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陈晓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961-16963
凉山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中最精彩、最耀眼的组成部分。凉山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鲜明、个性的彝族服饰文化。该文从自然属性的角度出发,探讨凉山特殊自然地理环境对彝族服饰文化的影响。认为凉山彝族的服饰无论从图案、色彩的搭配还是面料的质地选择都融合了大自然的和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2020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我国正式步入了后脱贫时代。受制于自然条件与历史遗留的双重影响,以金阳县为代表的凉山彝区要实现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面临诸多困境。基于此,从后脱贫时代实现凉山彝族地区乡村振兴的视角出发,探寻以金阳县为代表的广大凉山彝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防止返贫机制,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9):201-203
在对凉山州美姑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发现当前彝族地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引发对今后凉山彝区农村如何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凉山彝区农村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路径,以期对凉山彝区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和彝区健康新生活运动使凉山旅游经济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推广彝、汉两族餐饮技艺互补的成功经验,传承创新凉山旅游餐饮产品结构,与时俱进地适应客源市场需求,培育彝、汉新村经济增长点,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和彝区健康新生活运动使四川省西昌市凉山旅游经济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推广彝、汉两族餐饮技艺互补的成功经验,传承创新凉山旅游餐饮产品结构,与时俱进地适应客源市场需求,培育彝、汉新村经济增长点,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凉山彝族起源与迁徙历史演变入手开启对凉山彝族农耕文化的源、迁、种、法、器、礼、艺7个大部分的多层次和全方面的诠释与意蕴,以史鉴今探寻凉山彝族农耕文化深度内涵与丰富内容,以期对凉山彝区发展乡村旅游、农耕文化传承与融合、农业可持续发展、巩固扶贫攻坚成果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文化价值意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尤其是在我国的"三区三州",据调查国家评级为深度贫困区有80%以上是处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区,而这里因海拔等自然条因素影响,经济发展基础较弱因而导致了这块地区有相当大的集中深度贫困区。以凉山苦荞为例,对凉山特产新媒体推广和营销进行研究,认为当前凉山特产的推广营销存在诸多问题,如营销体制不完善、品牌包装不够、农户营销观念落后、农户与市场信息对接不准确不及时等,需进一步创新媒体内容制作和传播方式,更深层次地促进凉山特产发展。  相似文献   

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志性目标和重大战略,是党的“三农”工作总抓手。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职院校更要担负起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责任。通过研究,提出高职院校助力凉山彝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要对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重点围绕凉山彝区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环境治理、基层党建5个方面提供帮扶,具体要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基础;创新本土人才培养,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参与民族文化建设,传承乡村振兴优秀文化;加强乡村环境治理,推动乡村振兴生态建设;结对指导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9.
乾杰  杨强  日勒时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463-15466
基于对凉山彝区农户家庭的问卷调查,详细分析了贫困山区家庭收入结构和消费支出结构,并分析了影响家庭经济结构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发展贫困山区家庭经济的对策建议:大力推进产业化组织;强化科技服务与推广;加强技能培训;移风易俗,解除经济发展观念障碍;扶持民族特色专业型家庭传统产业;"因家制宜",优化多种家庭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冷凉山区由于日照少、温度低、湿度大等特点,其水稻产量低,质量也不高。本文从分析制约冷凉山区水稻生产的因素入手,提出改善冷凉山区生产条件,提高冷凉山区水稻高产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