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1 危害症状 绿盲蝽以成虫、若虫刺吸棉株汁液为害,可为害棉株的各个部位.顶芽受害枯死,不定芽丛生,变成"多头棉":嫩叶受害后,初呈小黑点,叶片展开后显现破孔;幼蕾受害后往往苞叶张开,先呈黄褐色,继而干枯脱落;幼铃被害后,造成黑心僵瓣.  相似文献   

2.
刘娟娟 《河南农业》2012,(19):16+29
一、危重症状棉盲蝽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棉株顶芽、嫩叶、花蕾及幼龄上的汁液,棉花幼苗期生长点受害形成仅剩两片肥厚子叶的"公"棉花,后期棉花顶心和果枝生长点受害后,腋芽丛生,形成"丛生"式的疯杈多头棉,嫩叶受害后,出现褐色坏死小点,棉叶伸展后,出现很多不规则的大量破孔棉叶,进而影响棉花的光合作用。幼蕾受害后发育不良变成黄褐色,干枯后大量脱落;大蕾和幼铃被害后出现黑色小斑造成畸形,干枯脱落;棉铃受害后,产生黄褐斑或流液,影响正常生长,有的开裂、脱落,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3.
赵震杰 《河南农业》2009,(11):21-21
一、棉花盲蝽蟓的发生规律及危害 (一)棉盲蝽蟓的种类和形态特征棉盲蝽是为害棉花的多种盲蝽的统称,属半翅目。盲蝽科,我国各棉区常见为害棉花的有6种:绿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中黑盲蝽、牧草盲蝽及赣棉盲蝽。在南阳市范围内棉田发生的有4种盲蝽: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中黑盲蝽。  相似文献   

4.
棉盲蝽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盲蝽是指棉田常见的绿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和中黑盲蝽的总称,均属半翅目,盲蝽科。在山东省绿盲蝽年发生3~5代,是棉花蕾铃期的重要害虫。1危害症状棉盲蝽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棉株顶芽、嫩叶、花蕾及幼铃上的汁液。棉花幼苗期生长点受害形成仅剩两片肥  相似文献   

5.
近年,棉盲蝽已成为安阳县棉田的常发性主要害虫,主要种类有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其中,绿盲蝽为优势种,特别是2004、2005年发生严重,给棉花生产造成严重损失。2005年,在安阳县,棉盲蝽于6月上旬迁入棉花田危害,至9月中旬,危害期达110d,棉盲蝽以成、若虫刺吸植株汁液,造成破头破叶、枝叶丛生,蕾铃大量脱落,棉花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抗虫棉种植面积的连年扩大,棉田用药次数及用药量减少,致使棉盲蝽的发生与为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据笔者2000~2001年调查,平均百株虫量达20~30头,最高达65头,棉花平均百株受害率57%,叶片平均受害率82%,蕾铃脱落中有50%~60%是由棉盲蝽造成的,造成叶片破碎、破头疯大量发生,严重影响叶片的功能和蕾铃的形成,使棉花产量下降,品质降低,极大影响棉农的经济收入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采用对当日花挂牌跟踪的方式,系统分析了江苏沿海棉区棉盲蝽对B t棉幼铃的危害特点与脱落因素。结果表明,在当地棉花最佳结铃期内,因棉盲蝽危害所造成的脱落幼铃占脱落幼铃总数近1/4,为其他虫害之和的10多倍;与非虫害因素相反,棉盲蝽等害虫所形成的幼铃脱落自7月下旬起由前向后渐次加重;以棉盲蝽对幼铃的危害程度比较,株上铃的铃害率和单铃剌孔数分别比落地铃低19.54%和35.37%,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从不同长势B t棉已落地幼铃的脱落因素看,其总脱落率、棉盲蝽危害率和其他虫害率均表现为一类田>二类田>三类田,其中落地幼铃其他虫害率在三类棉田间的差异达显著至极显著水平;非虫害因素不仅幼铃脱落的比例由前向后逐渐下降,而且脱落率也显示出三类田>二类田>一类田的反向特征。  相似文献   

8.
以转Bt基因棉苏抗310及其轮回亲本泗棉3号为材料,研究转Bt基因棉绿盲蝽发生危害特点及棉相关生理代谢特征。结果表明:绿盲蝽在转Bt基因棉苏抗310上危害程度重于常规棉泗棉3号,且苏抗310缺氮处理轻于苏抗310适氮处理,顶芽和幼蕾的可溶性糖含量与绿盲蝽的危害程度趋势呈正相关,与缩合单宁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呈负相关,说明转Bt基因棉顶芽和幼蕾的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缩合单宁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降低,对绿盲蝽发生和发育有利,这可能是转Bt基因棉绿盲蝽危害程度加重的重要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9.
沿江棉区棉花盲蝽蟓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棉蝽蟓的种类和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及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分析了盲蝽蟓发生加重的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抗虫棉棉盲蝽的发生规律及种群数量动态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05~2008年采用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造成转基因抗虫棉"破头疯"现象的棉盲蝽的主要发生规律及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绿棉盲蝽是造成抗虫棉"破头疯"和"破叶疯"的主要种群,在棉田发生高峰期为7月9日至9月19日;其它棉盲蝽种群数量较少,在棉田发生高峰为6月上旬至7月下旬。  相似文献   

11.
棉盲蝽蟓逐步成为棉田主要害虫。通过网捕法、灯诱法、田间调查法三者结合并互为验证的方法,开展潜江地区棉田盲蝽发生规律研究,为预测预报及防治指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棉盲蝽又叫棉花盲蝽象,俗称“小臭虫”,其种类很多,我国棉区已发现17种,主要的有绿盲蝽、苜蓿盲  相似文献   

13.
绿盲蝽是棉花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南皮县棉田每年都有发生。该虫是一种多食性害虫,除为窖棉花外,还可以为害枣树、苹果、李子、杏树、玉米、红薯、牧草、豆类、西瓜等100多种植物。它主要以成、若虫刺吸棉花的顶心、嫩叶、花、蕾及幼铃,棉花顶心被害后,形成多头棉,丛生疯长;嫩叶被害后形成破叶,俗称“破叶疯”;花蕾及幼铃被害易脱落,对棉花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来,随着平乡县枣树面积的不断增加,绿盲蝽象成为枣树上的主要害虫,现将防治绿盲蝽象的方法总结如下,供广大枣农参考。1、危害特点绿盲蝽象以若虫和成虫刺吸枣树的幼芽、嫩叶、花蕾及幼果,被害叶芽先呈现失绿斑点,随着叶片的伸展,小点逐渐变为不规则的孔洞,俗称“破叶疯”“破天窗”;花蕾受害后,停止发育,枯死脱落,重者几乎全部脱落;幼果受害后,  相似文献   

15.
棉盲蝽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盲蝽又叫棉花盲蝽象,俗称"小臭虫",属半翅目盲蝽科,其种类很多,我国棉区已发现17种,山东记载有11种,主要有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和中黑盲蝽等4种.一般6月份迁入棉田,以成虫和若虫危害棉花嫩头、嫩叶、花蕾和幼铃,白天躲在杂草上或土缝中,傍晚取食为害,不易被人发现.近年来棉盲蝽在各地呈多发趋势,受害后棉花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抗虫棉种植面积的连年扩大,棉田用药次数及用药量减少,致使棉盲蝽的发生与为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据笔者2000~2001年调查,百株虫量达20~30头,最高达65头,棉花平均百株受害率57%,叶片平均受害率82%,脱落蕾铃中有50%~60%是由棉盲蝽造成的。棉盲蝽的为害严重影响叶片的功能和蕾铃的形成,使棉花产量下降,品质降低,极大地影响棉农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7.
盲蝽象是棉花上的主要害虫,对棉花的蕾及幼铃危害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常规有机磷药剂因长期、单一使用,其防效显著下降.通过两年研究试验,明确了锐劲特是防治棉盲蝽的理想药剂,适期用药一次,治虫和护蕾效果可达95%,比常规有机磷类及其混配药剂防效高一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黄光灯矩阵灯光防治棉田盲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矩阵黄光灯诱杀到6种盲蝽,诱杀效果高于原色灯对照2.86倍,提升黄光单灯诱杀效果2.70倍;与原色灯相比,棉盲蝽发生时间减少50%,虫口量减少4头/百株,棉幼蕾被害率减少0.75倍,与农药常规防治相比,棉盲蝽发生时间减少25%,虫口量减少4头/百株,棉幼蕾被害率减少0.41倍,表明矩阵黄色光具棉盲蝽防治专用性特点和避免误杀其他有益昆虫优势。  相似文献   

19.
姬凤琴 《河南农业》2008,(23):23-23
一、症状棉盲蝽对棉花的危害时间很长,从幼苗一直到吐絮期,危害期长达3个月,以棉花花铃期第3代棉盲椿危害最为严重。棉盲蝽以成虫、若虫的刺吸式口器刺入棉株嫩头、嫩叶、花蕾、幼铃,吮吸棉株营养液,造成蕾铃大量脱落、破头、破叶和枝叶丛生等。在棉花各生育期中,受害后的表现也不同,  相似文献   

20.
铷(Rb)标记棉盲蝽及其向棉田扩散为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在网室试验研究证实,用硝酸铷2000-4000ppm喷洒寄主标记棉盲蝽,方法简便、结果可靠。1991年分别在河南太康县和南阳市用2000ppm的硫酸铷喷洒棉盲蝽集中越冬区域(200m#+2)大量标记棉盲蝽。结果表明,从铷处理区扩散到棉田的铷标成虫占80%以上,其扩散高峰在5月下旬。对野生寄主区在成虫羽化前进行耕翻处理,附近棉田受害率仅6.8%,未处理区的棉花受害率达33.9%-36%,处理效果为80%左右,该研究结果为棉盲蝽的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