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我区柞蚕历来脓病较重,1972年推行春柞蚕卵面消毒以后,脓病基本解决。前些年春蚕卵面消毒的做法是产卵后(叫籽前)卵面消毒,消毒卵统一放一消毒的保卵室内,出蚕前分户放养。近几年来,养蚕实行联产承包到户,不能每户有消毒保卵室,因此脓病又有所增加,为了解决养蚕专业户防病增产,我们结合农村养蚕保种,对春柞蚕卵面消毒方法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2.
柞蚕保护育     
白月 《新农业》2005,(7):54-54
柞蚕小蚕保护育是养蚕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它改变了传统的露天放养,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为实现养蚕工厂化、自动化提供了条件;柞蚕小蚕保护育是防御各种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采用薄膜覆盖放养,比露天育增温2℃~3℃,龄期快2~7天,每年放两次蚕可避免早霜为害;柞蚕小蚕保护育是提高养蚕效益的有效途径。刘家河镇采用柞蚕小蚕保护育的春蚕比露天育保苗率提高35%,增产30%;秋蚕保苗率提高14%,增产32%;同时柞蚕保护育也提高了茧丝品质。  相似文献   

3.
<正>1、暖卵前准备柞蚕受精卵的发育受温湿度的影响。适时暖卵是放养春蚕的重要环节,如暖卵过早则蚕出无柞叶吃,过晚则蚕出时柞叶已大,小蚕吃不到嫩叶而影响生长。选择便于保温调温,通风换气较好的房屋做暖卵室。暖卵前7天对暖卵室及所有用具进行清洗消毒,完毕后开门窗通风换气。时间在出蚕收蚁前1~2天,先用18~20℃的清水清洗3~5min,洗去蛾毛等杂物后,控净水,再放入事先配好的消毒液中进行消毒,可用5%的盐酸、3%的福尔马林和水按1:1:10的比例配  相似文献   

4.
脓病、软化病是柞蚕生产的两大主要病害。在我省蚕区普遍发生,常年减产二、三成,重者达四、五成,严重威胁柞蚕生产的发展。我们在辽宁省蚕科所药剂卵而消毒研究和山东省蚕科所农吉利碱预防脓病研究成功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卵面消毒后,至出蚕前或稚蚕期再感染病菌、弱病毒,致使四、五龄蚕暴发脓病、软化病的问题。为此,我们在卵面消毒后,将“保蚕宁一号”给柞蚕卵或各令期添食,防治脓病、软化病的试验。通过六年来小区和生产鉴定,收到了显著的防治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蚕农在柞蚕卵面消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柞蚕生产自推广应用卵面消毒法以来,对获得高产稳产起到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柞蚕卵面消毒是柞蚕生产上的一项重要增产技术措施,对脓病、软化病等都有明显的防病作用,因此在柞蚕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蚕业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制约柞蚕产量和种茧质量的软化病和脓病的有效防治。实践证明,盐酸甲醛混合液卵面消毒,方法简便、增产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蚕业生产自实施纸面产卵,卵面面消毒技术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卵面消毒上却始终沿用甲醛软面消毒法,这种方法防治脓病效果很好,防治软化病效果较差。我省柞蚕的主要病害是软化病,其次是脓病,这样柞蚕软化病,就因防治措施不当而逐渐抬头。严重的影响了柞蚕丝茧的产量和种茧的质量。因  相似文献   

7.
卵面消毒足柞蚕生产中的一项关键环节.蚕卵表面附着鳞毛、蛾尿、灰尘和病原体,孵化时随卵壳被蚁蚕食下,往往发生脓病、软化病及微粒子病,给种茧生产带来一定的危害.为尽量减少由于蚕卵消毒环节操作不当引起的损失,应进行严格而彻底的卵面消毒.消毒时间以出蚕的前1天为宜,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易使消毒卵面尽快晾干.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最早利用柞蚕和放养柞蚕的国家。柞蚕卵在室内加温孵化,幼虫则通过人工管护下放在野外柞树上任其自行觅食生长、吐丝结茧。同时加强管理,防止鸟、兽危害,并及时采茧。柞蚕的主要病害有: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柞蚕脓病)、柞蚕微粒子病、空胴病、柞蚕寄蝇病(蝇蛆病)和线虫病等。应通过严格检验,及时淘汰病蚕、病蛹、病蛾。进行卵面和蚕室柞蚕生活史蚕具消毒,施用化学药剂和选育抗病品种等方法防治。一、采种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同浓度和浸泡时间对木薯蚕种卵面消毒效果的试验,探索浓度和浸泡时间的最佳处理组合。试验表明:2.5%福尔马林溶液浸泡20min后,对卵面消毒效果最好,该处理组合的卵孵化率、3龄幼虫成活率、100粒茧重以及蚕茧产量均比对照增长明显,达极显著差异,比其他处理组合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种茧放养是柞蚕生产中一项重要工作,种茧放养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下一代子蚕的生命力强弱、抗逆性、抗病毒能力大小等一系列问题.提高放蚕经济效益,必须有好种、好树、懂技术和较好的气温作为条件支撑.为增加放蚕经济效益,促进增产增收,抓好柞蚕种茧放养工作,切不可粗心大意.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省蚕业科学技术普及率不高,高产技术不配套,蚕农放养技术水平偏低,多数蚕农还是采用传统的养蚕方式。因此急需总结一整套蚕业增产放养综合技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以提高柞蚕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生态蚕业放养综合技术通过采取柞蚕场地园林化建设技术和柞蚕放养技术相结合,达到柞蚕放养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农技服务》2009,26(4):116-116
1孵卵 时间与柞叶萌发生长情况相适应,一般春蚕在放养前15d左右,蛹经感温后于茧内羽化成蛾,秋蚕在放养前8~11d进行。孵卵温度,由头、胸、腹3部分组成。春蚕(包括一化性品种)适温为20~22℃;秋蚕适温为22—26℃。宽1.8~2.2cm,相对湿度,长3~4cm,春蚕为70%-75%;秋蚕为75%~90%。孵卵前或孵卵中用药液进行卵面消毒。孵卵后期卵鸣结束第4天,蚁蚕即破壳而出。  相似文献   

13.
柞蚕放养在我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是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作为我市特色效益农业重要组成部分已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和群众基础。在我市93%的村及88%的居民组放养柞蚕。我市现有柞园150万亩,蚕农2万4千户,每年放养春秋两季柞蚕,春季柞蚕放养2231把,秋季柞蚕放养17856把,全年蚕业总收入3.91亿元。经测算凤城市每年就有8万多人依靠柞蚕业生活,占凤城市总人口的14%。蚕农仅70天时间就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凤城市蚕业社会总产值达10亿元左右。我市现有柞园150万亩,蚕农2万4千户,每年放养春秋两季柞蚕,春季柞蚕放养2231把,秋季柞蚕放养17856把,全年蚕业总收入3.91亿元。  相似文献   

14.
由于蚕业科学技术普及率不高,高产技术不配套,蚕农放养技术水平较低,多数蚕农还是采用传统的放养方式.因此急需研究总结一整套柞蚕增产放养综合技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以提高柞蚕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柞蚕生态放养综合技术通过采取柞蚕场地园林化建设技术及柞蚕放养技术相结合,达到柞蚕放养既增加农民收入,又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种茧放养是柞蚕生产中一项重要工作,种茧放养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下一代子蚕的生命力强弱、抗逆性、抗病毒能力大小等一系列问题。提高放蚕经济效益,必须有好种、好树、懂技术和较好的气温作为条件支撑。为增加放蚕经济效益,促进增产增收,抓好柞蚕种茧放养工作,切不可粗心大意。  相似文献   

16.
在柞蚕生产中,如何正确使用农药和试剂,对保证蚕业的增产、增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蚕场药杀、病虫害防治及卵面消毒等环节均离不开农药和试剂。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农药和试剂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蚕业生产造成危害,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稚蚕期薄膜覆盖土坑饲育具有保苗、省工、省蚕场和减低生产成本等特点,是促进加速柞蚕生产的一项新的技术措施。我们参考了省蚕业研究所的试验结果,于1965年在丹东市、岫岩县、汤沟公社的三级柞蚕样板田内进行了农村生产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实验方法实验是在岫岩县汤沟公社青凉大队新市街生产队进行的。土坑育用卵0.5斤,并以1斤卵作野外饲育  相似文献   

18.
正黑龙江省是蚕业资源大省和全国优质蚕茧产地,有着丰富的宜蚕资源与自然气候条件。嫩江县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0℃左右,系我国较冷地区,但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爽,适宜进行中晚蚕生产。生产的柞蚕茧丝质优良,蛹滞育率高、蛹质饱满,食用口感好。嫩江县共有柞蚕主产区3处,分布在东升村、嫩北农场、长福镇。养蚕柞林面积近67hm~2,每年放养柞蚕200把左右,平均每把产量约500kg,实现农民增收120万元。发展和扩大蚕业生产是嫩江县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振  相似文献   

19.
柞蚕生产是山区、半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产业,其特点是投资少、见效快、销路好、经济效益高,农民说:“种地带放蚕,收入一年顶二年。”因此,广大农民放养柞蚕的积极性非常高。保持柞蚕生产高产、稳产,除了提高放养技术水平和放养高产品种外,更主要的是提高蚁蚕保苗率。目前,放养柞蚕,收蚁结茧率不高,一般在40%~47%,严重地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秋蚕蚕期正是雨季,高温多湿,各种害虫繁殖、活动猖獗,对小蚕期的蚁蚕危害特别严重。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详述了柞蚕制种之后卵面消毒相关技术的必要性,技术要点、蚕卵的管理要素与胚胎发育进程观察,为生产提供必要的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