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杉木优树侧枝接根埋干法的复壮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28a生树上取侧枝主梢,从1年生实生苗取根系,将二者嫁接在一起,并将接株主干下部横埋土中。用此接根埋于复壮法获得的萌条进行了扦插试验。结果表明:扦插苗直立生长,外观及生长势正常,年生长节律与常规根颈萌条扦插苗基本一致,扦插成活率、苗高、地径、地上部分生长量、根系生长情况、苗木出圃率等各项指标均极显著地高于未经复壮处理的上部枝条扦插苗,而与根颈萌条扦插苗无显著差异。在一年生试验林中,复壮幼树与来自根颈萌条的幼树的平均树高和平均地径无显著差异。这表明接根埋干法有明显的复壮效果,可以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杉木优树接根埋干法复壮苗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28年生杉木优树侧枝主梢嫁接到1年生实生苗根系上,并将接株主干横埋土中露出梢端,用此接根埋干复壮法获得的萌条进行了扦插试验,并对扦插苗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壮苗的叶绿素、糖、蛋白质含量均达到常规根颈萌条扦插苗水平。反映植物衰老程度的SOD、POX活性以及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与根颈萌条扦插苗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杉木嫩枝扦插不定根形成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石腊切片法研究杉木嫩枝扦插生根过程,比较了成年树根戏曲明条,树冠上部枝条及其复壮条扦插时不定根形成过程的差异。结果表明:复壮条与根颈萌条生根过程相似,一般不形成明显的愈伤组织,不定根由维管形成层或皮层薄壁细胞分裂而来;用上部侧枝扦插时,穗条基部常形成许多瘤状愈伤组织,不定根难以形成。  相似文献   

4.
毛白杨无性繁殖材料老化与复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白杨以无性繁殖为主,而无性繁殖材料往往存在老化现象,了解繁殖材料的老化复壮规律在生产上有重要意义。以成熟树木200年生和年轻树木30年生雄性毛白杨根萌条为对象,利用已建立起的这2种不同年龄树木的无菌再生体系,测定各年龄树木无性系继代周期、继代过程中芽的增殖和生长及无性系生根率等指标,研究了毛白杨繁殖材料的老化与复壮。结果表明,200年生成熟毛白杨根萌条相比30年生毛白杨根萌条成活率低29%,生长周期延长40d,茎高生长量≥3cm苗的数量降低13%。同时,成熟树木继代3次增殖系数由0.93提升至3.77,茎高生长量≥3cm苗的数量从2.23%增至38.3%,且各代之间的生长指标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年轻树木继代6次,增值系数由3.11提升至6.81,茎高生长量≥3cm苗的数量从26.7%增至51.3%,但各代之间的生长指标差异不显著。因此,毛白杨繁殖材料老化现象的确存在,即便都是选用树木个体发育中最年幼的部分(根萌条),也由于母株年龄不同,其根萌条的老化性也不一,200年生毛白杨根萌条相比30年生毛白杨根萌条幼化性低,通过多次继代培养对不同年龄的树木均有一定程度的复壮作用,但对成熟树木的复壮效果好于年轻树木。  相似文献   

5.
巨尾桉优良无性系组培苗与扦插苗的造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巨尾桉无性系组培苗和扦插苗2种苗木进行造林试验,3年多试验表明,组培苗比扦插苗造林成活率高8.17%-9.07%,经方差分析达显著水平;组培苗造林的各项生长指标、抗风倒(折)能力略高于扦插苗,但两者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吴长铨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5):126-127
通过对杉木苗根系打泥浆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杉木苗根系打泥浆造林,影响幼苗的高生长,主要表现在苗木栽植初期;其次会影响幼树生长新根速度,推迟幼苗生长新根时间,长出新根的时间也相对集中;打浆造林还能提高杉木苗抗干旱天气的能力,提高当年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杉木实生苗植苗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是中国重要的速生丰产型用材树种.实生苗植苗造林成活率高、早期生长快、后期衰老晚,是现在的主要造林方法.从造林时间、苗木规格和根系处理3个方面进行对比试验,得出结论:在1月和2月新芽未萌动前选用良种壮苗,造林前用磷肥给苗木浆根,种植成活率高,长势好.  相似文献   

8.
福建柏扦插育苗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德贤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160-162
本文通过扦插试验,研究在不同季节、生根激素ABT6不同浓度处理和不同采穗母树年龄对福建柏扦插成活率、根条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竹柏不同季节扦插成活率存在极显著差异,以5月份扦插最好,9月份次之,2月份成活率最低;扦插季节对根条数没有明显影响,但其与生根激素的交互作用,对根条数有极显著影响;使用生根激素处理穗条,可以提高扦插的成活率,缩短生根时间,增加根条数。福建柏扦插,应选择年龄较小的树木采条,不宜选择老年树木。  相似文献   

9.
杉木无性系育苗与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杉木促萌采穗圃的建立、无性系苗木的培育、造林等方面介绍了杉木无性系育苗及造林技术,以为提高杉木无性系苗木造林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扦插密度对杉木优良无性系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不同扦插密度下1年生杉木优良无性系‘061’的生根率、苗高、地径、生物量净生长量、苗木质量指数和根系形态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扦插苗的密度效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扦插密度对杉木优良无性系‘061’生根率影响不显著。(2)随着扦插密度的减小,杉木优良无性系‘061’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净生长量均逐渐增大,且苗木质量指数显著提高,以低密度处理(株行距10 cm×12 cm)最大。(3)根系形态分析表明,与高密度处理(株行距6 cm×8 cm)相比,低密度处理可显著促进根系生长,其中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分别是高密度处理的1.49、1.36和1.65倍。因此,杉木优良无性系‘061’的扦插密度以株行距10 cm×12 cm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根际土添加对杉木无菌幼苗生长的影响,为杉木合理的菌根化育苗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选取苗龄4个月的杉木无菌幼苗为材料,移栽至无菌基质土中,在幼苗根系附近分别添加(150 ± 2) g的杉木幼龄林根际土(RS1)、中龄林根际土(RS2)、近熟林根际土(RS3)、成熟林根际土 (RS4)、过熟林根际土(RS5),同时设置对照(CK)处理。添加前测定根际土养分含量、酸碱度、丛枝菌根真菌(AMF)孢子密度,并于移栽后1年测定杉木幼苗根系AMF侵染率、基质土养分含量、酸碱度,测量杉木幼苗形态指标、计算生物量。  结果  表明: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根际土的养分含量、酸碱度、AMF孢子密度有差异,其添加对杉木幼苗根系侵染率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幼苗根系AMF侵染率与所添加林分根际土中AMF孢子密度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侵染率呈现RS5 > RS4 > RS3 > RS1 > RS2 > CK的规律。杉木林分根际土的添加对杉木幼苗地径、苗高、根长、冠幅、基生枝条数、生物量累积等也有促进作用,添加过熟林根际土(RS5)的处理在促进杉木幼苗生长方面优于其他4种根际土。  结论  杉木林分根际土可以作为菌剂添加进行杉木幼苗的菌根化育苗,增加根系菌根侵染率,促进幼苗的高质量生长,这对杉木育苗及菌根真菌在林业上的应用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杉木良种选育和木材合理利用提供依据,以3种类型(无性系苗、实生苗和萌芽苗)的杉木林分生长性状、密度和木材材性为研究对象,进行方差分析、重复力计算和相关性分析,采用布雷金多性状评定法进行排序,最后比较杉木3种类型林分生长性状、密度和木材材性的遗传增益和现实增益。方差分析表明:杉木3种类型林分的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变异系数相差较大(8.94% ~ 70.53%),重复力均较高(91.98% ~ 99.9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木材密度与材质存在着高强度的正相关,而生长性状与密度和材质性状之间存在着中等强度以上的负相关。布雷金多性状评定法发现,以生长性状或综合性状为评定指标时,无性系苗林分得分均排序第一,且遗传增益和现实增益均增益最大。杉木各性状的变异明显受到林分类型的影响,且无性苗林分的性状变异幅度更大,具有良好的选择潜力;林木生长与密度、材质性状间存在中等强度的负相关。通过性状的综合评价和遗传增益分析,发现无性系苗林分明显更为优秀,可作为高产优质的育种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分析机械损伤处理下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无性系萌蘖能力与抗氧化酶活性的相关关系,从酶活性代谢生理角度阐述杉木萌蘖机制,为解决杉木无性系萌蘖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杉木无性系洋020的1年生扦插苗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设置去顶和未去顶处理,0、3、6 cm埋土深度处理,在萌蘖初期、中期、后期分别取样,观测无性系萌蘖状况,通过酶活吸光度方法测定杉木无性系萌蘖过程中枝叶、基部韧皮部、根尖等不同器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随着埋土深度的增加,去顶和未去顶不同埋土深度杉木无性系苗萌蘖能力均呈降低的趋势,且不同埋土深度处理会影响植物的抗氧化酶的活性。随着埋土深度的增加,杉木幼苗枝叶SOD活性呈上升趋势,CAT活性呈下降趋势;埋土6 cm处理有利于增强枝叶及根尖POD的活性。  结论  机械损伤和不同埋土深度对杉木无性萌蘖有一定的影响;同一埋土深度,去顶处理杉木无性系的萌蘖能力高于未去顶处理。不同器官植物抗氧化酶活性是影响杉木无性系机械损伤和不同埋土深度处理萌蘖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图3表3参18  相似文献   

14.
于1984~1987年开展了改造杉木低价值林的试验。对10年生杉木林进行平茬萌芽更新与实生苗造林更新对照试验;对10年生杉木林进行施肥与不施肥对照试验。结果都有明显的增产效益:前者4年生树高增加46%,胸径增加36%,后者单位面积蓄积量增加123%。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是生态学领域的核心问题,关于距离和密度制约对温带森林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影响的报道目前较为缺乏。本研究探讨温带森林是否存在距离或密度制约现象,若存在,土壤病原菌是否是距离或密度制约现象的内在驱动机制。方法本研究基于温室控制试验,选取吉林蛟河阔叶红松林内3个树种,对其幼苗生长进行为期4个月的动态监测,分析不同试验处理(幼苗密度、距成年母体距离和土壤杀菌)对幼苗高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红松、水曲柳和黄檗幼苗在低密度下的高生长显著高于高密度,都表现明显的负密度制约现象。土壤杀菌处理仅能显著提高水曲柳幼苗的高生长,虽然水曲柳和黄檗幼苗高生长在距母体不同距离间存在差异,但并未表现出随离母体距离增加有助于幼苗生长的现象,研究结果不符合距离制约现象。水曲柳和黄檗幼苗根、茎、叶以及总生物量积累仅与幼苗密度显著相关,且在低密度下的根、茎、叶以及总生物量积累显著高于高密度,同样表现出负密度制约现象。而距母体距离和土壤杀菌处理对幼苗根、茎、叶以及总生物量积累均无显著影响。结论该温带森林中存在明显的负密度制约现象,但不存在距离制约现象。本研究认为引起幼苗密度制约性生长的因素是种内竞争,而土壤病原菌作用非常有限,且研究结果不支持距离制约性生长;其次,距离制约证据的缺乏表明,该温带森林中的病原菌并不具有强烈的宿主专一性,对幼苗密度制约性生长起作用的可能是非特异性病原菌。未来还需深入探讨种内、种间竞争和非特异性病原菌对幼苗生长的相对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杉木凋落物对杉木种子萌发及酶活性的化感作用,采用室内培养方法,以杉木种子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浓度的杉木凋落物浸提液处理,进行杉木种子发芽试验,通过对杉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相关酶活性的测定,比较不同杉木凋落物浸提液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低浓度杉木凋落物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以10 g·L-1的浸提液处理的种苗综合指标最好,但随着浓度的增加,杉木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以及幼苗的根长、茎长、叶长和鲜重受到的抑制作用增强,其中根长对杉木凋落物浸提液的反应最敏感;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加,杉木幼苗的SOD活性呈下降趋势,CAT活性和POD活性呈上升趋势,MDA含量整体表现出上升趋势,其中高浓度的MDA含量与对照组差异达显著水平。综合各项指标表明,不同浓度杉木凋落物浸提液对杉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总体上起到低促高抑的作用,且高浓度杉木凋落物浸提液导致杉木幼苗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功能的絮乱,可见随着杉木凋落物浸提液浓度的上升,其对杉木种苗的化感作用也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7.
为说明不同抚育强度对黄土高原南部辽东栎林幼苗更新的影响,本文以黄龙山林区蔡家川林场辽东栎群落为研究对象,未采伐为对照,对经过5年恢复后,皆伐、间伐30%、间伐15%三种抚育强度的辽东栎林地,实生和萌生幼苗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抚育强度后的实生、萌生幼苗数量、幼苗生长状况、林地生态指标均与未采伐林地有差异;经过间伐30%的林地,其幼苗个体平均基径、高度、冠幅、叶面积、土壤养分、水分等指标均有显著增加;间伐15%林地上述指标均有增加;皆伐后的林地相对未采伐林地,萌生苗数量增加,实生苗数量减少,土壤养分、水分等指标降低。间伐与皆伐措施后比较,间伐措施的林地辽东栎实生幼苗数量多,个体发育良好,土壤养分水分相对较高;皆伐措施的辽东栎建群种萌生幼苗数量多,但土壤水分养分下降。未来该地区辽东栎林经营管理中,应以近自然抚育为主,尽量减少对灌草层破坏,完善群落复层结构;间伐强度拟定为30%,尽量间伐劣质木、病虫木,促进群落向异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第1茬林分密度对2茬2年生杉木林生长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建立固定标准地,研究福建南平峡阳林场一片29年生第1茬杉木人工林的林分密度对第2茬杉木林的造林成活率和2年生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茬杉木林分密度与第1茬林分蓄积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最高密度等级(1500株·hm-2以上)的第1茬杉木林在采伐后营造的第2茬杉木林,其造林成活率和2年生的生长量最低.第1茬杉木林较高的林分密度不利于对土壤性质具有改良作用的林下植被的发育,导致林地土壤容重显著增大,引起第2茬杉木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降低,对长期生产力的维持不利,其对地力的影响程度甚至超过立地管理措施.前茬林分密度过大(密度超过1500株·hm-2)可能是杉木连栽地力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杉木无性系苗期选择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通过对杉木无性系生长性状遗传力、性状早晚相关及不同年度苗木生长的稳定性分析 ,探讨了杉木无性系苗期选择的可靠性 .结果表明 ,杉木无性系大多数生长性状的遗传力较高 ,性状早晚相关明显 ,而且大多数无性系在不同年度苗木生长表现较为稳定 ,因此杉木无性系苗期选择具一定可靠性 ,1年生苗木高度可做为杉木无性系苗期选择的主要生长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