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生物素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其需要量。【方法】选用初始体质量为(64.04±1.26)g/尾的吉富罗非鱼幼鱼27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重复,每重复15尾),分别投喂生物素水平为0.00(对照组),0.03,0.07,0.31,0.61和1.26mg/kg的饲料10周,测定并分析生物素对吉富罗非鱼幼鱼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饲料中添加一定水平的生物素可显著提高鱼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肥满度(P0.05)。0.07 mg/kg生物素添加组鱼粗脂肪以及1.26mg/kg生物素添加组鱼灰分含量最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水分和粗蛋白含量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0.61mg/kg生物素添加组鱼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0.61和1.26mg/kg生物素添加组鱼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过氧化氢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以0.07和0.31mg/kg生物素添加组最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3~0.31mg/kg生物素添加组血清丙二醛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饲料中添加生物素可提高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改善饲料利用效率,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生物素适宜需要量为0.08mg/kg。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碳水化合物(CBH)水平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其适宜添加水平。【方法】以CBH质量分数分别为20%,27%,34%,41%和48%的5组等脂纯化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4.77±0.52)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10周,测定并分析其对吉富罗非鱼幼鱼体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鱼体营养成分、血脂含量和血清转氨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饲料CBH质量分数的升高,罗非鱼幼鱼的体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先上升后下降,在41%CBH组达到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余4组(P<0.05);饲料系数以27%CBH组最低;肝体比、脏体比随着饲料CBH水平上升而显著升高;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以41%CBH组最高,且显著高于20%,27%和34%CBH组(P<0.05)。全鱼和肝脏粗蛋白含量随着饲料CBH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下降(P<0.05),全鱼和肝脏粗脂肪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幼鱼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均在48%CBH组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余4组(P<0.05)。【结论】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中的CBH对蛋白质有节约作用,适宜添加水平可达41%;摄取CBH水平过高(48%)会导致脂肪肝和高血脂,并对鱼体肝脏功能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3.
尼罗罗非鱼幼鱼饲料中钴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伟  文华  蒋明  吴凡  田娟 《湖北农业科学》2011,(19):4021-4025
以CoCl2.6H2O为钴(Co)源,配制成Co含量为0.15、0.23、0.44、0.85、1.68、2.67、4.33 mg/kg的7组精制饲料,喂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研究饲料中的Co含量对其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全鱼体成分、血液指标及肝脏Co含量的影响,以确定尼罗罗非鱼幼鱼饲料中Co的需要量。结果发现,饲料中的Co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的平均末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的体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对血液指标和肝脏Co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血红蛋白质量浓度、红细胞计数、肝脏Co含量随着饲料中Co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对红细胞计数的折线回归分析得出,饲料中Co的需要量为0.29 mg/kg;对肝脏Co含量的折线分析得出,饲料中Co的需要量为3.08 mg/kg。因此,尼罗罗非鱼幼鱼饲料中Co的需要量为0.30~3.00 mg/kg。  相似文献   

4.
试验选用均质量(2.63±0.16 g)的吉富罗非鱼鱼种315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分别饲喂3.7%、7.7%和16.6%的低、中、高脂肪水平的等氮饲料,探讨不同脂肪含量饲料对吉富罗非鱼鱼种生长、肝体指数、脂肪沉积、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LPL基因表达与脂肪沉积的关联规律,试验周期90 d。结果显示:(1)饲喂高脂饲料的试验鱼肝体指数、脏体指数显著升高,肥满度无显著变化,肝脏与肌肉脂肪含量显著升高;(2)饲喂高脂肪饲料试验鱼的增重率显著下降、饲料系数下降显著;(3)LPL基因在吉富罗非鱼鱼种肝脏和肌肉中均有表达,但肝脏中LPL mRNA表达丰度显著高于肌肉;(4)在再投喂48 h内,在第6小时时,高脂肪试验组鱼肝脏LPL活性显著高于中、低脂肪试验组,但随后显著降低,显著低于3.7%试验组;7.7%和3.7%试验组鱼肝脏LPL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5)饲喂高脂饲料的试验鱼肝脏中LPL mRNA表达丰度最高,显著高于3.7%低脂试验组;(6)吉富罗非鱼肝体指数、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与肝脏LPL表达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结果表明,LPL mRNA在吉富罗非鱼肝脏和肌肉中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高脂饲料显著抑制了吉富罗非鱼鱼种增重;高脂饲料显著促进了吉富罗非鱼肝脏LPL的分泌,诱导了其肝脏中LPL基因表达,促进肝脏与肌肉脂肪沉积;LPL基因参与调节吉富罗非鱼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饲料钙磷比(质量比)对吉富罗非鱼生长、饲料利用、磷表观消化率、体成分、骨组织无机物含量、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确定吉富罗非鱼饲料中适宜的钙磷比。【方法】以磷酸二氢钾为磷源、氯化钙为钙源,分别配制等磷(总磷为9~10 g/kg)、等氮、等能、钙磷比理论值分别为2∶1,1.5∶1,1∶1,1∶1.5,1∶2和1∶3(实测值分别为1.8∶1,1.3∶1,1∶1.1,1∶1.5,1∶2.5和1∶2.9)的6组纯化饲料,用之饲养吉富罗非鱼(初始体质量为(46.03±2.14) g/尾)8周,每组设3个重复,测定其体质量增加率、饲料系数、磷表观消化率、体成分、骨组织无机物含量、血清生化指标等。用折线模型分别对供试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全鱼磷含量、脊椎骨磷含量和血清磷含量与饲料钙磷比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确定饲料中钙磷比的适宜水平。【结果】钙磷比为1∶1.1~1∶2.9的试验组鱼体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钙磷比1.8∶1组(P<0.05);钙磷比1∶2.5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1.8∶1组(P<0.05),但与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钙磷比1∶2.5组的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1.8∶1组、1.3∶1组和1∶2.9组(P<0.05),但与1∶1.1组和1∶1.5组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钙磷比对吉富罗非鱼的脏体比、肝体比、肥满度及成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钙磷比的下降(钙水平的降低),全鱼和脊椎骨的钙、磷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肌肉的粗脂肪含量呈升高趋势(P<0.05),而全鱼和脊椎骨的粗灰分含量及Ca/P值均无显著变化(P>0.05)。血清磷含量随饲料钙磷比的下降呈升高的趋势(P<0.05),饲料钙磷比对血清钙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和甲状旁腺激素含量均随饲料钙磷比的下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随饲料钙磷比的下降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吉富罗非鱼要获得最大的特定生长率、全鱼磷含量、脊椎骨磷含量和血清磷含量,其饲料中最适钙磷比分别应为1∶1.5,1∶1.1,1∶1.1和1∶2.4,据此建议在饲料总磷水平为9~10 g/kg时,吉富罗非鱼饲料中钙磷比的适宜水平为1∶1.1~1∶1.5。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吉富罗非鱼成鱼对8种植物源饲料原料中营养成分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ADC),为吉富罗非鱼饲料的配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6种植物源蛋白原料(全脂膨化大豆、豆粕、棉粕、菜粕、花生粕、玉米蛋白粉)和2种能量原料(小麦麸、面粉),分别与基础饲料按照3∶7的质量比配制成试验饲料,投喂体质量为(290.6±5.8)g/尾的吉富罗非鱼成鱼,1周后,采用网捞法收集成型完整的粪便,研究吉富罗非鱼成鱼对8种原料的粗蛋白、粗脂肪、总能、总磷和氨基酸的ADC。【结果】吉富罗非鱼成鱼对8种原料粗脂肪的ADC差异不显著(P0.05),均高于89.42%;对8种原料粗蛋白、总能的ADC和氨基酸的平均ADC均以面粉最高,小麦麸最低;各原料氨基酸的平均ADC变化趋势与蛋白质的ADC趋势一致。在6种蛋白质原料中,吉富罗非鱼成鱼对其粗蛋白、氨基酸平均、总能和总磷的ADC分别为85.70%~94.41%,89.07%~95.87%,62.92%~94.64%和32.96%~83.39%;其中,对全脂膨化大豆、豆粕、棉粕、花生粕和玉米蛋白粉粗蛋白的ADC均高于89%,且这5种原料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花生粕、玉米蛋白粉和全脂膨化大豆总能的ADC显著高于菜粕和棉粕(P0.05),而与豆粕无显著差异(P0.05);对玉米蛋白粉总磷的ADC显著高于其他原料(P0.05)。【结论】玉米蛋白粉、花生粕、全脂膨化大豆、豆粕可作为吉富罗非鱼成鱼饲料中优质的蛋白源,面粉则是吉富罗非鱼成鱼饲料中优质的能量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饲料中维生素A不同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并确定体质量约为78g/尾左右的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中最适宜的维生素A需要量。【方法】选用初始体质量为(78.09±1.47)g/尾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315尾,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5尾鱼,分别饲喂维生素A水平为0(对照组),750,1 500,3 000,6 000,12 000,24 000IU/kg的7组饲料(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1.00%和7.90%),饲养12周后测定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并对其肌肉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随着饲料维生素A的提高而显著增加(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增加,吉富罗非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先降低后升高,对照组吉富罗非鱼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维生素A添加组(P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其中3 000,6 000,12 000和24 000IU/kg维生素A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0,750IU/kg维生素A组(P0.05)。不同处理组的全鱼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水平的升高,鱼体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均呈升高趋势。各处理组吉富罗非鱼的肌肉硬度、凝聚性、弹性、黏性、咀嚼性和回复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对肌肉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但可有效促进吉富罗非鱼的生长,降低血清转氨酶的活性。对罗非鱼增重率和饲料中维生素A含量进行折线回归分析,可知吉富罗非鱼对维生素A的适宜需要量为2 954.84IU/kg。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饲料中维生素A不同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并确定体质量约为78 g/尾左右的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中最适宜的维生素A需要量。【方法】选用初始体质量为(78.09±1.47) g/尾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315尾,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5尾鱼,分别饲喂维生素A水平为0(对照组),750,1 500,3 000,6 000,12 000,24 000 IU/kg的7组饲料 (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1.00%和7.90%),饲养12周后测定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并对其肌肉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随着饲料维生素A的提高而显著增加(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增加,吉富罗非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先降低后升高,对照组吉富罗非鱼鱼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维生素A添加组(P<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其中3 000,6 000,12 000和24 000 IU/kg维生素A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0,750 IU/kg维生素A组(P<0.05)。不同处理组的全鱼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水平的升高,鱼体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均呈升高趋势。各处理组吉富罗非鱼的肌肉硬度、凝聚性、弹性、黏性、咀嚼性和回复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gt;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对肌肉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但可有效促进吉富罗非鱼的生长,降低血清转氨酶的活性。对罗非鱼增重率和饲料中维生素A含量进行折线回归分析,可知吉富罗非鱼对维生素A的适宜需要量为2 954.84 IU/kg。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饲料中维生素A不同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并确定体质量约为78 g/尾左右的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中最适宜的维生素A需要量。【方法】选用初始体质量为(78.09±1.47) g/尾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315尾,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5尾鱼,分别饲喂维生素A水平为0(对照组),750,1 500,3 000,6 000,12 000,24 000 IU/kg的7组饲料 (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1.00%和7.90%),饲养12周后测定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并对其肌肉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随着饲料维生素A的提高而显著增加(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增加,吉富罗非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先降低后升高,对照组吉富罗非鱼鱼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维生素A添加组(P<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其中3 000,6 000,12 000和24 000 IU/kg维生素A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0,750 IU/kg维生素A组(P<0.05)。不同处理组的全鱼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水平的升高,鱼体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均呈升高趋势。各处理组吉富罗非鱼的肌肉硬度、凝聚性、弹性、黏性、咀嚼性和回复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gt;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对肌肉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但可有效促进吉富罗非鱼的生长,降低血清转氨酶的活性。对罗非鱼增重率和饲料中维生素A含量进行折线回归分析,可知吉富罗非鱼对维生素A的适宜需要量为2 954.84 IU/kg。  相似文献   

10.
研究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那西肽(Nosiheptide)、黄霉素(Flavomycin)、大蒜素(Allitri-dum)对虹鳟(Oncrhynchus mykiss Walbaum)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溶菌酶(LSZ)、碱性磷酸酶(AKP)及酸性磷酸酶(ACP)活力的影响。在室内饲养虹鳟8周,结果显示,15 mg.kg-1大蒜素组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提高了肝脏与肾脏中CAT活性(P<0.01),显著提高了肝脏与肾脏中SOD活性(P<0.05),同时也显著提高了鳃中LSZ活性(P<0.05);2 mg.kg-1那西肽组在肝脏和肾脏中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 mg.kg-1那西肽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提高肾脏和肝脏中AKP活性,4 mg.kg-1那西肽组肾脏和肝脏中AK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8 mg.kg-1黄霉素组和2 mg.kg-1那西肽组与4 mg.kg-1那西肽组和15 mg.kg-1大蒜素组肝脏中ACP活性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2 mg.kg-1那西肽组与8 mg.kg-1黄霉素组和4 mg.kg-1那西肽组肾脏中ACP活性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15 mg.kg-1大蒜素组显著降低了肝脏中MDA含量(P<0.05),2 mg.kg-1那西肽组显著降低了肾脏和鳃中MDA含量(P<0.05)。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不同饲料添加剂,能提高虹鳟的免疫活性和抗氧化能力,从而提高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1.
黄石铁尾矿废弃地刺槐人工林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常规方法测定了覆盖混合基质的黄石铁尾矿废弃地的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人工林土壤的pH以及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用稀释平板法测定土壤固氮菌和解磷菌数量,分别用比色法、磷酸苯二钠比色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脲酶、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酶活性.结果表明,刺槐人工林下土壤pH比未种植植物的铁尾矿废弃地低4.7%,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分别为101.5、2.8和1.5 g.kg-1,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分别为、130.7、16.2和201.8 mg.kg-1,均极显著高于对照,而土壤的全钾含量比对照低13.7%.刺槐人工林土壤的自生固氮菌数量与解磷菌数量分别为75.0×105和85.7×105 cfu.g-1,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为2.7 g.kg-1.d-1、317.6 mg.kg-1.h-1和4.6 mL.g-1.h-1,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可见,覆盖混合基质能够提高养分含量,促进刺槐的定居,而刺槐的生长进一步改善了土壤性质,促进了铁尾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土壤对阿散酸和洛克沙胂添加剂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平衡振荡法,研究了不同利用类型的北方土和南方土对阿散酸和洛克沙胂2种有机胂添加剂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有机质和总铁含量高的偏酸性南方土对2种有机胂的吸附强度远远大于有机质和总铁含量低的偏碱性北方土;北方土添加腐殖质后对阿散酸和洛克沙胂吸附量分别增加了3倍和10倍左右,南方土去除有机质后吸附量显著下降;南方树木园土和农场土对洛克沙胂和阿散酸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树木园土对阿散酸和洛克沙胂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 111和1 250 mg.kg-1,农场土对阿散酸和洛克沙胂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66和250 mg.kg-1,初始质量浓度对洛克沙胂的吸附量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3.
四尾栅藻对重金属镉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浓度镉(0、0.5、1、3、5、7 mg·L-1)胁迫实验,对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的生长、色素、过氧化氢、超氧化物阴离子、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分析,研究四尾栅藻对重金属镉胁迫的响应情况。实验显示:镉胁迫使四尾栅藻的生长受到抑制,在较高镉浓度(3~7 mg·L-1)下四尾栅藻的生长受到强烈抑制;随着镉浓度的上升,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减少,过氧化氢、超氧化物阴离子含量增加,过氧化氢含量在镉浓度为5~7 mg·L-1时显著增多,超氧化物阴离子含量在镉浓度为7mg·L-1时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增加,并在镉浓度为1 mg·L-1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镉浓度的上升而逐渐减小。研究结果表明,四尾栅藻对重金属镉有较好的耐受性(可以耐受1 mg·L-1的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铜导致的土壤污染逐渐加重,严重影响了药用植物的品质。本实验通过水培法,研究施用不同浓度的铜离子对粉葛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旨在为粉葛的安全种植提供一定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铜胁迫处理对粉葛幼苗的生长具有低促高抑的作用,在铜离子浓度为0 mg·L-1、0.01 mg·L-1、0.03 mg·L-1时,叶片舒展,叶色发绿,生长良好,但当浓度为0.06 mg·L-1和0.1 mg·L-1时出现叶缘发黄、甚至凋落死亡。随着铜离子浓度增大,叶片的叶长增长率和叶宽增长率均呈先增后降趋势,在0.03 mg·L-1时达到最大。在生理指标方面,低浓度铜离子(0.01 mg·L-1、0.03 mg·L-1)处理时,SPAD值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现升高趋势,高浓度铜离子(0.06 mg·L-1、0.1 mg·L-1)处理时,两者均呈现降低趋势,且在高浓度下随着铜胁迫处理的时间延长,SPAD值持续下降。粉葛幼苗中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随着铜离子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探明谷胱甘肽系统对镉引起的氧化损伤的防御作用,根据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woodiana)96 h镉的半致死浓度,设置5个染毒组(4.22、8.43、16.86、33.72、67.45 mg·L-1)和1个对照组,处理24、48、72、96 h分别测定鳃与肝脏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除48 h、4.22 mg·L-1处理组鳃中GSSG含量出现显著性升高(P0.05)外,GSH和GSSG含量均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性降低(P0.05,P0.01);随着时间的延长,GSH/GSSG比值在低浓度(4.22、8.43 mg·L-1)处理组先降后升,在高浓度(33.72、67.45 mg·L-1)处理组则逐渐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24 h鳃中GST活性呈梯度型降低(P0.01);在48、72、96 h GST活性整体呈升高趋势,且在低浓度组升高、高浓度组降低,呈现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P0.01)。鳃中GR活性在48 h、8.43 mg·L-1,72 h、67.45 mg·L-1和96 h、4.22 mg·L-1处理组出现显著性升高。随着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肝脏中GSH含量和GSH/GSSG比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性降低(P0.05,P0.01)。肝脏中GST活性整体呈升高趋势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24 h、4.22 mg·L-1处理组GST活性达到最高。同一时间,随着镉浓度的升高,肝脏中GST活性逐渐降低。肝脏中GR活性整体呈升高趋势且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P0.01),在72 h、4.22 mg·L-1处理组浓度达到最高。研究表明,肝脏中GSH含量的变化对镉引起的损伤反应灵敏且发挥了重要作用,GST解毒酶对镉的毒性反应灵敏,且肝脏较鳃的反应迅速。GSH含量、GST活性和肝脏分别可以作为环境监测的生化指标和靶器官。  相似文献   

16.
为了阐明贵州遵义松林Ni-Mo多金属矿区土壤Cr、Co污染状况及该矿区土壤和农作物Cr、Co健康风险,采用ICP-MS分析矿区土壤和农作物Cr、Co含量,分别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健康风险模型评价了矿区土壤和农作物Cr、Co污染程度和健康风险水平。结果表明:(1)矿区旱地土、水稻土和森林土Cr平均含量分别为138mg·kg~(-1)、97.8 mg·kg~(-1)和114 mg·kg~(-1),Co平均含量分别为26.3 mg·kg~(-1)、20.9 mg·kg~(-1)和23.3 mg·kg~(-1),3种类型土壤Cr、Co含量均高于相应元素的贵州省土壤背景值。(2)6种农作物样品中,粮食类和蔬菜类Cr平均含量分别为7.32mg·kg~(-1)和6.23 mg·kg~(-1),分别为国家食品限量标准(谷物类1.0 mg·kg~(-1),蔬菜类0.5 mg·kg~(-1))的7.3倍和12.5倍,Co平均含量分别为0.076 mg·kg~(-1)和0.266 mg·kg~(-1),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安全限值(0.48 mg·kg~(-1))。(3)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旱地土和森林土Cr污染程度主要为轻度污染,水稻土大部分样点未出现Cr污染。3种类型土壤Co污染程度主要为轻度污染,部分旱地土存在Cr、Co重污染。(4)健康风险模型评价结果表明,6种农作物中的Cr存在较高的非致癌风险,成人和儿童在3种暴露途径下Cr的总非致癌健康风险指数(HI)大于1(成人:2.18E+00;儿童:1.78E+00),存在一定非致癌风险,土壤Cr和Co的致癌健康风险指数(CR)和总致癌风险指数(TCR)均低于致癌风险阈值(1.0×10-6),致癌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凤尾蕨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景观植物凤尾蕨作为供试植物,研究其对土壤铅污染的修复效果,并通过分析凤尾蕨植物酶、土壤酶活性的变化,铅积累量的变化等探讨其可能的修复机理。结果表明:叶绿素、植物POD酶(过氧化物酶)、植物CAT酶(过氧化氢酶)一系列指标,在0~500 mg·L~(-1)时随着铅浓度的增加而上升,植物SOD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在铅胁迫下呈下降趋势,表明凤尾蕨具有一定的耐铅性能;凤尾蕨可以吸收高浓度Pb,其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铅积累量均随土壤铅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地下部铅最大富集量82.578 mg·kg~(-1)、地上部铅最大富集量16.153 mg·kg~(-1),且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其中地下部最大富集系数达10.819,表明凤尾蕨具有将土壤中重金属富集在植物体内的能力;在低浓度Pb(0~500mg·L~(-1))处理时,蔗糖酶、脲酶、磷酸酶三种酶活性相对于对照组有所增加,表明凤尾蕨根际微生物在低浓度铅污染情况下,可协同植株强化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四环素由于其低生物降解性和水溶性而在水环境中持续存在,对生态环境安全造成较高的潜在风险。为探讨水环境中残留的四环素与藻类的相互作用,以斜生四链藻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斜生四链藻对水中不同浓度四环素(0.5、1.0、1.5、2.5、4.0和6.0 mg·L-1)的胁迫响应及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各浓度四环素处理组均对斜生四链藻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达到了72.99%,四环素对斜生四链藻的半数效应质量浓度(96 h - EC50)和抑制效应为80%质量浓度(96 h - EC80)分别为2.46和6.9 mg·L-1。在相同浓度四环素胁迫下,斜生四链藻的光合色素含量和Fv/Fm值呈现出和斜生四链藻细胞密度变化相同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6.0 mg·L-1浓度处理组中斜生四链藻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96 h的抑制率分别是87.32%、66.91%和87.58%,Fv/Fm值降幅达到了77.4%。在低、中、高浓度四环素(0.5、1.5和6.0 mg·L-1)胁迫下暴露96 h,斜生四链藻的丙二醛(MDA)含量整体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作用,6.0 mg·L-1浓度处理组暴露96 h时,SOD活性为对照组的1.25倍,GSH含量为对照组的1.53倍。在斜生四链藻初始OD690值为0.15,四环素浓度为4.0 mg·L-1的条件下,48 h内斜生四链藻对四环素的去除率为90%,对照组的去除率为19%。研究结果为四环素对水体初级生产者的生态毒性提供了新资料,同时也为水体中残留四环素的生态修复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以南林‘895’杂交杨( Populus delotides × P. euramericana cv. ‘Nanlin895’)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CK、25、50、75和100 mmol·L-1 5种盐处理,研究盐胁迫对于‘895’杨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25 mmol·L-1盐处理可以促进‘895’杨的生长,100 mmol·L-1盐处理抑制了‘895’杨的生长。(2)盐处理增加了过氧化氢(H2O2)与丙二醛(MDA)含量,在100 mmol·L-1时处理20 d时最为显著。(3)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APX)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APX的峰值出现在25 mmol·L-1盐处理时,SOD、POD及CAT的峰值出现在50 mmol·L-1盐处理时。在100 mmol·L-1盐处理时,SOD、POD、CAT和APX活性显著低于对照。(4)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含量呈增加的趋势,100 mmol·L-1盐处理时,GR活性、As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谷胱甘肽(GSH)含量在1 d与10 d处理时随着盐浓度的上升而增加,20 d处理时,GSH含量在100 mmol·L-1盐处理较75 mmol·L-1盐处理微微下降。(5)根长、茎长和MDA、H2O2、GSH和AsA呈负相关关系;MDA、H2O2与SOD、CAT、APX呈负相关关系,与POD、GR呈正相关关系;SOD、CAT、APX3种酶互为正相关关系,POD与GR、SOD、CAT呈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低盐浓度(25 mmol·L-1)处理刺激了 ‘895’杨的生长,其通过提升抗氧化酶活性与抗氧化物质含量来维持活性氧平衡,避免受到毒害;高盐浓度(100 mmol·L-1)处理抑制了抗氧化酶与非酶抗氧化物质的作用,‘895’杂交杨受到了伤害;APX是 ‘895’杂交杨叶片内抵御膜脂过氧化最为关键的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