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骅  安裕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340-11344
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析评价,是生态功能区划中的两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根据贵州省特殊生态环境应用GIS技术对贵州省毕节地区的土壤侵蚀敏感性、石漠化敏感性及酸雨敏感性进行分级评价,然后进行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根据Costan-za提出的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估价方法将毕节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作初步经济估算。  相似文献   

2.
北京“两带”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生态涵养发展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五个区县,这个区域横跨"两带",是北京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保证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其主要任务是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引导人口相对集聚,引导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成为首都坚实的生态屏障和市民休闲游憩的理想空间。本文主要论述了四个方面:"两带"地区的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农业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监测体系与生态服务价值、北京市公共支付模式生态补偿机制与市场交易模式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3.
朱家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939-6940
依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分析库区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等生态限制因子对重庆三峡库区新农村建设影响的基础上,针对性地从生态环境角度提出该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滕耀华  易武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286-10288
以邵阳县2001和2009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模型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从动态变化来看,建设用地变化最为突出,其他类型变动较小;从利用程度上看,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不明显。林地生态服务价值呈增加趋势,而其他地类生态服务价值呈减少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缺乏弹性。结合研究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特殊性等,分析认为人口数量变化、退耕退林退草工程及经济发展是导致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实现“保护水源”和“发展经济”是密云库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探寻库区可行的生态经济模式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根据北京的发展规划、密云的过去的发展经历、目前实际情况以及发展目标,把适宜密云库区的生态经济模式构想为“一圈四带三循环”模式,即实现水库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圈层;建立生态保育带、观光旅游带、特色产业带、加工增值带;构建带内外的物质、能量和经济循环模式,使库区内外达到合理的能量等级。并就模式运行的关键技术(绿色技术与蓝色技术)与战略对策(政府管理与生态补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而划定生态红线对遏制生态环境退化、加强区域生态保护和维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借助空间技术方法,选取高程、坡度、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度和水体5个指标评价区域生态敏感性;并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出发,将研究区分为9类生态系统类型,选取11个指标衡量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后根据生态敏感性结果和生态服务价值结果共同划定土地生态红线。结果表明,江津区土地生态红线面积为1 091.30 km~2,占江津区总面积的33.9%。土地生态红线的划定可为三峡库区县域生态保护提供一定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陕西省榆林市生态脆弱区生态敏感性和安全格局,为该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生态脆弱区榆林市为研究对象,选取水资源、地质灾害、土壤侵蚀、生境和荒漠化5个生态因子,在单因子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综合敏感性分析构建榆林生态安全格局。[结果]土壤侵蚀和地质灾害是影响榆林市生态安全最敏感的因子,中度敏感和高度敏感区面积占有较大比例。生态安全底线、满意和理想区面积比分别为25.69%、41.95%和32.36%。受自然条件和用地现状影响,榆林市生态安全格局地域差异明显,底线区位于白于山、中-南部土壤侵蚀、地灾频发和黄河沿岸地区,满意区位于定边县中部、横山-榆阳中部和神木-府谷北部,理想区主要为古长城以北的风沙区。[结论]榆林市生态敏感性主要以中度敏感为主,其中土壤侵蚀和地质灾害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不同国土空间转换类型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程度的差异性,以黄河下游地区167个县区为研究单元,利用1990、2000、2010年和2018年四期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数据,在对国土空间进行分类识别的基础上,分析黄河下游地区国土空间时空变化特征,利用优化的交叉敏感性系数模型探讨国土空间动态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并划分敏感性分区。结果表明:1990—2018年黄河下游地区国土空间转换幅度较为剧烈,生产空间整体收缩,生活空间显著扩张70.56万hm2,生态空间减少29.3万hm2;生态服务价值总量不断增加,共增加206.70亿元,地均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幅度较小;交叉敏感性系数较高的是工矿生产空间与水域生态空间、水域生态空间与城镇生活空间,其他生态空间与农村生活空间、城镇生活空间的转换缺乏敏感性;不同转换的交叉敏感性分区在布局上存在差别,农业生产空间和水域生态空间转换的高敏感区集中在周口市和商丘市,农业生产空间和城镇生活空间转换的中、高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泰沂山脉沿线、黄淮平原腹地。研究表明:优化的交叉敏感性系数模型用系数的正值和负值表示不同转换类型对生态服务价值的促进和抑制效果,较为清晰地反映了不同国土空间类型之间的净转换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
以徐州市为研究区,探讨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为目的,根据2003—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结合敏感性分析方法对研究区10年间的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3年,水域面积增加幅度较大,增加了8.814万hm2,建设用地增加幅度仅次于水域,增加了7.194万hm2;生态服务价值从2003年的230.2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16.10亿元,但2009年后开始持续下降,该变化主要受到生态服务价值系数较高的水域面积变化的影响;2009以前,生态服务价值变化与GDP、人口、城市化率、第三产业比重呈正相关关系,2009年以后呈负相关关系,主要原因是2009年以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损耗生态服务价值为代价。建议今后应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逐步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湖北省1996-2008年为时间切入点,分别对以DMSP/OLS夜间灯光指数所体现的城镇化强度和以生态服务价值为代表的生态效益的时空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城镇化发展及生态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在研究期间,湖北省城镇化强度经历了从最初较为分散的形态,演变为以武汉城市圈为中心的高值区集聚分布的状态,增长程度整体上由东至西依次递减;东部地区以武汉市为最高极,以圈状形态依次向外逐级减弱,西部地区除各地级市所在区域外,均呈现普遍低增长的态势。2生态服务价值方面,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基本形态,生态服务价值减少的区域主要集中于中部江汉平原和鄂北襄阳盆地地区,以各地级市及其周边县市区所在地最为严重;增加较为明显的区域则主要集中于鄂西秦巴、武陵山区以及鄂东幕阜山及武汉城市圈周边长江沿岸地区。3通过相关性分析说明,城镇化的推进与生态服务价值并非相互制约。从总体上看,城镇化的高强度和生态服务价值的低下在不同时期确实成正比,但城镇化强度的大幅增长并非会同样导致相同程度的生态服务价值的损失。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即城镇化的推进并不一定一直会对生态服务价值产生破坏,当城镇化发展所创造的大量社会财富能够反补于生态环境时,两者之间可以实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潮河发源于承德市,位于密云水库上游。密云水库从1963年起就开始为密云水库供水,每年注入北京密云水库的水量约占密云水库年入库水总量的50%以上,因此,承德境内潮河的径流量直接影响密云水库的蓄水量,从而影响首都人民的用水。笔者对潮河1956~2002年的天然年径流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的北京密云水库生态价值评估(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回顾了条件价值评估法在国内的一些主要应用研究,以密云水库保护为例,估计出密云水库的生态价值,结果表明,从WTP数据分布来看,城八区居民人均支付意愿为100~500元/年;描述统计的结果则给出了平均值333.09元/年,中位值100元/年和Spike修正均值291.05元/年3个标准。  相似文献   

13.
密云水库水质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密云水库的污染物主要来自水土流失、畜禽与水产养殖废弃物、居民点生活垃圾与污水、化肥流失、网箱养鱼的残饵与粪便、水库沉积物的释放等。总氮、总磷等无机污染物质主要来自潮河流域,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等有机污染物主要来自白河流域,污染负荷主要来自汛期。1980-2002年,密云水库的总氮浓度偏高,总磷浓度较低。总氮、化学需氧量、叶绿素具有随年代而增加的趋势。溶解氧和透明度比较高,细菌、大肠杆菌、微囊藻毒素水平较低。20世纪90年代以前,密云水库的水质属于中营养状况,90年代以后总氮水平、TSICOD等指标达到或接近富营养化标准。2002年首次暴发大面积蓝藻水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西太公鱼的遗传多样性。[方法]使用水平式淀粉凝胶电泳法,对于桥水库、密云水库、日本青森县和日本北海道4个群体的西太公鱼进行了AAT、α-GPD、GPI、LDH、MDH、ME和PGM 7种同工酶的电泳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0个基因座位,其中有变异的基因座位分别是于桥公鱼中的LDH-2*和PGM*、密云公鱼中的α-GPD*和PGM*、青森公鱼和北海道公鱼中的PGM*。于桥水库、密云水库、日本青森县和北海道西太公鱼4个群体的多态基因座位比例分别为0.20、0.20、0.10和0.10,平均杂合度的预期值(He)分别为0.007 3、0.012 0、0.015 3和0.006 4。[结论]与其他鱼类相比,西太公鱼是一个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物种。  相似文献   

15.
生态补偿作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工具之一,作为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以密云水库上游地区、潮河水系发源地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为研究区,结合实地调研和相关统计资料,选取县域经济发展、退耕还林工程、稻改旱工程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健全完善当前生态补偿的机制,以期对流域上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北京密云水库及入库径流水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对北京密云水库和森林植被影响下不同水源的水化学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密云水库河川径流中的化学元素含量不仅与降水化学组成有关,而且受该地区的土壤、植被及人为因素影响较大.2003—2005年密云水库水质富营养化比1987年加剧,其中白河对密云水库中化学元素入库负荷贡献最大,达到密云水库水体对应数值的46.20%;潮河其次,为30.02%;白马关河仅为4.97%.潮河和白河河水的N、P含量大于白马关河和安达木河,而K含量正好相反,这种含量差异主要是由于各流域土地利用及施肥等情况不同而造成的.密云水库流域的水源涵养林对大气降水、农田径流的水质净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水源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染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冯庆  王晓燕  王连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681-11685
[目的]考察农村生活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排放特征。[方法]以密云水库为例,通过调查与监测的方法,探讨了密云水库流域部分村庄生活污染的产生与排放特征。[结果]农村生活污水年均排放量为21.59L,人均年排放量为0.29k。研究区农村用水浪费严重,垃圾收集处理率低,人粪尿虽大部分回收利用但流失量仍较高:生活污水污染物人均年排放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分别为0.35、0.04和3.33kg;人粪尿污染物直接向环境中的人均年流失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分别为1.04、0.18和0.67kg;生活垃圾中污染物潜在人均年流失总氮和总磷分别为1.69和0.58kg。生活垃圾与人粪尿对环境有较大的潜在危害。[结论]该研究明确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人粪尿是农村生活污染的三大来源。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安全理论和研究方法,运用P-S-R指标体系模型,从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状态和生态环境响应3个方面建立了南平市高坪竹海生态旅游区的生态安全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该体系对研究区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南平市高坪竹海生态旅游区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0.7002,属于比较安全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科学评价乡村旅游用地竞争力并识别其障碍因素是优化乡村旅游产业布局的前提和基础。以北京市密云区为例,从资源禀赋特征、区域生态环境和旅游开发条件3个维度选择13项指标,构建了基于神经网络法的旅游用地竞争力评价模型,以揭示密云区乡村旅游用地竞争力的格局。引入障碍因素诊断模型,分析主要乡村旅游用地竞争力类型的限制因素。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用地低竞争力类以组团状形式,在密云区东南部和密云水库东北集中连片分布;中竞争力类沿“潮河轴带”“白河轴带”“安达木河轴带”和北部山区带状分布;高竞争力类以点状形式,涵盖张家坟村、司马台村、贾峪村、河北村、石城村、圣水头村、石马峪村和龙潭沟村。(2)以中竞争力类区域为例,基于主要障碍因素,将其划分为资源、环境和开发障碍型,并分别提出优化对策。研究成果可为乡村产业用地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降水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密云水库入库泥沙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50年来,随着流域降水量减少,以及修建水利水保工程、引水等人类活动的增加,密云水库的入库泥沙量呈显著减少趋势。为了揭示密云水库流域的水土流失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对减少密云水库入库泥沙的实际作用,基于降水—产沙统计模型,定量评估了降水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密云水库入库泥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66—1979年、1980—1989年、1990—1999年、2000—2005年,水利水保工程措施的减沙作用非常显著,减沙贡献率分别为89.45%、78.86%、86.90%和64.36%;降水变化的减沙贡献率分别为10.55%、21.14%、13.10%和35.64%。以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为中心的生态建设对防治密云水库流域的水土流失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