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产业结构变迁与新型城镇化表现高度契合性。采用熵值法和Moore值法分别测算全国30个省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变迁,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变迁程度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并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全面FGLS估计模型对"产业结构变迁对新型城镇化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变迁呈现区域差异性;(2)产业结构变迁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作用显著。加快产业结构变迁能有效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将"包容性"理念融入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中,构建涵盖"经济发展—社会包容—民生福利—绿色可持续"4个维度的高质量绿色发展系统,并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生态化与高效化层面分析产业结构变迁对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影响和传导机制,利用投影寻踪评价模型测度我国2001-2017年产业结构变迁程度和高质量绿色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设置邻接距离、地理距离、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区域检验了产业结构变迁对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产业结构变迁与高质量绿色发展均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集聚特征,同时产业结构变迁不仅有效促进了本地区的高质量绿色发展,其空间溢出效应亦可带动邻近地区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提升.第二,进一步考虑地理区位差异,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对本地区高质量绿色发展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的溢出效应也可以显著改善邻近地区高质量绿色发展水平,而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对邻近地区高质量绿色发展呈现不显著的空间抑制作用.此外,政府影响力和人力资本对高质量绿色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而金融发展却显著抑制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经济格局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各省也在大格局的变化中不断寻求创新发展之路。作为中部崛起的支柱,湖南省提出了长沙、株洲、湘潭一体化的政策,即三市区域合作分工,其中,长沙市在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研究长沙市的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产业结构变迁相关理论入手,利用实际调研以及网上查找的数据资料分析了长沙市近10年的产业结构变化,同时介绍了长株潭一体化的相关产业政策,对比分析长沙市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是否与当初的规划内容相一致,最后,针对产业结构优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田园综合体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统筹区域发展,实现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城乡一体化的一种创新型模式。以南京市溪田田园综合体为例,通过广泛的田野调查,总结了其产业结构下的典型特征。深入剖析了在综合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内部要素不协调、产业发展不均衡和同质化与重复建设趋势逐现等问题,据此探讨提出了土地使用政策与时俱进、农民利益保障与内部兼容并重、多元化产业发展提高产出效益、以区域文化为标识打造园区特色等对策,为综合体的发展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臭氧逐渐成为影响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分析认为大量的NOx及VOCs等污染物排放量、不利的气象条件及显著的区域污染特征是造成臭氧污染的3种主要原因.在研究梳理国内外相关国家和城市臭氧污染防治方法的基础上,立足南京市自身产业结构和污染特征,着重在健全法制保障、优化产业结构、强化VOCs污染防治、推进移动源污染控制、推进重点行业NOx减排、加强基础工作研究、深化区域联防联控等7个方面获得重要启示,以期强化未来南京市臭氧污染防治,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6.
把握耕地数量变化影响因素,对建立耕地保护制度安排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京市为例,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逐步回归法,筛选出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因子。然后引入STIRPAT模型,分析粮食单产、农业机械总动力、城镇人口、第二产业比重等主要因子对南京市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二产业的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增加是导致南京市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粮食单产的提高对耕地面积的减少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此,研究认为可从适度控制人口发展规模、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途径来缓解南京市耕地面积减少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水库移民的迁移会引起移民居住地的变迁、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以及生产关系与产业结构的瓦解和重组.该研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根据南阳市A区和B县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监测评估调查结果,分析了水库移民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可持续因素,主要是人力资源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管理机构不健全.据此提出水库移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架构,加强水库移民人力资源开发,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健全移民管理机构,以促进水库移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比较优势是地区经济分工的基础,对资源合理配置、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作者实证分析了南京市农村产业比较优势状况,并结合加入WTO后比较优势与劣势的可能变化,提出了南京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小城市产业评价和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研究背景作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上联大城市、下接建制镇和广大的农村,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调整和合理布局生产力,担负着区域经济中心职能,领导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小城市,其自身竞争力提高的最终落脚点必须体现在产业结构的合理变迁和迅速增长上面。根据产业经济学的原理,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变革也日新月异。加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发展需要与产业结构动态协调,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肥西县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思路、划分种类,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主体功能区划推进以及我国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市域绿地不仅是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郊游憩的重要承载空间和约束城市无限蔓延的结构性空间。南京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大城市,南京市域绿地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南京市域绿地动态景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进一步实现南京绿地空间结构优化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  方法  选取2000、2005、2010、2015、2020年5个时间节点的南京市土地覆盖数据,运用动态度计算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南京市域绿地格局时空演变规律,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程(PLSR)模型探究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对绿地格局演变的影响作用。  结果  2000—2020年,南京市域绿地面积整体上呈先减后增的状态。2000—2005年,南京市域绿地斑块趋于整体化,绿地景观破碎度有所缓和。2005年后市域绿地规模有所增加,但破碎化趋势明显,整体景观连接度也持续降低。回归模型显示:社会经济因素中产业结构比例以及建成区绿化面积和市域绿地格局变化有较大关联性,自然因素作用力大小存在差异。  结论  南京市域绿地规模总体有所增加,格局破碎化趋势明显。社会经济影响因子是市域绿地空间格局演变的直接影响力,自然因素多对绿地格局呈限制作用,亟需加强针对区域绿地的系统性规划。图5表6参29  相似文献   

12.
结合南京市农业旅游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建立南京市气候变化对农业旅游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选取南京市7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农业旅游景点进行影响分析。结合综合评价结果,在南京市气候变化背景下,提出若干促进南京市农业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魏娜  唐倩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64-10565,10569
介绍了美国精明增长理论的背景和内涵,将南京城市空间扩张的特点归纳为人口增长、城市空间扩展、产业扩展3点,指出南京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①城市扩展过程中出现“蔓延”现象;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均匀;③城市历史文脉被破坏。运用精明增长理论分析南京城市空间扩张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制订增长边界,限制增长总量,节约使用土地;严格控制增长强度,充分使用现有资源,集约利用土地;科学评价增长效益、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对策。旨在为南京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足迹的丽水市区域生态安全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探寻城市生态安全的演变特征,分析了2000-2008年丽水市快速发展时期生态足迹的构成及其动态演变规律.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丽水市人均生态足迹呈现持续升高的态势,从0.884 hm2增至1.511 hm2,年均增幅为6.96%;人均生态承载力较为稳定,年变化率低于0.69%;2008年生态足迹多样性为0.974,生态经济发展能力为1.465 hm2,分别是2000年的1.50倍和2.56倍.说明城市化发展影响了丽水的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不断提升的居民消费水平已经成为生态压力的主体.适度控制资源开采规模,重视生态保护和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以及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目前该类城市缓解区域生态压力的主要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变化是碳排放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影响对于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碳排放政策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以玉溪市红塔区为研究区域,借助Arcgis10.7、ENVI5.3等软件,基于空间分析技术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碳排放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0-2020十年间,红塔区耕地、林地、草地、灌木地均在减少,而建设用地数量增加、土地利用的类型变化又引起了红塔区碳排放与碳吸收的变化,特别是建设用地的快速增长间接造成碳排放量的大幅增长,对区域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压力。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大耕地、林地、草地、灌木地等生态屏障的保护力度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淮河生态经济带25个城市2008—2017年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衡量区域生态效率变化趋势,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生态效率的协调发展现状。结果表明:淮河生态经济带生态效率存在区域差异性,随着产业结构优化步伐的加快,区域生态效率虽有波动但上升速度明显,产业结构优化对改善区域生态效率有显著作用;从产业生态耦合协调度来看,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生态效率的协调程度仍处于失调阶段,且下游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和生态效率的耦合协调程度较高。随着区域经济不断提升,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并建立良好的产业结构体系是改善区域生态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方松林  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818-2819,2835
基于对因资源开发而兴盛的新兴资源型城市的整体认识,以陕北榆林为例,结合相关统计数据资料,指出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能源产业结构单一,能源开发浪费严重;产品精深加工不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在此基础上,从微观、中观、宏观3个层面提出了资源型城市景观生态构建的新模式,强调从微观层面建立新型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模式,从中观层面构建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园模式,在宏观层面建立矿区整体生态恢复模式。以期对新兴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琰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3):207-208
总结分析商丘市乡村发展现状,结合当地民风民情,基于区域规划的角度,从发展战略、土地利用规划、产业规划、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探索适合商丘市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对南京市2005~2014年的产业用地出让价格状况、区域差异进行了阐述,并对南京市产业地产出让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产业地产出让均价在2005~2014年呈规律性增长态势,区位条件优越的区域产业地产平均出让价格较高,产业用地出让价格由高到低依次为南京市本级、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土地政策对南京市产业地产价格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土地出让最低价的调整对产业地产价格的作用,供地成本和土地供应量的变化也对产业地产价格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南京市产业用地规模与出让价格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并且区位状况的差异造成了南京市产业地产区域内部价格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区域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模型,对青海省1990~2012年的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度的动态变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截至2012年,青海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水平处于失调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