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菜超稀植栽培增产效果及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油菜超稀植高产栽培试验分析指出:超稀植油菜增产主要依靠单株的角果数增加,其次是角粒数增加,而千粒重影响很小;油菜超稀植适宜播期可放宽到9月18日之前,仍可获得高产;油菜的分枝节位与栽培水平直接相关;油菜抽苔初期主茎摘断有超越补偿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栽培密度和肥料运筹对杂交油菜新品种"庆油3号"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超稀植油菜增产主要依靠全株有效角果数和二次分枝数,其次是每角果粒数. 2)栽培密度是决定油菜超稀植栽培产量的最大因素,施肥量次之. 3)"庆油3号"每667 m~2栽1 200株、施50 kg复合肥的栽培方式纯利润最高,达到每667 m~2为361.0元,比对照常规栽培方式每667 m~2纯利润提高290.3元,其产量达到178.3 kg.  相似文献   

3.
一、栽培品种油菜采用超稀植栽培,宜选用个体生长优势较强的杂交油菜品种,以优质的“双低”杂交油菜品种为最佳。主要栽培品种有华杂4号、油研7号等。二、培育壮苗油菜超稀植栽培的苗子大小对移栽成活率影响很大。壮苗标准:根茎粗壮,细根繁多。苗壮带土,密集丛生,苗龄35~40天,  相似文献   

4.
油菜超稀植栽培,是指把油菜栽培密度从传统的每hm212万~15万株降到3万~4万株,从而实现油菜优质高产的一种栽培方式.它的主要优点是:增强田间通风透光,有利于油菜个体品质性状的发育,减轻病害发生,提高油菜籽品质;简化栽培过程,减少用工用种,提高经济效益;便于间作套种,有利于棉油双高产.我县近年来在沿江、沿湖洲圩区棉-油两熟制田块,进行了多点油菜超稀植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均取得了成功,平均产量3000kg/hm2.其产量构成为:每hm23万~4万株,单株角果数1000个以上,每角18~20粒,千粒重3.5g以上.其主要栽培技术为:……  相似文献   

5.
地膜油菜生产效益、增产机理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地膜覆盖栽培油菜能增加地温,使油菜根系发达,吸收养分能力增强,促进秋冬发棵;避免养分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油菜分枝数、角果数、角粒数和粒重,从而取得比不覆膜增产30%以上的显著效果。介绍了地膜油菜栽培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6.
1.水稻超稀植栽培地块的肥力条件水稻超稀植栽培是靠水稻分蘖能力,自身调控每亩分蘖数,达到增产目的的栽培方法。所以,进行水稻超稀植栽培要选择上等肥力,保肥、保水性能强的地块。2.水稻超稀植栽培的施肥原则在增施农肥,培肥地力的基础上,基肥要少施氮素化肥,酌情不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避免自然灾害和杂交稻甬优系列收获迟的影响,我们对油菜免耕超稀植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表明油菜免耕超稀植不仅省工节本,还高产高效,通过油菜免耕超稀植的种植优势及关键技术的介绍,加速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外农产品对我国市场冲击很大,传统油菜栽培模式将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取而代之的将是栽培简便而又经济高效的生产方式,目前长江中下游推广的稻茬优质油菜超稀植垄作栽培模式,每hm2产量达3750kg以上,适应油菜生产,现将其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以穗重型品种东农423和穗数型品系东农03-44为试验材料,于2008~2009年研究了超稀植栽培对水稻根系活力、根系POD、伤流液强度等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稀植栽培条件下,根系健壮,衰老缓慢。较常规栽培根系干重和体积明显增加,上层根系分布较多。整个生育期内根系活力较高,齐穗后根系的伤流液强度和POD活性也明显高于常规栽培,且下降缓慢。  相似文献   

10.
油菜超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铜陵北部圩区油菜超稀植高产的生态条件,总结了该地区油菜超稀植高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水稻超稀植栽培不同灌溉制度与灌水、田间需水量关系,不同灌溉制度对产量的关系,不同水层对温度的影响和超稀植水稻的需水规律等方面试验研究了分析,明确了寒地水稻超稀植栽培的最优灌溉制度和超稀植水稻的需水规律,为应用水稻超稀植培的节水灌水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地膜覆盖栽培油菜能增加地温,使油菜根系发达,吸收养分能力增强,促进秋冬发棵;避免养分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油菜分枝数、角果数、角粒数和粒重,从而取得比不覆膜增产30%以上的显著效果。介绍了地膜油菜栽培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3.
双低甘蓝型油菜浙大622超稀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浙大622在超稀植密度下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在3万株/hm2超稀植密度下,实际产量比对照下降了20.93%,表明超稀植密度过低虽然增加了个体生产潜力,但群体优势减弱,不利于增产。而在6万株/hm2超稀植密度下,个体和群体综合优势明显优于常规密植条件,实际产量比对照提高了18.82%,说明超稀植对油菜增产确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两种超稀植密度比对也表明,超稀植并非密度越稀越好,不同品种类型的个体发育特征不同,应当根据品种特点,合理选择超稀植的最佳定植密度,以充分发挥个体和群体的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14.
通过油菜超稀植套种不同蔬菜的相关试验得出:油菜采用超稀移栽套种不同蔬菜都会增加相当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在蔬菜种类和品种选择上,一定要选株型直立、叶片挺直而较小、生育期较短(尤其是缩短油菜和蔬菜的共生期)等蔬菜品种和种类,才能获得油菜、蔬菜双丰收,并提高相应的品质和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着重探讨了水稻超稀植栽培技术中插秧形式对分蘖生产力的影响。设置了30cm×26.4cm、40cm×20cm和(50+30)cm×20cm三种不同插秧形式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密度条件下,30cm×26.4cm形式有利于增加有效穗数,40cm×20cm形式的单垄宽行有利于增加1穗粒数,(50+30)cm×20cm形式的双垄宽行有利于增加千粒重。因此,水稻超稀植栽培的插秧形式要考虑土壤肥力,即窄行稀植(如30cm×26.4cm)适于低肥力土壤,以便增加穗数;;宽行稀植适于肥力较高的土壤或增肥田,以便增加穗粒数或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16.
寒地水稻三膜覆盖压沟条播育苗超稀植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膜覆盖,减少昼夜温差,防御早霜危害,进行早期水稻育苗,并通过精量播种,压沟条播种培育苗高16cm,百株干重达8.5g以上带多蘖大苗。本田采用超稀植栽培,消除当前生产中因密植所产生的各种生理障碍,协调个体与群体生育矛盾,充分发挥个体增产潜力,叶片数增加1 ̄2个,且利用低位分蘖,延长分蘖时间,达到高产所需穗数,活秆成熟,试验提出早熟品种合江19获8250 ̄9000kg/hm^2的超稀植栽培技术措  相似文献   

17.
选用龙粳9号品种,设计水稻三超栽培352孔大钵盘育苗1、2、3粒三个不同播种密度(粒数)及相应1、2、3个穴内不同苗数的宽行超稀植栽培处理,进行水稻超高产生育特点和产量构成因素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秧苗素质、成穗率、比叶重、剑叶叶绿素含量、灌浆速度等指标均呈随播种量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茎鞘叶干物质积累和分蘖态势都表现为1粒播种最佳;产量构成因素中每平方米穗数3粒>2粒>1粒,穗粒数1粒>2粒>3粒,结实率、千粒重随粒数增加呈下降趋势。表明定位定粒播种减少粒数是培育多蘖壮秧进行宽行超稀植栽培而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油菜超稀植套种西蓝花的栽培技术介绍,加快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9.
水稻超稀植高产栽培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水稻超稀植栽培技术是良种良法相配合新的栽培措施,特点是节省种子,通过大苗移栽,增强抗逆性,有利于提早插秧,选用中熟品种,延长营养生长期,增加有效穗数,增加田闻叶面积指数,提高光合利用率,从而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20.
覆膜时期对油菜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侧沟播种植技术是一项有效的旱作增产技术,可显著改善土壤水温生态条件。以油菜品种“川油36号”为研究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时期(播种期、苗期、抽薹期、初花期、花末期) 覆膜对膜侧沟播栽培油菜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侧沟播栽培可以有效提高油菜叶绿素和干物质积累量,改善油菜群体茎枝配置,但随覆膜时间的减少,油菜分枝部位、主花序长度和千粒重升高,株高、有效分枝数、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单株产量降低。与不覆膜相比,覆膜栽培油菜增产4.40%~26.18%,油菜籽粒中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增加0.18%~2.48%,芥酸和硫甙含量降低0.21%~12.65%。膜侧沟播栽培不仅能提高油菜产量,改善油菜籽粒品质,而且在生育前期覆膜更有利于形成高产、高品质的油菜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