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本试验分析了两种家鸭(建昌鸭和北京鸭)和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的核型及G带带型。结果表明,三种鸭的核型相似。染色体数目2n=80(♂、♀)染色体基本臂数为86(♂)或85(♀)。性染色体为ZZ(♂)/ZW(♀)型。1号和2号染色体分别属亚中部(sm)和中部(m)着丝粒染色体。Z染色体(4号)属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具有明显的短臂。W染色体(大小相当于7-9号)和其余常染色体均属端着丝粒染色体。三种鸭的染色体G带带型显示出很大的同源性。本试验结果从核分类学角度说明了,在起源上家鸭与绿头鸭的亲缘关系密切,绿头鸭很可能是家鸭的祖先。  相似文献   

2.
玉米及其近缘种大刍草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玉蜀黍属现今分类的所有大刍草种和玉米进行染色体核型比较研究,为揭示其进化趋势与种间亲缘关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根尖压片法确定玉米和大刍草的染色体数目,并对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玉蜀黍属内各个种及亚种染色体数目除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为 2n=4x=40 外,其余种 (亚种) 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20.玉蜀黍属内亚属问以及亚属内物种问染色体核型结构差异较小,各个种及亚种染色体均由中部着丝点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随体全部位于短臂上;除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具2对随体外,其余种(亚种)均具 1 对随体,其中,玉米的随体位于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上,大刍草的随体均位于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上.核型分类上,繁茂亚属的4个种均为2A型,玉蜀黍亚属主要属于2B型.[结论]细胞学证据表明,玉蜀黍属除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染色体数目为2n=40,其余种(亚种)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0,玉米和大刍草作为同属的物种,染色体核型结构差异较小;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不是由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加倍演化而来,它们是2个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3.
中国苹果属(Malus)植物的核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去壁低渗法对原产于我国的苹果属31个种类(包括19个种)以及近缘属——梨属中川梨进行核型的初步研究。表明:除昭觉红花(Malus sp.)外,全部核型均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组成,其染色体长度均属小染色体范畴。此外,还对上述种类核型的进化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7种金光菊属植物为材料,通过核型分析来探究其染色体特性、亲缘关系及进化程度.【方法】通过常规压片法对植物根尖进行处理,并对7种金光菊进行聚类分析.【结果】7个金光菊品种中除了秋色和滔滔金黄为四倍体(2n=4x=76),其他均为二倍体(2n=2x=38).染色体条数为38和76条.染色体基数x=19.均未发现随体染色体.染色体种类由中部(m)和近中部(sm)组成.金光菊品种滔滔乡村的核型类型为"1A"型、小马黄色、小马橙色和秋色为"2A"型.小马橙色、滔滔柠檬黄和滔滔金黄为"2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7.34%~62.41%.【结论】滔滔柠檬黄是7种植物中进化较高级的植物,小马红黄双色是7种植物中最原始,进化程度最低的植物.当遗传距离为5时,金光菊的7个品种被聚为4类.  相似文献   

5.
壳斗科格氏栲和栲树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次报道了壳斗科栲属格氏栲Castanopsis Kawakamii Hayata和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 Franch的核型分析结果。研究结果发现格氏栲和栲树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组成。二者核型类型均为2B型,格氏栲核型公式为2n=24=18m+2m_(sa(?))+4Sm;栲树核型公式为2n=24=18m+5Sm+1Sm_(sat),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大豆3个种的核型分析,结果表明:(1)大豆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40;(2)3个种都只有1对位于最长染色体上的随体,而且随体染色体形态相近,都是近中部或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3)种间染色体长度及着丝粒位置呈规律性变化;(4)野生大豆的核型较不对称,其次为半野生大豆,而栽培大豆核型比较对称.  相似文献   

7.
采用常规压片法进行穿心莲染色体制片方法及其染色体数量和核型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08:00—8:30取材较佳,以0.10%秋水仙素溶液作为预处理液,预处理2 h,在1.0 mol/L盐酸溶液中于60℃恒温解离8 min,低渗15 min后,卡宝品红溶液染色25 min压片镜检,所得穿心莲染色体制片效果良好。穿心莲体细胞染色体数量为2n=2x=48。首次报道了穿心莲核型公式为2n=2x=48=14m+22sm+12st,其中中部染色体(m)为7对,近中部着色点染色体(sm)为11对,近端部着色点染色体(st)为6对,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7.61%,核型属3B型。  相似文献   

8.
为了准确了解中国沙棘雌雄株染色体核型特征,对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subsp.sinesis)雌雄株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沙棘第4、5、7号染色体在雌株中属于M型染色体,在雄株中属于m型染色体,第1、39、号染色体在雌株中属于m型染色体,在雄株中属于M型染色体;雌雄株均有24条染色体,染色体均属于正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和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2种,染色体核型公式同为:2n=24=14M+10m;染色体核型属于1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4%,在进化上属于较原始种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疆两种蓝刺头植物的核型差异。【方法】应用改进的染色体制片方法研究新疆两种蓝刺头植物的核型。【结果】天山蓝刺头的细胞染色体数为2 n=30,其中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为16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为14对,在第5,6对染色体长臂上带有随体,核型为2 A型,核型公式为2 n=2 x=30=16 m+14 sm(4 SAT)。硬叶蓝刺头的细胞染色体数为2 n=28,其中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为22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为6对,在第2对染色体长臂上带有随体,核型为2 A型,核型公式为2 n=2 x=28=22m(2SAT)+6 sm。【结论】两种蓝刺头染色体数目不同,随体存在与否及数目亦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野生大燕麦Avena·magna和砂燕麦Avena.Strigosa,是燕麦属Avena中染色体数目呈不同倍数的种。我们对这两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进行了观察研究。 Avena·magna是四倍体2n=4X=28,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4X=28=16m 12sm(SAT),核型类型为2A;Avena.Strigosa是二倍体2n=2X=14,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4=10m 4Sm(SAT),核型类型为2A。我国对燕麦属的杂交育种工作早已广泛展开,与广泛应用的杂交育种实践相比,整个燕麦属的细胞学研究是十分薄弱的。为了给广大燕麦育种工作者提供细胞学的基础资料,我们曾对Avena属的nuda以蒙燕7312为材料,做过核型分析(详见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88年第二期)。现对Avena·magna和Avena·Strigosa进行了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的观察研究,其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利用小麦-黑麦的7个附加系为材料,研究了黑麦染色体对籽粒淀粉粒的形成和胚乳细胞数目多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黑麦染色体对淀粉粒的形成有不同的影响,其中4R、6R、7R上可能携载有籽粒皱缩的基因,导致籽粒的不饱满特性。同时不同的黑麦染色体对胚乳细胞分裂持续期和胚乳细胞数的影响也有差异,其中1R和3R可缩短,2R、5R和7R可适当延长胚乳细胞分裂持续期,6R和1R能增加,2R和7R能降低最大胚乳细胞数;各黑麦染色体以不同的方式影响胚乳细胞发育,阻碍淀粉的积累;利用黑麦染色体种质改良小麦,增加其库容能力,关键在授粉后21d内胚乳的形成和发育。  相似文献   

12.
对四川产的4种贝母进行了核型研究,米贝母FritillariadavidiiFranch,核型公式为2n=2x=24=2m+2sm+10st+10t,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2L十2M2十7M1+2s核型为2B型,瓦布贝母FritillariawabuensisS.Y.TangetS.C.Yueh,核型公式为2n=2x=24=2m+2sm(SAT)+20t,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4L+6M2+12M1+2S,核型为2B型;浓度贝母FritillariamelleaS.Y.TangetS.C.Yueh,核型公式为2n=2x=24=2m+2sm+20t,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4L+8M2+10M1+2S,核型为3A型;槽鳞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aHsiaoetK.Csiavar.sulcisquamosa(S.Y.TangetS.C.Yueh)HsiaoetS.C.Yu,核型公式为2n=2X=24=2X(SAT)+2sm+10t,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4L+4M2+14M1+2S,核型为3B型。该4种贝母核型较一致,但各种之间在次缢痕、随体、B染色体的数目?  相似文献   

13.
小麦穗粒数的染色体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穗粒数少的多少穗品系“10阿”为被测材料,“中国春”和“阿勃”两套单体系列为测验系,对穗粒数的染色体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被测材料穗粒数少系受6A、1B、4B、6B、2D,4D和4A或5A染色体上的不完全显性基因所控制。其中,1B和2D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强效,其余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弱效。据前人研究和本试验结果分析认为,被测系的1B、6B和4D染色体上可能具有控制穗粒数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14.
小麦新品种川麦104的遗传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解析突破性高产小麦新品种川麦104的遗传构成,探讨双亲川麦42和川农16对其高产特性的贡献。【方法】利用已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上的176个SSR和683个DArT标记对川麦104及其亲本进行分析,了解川麦104的遗传构成;根据已定位到的产量性状QTL,分析来源于双亲的染色体区段对川麦104产量相关性状的贡献。【结果】在川麦104的双亲具有差异的859个多态位点中(22个位点缺失),有522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来源于川麦42,315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来源于川农16;川麦104更多地继承了川麦42的遗传成分(60.8%);川麦104中来源于双亲的遗传位点在A、B和D基因组分布不同,来源于川麦42的等位位点在A、B和D基因组所占比例分别为55.00%、60.20%和67.27%;川麦104中来源于双亲的等位位点在21条染色体上的分布也不同,来源于川麦42的等位位点主要分布于3A、5A、7A、1B、5B、7B、3D、4D、5D和7D染色体上,来源于川农16的等位位点主要分布于4A、3B、4B、6B、1D、2D和6D染色体上。川麦104来源于双亲的染色体区段(遗传距离大于5 cM)共68个,总长度为3 089.6 cM;来源于川麦42和川农16的染色体区段分别为36和32个,来源于川麦42的染色体区段主要分布在3D、5D、7A、7B和7D染色体上,来源于川农16的染色体区段主要分布在3B、4B和6D染色体上;在A和D基因组川麦104来源于川麦42的染色体区段比川农16的多,B基因组中来源于川农16的染色体区段比川麦42的多。在1B、1D、2B、4A、4D、5A、5B、5D和7A染色体上,9个来源于川麦42的染色体区段以及5个来源于川农16的染色体区段富集了与产量性状相关的QTL,其中,在1BS和4A染色体上来源于川麦42的染色体区段携带增加穗粒数的QTL等位位点;在1D、2B和4A染色体上来源于川农16的染色体区段携带增加单位面积穗数的QTL等位位点;5B染色体上来源于川麦42的染色体区段和4A、4D染色体上来源于川农16的染色体区段均携带增加千粒重的QTL等位位点,这些QTL的聚合对川麦104的产量三因素有增效作用。【结论】小麦新品种川麦104的高穗粒数特性来源于川麦42,多穗数特性来源于川农16,其千粒重特性双亲均有贡献,表明双亲的正效产量性状QTL重组是川麦104的高产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野生二粒小麦是现代栽培小麦的祖先种,含有极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利用来自以色列Gitit的野生二粒小麦G18-16与来自欧洲的硬粒小麦栽培品种Langdon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F6代152个家系,进行了抽穗期、单株有效穗数、穗粒数、穗长、芒长等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分析,发现全部家系在5个性状上表现出宽广的遗传差异。14个穗部性状加性QTL被定位,LOD值为1.9~13.4,贡献率为7.3%~54.2%。控制抽穗期的QTL共3个,定位在3A(2个)和7B上;在2A(2个)和5A上共找到3个控制穗粒数的QTL;在5B上找到2个控制单株有效穗数的QTL;控制穗长的3个QTL分布在5A(2个)和7A上;在4B,5A和7A上共找到3个控制芒长的QTL。获得的QTL可用于今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改良现代栽培小麦。  相似文献   

16.
Agropyron cristatum, a wild relative of commo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provides many desirable genetic resources for wheat improvement, such as tolerance to cold, drought, and disease. To transfer and utilize these desirable genes, in this study, two wheat-A. cristatum derivatives II-13 and II-23 were identified and analyzed. We found that the number of root tip cell chromosomes was 44 in both II-13 and II-23, but there were four and six P genome chromosomes in II-13 and II-23, respectively, based on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GISH). The chromosome configurations of II-13 and II-23 were both 2n=22II by the meiotic analysis of pollen mother cells (PMCs) at metaphase I, indicating that there were two and three pairs of P chromosomes in II-13 and II-23, respectively. Notably, wheat chromosome 7D was absent in derivative line II-13 while II-23 lacked chromosomes 4B and 7A based on SSR analysis combining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analysis with pAs1 and pSc119.2 as probes. Chromosomes 2P and 7P were detected in both II-13 and II-23. Another pair of P genome chromosomes in II-23 was determined to be 4P based on expressed-sequences tags-sequence tagged sites (EST-STS) markers specific to A. cristatum and FISH with probes pAcTRT1 and pAcpCR2. Overall,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II-13 was a 7P (7D) substitution line with one pair of additional 2P chromosomes and II-23 was a multiple 4P (4B), 7P (7A) substitution line with one pair of additional 2P chromosomes. Moreover, we obtained six alien disomic addition lines and five alien disomic substitution lines by backcrossing. These new materials will allow desirable genes from A. cristatum to be used in common wheat.  相似文献   

17.
逊克产中国林蛙的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骨髓细胞制片法,对逊克产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的染色体组型分析表明,其染色体数目为2n=24,分为3组,A组(第1-5对);B组(第6对);C组(第7-12对)。第1-5对染色体的短臂上告近着丝粒部位往往有一次缢痕。第2、8、10、12对染色体的长臂上也往往有次缢痕,而第10对染色体的长臂上次缢痕是衡定的,雌雄具体间未见异型染色体。  相似文献   

18.
利用PCR技术初步鉴定小麦-加州野大麦异染色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快速鉴定普通小麦与普通小麦—加州野大麦双二倍体杂交、回交后代植株的染色体组成,研究小麦背景中添加的外源染色体与小麦染色体之间的部分同源关系,选用已被定位在小麦7个部分同源群21条染色体上的38个SSR引物对杂种回交后代植株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其中27个小麦SSR引物在普通小麦与小麦—加州野大麦双二倍体间有多态性扩增,涉及4个部分同源群的11对引物,可在不同杂种回交植株中扩增出与双二倍体相同的多态带纹;根据PCR扩增和细胞遗传学分析的结果,在18个回交后代中初步鉴定出7个可能的异附加系,其中2个二体异附加系、1个端二体异附加系、2个单体异附加系和2个双单体异附加系。所选育的异附加系分别涉及第1、2、4和7部分同源群。  相似文献   

19.
本文比较研究了圆果黄麻“粤圆5号”和长果黄麻“翠绿”的染色体组型。结果是:圆果黄麻和长果黄麻的染色体组型均为 K(2n)=14=12M+2M~(sat),即其染色体均属于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前者的第5对染色体为随体染色体,后者的第6对染色体为随体染色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灵菊七(Gynura medica)的细胞染色体特点,并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方法]以灵菊七幼苗茎尖为材料,从上午6:30~10:30,每隔20 min取材一次,采用常规制片技术制片,显微镜观察中期分裂相细胞,对染色体完全分散开的细胞进行染色体计数及核型分析。[结果]在染色体分散良好的102个中期分裂相细胞中,有96.08%含20条染色体,3.92%含40条染色体;同时结果表明上午7:50~9:30取材较佳。[结论]G.medica为二倍体植物,体细胞含有10对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20 m,染色体核型属于1A型。该研究结果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