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农田林网景观结构的度量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等技术,比较和分析了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合理林网和现有林网的景观指标值,评价和研究了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农田防护林网在景观中的宏观布局.结果显示,开发区现有农田林网在景观上的结构布局处于不合理状态,林网中缺株断带现象严重,林带数量不足,林网的分布很不均匀,成型状况也较差.因此,需要大力加强农田防护林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防护林布局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以防护林分布数据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为手段,选取林网在景观中布局的数量、分布以及成型状况等景观指标——林网带班比、连接度、环度及走向,对吉林省松原市防护林宏观布局进行研究。提出了用地理信息系统计算理想景观指标值及现实景观指标值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京郊北藏乡防护林景观生态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防护林学和景观生态学的原理 ,将野外调查与地理信息系统RegionManagerV4 .0和遥感等技术相结合 ,从林带和林网两个尺度对北京市大兴县北藏乡防护林体系的布局和结构的合理性 ,进行分析和评价 .作者认为 :该乡主林带防护能力不足 ,副林带过宽 ;组成林带的物种类型单一 ;整个景观结构与布局不够合理 .经过分析论证 ,对该区防护林的经营管理方向提出了建议 :应适当增加主林带的宽度 ,减少副林带的宽度 ,重视混交林的营造 ,中间乔木树种两侧辅以灌木的乔灌混交形式较适合 ,林带透光疏透度应保持在 0 .3~ 0 .4 ,闭合林网数应达到 1 3个 km2 .  相似文献   

4.
<正>农田防护林作为森林资源一种特殊形式,人们更看好其生态效益,这需要加强农防林经营与管理,尤其要深入探讨接近防护成熟老林带的更新改造技术,使区域防护功能得到持续发挥。1沙区农防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八十年代中期是农田防护林建设的完善期,大部分农田形成林成网、田成方的景观格局。在林网的作用下,农业产量逐步趋于稳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早期营造的农田防护林网布局不尽合理,不能全部及时有效地保护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不同带距林网和林网内植被对防护林网内风速分布及防风效能的影响,选取3种带距林带、3种不同植被和裸地(对照)林网模型,对其防风效能进行了风洞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风速下,3种带距林网最低风速基本都出现在5.5~7.5 H(树高),3种带距林网平均防护效能排序为200 m带距林网(70.9%)>300 m带距林网(64.1%)>150 m带距林网(60.7%);林带有效防护距离分别为150 m带距林网4 H至第2道林带,200 m带距和300 m带距林网3 H至第2道林带。3组试验风速下,300 m带距林网1 cm高度处平均防风效能排序为果树模式>小麦模式>对照;种植果树模式整个林网受到有效防护,小麦模式有效防护距离为2 H至第2道林带。随着集约化和精准农业推进,进行农田防护林网配置时,应充分考虑林网所处地理位置,绿洲内部采用300 m带距防护林,绿洲外围考虑带距较小的防护林。如对高大果树类作物进行农田防护林网配置时,可适当调整林网大小,合理配置林带结构,增加作物种植面积,减少林带用地,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沙珠玉地区农田防护林网内的土壤水分效益,研究表明,林网内的土壤水分变化与林网的防风效益相关,林网内土壤水分含量不仅显著高于对照,而且月变化值较小。本文还分析了土壤水分与春小麦产量的关系,拟合了相关方程:y=2.43521696 0.152981563x,研究表明沙区田防护林网可增产18.18%。  相似文献   

7.
<正>农田防护林是指以保护农田免受风沙等自然灾害,改善农田小气候环境为目的而建立的人工林,通常为带状,在农田上纵横交错,构成农田防护林网。农田防护林的营造形成以林网为主体的生态系统,不仅可提供生产原料,更重要的是可以提供一系列的相关功能和服务,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对整个地区的气候、土壤、农业生产等都具有重大的防护与调节作用,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高效能生物工程。1农田防护林的作用1.1防风减害。防风效应或风速减弱效应是农田防护林最显著的生态效应之一。  相似文献   

8.
黄泛沙地小网格农田防护林网防风固沙和增产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夏津县黄泛沙地130×260 m2小网格的农田防护林网为研究对象,对林网内不同区域处的风速、土壤湿度、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风蚀深度及小麦产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具有明显的降低风速、增加土壤湿度、改善土壤机械组成、改良土壤物理性质、减少土壤风蚀量、增加小麦产量的效应,林网内3 H~5 H处的防风固沙和增产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9.
以江苏省建湖县为例,在对研究区农田防护林优化配置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和GIS技术,建立了农田防护林配置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提供数据操作、编辑、查询、空间分析、图形的输出以及林网模型及蓄积量预测模型等,可直观掌握农田防护林空间分布及面积、蓄积变化,为农田防护林的科学管理提供新的手段和方法,为精准林业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项研究针对科尔沁沙地西部风沙危害严重的玉田皋、那么罕地区生态现状,依据本地区坨-甸-土召镶嵌分布的地貌景观及不同立地条件,以农田、草场为重点保护对象,设计并建成由人工固沙植被、防风阻沙林带、公路防护林带、农田-草牧场防护林网、果园防护林等5种类型组成的沙地综合防护林体系。根据不同立地类型分别采取开沟地、穿透碱层和挖沟排水整地造林技术,造林成活率达85-94%。7年生农田防护林带背风面10-15H范围内,平均可以减弱风速43-47%;8年生草牧场防护林带20H范围内平均降低风速31-43%,林网内蒸发量减少15-22%。  相似文献   

11.
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布的合理程度直接影响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针对吉林西部农业生态景观格局不合理、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利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原理,设立了土地利用景观格局适宜性、景观格局优先发展和约束条件等景观格局转换规则,并且基于GIS空间数据处理和数据空间分析的功能实现了数据的标准化,依托MATLAB平台编程构建了景观格局空间优化模型,即LPSO模型。利用该模型实现了吉林西部农业景观空间格局的优化,为吉林西部农业景观格局空间分布趋于合理,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尹乐  蔡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979-2981
以成都郫县花园镇为例,通过对其空间景观格局、传统建筑和民俗文化的剖析,探讨川西林盘景观可持续发展途径,从而得出林盘景观发展要点主要包括整体格局的保护、传统民居建筑的延续、传统民俗文化的继承和传统经济的发展;通过保护林盘聚落景观延续质朴性特征以及对川西建筑的多元化保护与利用,建立多种社区居民参与的保护机制以维持林盘景观的原真性,保证林盘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选择同一区域的TM与SPOT5数据,分别提取农田防护林与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不同空间分辨率数据对防护林数量及防护林景观评价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数量值上来看,两者间林带长度的相对误差为7.5%,林带条数的相对误差为7.9%;从景观指标来看,带斑比基本不受数据源的影响,不同数据源的土地利用数据对连接度与优势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为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田防护林在控制风沙干旱、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建立新的生态平衡、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 .从实现高效、持续、稳定的总目标出发 ,农田防护林必须具有三个主要特征 :工程在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林分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工程效益的连续与高效性 .要达到这个目标 ,必须对该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经营管理 ,维持农田防护林最佳结构 ,以期达到最大的防护效益 .因此 ,农田防护林的经营管理对其防护作用的维持和整个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的维系有重要意义 .该文从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结构调控、防护成熟、更新方式、高效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体系以及可持续经营模型等几个方面 ,综述了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阐述了今后在经营管理研究方面需要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 ,并提出了生态与环境建设对农田防护林生态工程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城郊耕地利用景观分析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景观分析与评价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核心问题之一,本文用地理信息系统(ARC/NFO)分维分析和统计分析以及耕地利用景观质量评价相结合,以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研究了城市化特征明显的北京良乡卫星城的耕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特征和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城郊区域的利用景观明显不同农业区域的耕地利用景观,主要表现在斑块面积小,分维指数较高,耕地利用景观质量指数低等,同时,随着城镇扩展,耕地景观趋于破碎,其  相似文献   

16.
以浙江省慈溪市宗汉街道为试验区,应用地理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分析试验区景观格局特征,结合景观中心度指标节点度和紧密度,确定了城镇区核心绿地斑块,并划分为中心节点、关键节点及基本节点3种类型。运用生态适宜性分析方法和最小费用距离模型,构建了城镇区绿地系统潜在的生态廊道。结果表明:城镇区有53个绿地斑块,构成了城镇区绿地生态网络节点的核心;规划的14条潜在生态廊道能很好地结合绿地资源分布特点,连通城镇区核心绿地斑块,构建城镇区生态绿地网络系统。通过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最小费用距离模型、景观中心度评价等方法,可以定量地评价城镇绿地系统现状,优化城镇生态绿地网络,为城镇绿地生态网络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图5表3参17  相似文献   

17.
王雯  魏开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77-21879
黑井古镇在其特有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建筑文化及精神文化。基于黑井古镇的历史沿革,分析了黑井古镇自然景观、总体格局、人工建筑的总体景观特征,同时揭示出黑井古镇"千年盐都"的历史地位。从黑井古镇的自然环境空间,人工建筑(包括街巷、建筑、节点)空间,精神文化空间3个方面,描述与剖析了古镇的空间形态以及给人的感受。这将对认识黑井古镇,研究明清时期商业重镇的建设及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939-3943
通过场景可视化技术,利用图像处理软件模拟在同一背景下不同景观空间特征梯度和不同农业生产模式的场景图片,并通过参与式评估技术,获取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八乡一镇180名受访者的偏好意愿。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评价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村镇体系景观发展趋势的偏好。结果显示:一般来看,绝大多数受访者不愿意选择多样性较强的景观;多数受访者更喜欢破碎度较弱的景观;对于景观聚集度的偏好程度在各个利益群体中的差异都不甚明显;受访者通过场景图片更加偏好菜地景观,而通过语言和理性思考后则更倾向于选择农田景观。受访者因年龄、自身文化程度、收入、农业生产所占收入比例等因素会偏好不同的景观。研究表明,运用场景可视化技术将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村镇体系景观空间格局的偏好融入景观评价中,是一种比较实际、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