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民勤县荒漠绿洲过渡带土地荒漠化类型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民勤县荒漠绿洲过渡带7个样点的土壤容重、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土壤电导率、土壤pH值、地下水位、植被盖度、植被种类、植被生物量9个指标进行分析,得出各样地的因子得分,并确定了其荒漠化类型及程度。结果表明,民勤县西南为以地下水位下降为主导的重度沙质荒漠化,中部为以盐渍化为主的轻度盐渍化,东北部为以盐渍化为主的重度盐渍化,沿“绿洲—荒漠”方向荒漠化有加剧—减轻趋势。  相似文献   

2.
利用红沙窝荒漠化综合防治试验站2006—2019年地下水监测井的地下水位观测数据,结合该试验站的气象数据,分析荒漠区地下水位标高的月动态和年动态变化及其与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地下水位标高在3—7月呈逐渐上升的趋势,7—12月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地下水位标高在14年间是不断减小的.地下水位标高月动态变化与降水量呈显著相关(P<0.01),而年动态变化与降水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干旱、地下水位下降、风沙严重,水资源急剧减少,导致荒漠化程度越来越加剧。杨树作为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不良气候环境对杨树造林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此,研究气候变化对杨树造林的影响,从而结合实际情况,有利于杨树栽培技术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4.
陕北风沙滩地区生态安全地下水位埋深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在野外调查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生态安全地下水位埋深的概念;并深入探讨了地下水位埋深与植被生长、河湖基流量及土地荒漠化的关系,确定了风沙滩地区生态安全地下水位埋深为1.5~5 m;采用面向生态的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理论,以生态安全地下水位埋深为约束,计算出该区地下水可采资源量约为107万m3/d。  相似文献   

5.
广德县蔬菜业由于长期缺乏组织和有效整合,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加大科技投入,突出规模,提高组织化程度,是发展我县蔬菜业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蔬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我国蔬菜业的发展现状 ,指出蔬菜业存在着“三多三少”问题 ;分析了蔬菜业的发展趋势 ,结合安徽省自然、经济、技术条件 ,提出应着力推进蔬菜生产标准化、技术高新化、布局区域化和生产流通一体化进程 ,同时重点发展“三特一出一放”蔬菜 (即特季菜、特色菜、特种菜、出口菜和放心菜 )。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土地荒漠化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它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严重威胁。山西省是全国荒漠化监测与防治地区之一,土地荒漠化比较严重,耕地减少、质量下降,草地退化,影响着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气候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荒漠化发展的主要原因。防治土地荒漠化要坚持植被建设与工程建设、防治保护与开发利用、传统治理与科技创新、国家投入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战略思路,通过建设生态体系、工程体系、产业体系、保障体系,分片治理、分步实施。  相似文献   

8.
一、河北省蔬菜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 据统计,到目前全省发展蔬菜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共1441个,带动农户120万户,带动农户增收31亿多元。其中61个蔬菜大县发展蔬菜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09个,带动农户90余万户,带动农户增收24亿多元,带动菜农约30%。主要形成了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赤峰市近年地下水位变化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赤峰市10个生态监测站2005-2010年地下水位实时监测数据及同一时期的降水、气温等气象资料,评估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分析降水量、气温等对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以及地下水位下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地下水位下降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以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和山西6省(市)2000~2010年的降水量和地下水动态变化数据为依据,分析了11 a来北方6省(市)地下水位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位主要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北京、河北和河南省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明显,天津、山东和山西省地下水位表现为弱下降;确定了地表水减少和人类活动是影响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1.
蔬菜旅游是一种以蔬菜业和菜园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蔬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蔬菜旅游业应运而生。这拓展了蔬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就已形成产业规模,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2014年度赤峰市气候特点,并对2014年度该市地下水位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赤峰地区气温偏高,光照正常,降水偏少,平均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地下水位平均值为14.74 m,较2013年平均下降0.49 m,翁旗下降最多,为1.70m,仅敖汉旗较2013年上升了0.08 m,其余地区下降了0.12~0.84 m.针对赤峰市气候特点,地下水位正在逐年下降,建议各地区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因地制宜、开源节流、合理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地下水位监测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地区地下水位的变化总体呈春夏季变化大,秋冬季相对平稳的变化特点。地下水位与2009年相比均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呼和浩特市市区、武川县明显高于2009年,托县略高,其余地区略低。年内呼和浩特市城郊地下水位降幅最大,清水河县降幅最小。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西北干旱内陆河尾闾的金塔绿洲为例,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分析和评价近15年(1988—2003年)来该绿洲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整个绿洲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88~2003年金塔绿洲耕地、城市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显著增加,其中耕地面积增加了30.03km^2,城市建筑用地扩大了13.35km^2,未利用土地面积扩大了15.52km^2;而草地和林地面积急速下降,分别减少了58.06和1.76km^2。造成了整个绿洲诸如土地荒漠化、地下水位的下降等生态环境退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锡林郭勒盟荒漠化状况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839-7841
以1981~2007年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数据为基础,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通过图形代数等方法,以植被指数的数值消长规律来表征锡林郭勒盟荒漠化的分布状况及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8,09、0年代,锡林郭勒盟无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占17%~19%左右,无荒漠化与轻度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共占50%以上,中度荒漠化的土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0%~12%,而重度和严重荒漠化的土地面积仅占总面积的32%左右;21世纪初期,锡林郭勒盟平均荒漠化状况出现了明显加重的趋势,无荒漠化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下降到不足6%,无荒漠化和轻度荒漠化的土地面积下降到总面积的32%左右,比809、0年代减少了20%以上,而重度荒漠化和严重荒漠化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迅速增加到近50%。因此,必须加强锡林郭勒盟草原区的生态保护与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据此而正在启动的新一轮结构调整和农业新技术革命,将为我省蔬菜业的再发展提供良好机遇和巨大动力。因此,统一认识,加大措施,把山东建成蔬菜强省,应该成为我省蔬菜进入21世纪的总体奋斗目标。建设蔬菜强省,是由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为现代产业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立足于提高蔬菜产加销的整体素质,按照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蔬菜业,用现代工业提供的技术装备武装蔬菜业,用现代市场经济观念和组织方式管理蔬菜业,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用水存在严重的浪费问题 ,井灌区已出现大面积的地下水位下降的漏斗区。据统计 ,全国已出现了 5 6个地下水区域性下降漏斗 ,总面积大于 8 2万km2 ,其中以河北平原情况最为严重 ,因超采地下水已形成了 30多个下降漏斗 ,其面积近 2万km2 ,承压地下水位下降漏斗中心水位每年下降 2~ 3m。沧州承压地下水位每年下降超过 5m ,地下水位下降漏斗面积达 16 0 0km2 ,漏斗中心水位已降到海平面以下 5 0~ 6 0m。 1993年冀枣衡漏斗区中心水位深埋达 5 4m ,比1973年下降 42m。地下水超采也普遍引起浅层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 ,邯郸、邢…  相似文献   

18.
以达茂旗1990、2000、2008年TM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经合成、增强、几何纠正、镶嵌,并结合野外考察进行人机交换判读获取土地荒漠化数据,建立数据库。结果显示,在研究期内研究区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变化不明显,1990、2000、2008年土地荒漠化总面积分别为155.37万、155.50万、155.40万hm2;但荒漠化总的趋势仍为加强。在3种荒漠化类型中,以风蚀荒漠化占主导,面积最大,占荒漠化总面积的92.66%,恶化程度最强。气候干旱、风大、沙土广布等自然因素是土地荒漠化的潜在条件,人类经济活动起到了促进作用。荒漠化致使土地生产力下降明显,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农牧业生产。为了控制土地荒漠化,提出了退化土地生态恢复重建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荒漠化问题日益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科学家的普遍关注。有关荒漠化程度评价的问题已成为当前土地科学研究领域一个新的热点。先从荒漠、荒漠化、荒漠化评价的概念入手,阐述了荒漠化评价的目的意义,进而说明土地荒漠化的原因、荒漠化过程和荒漠化发展程度、速率,自然环境的脆弱性,以及土地退化的原因等。详细介绍了荒漠化评价的国内外现状,着重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荒漠化评价类型,荒漠化评价原则,荒漠化评价方法,荒漠化评价的分级标准等。由于荒漠化研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领域,许多荒漠化基础理论问题有待发展和完善,特别是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还明显存在很多不足,有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2000—2015年中国土地荒漠化连续遥感监测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植被覆盖度作为荒漠化评价的指标,利用2000—2015年序列影像计算的年均植被覆盖度和气温、降水等数据,分析不同地区荒漠多年间荒漠化动态的变化过程、自然因素对土地荒漠化动态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土地荒漠化的贡献。结果表明:我国土地荒漠化呈整体得到初步遏制,荒漠化土地持续减少,但局部地区呈扩大的趋势;全国大部分地区气象因子未发生显著变化,西藏东部和云南山区气温上升和降水下降对土地荒漠化起到了促进作用;国家的政策和人工造林、退耕还林和保护天然林等重大工程对遏制我国土地荒漠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