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砚瓦川流域1981-2017年蒸发量实测数据,运用数理统计、线性回归分析、Ma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研究砚瓦川流域多年蒸发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砚瓦川流域37年蒸发量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其平均减少速率为4.75mm,2006年是减少突变年。(2)砚瓦川流域37年年平均蒸发量为1182.23mm,80年代的年均蒸发量高于平均值。(3)砚瓦川流域春季蒸发量波动幅度最大,秋季次之,冬季蒸发量波动幅度最小,夏季蒸发量最大,约占全年蒸发量的42.36%。(4)砚瓦川流域月平均蒸发量最大的为6月,最小的为12月。(5)砚瓦川37年降雨量和蒸发量均在减小,但降雨量的减小速率略大于蒸发量的减小速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黄土高塬沟壑区砚瓦川中尺度流域降雨径流泥沙资料分析其特征,结果表明,砚瓦川流域处于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雨季,枯水期的降雨量非常少,因而年降雨量与汛期降雨量有非常相似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砚瓦川流域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降水主要在集中在7—8月,汛期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7.4%。年际变化较小,趋势不明显。砚瓦川流域径流量、泥沙量的变化与降雨量密切相关,具有基本相同的规律和特点。径流量和泥沙量呈逐年减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砚瓦川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分别从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变化方向等3个方面研究砚瓦川流域2008—2018年土地利用情况。结果表明:2008—2018年砚瓦川流域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由耕地转化为林草地,土地利用总体特征表现为耕地面积减少,林草地、建设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增加,其他土地面积减少;2008—2018年耕地和其他土地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0,面积减少;林草地、建设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0,面积增加;砚瓦川流域土地利用程度越来越高,区域内的土地资源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土地利用处于发展阶段;2008—2018年耕地是变化最剧烈的土地利用类型,其减少面积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和林草地。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候趋势倾向率、小波变换、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黄土高原砚瓦川流域1951—2009年近60年的降水进行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过程上看,该流域春、秋季降水量明显趋于减少,而夏、冬季则稍有增加,年降水量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年降水量最显著的振荡周期为32年,经历高-低-高3个循环交替,夏、秋季的周期变化对年降水量的影响较大;该流域50年一遇的年降水量和最大日降水量分别是815.3 mm和111.5 mm;降水年内分布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的68%。年降水量没有明显的突变现象,但在50年代有两次降水转折,80年代后期以来出现七次降水转折。从空间分布上看,流域年降水呈西高、东低的态势,其中东北部年降水量近60年来下降幅度较大,西部年降水量下降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5.
根据泾河流域马莲河一级支流柔远川悦乐和贾桥水文站实测多年洪水资料,采用水文比拟法、由暴雨推求设计洪水法、马莲河流域洪峰流量经验公式分析计算10年一遇设计洪水,推算柔远川河道水面线,为河长制制度实施提供河道管理范围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正>唐白河,是汉江的一级支流,流域总面积分属河南、湖北两省,是一条典型的跨省际河流。唐白河流域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年降水量的多少多取决于汛期的几场暴雨。唐白河流域为过渡气候带,气象复杂,暴雨天气多。  相似文献   

7.
2010年7月23日,泾河流域普降暴雨,暴雨中心降雨量达354.8mm,占杜家川站全年降雨量的40.5%;灵台站发生了二百年一遇特大洪水,黑河出口控制站张河站出现了五十年一遇大洪水,造成了重大的洪涝灾害。通过暴雨洪水调查,分析了本次暴雨洪水特性,为研究该流域暴雨洪水灾害及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连地区近46年暴雨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大连地区7个观测站1962~2007年逐日降水量统计,并对日降水量50mm以上的暴雨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大连年暴雨日数有着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暴雨季节变化也很明显。从地域分布上有自西向东、自南向北递增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清河水库流域在1961—2010年发生的60场暴雨洪水,从中总结分析出该流域暴雨洪水的类型、特性、发生规律等,以便发挥历史暴雨洪水在实时洪水预报和防洪调度决策中的作用,提高洪水预报精度和防洪效益。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清河水库流域在1961—2010年发生的60场暴雨洪水,从中总结分析出该流域暴雨洪水的类型、特性、发生规律等,以便发挥历史暴雨洪水在实时洪水预报和防洪调度决策中的作用,提高洪水预报精度和防洪效益。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内的桥子东、西沟为例,分析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流域径流输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对年径流输沙有显著影响,治理流域比未治理流域在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的年输沙率分别减少约44%、75%和86%;流域在土地利用后期(1995—2004年)比前期(1986—1994年)在平水年和丰水年的输沙量减少较大.从年内径流输沙变化来看,治理流域比未治理流域的减沙效应在5月和9月更为显著;而对于治理流域的两期土地利用时期,各月降水越多,后期时的流域月均输沙量比前期减少越多.暴雨洪水过程线和输沙过程线分析表明,土地覆被对流域暴雨洪水过程和输沙过程具有较强的调控作用.降雨和洪水流量频率分析表明,治理流域在前后两期土地利用时期,若具有相同频率分布的雨强,则任一重现期下流域后期土地利用时期的洪水平均含沙量小于前期.   相似文献   

12.
2016年7月2~4日,资水流域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暴雨中心贯穿资水中下游,造成资水柘溪水库出现超历史最大入库流量,下游控制站桃江发生水位排位第六的洪水。文章就水库以上流域暴雨分布、成因、特点、入库洪水过程、水库调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防汛、水库调度、水资源管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图们江流域200O年暴雨洪水特征及水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2000年影响图们江流域暴雨洪水的成因、空间分布、各主要水文站的洪水组成及各流域中型水库为下游削峰作用的基础上,针对今后水库的防洪调度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20年8月16日灵台县达溪河流域普降暴雨,暴雨中心百里乡发生了5年一遇的暴雨,灵台水文站发生了50年一遇的洪水,造成了较大的洪水灾害。本文通过对这次暴雨洪水情况的调查,分析了暴雨洪水的特性,以便为该地区暴雨洪水灾害研究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蔡家庙流域“2 0 0 3.8.2 5”暴雨洪水调查资料的计算整理 ,分析了产生暴雨的物理成因 ,并对暴雨洪水进行了频率计算 ,得出本次暴雨洪水的频率为 10 0年一遇  相似文献   

16.
2017年8月12日,湖南省昌江流域突降特大暴雨,致使该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本文对该次暴雨洪水的发生发展过程及时空分布特征予以分析、研究,为今后的洪水预报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瀛汶河流域8个区域自动气象站2009~2014年5~9月份的逐时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瀛汶河流域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利用常规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对该流域短时强降水个例进行天气学分析,总结出了该流域短时强降水的特征信息。结果表明,瀛汶河流域短时强降水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局地性强,对暴雨的贡献较大,从西南部平原到东北部山区呈递增趋势。该流域短时强降水的年际频次变化大,集中出现在7~8月份,7月上旬至8月中旬是该流域短时强降水的高发期。该流域的短时强降水日变化明显,一日中有傍晚和清晨两个峰值,夜雨特征突出。流域内山区的短时强降水多在午后到夜间形成,且频次多,强度大;平原区多在夜间和早晨形成,频次少,强度小,山区傍晚的短时强降水峰值比平原提前1 h。由强对流系统造成的短时强降水过程,高空冷空气、低层暖湿输送等热力条件较好,持续时间短;暴雨过程中的短时强降水动力和水汽条件好,持续时间长,容易诱发北部山区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应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利用青海省黄南地区4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9年降水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黄南地区暴雨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黄南地区暴雨日数呈增加趋势,优干宁镇暴雨日数是4个观测站中最多的,说明暴雨主要出现在黄南偏南地区;月暴雨日数的分布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7~8月份,从9月份开始,暴雨日数逐月减少;暴雨的季节变化也很明显,从地域分布上黄南地区暴雨有自南向北递增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51~2010年丰满流域逐日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吉林省探空资料,对该流域气候变暖背景下6~9月降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汛期降水量具有随着气候变暖降水量减少的特点,6~9月降水量减少38.8毫米,年降水量减少45.9毫米。气候变暖后大雨以下降雨天数减少,暴雨天数增加;还分析丰满流域出现区域暴雨次数及影响系统,气温变暖前平均每年出现1次,以气旋类和台风暴雨为主;气温变暖后暴雨平均每年出现1.5次,以气旋类和倒槽类为主。分析吉林省对流层各标准等压面温度变化,在850百帕高度以下温度是增温趋势,500百帕以上温度呈下降趋势,且有随高度增加下降趋势越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以北京市密云县境内的红门川流域为例,利用该流域1990、1995和2000年3期遥感影像资料,基于3S技术进行图像解析和数据处理,建立了流域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并进行流域防护林空间格局动态变化分析。从防护林面积结构变化、斑块个数变化、斑块面积变化、斑块总边缘长、斑块平均形状指数、防护林变化速率和区域差异等角度,研究中尺度流域防护林空间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红门川流域自1990年以来,防护林的林种类型为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灌木林地和其他林地,而且不同林种所占比例均比较稳定。流域内防护林的斑块数目变化较小,破碎度逐渐缩小并稳定。斑块大小差异很大,形状偏离正方形,曲折度高,不规则。防护林在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不明显,红门川流域防护林空间格局呈稳定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