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杉木连栽林地混交林土壤酶的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杉木栽林地营造不同混交林的土壤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随着土壤剖面的深度增加,多种酶活性显著下降,一般以0—20厘米最为活跃,20—40厘米次之,40厘米以下的层次酶活性较弱。连栽多代杉木林地土壤酶活性下降较快,不同混交林地土壤酶活性下降较缓慢,各层次的土壤酶活性均表现出不同混交林地>连栽多代杉木纯林,不同混交林有所不同。 多种土壤酶活性的水平分布,随着距根系距离越近,活性越强,距根系的距离越远,活性越弱,且在水平地段上,不同混交林地均大于多代的杉木纯林,表现出混交林的良好改土作用,本文中以柳杉×薄姜木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杉木连栽林地土壤酶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杉木连栽林地的土壤酶活性具有显著的垂直分布特征,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多种酶活性显著下降,一般以0~20cm最为活跃,20~40cm次之,40cm以下的层次较弱,一代林地土壤酶活性的下降趋势比连栽二代、三代林地缓慢些。剖面的各层次酶活性均表现出一代>二代,一代>三代。 各种土壤酶活性的水平分布,随着距根系的距离越近,活性越强,距根系距离题远,活性越弱。在各水平地段上,均表现出一代>二代,一代>三代。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杉木连栽多代林地及连栽地营造不同类型混交林后林地的上壤化学性状和土壤生化特性的比较研究,探讨杉木连栽多代的林地营造不同混交林后土壤酶活性及化学性状的变化趋势,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杉木连栽多代后营造不同类型混交林,土壤的营养元素含量有显著的增加,以有机质增加最为显著,土壤的生化活性除了个别的酶外,不同类型的混交林显著比多代的杉木纯林高,其中以柳杉×薄姜木为最佳;各种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状关系密切,单相关系数可达0.3452—0.9745,复相关系数0.8710—0.9745,可用土壤酶活性作为评价杉木连栽林地土壤改良中土壤肥力变化的指标之一;综合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化学性状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杉木连栽后营造成不同类型的混交林,均能提高土壤肥力,有良好的改土作用,本研究中,以柳杉×薄姜木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探讨不同杉木混交造林对土壤表层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杉木人工纯林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杉木+红锥+柳杉+米槠(混交林1)、杉木+红锥+福建柏+南方红豆杉(混交林2)、杉木+马尾松+米老排+南方红豆杉(混交林3)4树种混交林及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分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差异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杉木人工纯林相比,混交林中的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较高,混交林1和混交林3的土壤微生物生物碳含量(MBC)比杉木人工纯林分别提高了37.82%和1.84%,混交林中土壤DOC∶DON均显著低于杉木人工纯林(P<0.05),土壤MBC∶MBN则显著高于杉木人工纯林(P<0.05);混交林中的酸性磷酸酶活性(AP)显著高于杉木人工纯林(P<0.05)。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全碳(TC)、全氮(TN)(P<0.01)、DON(P<0.05)与土壤β-葡萄糖苷酶活性(BG)、酸性磷酸酶(AP)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与杉木人工纯林相比,尽管在幼林期间,杉木混交林的造林模式可以更好地改善土壤有机氮、微生物碳含量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  相似文献   

5.
以湖南3种混交林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榉树及杉木2种纯林为对照,分析林分土壤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蛋白酶、脲酶等土壤酶活性,评价不同的混交模式对林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模式下,绝大部分土壤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表层土壤显著性更加明显;所有混交模式中,混交林林分土壤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杉木纯林,混交林和纯林酶活性高低程度均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在丘陵地营造6杉木2榉树2南酸枣混交林能够较好地提高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6.
杉木连栽林地土壤生化特性及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80,自引:14,他引:80  
本文通过对不同连栽代数的杉木林地土壤生化特性及化学性状的系统研究,探讨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化学性状随着杉木连栽代数的增加变化趋势;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 土壤的营养元素含量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二代比一代下降了10—20%,三代比一代下降40—50%,尤其以有机质最为显著;土壤生化活性除个别酶外,大多数酶活性表现为一代>二代,一代>三代,二代比一代下降5—10%,三代比一代下降40—50%,显示出连栽后地力下降和生化性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杉木混交林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新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2):138-139
针对杉木连栽容易引起生产力下降和地力衰退的问题,于1996年在杉木采伐迹地上开展杉木木荷混交林(1:1和1:2)和杉木纯林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木荷1:1和1:2混交林生长快于杉木纯林,经方差分析,混交林与纯林之间杉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差异达显著水平;1:1杉木木荷混交林单位面积生物量高于1:2混交林,1:2混交林生物量又高于杉木纯林;林木各器官生物量大小顺序为干>枝>叶>根>根桩,而枝、叶生物量总和大于主干;混交林土壤容重低于纯林,而持水量、孔隙度、通气度高于纯林;混交林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高于纯林.  相似文献   

8.
杉木山杜英混交林林分生产力及生态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山杜英纯林、杉木山杜英混交林的生产力、土壤肥力和林分燃烧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杉木纯林相比,混交林不仅能够提高林分生产力,同时还具有培肥土壤,提高林分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林分燃烧性等良好生态效益,营造杉木山杜英混交林是科学经营杉木连栽地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杉木檫树混交林根系生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蒽酮比色法、Warburg呼吸计法分别研究了杉木、檫树及其混交林吸收根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呼吸速率;用愈创森酚法及双缩脲法了根系过化物酶活性、根系浸出液中蛋白质含量和电导率。结果表明:(1)杉檫混交林根系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都比对应的纯林小;(2)纯林杉木根系的浸出液电导率和浸出液蛋白质含量比混交林根系大,而檫树根系与杉木系的结果相反;(2)混交林杉木根系的可溶性糖含量速率则要明显大于纯林杉木 混交林  相似文献   

10.
杉木细柄阿丁枫混交林根际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对细柄阿丁枫和杉木纯林根际土、全土及混交林全土的研究结果表明:两树种均具有明显根际效应,但细柄阿丁枫的根际效应比杉木的大;根际土有机质、全氮、土壤微生物组成和区系及土壤酶活性均比全土大,但速效性氮、磷、钾则比全土小;与杉木纯林相比,混交林土壤生物学活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混交林中杉木平均树高和胸径分别是杉木纯林的1.16倍和1.20倍,混交林林分总蓄积比杉木纯林增加19.99%.  相似文献   

11.
杉木深山含笑混交林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杉木深山含笑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土壤酶活性、土壤结构、化学性质及土壤水分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土壤容蓄能力大,通气性好,土壤水解性酶和氧化还原酶活性、呼吸作用强度、养分贮量及供应均比纯林高.混交林土壤肥力状况有利于其杉木生长,是一种较好的混交组合.  相似文献   

12.
杉木—光皮桦混交林对微生物量碳氮与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杉木—光皮桦混交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纯林3种营造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不同土层(0~5、5~20、20~40 cm)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SMBC、SMBN)的生态分布特征以及有机质、有效氮、土壤酶活性(酸性磷酸酶(ACP)、脲酶(URE)、蔗糖酶(INV)和过氧化氢酶(CAT))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土层条件下,杉木—光皮桦混交林下土壤有机质、有效氮、SMBC、SMBN、ACP、URE及INV的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杉木、光皮桦纯林,然CAT活性略高;随着土层加深,各林下土壤有机质、有效氮、SMBC、SMBN、ACP、URE和INV均呈明显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林地和土层的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微生物碳氮、土壤酶活性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混交模式下的林地土壤生物量、有机质、有效氮以及酶活性均高于杉木纯林模式,土壤生物学性质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3.
枫香与不同树种混交林的培肥土壤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与不同树种混交林改良地力的效果,采用标准地调查法,通过测定枫香与不同树种混交林及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的土壤肥力指标,进行枫香与不同树种混交林培肥土壤功能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杉木纯林相比,营造枫香混交林后林地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得到一定改善。由于混交林枯落物归还量及其分解速率高于杉木纯林,使枫香混交林土壤的养分状况也得到明显改善,枫香 杉木、枫香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枫香 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混交林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分别比杉木纯林提高5.19%,27.71%和17.75%。不同枫香混交林土壤的肥力状况明显优于杉木纯林。表4参9  相似文献   

14.
陕北半湿润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林土壤生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陕北半湿润黄土丘陵区不同树种人工林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C在森林土壤中的分布特征及二者的关系,在黄陵地区选择有典型代表性的人工油松、侧柏、华山松、刺槐及辽东栎纯林和它们的混交林,并测定林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C.结果表明:(1)在0~40 cm的土层范围内,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C明显呈递减规律变化,即0~20 cm土层>20~40 cm土层;(2)在不同树种条件下,各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C表现差异较大,蛋白酶活性大小依次是阔叶纯林>天然荒草地>混交林>针叶纯林;其他酶活性和微生物量C的大小总体规律表现为:阔叶纯林>针阔混交林>针叶纯林>天然荒草地;(3)研究区土壤微生物量C与各种酶活性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蛋白酶与磷酸酶、过氧化物酶、微生物量C未达到显著水平;除过脱氢酶外,其余各种酶活性之间以及与微生物量C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另外,对土壤表层酶活性和微生物量C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10个样地分为不同的类别,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混交林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C最高,阔叶纯林次之,针叶纯林最小.针阔混交林能够显著性地提高土壤的生物学性质,有利于微生物的再分配;土壤微生物量C和酶活性能够及时地反映土壤养分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以杉木化感忍耐型和化感敏感型无性系为材料,以杉木1代林、杉木连栽2代林、杉木连栽3代林以及阔叶林土壤为培养基质,采用盆栽方法,测定了杉木不同化感型无性系根际土壤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同一林分类型土壤同一测试时间条件下,杉木化感忍耐型无性系根际土壤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均高于化感敏感型无性系;就同一杉木化感型无性系根际土壤酶活性差异而言,同一测试时间下连栽2代林土壤杉木化感忍耐型及化感敏感型无性系根际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1代林土壤>3代林土壤>阔叶林土壤,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则表现为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多呈逐渐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6.
连栽严重影响了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为探讨连栽杉木林地土壤氮循环的障碍机理,以湖南会同森林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天然次生林、1代和2代杉木人工林为对象,分析了杉木连栽过程中土壤不同形态氮(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量氮、全氮)含量的变化特征,以及土壤氮素含量和土壤氮转化酶(土壤脲酶、蛋白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天冬酰胺酶、N-乙酰氨基葡萄糖核苷酶)活性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P<0.05),2代杉木人工林显著高于天然次生林,而其它土壤理化指标变化不显著;(2)土壤亚硝酸还原酶、蛋白酶及天冬酰胺酶活性随连栽代数增加而发生显著变化,亚硝酸还原酶活性表现为1代>2代>天然次生林,蛋白酶活性随着连栽代数增加而增加,天冬酰胺酶活性表现为天然次生林>2代>1代;(3)土壤亚硝酸还原酶活性与微生物量氮(MBN)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蛋白酶活性与土壤含水率和硝态氮(NO3--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天冬酰胺酶活性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硝酸还原酶活性与土壤全氮(TN)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杨槐混交林生长及土壤酶与肥力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以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区10年生杨树刺槐混交试验林为对象,着重研究了泰青杨刺槐混交林与相应纯林的生长状况、林分土壤养分指标和酶活性的差异,以及土壤养分与酶活性两类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混交林中的杨树生长优于杨树纯林,总蓄积量大于杨树纯林。②混交林土壤各层次的pH值均低于纯林,而有机质等主要养分指标含量大多高于纯林。③混交林土壤微生物总量和脲酶等主要酶的活性普遍高于纯林。④多数养分指标与酶活性间的相关关系均达显著水平,研究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杨树刺槐混交造林速生丰产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探讨在铝胁迫下,不同林分土壤中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揭示杉木对铝胁迫的响应机理,以杉木1代林、次生杉木2代林及次生阔叶林土壤为培养基质,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铝处理对杉木幼苗根标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铝质量分数的增加,蔗糖酶活性呈降低趋势,真菌数量呈上升趋势,脲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以及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则具有低促高抑现象;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蔗糖酶活性不断下降,多酚氧化酶活性和真菌数量不断提升,而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则在低质量分数铝处理下普遍呈上升趋势,中高质量分数铝处理下普遍呈下降趋势;铝胁迫下的3种林分类型土壤的杉木幼苗根系微环境中,土壤酶活性以及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呈次生阔叶林中最大、杉木1代林其次、次生杉木2代林最小,真菌数量则与之相反;4类土壤酶活性与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基本呈正相关,与真菌数量基本呈负相关。综上所述,杉木具有通过调节根系分泌应对铝胁迫逆境的应对机制,并进而影响根系土壤酶的活性和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和数量。土壤中铝的质量分数对于杉木幼苗根际微生态环境具有低促进、高抑制的调控作用。次生阔叶林土壤具有较高的耐铝性,杉木1代林其次,次生杉木2代林最低。  相似文献   

19.
杉木多代连栽地营造混交林生产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三代杉木林采伐迹地营造杉木火力楠混交林(5:2)试验,结果表明:10年生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林分的生产力和生物量比对照杉木纯林有所提高;单株生物量大小顺序为:混交林中杉木>纯林杉木>混交林中火力楠;在根系组成中,火力楠<0.1cm须根所占比例(15.44%)比杉木(1.79%)高,混交林林分年凋落物量和枯枝落叶现存量均高于对照的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20.
杉木桤木混交林生长量与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福建省南平市峡阳镇18地位指数的第1代杉木林采伐迹地上营造杉木纯林和杉木桤木混交林(混交比例2∶1).造林后10 a,对立地条件一致的2种人工林的生长量和土壤肥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桤木混交林林分蓄积量大于杉木纯林,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杉木桤木混交林中的杉木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均显著大于纯林杉木(P<0.05),但混交林中桤木生长比杉木差,其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均显著小于混交林中的杉木(P<0.01).10年生杉木桤木混交林的土壤性质(主要是0-10 cm和10-20 cm层次的速效性养分、全N和有机质)比杉木纯林有所改善,但只有水解性N在0-10 cm和10-20 cm层次显著(P<0.05)高于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