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土地利用/覆盖遥感分类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遥感技术已成为土地利用/覆盖信息来源的重要手段,分类方法在其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方法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分类的精度。本文阐述了不同类型遥感资料的性质及应用范围,并在综合分析研究当前主要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基础上,对常规的统计分类方法、人工智能分类方法、针对实际情况的分类方法及其它较新的分类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淮北市城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andsat卫星的2景TM遥感影像和1景Quickbird遥感影像监测和分析淮北市城区1987~2005年共18年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和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并探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淮北市城市环境变化研究和城市规划及城市化前景展望提供理论及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淮北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淮北市城区在1987~2005年18年间土地利用发生了很大变化,建设用地和林地始终处于优势地位,土地利用类型稳定区域面积为12.15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29.94%,18年间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70.06%,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面积比平均每年为3.89%,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1.84%.  相似文献   

3.
以正在高速发展的扬州市为例,利用不同时相的TM数据、CBERS-02的CCD数据和中国资源卫星二号星的全色数据,研究了城市主要地物信息快速准确提取的原理和方法,采用土壤调节植被指数(ISAV)与其它波段组合的方法对城市绿地信息进行提取;利用非监督分类法提取城市硬质建筑表面信息,决策树分类法提取城市水体信息,多重滤波处理对线性地物提取方面的优势提取道路信息。完成主要地物信息的提取后,对各项提取指标进行动态变化识别及分析,并结合扬州市社会经济指标寻求城市扩展的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4.
洪湖湿地属于典型的内陆亚热带湿地类型,在蓄洪调洪、渔业、灌溉、航运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长江中下游的湖泊湿地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近年来,随着自然生活环境的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洪湖湿地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利用2005、2010年的Landsat7 ETM+以及2015、2018年的Landsat8...  相似文献   

5.
利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1999年与2007年两期TM影像数据,并结合当地土地部门的统计材料,对该地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进行研究,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前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客观评价安定区退耕前后的生态环境动态走势.结果表明:耕地面积由1999年占总面积的20.24%降低到2007年占总面积的9.76%,林地面积由22.45%提高到38.86%;农田的主要转化类型为林地和草地,林地的主要转化类型为草地,草地的主要转化类型由低覆盖型向高覆盖型转变.此研究初步实现了对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动态监测,旨在为黄土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调查及动态监测提供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分类方法,将遥感影象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与常规最大似然法的分类结果相比较表明基于知识的分类方法更加精确,为动态监测土地资源利用及环境变化情况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分析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研究巳成为研究全球环境变化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从数据来源,指标提取,分析方法三个方面,分析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对新疆孔雀河流域1973年(MSS)、1990年(TM)、1999年(ETM)3个时期遥感数据进行解译的基础上,得到了研究区3个时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的基础数据。根据这些数据,进行了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构成比重、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以及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973~1999年间,研究区内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结构的重心,由草地、林地、盐碱地,转向草地、耕地、盐碱地,草地始终是研究区内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革地面积大幅度增加,林地、水域、盐碱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戈壁、沼泽面积减少幅度相对较小,沙地、裸岩石砾地的面积基本不变;区内各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变化及其相互转化程度非常剧烈;区内土地利用程度逐年提高,土地的开发利用处于发展期。  相似文献   

9.
基于知识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分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分类方法,将遥感影象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与常规最大似然法的分类结果相比较表明基于知识的分类方法更加精确,为动态监测土地资源利用及环境变化情况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分类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遥感技术已成为获取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的重要手段,本文在综合分析研究当前主要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基础上,将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归纳为:常规的统计分类方法、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基于GIS的分类方法、基于专家知识和地学知识的分类方法及针对实际情况的分类方法,本文对各种方法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科学院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平台土地利用/覆被专题数据库的建设为背景,总结了国家尺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涉及的主要遥感监测技术和方法,包括基于遥感监测的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遥感信息源、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信息提取方法、土地利用分类1 km栅格成分数据构建技术以及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汇总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家尺度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专题空间数据库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基于遥感在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遥感技术的发展以及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遥感信息的获取和应用,为我国土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方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072-8074
利用遥感技术对淮北市城区(相山建成区)18年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并重点分析1987~2000年淮北市城市建设用地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的研究中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集成及其应用,LUCC研究中的RS与GIS集成的方式与技术途径、以及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动态变化监测研究、驱动力研究、模拟研究中RS与GIS集成应用实例。并讨论了RS与GIS在LUCC中应用、集成的问题和LUCC研究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以1995、2000年两期的遥感数据和其他GIS数据、专题图等为基础,利用交互式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分类的方法,对张家口洋河流域5年来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进行了解译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土地利用覆被、遥感影像信息等相关概念,概述了目前在影像信息计算机提取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人工神经网络,小波分析,模糊逻辑分类,基于知识库的专家系统,基于"3S"集成系统的分类。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88和2006 年TM 遥感影像在ENVI4.5中进行了解译分类、空间分析, 在ArcGIS 9.1中输出了中山市两期土地利用/覆被分类图。结果表明,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和数量来看,近18年来,中山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趋于均匀化,农业生产结构趋于多样化;在空间上,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集中在3个地区,靠近与佛山和江门接壤的西北部地区、中山城区周边地区、靠近珠海市区的南部地区;基塘用地的几何中心也从原来的西北部逐渐朝东南移动;从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和速度来看,中山市建设用地的增加速度最快,耕地的减少速度最快,林地和草地的变化率最小。  相似文献   

18.
基于TM遥感数据和林业二调数据,对云南省宜良县北古城镇进行土地监测和土地利用分类,利用ArcGIS和ENVI软件对原始影像数据进行裁剪,运用支持向量机(SVM)监督分类方法,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农地、建筑用地、水域、针叶林、裸地6个类别,并且达到一定的分类精度,以图像的形式直观地展示研究区的土地覆盖类型,并以林业二调数据为ROI(感兴趣区域)来验证分类精度。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研究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生态结构的变化,并提出了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9.
徐春迪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365-7367
利用1988年9月、2000年5月、2004年6月3个时期的陆地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对宝鸡市金渭2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分析。选取了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指数4个模型以及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利用RS和GIS信息处理技术,对宝鸡市金渭2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总体趋势和基本特征是:耕地面积迅速减少,园地面积迅速增加,同时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林地呈现减少趋势,而未利用地有增加趋势,水域面积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0.
采用1994、2001、2008年TM影像作为数据源,运用决策树分类和最小距离分类法,对徐州市城区进行土地利用分类,根据获得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图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徐州市城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决策树法的分类精度要高于最小距离分类法;(2)1994-2001年,耕地迅速减少,变化去向主要是建筑用地,而建筑用地急速增加,主要变化来源是耕地和未利用地;(3)2001-2008年间,耕地继续减少,建筑用地增加,但速度明显放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