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喀斯特峰丛洼地典型灌丛群落物种种间关系分析对于深入认识群落结构特征及群落动态,探讨喀斯特灌丛物种共存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基于2×2列联表,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方法,对桂西北典型喀斯特灌丛群落的30个木本植物优势种进行了种间关联和相关性分析;结合冗余分析(RDA)进行生态种组划分。结果表明,用来检测VR值偏离1的显著性W=195.31χ2 0.05(100),说明群落总体间呈显著正关联;χ2检验中种对间正负关联比为1.38,反映群落种间联结性较强。种间相关分析中,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与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种间相关显著率分别为42.99%,51.03%,说明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的灵敏度最高,更能反映群落种间相关性。根据30个优势种的环境适应性和主导生态因素,结合RDA排序,可将它们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分别为黄荆生态种组,米念芭、三脉叶荚蒾生态种组,小芸木生态种组。在喀斯特植被恢复和植树造林的实践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习性和喀斯特生境的独特性,利用种间关系合理选择同一生态种组物种进行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2.
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下优势种群种间关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2×2列联表、Х^2检验、Ochiai关联指数、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了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下16个灌木优势种和14个草本优势种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植物对海拔、坡向等环境因子的响应是导致该群落物种分布和种间关联格局的主要原因,呈显著正关联的种对多是由于相似的生活习性,或一种植物为另一种植物创造了适宜的小生境。冷杉林下植被群落种间多呈不显著关联,正负显著关联比远远大于1,可以判定色季拉山冷杉林下植被群落处于较为稳定的演替状态;以基于2×2列联表分析的Х^2检验和基于重要值数量数据的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为主要依据,以Pearson相关系数和Ochjai指数作为对照和补充,所得结果较为理想,将30个优势种群划分为5个生态种组,与现实情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桂西南蚬木群落优势种群的种间关联性,揭示其种群间的共生关系,为桂西南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样方调查,采用方差分析、X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测定桂西南喀斯特山地蚬木群落乔木层优势种的总体关联性、种间联结和种间相关性,并结合PCA(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主成分分析)排序进行生态种组划分。【结果】蚬木群落优势种群的总体关联性呈不显著正关联(P0.05),种群间联结性较弱;X2检验有51种对呈正关联,50种对呈负关联,4种对无关联,正负关联种对数比值为1.02;Pearson相关系数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呈负相关的种对数分别占68.60%和62.70%,正、负相关种对数比值分别为0.46和0.58,表现为负关联趋势;15个优势种划分为5个生态种组,组内物种间关系多数呈正相关。【结论】桂西南蚬木群落乔木层优势种的种间联结较松散,物种分布格局相对独立,其优势种可划分为5个生态种组,组内物种对相同生境具有趋同适应性,组间物种具有不同的生态要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2×2列联表,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数量分析方法对金佛山巴山榧树灌丛群落中优势灌木种群的种间关系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7个优势灌木种群间的总体关联性呈显著正关联;66个种对呈正关联,54个种对呈负关联,正负关联比为1.22;104个种对的Iaccard指数(I)值介于0.2≤I≤0.6之间,表明大多数种对间的联结程度居中,关系紧密的种对较少;正相关81个种对,负相关55个种对,正负相关比为1.47.绝大多数种对间的联结性和相关性均不显著,种对间关系松散,独立性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常绿阔叶次生林主要种群间的联结性,为探索植物群落演替及原生性植被类型的恢复提供依据,为该林场常绿阔叶次生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在福建将乐林场选取重要值较大的22个树种,利用种间联结指数VR研究群落的整体关联性;利用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分析种对间的联结性。【结果】该林场常绿阔叶次生林种间联结指数VR为1.014,主要种群总体呈现较弱的正关联。231个种对中,χ2检验结果显示,正、负关联的种对数分别为110和119对,正负关联种对数的比值为0.924;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种对数占总数的11.3%。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结果表明,正、负相关的种对数分别为77和153对,正负关联种对数的比值为0.503;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的种对数占总数的7.4%。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结果表明,正、负相关的种对数分别为100和129对,正负关联种对数的比值为0.775;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的种对数占总数的13.9%。【结论】福建将乐林场的常绿阔叶次生林总体联结程度较小,22个主要树种种对间关系以负相关较多,种间关联性不明显,主要种群独立出现的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6.
以管涔山寒温性针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研究了林下灌、草层优势植物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在32个植物物种的496个种对间的关联中,负关联的种对数比正关联的种对数多,说明林下植物的演替更新具有一定的动态性。种对间的正关联或正相关是由于它们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对生境具有相似的生态适应和相互分离的生态位;而种对间负关联或负相关是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对生境具有不同的生态适应和相互重叠的生态位。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的显著率比Pearson相关系数高7.26%,表明前者比后者的灵敏度更高,二者配合用于生态位分析可提高精度。  相似文献   

7.
应用方差比率法、2×2列联表的χ2检验以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闽楠天然次生林重要值较高的15个主要树种进行联结性分析,同时对目的树种闽楠不同生长期与其他乔木层树种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1)物种间总体关联性检验表明15个树种总体种间呈不显著正关联,种间联结较为松散,树种的分布有一定的独立性;105个种对的正负关联比为0.91,检验显著率为9.52%。(2)林分中闽楠大树(20 cm≤DBH)、中树(10 cm≤DBH20 cm)、小树(5 cm≤DBH10 cm)与其他乔木层树种所形成的105个种对的正负关联比分别为0.86、0.76和0.69,其检验显著率分别为11.43%、8.57%和5.71%,均表现为大树中树小树,种间联结较为松散,群落处于不稳定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北京凤凰岭岩生植物优势种群种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北京凤凰岭岩生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群的种间关系,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采用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凤凰岭岩生植物群落有维管束植物91种,隶属于43科73属,重要值0.010的植物有25种;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的结果较为一致,尤其是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三者的正负关联比分别为0.85、0.40、0.78,极显著及显著关联种对占总种对数的比例分别为8.67%、5%、8.33%,群落整体上关联性较弱,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绘制χ2半矩阵图、Pearson相关系数半矩阵图、Spearman秩相关系数半矩阵图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星座图;根据植物生态习性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种间关系将优势种群划分为5个生态种组,结合χ2检验,可将其合并为3个生态种组;关联性较强的种对可在配置中使用,有利于形成较为稳定的人工群落,为岩生植物的园林应用和植物配置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9.
珍稀濒危植物紫茎群落树种的种间联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珍稀濒危植物紫茎(Stewartia sinensis)的科学保育提供依据,通过方差比率法、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对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紫茎群落内66个树种进行了种间关联与相关性分析。3种检验的结果表现出一致性,正负关联比均大于1,说明各树种联系紧密,群落的结构和功能趋于完善。而紫茎与大部分树种无相关关系,说明紫茎在群落中可能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地位。与紫茎呈负相关关系的树种主要是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檫木(Sassafras tzumu)和山鸡椒(Litsea cubeba)等9个树种,可能与紫茎存在着较强的种间竞争,建议后期采取适当择伐的抚育方式为紫茎缓和种间竞争,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林下草本层植物种间联结性,以承德县人工油松林林下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检验了35个物种595个种对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表征种间关联方面,Spearman秩相关分析较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灵敏度高;3种检验方法的一致结果为:负相关的种对数远多于正相关,而极显著和显著相关的种对数所占比例较低,大多数种间关系松散,独立性相对较强,群落还处于演替之中;种对间的正相关是由于它们的生态适应性相近,是生态位重叠的表现;而种对间的负相关正是生态位分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赵静静  张明  刘斌  赵桂平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63-64,102
采用荠菜与春小麦间作的方式,利用对照实验,通过测定小麦生长不同时期的株高、叶面积、分蘖数、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根冠比等数据,对其平均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间竞争对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叶面积和分蘖数起抑制作用,而对株高、POD活性和根系生长(根冠比)则随小麦的生长过程的延长由抑制作用转化为促进作用。其原因是荠菜与小麦在空间、光、水、气、养分等资源方面存在竞争关系,这种竞争作用对小麦的生长起抑制作用,小麦为了得到更多的资源用以维持生长,就必须改变自身的形态结构并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如株高、POD活性、根冠比的增大),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从而有利于自身更好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2.
 野生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受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生态选择的共同作用,拥有了极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蕴藏着许多优良特性,如抗病虫害、高蛋白含量、雄性不育等,是水稻育种重要的基因库。通过野生稻与栽培稻种间杂交,可以把野生稻的优异基因转移到栽培稻中,提高栽培稻的育种和生产水平。本文综述了稻属种间杂交在育种上的成就、利用的主要途径、杂交的困难、解决方法及今后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3.
亚洲棉茎叶茸毛少而短,比克氏棉茎叶茸毛多而长,山西农业大学棉花育种组创育的〔(亚×比)〕F1双二倍体(2n=4x=52,A2A2G1G1),茎、叶茸毛多而长,表明比克氏棉这一多毛抗虫性状被表达出来,本文用(亚×比)F1双二倍体与茸毛稀少的栽培四倍体海岛棉杂交,其多而密的茸毛性状能继续在杂种F1中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14.
金沙江流域云南松林主要树木种群种间联结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 2×2联列表,运用联结系数、共同出现百分率、点相关系数以及X2 统计量等多种指标分别测定了云南金沙江流域云南松林 17个主要树木种群在取样面积分别为 100m2 和 400m2 时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取样面积不同,种间联结性差异显著。在 34对具有明显正联结关系的种对中,有 4对仅在取样面积为 100m2 时才表现为明显的正联结,有 14对在取样面积为 100m2 和 400m2 时都表现为明显的正联结,有 16对仅在取样面积为 400m2 时才表现为明显的正联结。取样面积为 400m2 时,其种间明显正联结星座图恰好反映了主要种群对生境的适应性,更能如实反映云南松林群落主要种群种间联结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过伐林群落的种对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伐林是原始阔叶红松林经不合理采伐后仍保持0.4以上郁闭度的林分,现有的过伐林大多是自原始林破坏后已经历了30多年自然恢复过程的群落。以长白山林区典型的过伐林区─—白石山林区为例,分析了过伐林群落中不同树种间的联结情况.结果表明,过伐林中树种间的联结特性主要是与它们本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有关,但也多少受人为选择性采伐的影响.在白石山林区过伐林中,有显著相关的树种对占总树种对的19.23%,其中呈正相关的占7.69%,呈负相关的占11.54%.  相似文献   

16.
草莓属植物染色体观察及种间杂交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从国内外所收集到的部分野生草莓的染色体数目的观察得知,野生草莓中二倍体类型居多,占12份,八倍体类型3份。在国内首次发现了五倍体类型结合植物学性状观察确定,6份属于森林草莓;2份属于黄毛草莓;1份属于五叶草莓,2份属于弗州草莓;1份属于智利草莓;2份为种间杂种,还有3份的分类地位尚需进一步研究确定,利用五倍体草病莓杂交,得到了育性较高的六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17.
对亚比棉及其三种杂种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亚洲棉×比克氏棉杂种F1共有9条酶带,为双亲的不完全互补型酶谱模式,其中与双亲同源的占44%,与亚洲棉单一同源的占44%,与比克氏棉单一同源的占11%;陆地棉×(亚洲棉×比克氏棉)杂种F1有9条酶带,为杂合型酶谱模式,其中与双亲同源的酶带占56%,与陆地棉单一同源的酶带占11%,与亚比棉单一同源的占11%,新生酶带占11%;(亚洲棉×比克氏棉)×陆地棉杂种F1有11条酶带,其中与双亲同源的占64%,与亚比棉单一同源的占9%,与陆地棉单一同源的占18%,新生酶带占9%;(亚洲棉×比克氏棉)×海岛棉杂种F1有11条酶带,为双亲的不完全互补型酶谱模式,其中与双亲同源的酶带占64%,与亚比棉单一同源的酶带无,与海岛棉单一同源的酶带占36%。  相似文献   

18.
利用幼胚培养技术获得了栽培大麦(Hordeum vulgare,2n=2x=14)×球茎大麦(H.bulbosum,2n=4x=28)和平展大麦(H.depressum,2n=4x=28)×栽培大麦种间杂种。杂交结实率分别为95.8%和75.0%。杂种在形态上偏向野生大麦亲本,自交不孕,回交亦不结实。栽培大麦×球茎大麦杂种在减数分裂中期Ⅰ的平均染色体构型为6.08Ⅰ+4.76Ⅱ+1.36Ⅲ+0.29Ⅳ,双亲染色体组间有比较高的同源关系,但在染色体结构上已有所分化。平展大麦×栽培大麦杂种表现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的不稳定性,中期Ⅰ的平均染色体构型为16.02Ⅰ+2.47Ⅱ+0.02Ⅲ,表明双亲染色体组间无同源关系。本文对野生大麦种质导入栽培大麦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的植物种间联结测定公式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寻找一种能同时考虑到植物种类在样方中出现与否和出现个体数两个因素在内的植物种间联结测定公式.文章提出一种描述植物种问联结关系的新公式,  相似文献   

20.
研究辣椒种间杂交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有助于育种工作者了解辣椒的微观发育行为并掌握辣椒种间杂交不育的具体原因。通过改良的染色体制片方法共观察了从前期I至四分孢子时期的486个花粉母细胞,发现辣椒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中细胞质分裂类型为同时型,且染色体有多种异常行为。中期Ⅱ的细胞中有23.8%出现染色体滞后现象,另外,在前期Ⅰ、中期Ⅰ、后期Ⅰ中也存在少量的染色体异常行为。末期Ⅱ中产生微核的概率为7.0%。这一结果可以较好地解释辣椒种间杂交花粉育性和结实率低的现象,为进一步创制新的种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