需大量水肥。这期间浇水追肥是主要增产措施。栽种半夏以选择灌水方便的砂质壤土为优。低洼积水地不宜种植。一、栽培技术1.整地施肥。旱半夏从头年10月份至次年5月份均可…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卷丹百合珠芽在青海冷凉气候条件下秋播和春播的生长特性,以四川黔江卷丹百合珠芽为材料,通过春播与秋播2个播种时期种植卷丹百合珠芽,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卷丹百合各项生长性状。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卷丹百合的形态指标(株高、珠芽位置、珠芽数量、叶数)有明显影响,秋播条件下,珠芽成熟初期株高平均为49.31 cm,叶数为57.67枚,珠芽数量平均为17.23粒,到全株珠芽形成期株高平均达63.97 cm,叶数达64.8枚,珠芽数量平均达22.46粒,珠芽产量平均达844.64 g/m~2。春播条件下,珠芽成熟初期株高平均为34.7 cm,叶数为48.47枚,珠芽数量平均为11.57粒;整株珠芽形成时株高平均达49.2 cm,叶数为54.63枚,珠芽数量平均为13.76粒。珠芽产量平均达529.59 g/m~2。秋播处理能够促进卷丹百合植株苗的生长发育、提高珠芽质量,秋播条件下卷丹百合珠芽总糖、还原糖含量均高于春播条件。由此可知,在冷凉气候条件下卷丹百合珠芽春播和秋播间各项指标有明显差异,同时,秋播方式能够很好地适应青海地区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珠芽魔芋在成龄胶园间种的最适播期及最适种芋大小,本文研究了不同播期及不同种芋大小对珠芽魔芋出苗、叶片生长发育及叶面种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珠芽魔芋播种期的延迟及种芋重量的降低,魔芋出苗延迟,魔芋叶面种数量、叶柄长度、叶柄直径、叶面直径、顶裂叶长、顶裂叶宽的测量值也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播种期的延迟而降低,而其在中等大小的种芋中测定值最大。结合出苗期日、叶片生长发育状况、叶面种数量及生育期等指标,在该试验条件下,2月是成龄胶园间作的珠芽魔芋最佳播期,167.6g魔芋种是最佳种芋大小。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根据山西省北杜坞村的气候条件以及半夏和冬小麦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半夏与冬小麦间套作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半夏的适宜播种期为3月15日~3月25日,新种半夏地的适宜播种量为130kg/667m2,重茬半夏地其播种量应比上一年的减少30%,适宜播种深度为5cm~7cm,此外,采用农家肥料、小麦秸秆双覆盖和小麦收割时留高茬,外加小水勤灌,每次灌溉量17.5m3/667m2等措施均有利于提高半夏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播期和密度对小麦生选6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江苏六合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小麦品种生选6号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产量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随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产量与群体大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籽粒容重、籽粒蛋白含量、出粉率、面粉蛋白含量、饼干延展系数呈显著负相关;播期和密度对小麦群体大小、面团软化度和公差指数影响显著,但对饼干加工品质影响不显著。生选6号应在10月底至11月10日播种,适宜密度为240万~300万/hm2。  相似文献   

13.
以郑单958、先玉335、庐玉9105、中玉303为材料,设置早播、晚播2个播期,通过2020、2021年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下玉米籽粒产量、籽粒水分变化与其叶片和茎秆特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早播的GY显著高于晚播,而GW早播低于晚播。随着播期的推迟LAI呈下降趋势,适时早播有利于延缓叶片衰老过程,维持较高的LAI。早播显著增加玉米品种茎秆的RPS和BS,提高茎秆的强度,增加茎秆抗倒能力,晚播则玉米的倒伏风险增加。灌浆期玉米品种间的平均HGW呈逐渐升高趋势,而GW呈逐渐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GY和GW之间呈负相关未达显著水平,GY与LAS、GFR、BS呈显著正相关,LSR与GY呈负相关关系。GW与LAM、BS、GFR呈显著正相关,而与LSR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强壮的茎秆可提高玉米抗倒能力,增加玉米籽粒产量,但造成收获籽粒含水率较高。玉米品种要达到籽粒高产量与低水分协同共存必须具有籽粒灌浆快、灌浆期长及成熟时脱水快的特点,调整播期可使高GY和低GW有效协同,以适应籽粒机械收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果园间作条件下,不同播期和密度对粒用豇豆产量和主要性状的影响,本试验以粒用豇豆‘辽地豇2号’为材料,在3年生大榛子果园内,采用间作形式,进行比较试验。试验采用裂区设计,分别以播期和密度为主因素和副因素,研究比较粒用豇豆的籽粒产量和主要性状表现。结果表明:果园间作条件下,播期和密度对‘辽地豇2号’的产量和主要性状的影响分别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播期和密度单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呈抛物线型分布。相关分析表明: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呈弱负相关,其余各性状间皆为显著正相关;产量与百粒重、主茎节数呈负相关,与单株荚数呈弱正相关,与主茎分枝数和单株粒重成正相关。果园间作条件下,粒用豇豆在辽宁地区的适宜播期为5月29日,适宜密度16.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5.
栽培措施对乐都紫皮蒜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栽培措施对大蒜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青海乐都紫皮蒜为材料,采用栽培方式(覆膜和不覆膜)和播期(春播和秋播)两因素随机区组排列试验设计,研究萌芽期至成熟期大蒜植株鳞茎、假茎、叶片、蒜薹等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特性。【结果】各处理栽培措施下,全生育期大蒜植株单株总干物质积累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而鳞茎部位干物质积累量自退母后开始上升,单株总干物质及鳞茎干物质积累量均至成熟采收期达最大;秋播覆膜栽培措施下总干物质及鳞茎干物质的最终积累量均最大;春播栽培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总体高于秋播栽培。秋播栽培措施下鳞茎干物质的最终分配比例高于春播栽培,但其假茎、叶中干物质的分配比例在生育后期低于春播栽培。在不同栽培措施下,蒜薹中的干物质输出均最多,其移动率相同但转运率表现为秋播栽培低于春播栽培。不覆膜栽培措施下,根中干物质的转运率及移动率均高于覆膜栽培。【结论】不同栽培措施对大蒜全生育期各器官干物质的积累量及分配比例的总体变化趋势没有明显影响,但其具体数值因处理组合不同而有所变化;秋播覆膜栽培措施下大蒜鳞茎干物质积累能力强,具有较充足的“源”,有利于大蒜高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气候条件变化下不同熟期高粱品种的最适播期,研究中早熟、中晚熟、晚熟3个不同熟期高粱品种的不同播期与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粱不同播期对株高、穗粒重、千粒重、产量的影响显著.中早熟品种最佳播期在5月15日左右,中晚熟和晚熟品种最佳播期在5月5日左右.积温、降水量与播期的关系是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少.播期对株高的影响是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播期对产量的影响是最佳播期产量最高,提早和推迟播期产量都表现为减产.积温与产量、降水量与产量的关系均呈正相关,但降水量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小.  相似文献   

17.
旱直播深度和氮肥施用量对金两优33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金两优33的最适播种深度和N肥施用量。[方法]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N肥施用量(纯N150.0(CK)、187.5、225.0、262.5 kg/hm2)和不同直播深度(2.0(CK)、4.0、6.0 cm)对金两优33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N肥施用量的增加,金两优33的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实收产量先增加后减少,N肥施用量为225.0 kg/hm2时,有效穗数最多;N肥施用量为187.5 kg/hm2,每穗实粒数最多,实收产量最高。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金两优33的有效穗数、成穗率、千粒重、实收产量均降低,播种深度为2.0 cm(CK)的处理分别比播种深度为4.0、6.0 cm的处理增产20.77%和257.10%。[结论]金两优33的最适播种深度为2.0 cm,最适N肥施用量为187.5 kg/hm2。  相似文献   

18.
朱德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040-5041
[目的]为试验区半夏的人工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7因素2位级正交试验研究种级、有机肥、地膜等技术措施对半夏产量的影响。[结果]7个措施组合的小区(面积为20 m2)平均产量为23.6 kg,组合7产量最高,组合4产量最低,分别为30.4和16.7 kg。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依次为:防旱保墒>地膜>种级>播期>遮阴>有机肥>叶面喷肥。撒麦糠与不撒麦糠2、级种与3级种间差异极显著;进行地膜覆盖与不进行地膜覆盖、早播与晚播间差异显著。[结论]防旱保墒、地膜和品种对半夏产量影响较大,其最佳栽培措施组合为:撒麦糠进行防旱保墒,地膜覆盖,选用二级种在早期播种,其产量可达15 180 kg/hm2。  相似文献   

19.
林药间作系统对药用植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对林药间作系统中药用植物产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 ,其目的是筛选合理的间作模式 ,为生产实践服务 .试验设置了 5种不同毛白杨行距梯度和无林地对照 ,观测了不同毛白杨行距以及同一行距下的不同林地位置间作的甘草、桔梗、天南星 3种药用植物的产量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 :甘草和桔梗产量在行间呈现“低 高 低”的抛物线型分布 ,而天南星产量在行间呈现“高 -低 -高”的抛物线型分布 ,根据数据可以拟合出 3种药用植物在毛白杨行间的产量分布抛物线方程 ;另外 ,甘草产量随着毛白杨行距的减小而减小 ,桔梗和天南星产量先增加后降低 ,它们与毛白杨行距之间均呈抛物线型相关 ,通过方程可以确定 3种药用植物与毛白杨间作时毛白杨的最佳行距和该种行距下药用植物最大产量  相似文献   

20.
播种深度和播种机具对机播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西南生态区玉米机械化生产提供依据,以仲玉3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播种深度(5cm,8cm)、播种机具(ZHSB-10中型播种机、2B-2小型播种机)对机播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出苗率、株高整齐度、植株多数农艺性状等均以播种深度5cm的较高;随着玉米的生长发育,播种深度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逐渐变小;播种深度对空秆率、双穗率、倒伏率和倒折率等影响较小,5cm播种深度能小幅度提高机播玉米产量及多数产量性状。不同的播种机具对机播玉米出苗率、株高整齐度和生长发育的各阶段农艺性状、空秆率、双穗率、倒伏率、倒折率、产量及产量构成性状等影响均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