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磷素营养与大豆生长和共生固氮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磷素营养对2个大豆品种生长和共生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培液中磷含量在2.3-9.3mg/L时,2个大豆品种的植株生长量,根瘤数,根瘤干重,固氮活性和氮积累量均随磷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而在9.3-37.0mg/L量则大大降低。磷浓度过高会造成毒害,但植株的磷积累量却与施磷量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2.
大豆共生固氮与叶片全氮含量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在不同配比的NO3- -N与NH4 +-N下大豆根瘤的生长及根瘤固氮酶活性和叶片全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7种配比的NO3- -N与NH4 +-N均降低根瘤鲜重 ,抑制根瘤固氮酶活性 ,但提高叶片全氮含量。叶片全氮含量与根瘤鲜重、根瘤固氮酶活性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大豆共生固氮及氮肥施用改良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在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2.25%-2.35%的盆,框栽条件下,氟乐灵处理土壤后随浓度增加而药害加重,高浓度处理幼苗出现枯死。对大豆和共生固氮均有一定抑制作用。成熟大豆的株高,株重,英数,株粒数及粒重均低于对照。对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生长敏殖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6.
从大豆根际及根瘤中分离获得2株具有较高解磷能力的细菌PSB-1和HZP1,通过Salkowski比色法和钼锑钪比色法,对这2个菌株产生IAA(indole-3-acetic acid,IAA)的能力和溶解无机磷的能力进行了测定,同时对紫云英和大豆进行接种,并对田间栽培的大豆进行了菌剂接种试验。结果显示:PSB-1及HZP1均具有解磷及产IAA的特性;单接种解磷菌HZP1或PSB-1均有促进紫云英和大豆生长的作用;相比于单接种根瘤菌,将这2株解磷细菌分别与根瘤菌混合接种能进一步提高大豆和紫云英的地上生物量、根瘤鲜质量和根瘤数。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单独接种根瘤菌剂或解磷菌剂都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双接种根瘤菌剂和解磷菌剂的增产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8.
<正> 人类用品种间的杂交,产生了许多优良品种,对生产力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闻名全球的杂交水稻,就是利用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获得成功的。一般的说,一个种和另一种之间是不易杂交的,这叫做物种隔离。 我们力图使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等农作物能象大豆、蚕豆等豆科植物那样,在根系上结生固氮根瘤,从而将空气中的游离氮固定下来,供自己生长之需要,达到节肥增产的目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在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2.25%~2.35%的盆、框栽条件下,氟乐灵处理土壤后随浓度增加而药害加重,高浓度处理幼苗出现枯死。对大豆和共生固氮均有一定抑制作用。成熟大豆的株高、株重、英数、株粒数及粒重均低于对照。对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生长繁殖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与植物共生结瘤固氮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根瘤菌 -豆科植物共生体系为主要代表 ,综述了近年来在结瘤固氮分子遗传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进展 ,特别是共生双方与结瘤、固氮有关的基因的定位、表达与调控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含氯肥料的生产和使用,1987年在沈阳东陵粘壤质(?)壤上进行了氯对大豆营养生理及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有关氯与大豆氮素营养的关系问题是试验的主要内容。盆(?)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高浓度氯(>500ppm)明显抑制根系对NO_3~-的吸收,不利于大豆体内氮素同化,降低蛋白质的合成速度及根瘤固氮活性,且明显降低大豆籽粒产量。而低量氯(>100ppm)对大豆根系的养分吸收、体内氮素代谢影响不大,有时还有促进作用,对大豆籽粒产量形成无不良影响。试验得出在大豆上施用含氯肥料,对氯适宜浓度应在100ppm以内。  相似文献   

12.
大豆固氮能力对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克拉结瘤(Rji)和非结瘤(rji)等位基因系,通过5种氮处理试验,研究大豆田间固氮能力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施氮对结瘤和非结瘤品系产量的反应曲线都呈二次抛物线形,只不过曲线方向正相反。施氮量与开花后的日平均固氮速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固氮总量间虽也呈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普通田菁(Sesbania cannabina)在苗龄10天左右主根开始结瘤,根瘤呈马蹄形至鸡冠状,深红,大小为0.5cm×1.0cm;苗龄65天,主根瘤开始衰败,苗龄35天侧根显瘤,侧根瘤多为球状,少数呈马蹄形,生长期长达80天以上。乙炔还原法测定表明:湿润和旱栽田菁根瘤固氮酶活性的变化比较一致,苗龄60~65天出现活性高峰,分别为16.45微克分子乙烯/株·小时和16.43微克分子乙烯/株·小时。在淹水条件下,固氨酶活性在苗龄,60~80天之间出现两个高峰,其峰值分别为19.91和14.51微克分子乙烯/株·小时。同时,比色测定的结果也表明。在不同的栽培条件下,根瘤豆血红蛋白含量的消长与固氮酶活性变化相一致。在适宜的栽培条件下,普通田菁的固氮周期可长达120天以上,湿润栽培下每季田菁的总固氮量估计可达13g/m~2。  相似文献   

14.
对禾谷类作物自身固氮、共生固氮和联合固氮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评述,并提出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可能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氮量及供氮方式对大豆根瘤生长及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框栽试验方法,研究一次供氮(指在总氮量一定的情况下以基肥的形式一次性施入,设3种总供氮量处理:75 kg/hm2、150 kg/hm2、225 kg/hm2)和分次供氮(指在总氮量一定的情况下,分别于播种前、苗期、花期和鼓粒期分4次平均施入,与一次供氮处理相同,设3种总供氮量处理)对大豆根瘤干重和数量、氮积累量、固氮酶活性及豆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施氮方式下,各处理地上氮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根系氮积累量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分次施氮方式下,花期和鼓粒期根瘤干重和数量的变化趋势一致;苗期,各组织氮积累均以一次性施氮方式高于分次施氮和对照,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地上);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分次施氮对大豆植株氮积累促进作用增大,各组织氮积累表现为分次施氮>一次性施氮>对照。施氮量对固氮酶和豆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与一次性施氮方式下相似,但整体上较之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6.
基于接种华癸中慢生根瘤菌(Mesorhizobiumhuakuii)7653R的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L.)感染根与未接种对照根在转录水平上的差异,利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建立了紫云英结瘤固氮过程中的差异表达cDNA文库,共获得527个有效克隆,其中增强或特异性表达的上调文库中包含341个克隆,抑制表达的下调文库包含186个克隆。对其中的1个上调表达cDNA克隆AsB6利用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ends)方法获得了其基因全长序列,利用BLAST在线软件和GenBank,Gen-Bank EST和Tigr Porcine EST等数据库进行同源序列比较,表明AsB6与苜蓿的β-酮酯酰合成酶及依赖于SAM(S-adenosgl methiomine,S-腺苷蛋氨酸)的羧甲基转移酶具有66%的同源性,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了该基因的时空表达特征。结果显示,接种根瘤菌7653R后,在紫云英感染根和根瘤中该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增强,且在接种后根瘤形成早期和固氮中晚期表达...  相似文献   

17.
费氏中华根瘤菌共生质粒缺失对结瘤和固氮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HN01在大豆上的结瘤表现为非品种专一性,其共生质粒pSymHN01b在诱动转入另一非品种专一性结瘤菌株WWG18SR后,获得的转移接合子WWG18SRN1中的pSymHN01b缺失约40b。盆栽结瘤试验证明,pSymHN01b的缺失导致WWG18SRN1由非品种结瘤菌株转变为大豆品种专一性结瘤菌株,并失去了在所有供试的大豆品种上固氮的能力。在获得了完整的pSymHN01b的转移接合子WWG18SRN2存在时,WWG18SRN1在黑农33上的结瘤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8.
大豆与快生型及慢生型根瘤菌配对选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快、慢生型大豆根瘤菌与不同大豆品种共生固氮体系的配对选优,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与不同类型大豆根瘤菌株之间亲和性不同。沈农25104、哈7799、黑农26和合丰25等品种与快生型大豆根瘤菌 QB113具有很强的亲和性;铁丰18、长农6、哈7799、黑农26、合丰25等品种与慢生型大豆根瘤菌 B16—11C 有较强的亲和性:而开育8等大豆品种则与慢生型大豆根瘤菌61A76(美国)有较强的亲和性。接种大豆根瘤菌配合使用启动氮,对促进六豆与根瘤菌共生体系固氮活性和大豆籽粒产量的提高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将克隆有四碳二羧酸转移酶基因dctABD、nifA基因和发光酶基因luxAB的重组质粒pHN307经三亲本杂交分别导入苜蓿根瘤菌HNM1、HNM2、HNM4和1021中得到HNM1(pHN307)等4个转移接合子,进一步比较研究了pHN307在自生培养条件下传代的稳定性,并采用本室改进的双层钵无菌砂培盆栽法,分别将4个转移接合子和出发菌接种到苜蓿品种草原1号,公农1号和图牧2号结果表明.只有用转移接合子HNM4(pHN307)和1021(pHN307)接种到草原1号和图牧2号的植株鲜重和干重明显优于出发菌  相似文献   

20.
在全自控人工气候室内系统研究了不同土壤湿度下稗草对大豆根瘤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稗草在每盆3株的密度下,使播后53~63天淹水期间及淹水期后一天的大豆单株根瘤固氮量平均分别比无草对照提高了16.6%和30.0%,在每盆10株的密度下分别使其比无草对照提高了34.2%和67.5%。播后30~70天,在不淹水的情况下,稗草在每盆3株和10株的密度下使其所在处理的平均日蒸发蒸腾量分别比无草对照增加了23.8%和50%,从而削弱了水分对大豆植株的供应;而当土壤水分供应水平从其田间持水量的80%降低到35%时,大豆根瘤的氧气传导速率从0.38cm·s~(-)下降到0.20cm·s~(-1),净光合速率从18.81mg·dm~(-2)·h~(-1)降低到4.04mg·dm~(-2)·h~(-1);每盆10株稗草对大豆单株根瘤重量及每克根瘤固氮酶活性的抑制率则分别从8.2%和17.0%升高到18.3%和19.6%,其对大豆单株根瘤固氮量的抑制率也随之从21.5%上升到3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