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1):226-227
基层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相比,资源相对不足,完善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更有效地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显得很有必要。通过梳理农村社区多元主体治理现状,针对主体治理观念、治理主体关系、有效参与不足等问题,从多元主体思想观念、协同治理结构与机制的角度为农村社区和谐有序的良性共治状态的达成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1):228-230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创新以来,如何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成为学界和实践关注的焦点。农村社区安全治理作为社会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中伴随着诸多问题和风险,这给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我们仍要看到,农村社区安全治理正经历了重大的"变迁",在变迁中孕育着新的治理模式。为了解决当前社区安全治理遇到的问题,必须建构新的农村社区安全治理机制,这包括构建多元主体联接协同安全治理机制、矛盾化解机制以及农村社区安全自治机制。  相似文献   

3.
农村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事关执政党根基的巩固、社会和谐稳定和农民切身利益。本文分析了打造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时代意义及逻辑内涵,提出打造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实践路径,即加强农村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创新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推进新时代我国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237-238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尤其在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方面,强调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为促进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提升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民的幸福感,从政策与理论两个层面探究社会组织在参与提供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研究依据,为相关研究提供学理支持。  相似文献   

5.
与城市环境治理相比,农村环境治理还处于相对滞后的地位。农村环境治理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作用,还需要农村社会中各种力量共同参与,尽快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多元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行动。本文主要利用文献研究法和观察法来进行研究写作,对P镇存在的三种治理模式:"乡政村治"治理模式、"新乡贤"治理模式、"网格化"治理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旨在研究如何结合各种治理力量,使农村环境治理实现最优化,以建设生态宜人的乡村环境。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农村社会救助贫困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解决在实践中存在的救助主体协同度低、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以后脱贫时代为背景,依托协同治理理论,并以SFIC模型为分析框架对农村社会救助多元主体协同治理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通过构建激励机制、催化机制、沟通机制和监督机制实现后脱贫时代农村社会救助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269-270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为"重效率,轻保护",农村环境保护形势尤为严峻。农村环境治理存在主体职能、价值理念、资源共享等碎片化现象,整体性治理正是解决地方政府治理社会实践中的碎片化问题而提出的新型治理模式。借此,本文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范式解决农村环境治理问题,构建农村环境治理主体多元共治、创新治理价值观念,建立农村环境治理综合长效机制、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农村环境治理格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社会管理走向多元主体治理模式的背景下,实现社会管理各系统的协同已成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协同治理理论切入,剖析农村社会治理现状,阐述协同治理将成为我国农村社会管理的必然选择.在实证分析衢州"三民工程"协同治理初步实践的基础上,从信任基础、主体培育、机制建设三个方面探讨农村社会协同治理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为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提供了发展空间。目前,部分农村社区已展开“微治理”的实践探索,其运行机制主要包括4个方面:党政部门牵引式凝聚合力、治理空间下沉式缩微规模、多元主体横向式协作行动和制度确权精准式满足需求。为完善农村社区“微治理”模式,本文探讨了农村社区“微治理”的改善路径,即培育“微组织”凝聚多元共治新合力、激活“微空间”激发基层阵地新活力、统筹“微资源”提升基层治理新效力、打造“微产业”重塑基层治理新动力。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是中国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的农村社会管理相比,既有显著的特色优势,也面临着诸多前所未有的困境。新型农村社区治理通过健全治理机制、倡导多元主体参与治理、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力度、引进优秀人才来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在美好乡村建设进程中,社会组织可作为协调者、沟通者、设计者,成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可持续的理性动员力量。在乡村治理新常态下,培育与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的优化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理顺农村治理主体关系,构建农村社会组织服务体系,搭建农村社区共享基金平台,组建农村社会组织孵化园,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丰富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激发农村社会资本存量,构筑积极和谐的多中心乡村治理格局,促进美好乡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2.
农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创新点在数字治理。以北京市部分农村社区的具体案例为研究对象,并结合浙江等省市的精密型疫情防控措施,提炼了应用风险放大框架进行数字治理的关键点,并建立了信息传播机制和放大反应机制的分析模型,最后从流程管理、设备开发、反馈渠道和科学研究四个方面提出农村社区数字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在城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城市社区特点又保留农村社区特征的"过渡型社区".失地农民、流动人口等"过渡型人群"共存于这一特殊的空间形态之下,产生了一系列治理难题.促进社区的有效治理,有赖于培育丰富的社会资本.传统强关系破碎、人口流动性提高、居民异质性增强和缺乏信息沟通桥都会影响"过渡型社区"社会资本的存量和质量,为此必须重构社区的社会资本.发掘和培育"过渡型社区"的社会资本,需要通过政府、社区组织、社区居民等多方的努力,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培养居民间的信任关系,提高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参与热情,增进失地农民和流动人口的互助合作,从而促进社区的善治,推动"过渡型社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基层民主治理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培育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民主治理的能力,对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参与式民主视角,探讨农村社会组织形成的三条路径:行政化路径、转型化路径、自主化路径,分析制约其发展的“四大不足”:公益性不足、自主性不足、新元素不足、参与度不足。从政府、农村社会组织、村民三个方面培育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民主治理的能力,建构“多主体”治理模式促进村民自治,以求实现农村社会善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乡村社会对我国时代改革进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现有的乡村治理机制显然跟不上乡村社会结构性变革的步伐,各种治理困境和挑战层出不穷。其在治理层面的主要表现是开放流动的乡村社会现状与封闭排他、僵化保守和过分依靠行政权力的传统乡村治理模式存在明显背离。因此,要想突破乡村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化解现有的治理困境,有序推动乡村社会的现代化改革,需要将乡村社会协同参与机制、农村经济合作治理模式、统筹城乡整体发展作为治理导向,构建乡村社会治理机制的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而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着力点。党的十九届四中会全面构建了推进社会治理的理路,提出要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基本原则,完善社会治理构架,推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构建这一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新时代对我国基层社会建设经验的坚持和创新。构建这一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就需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底,把党的初心使命践行到实处。坚持人民群众的自治与参与。基层社区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着力点,要以全面的功能性带动社区安全、有序和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走乡村善治之路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善治体现的是以治成善或善之治,是基于人的好生活而对治理秩序的美好愿景及其实践活动,因而它成为乡村社会秩序的目标与价值基础。随着国家意识的确立进而有了国家对乡村的整合,乡村善治实现了乡土善治到国家善政,再到现代社会的善治过渡,并在国家及现代化意义上不断获得新的诠释、演进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国家及现代化、公共利益及其多主体参与等方面的善治特征。国家现代化由此成为乡村善治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8.
环境问题已成为关切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问题,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环境发展问题而非环境保护问题,从认识本体论与社会本体论视角对环境发展困境进行梳理,环境发展困境源于主客体疏离。社区本质是主客体融合,为环境发展创造基础条件,提供动力源并引导环境发展。环境发展的社区治理制度分为两个层面,内涵层面包括社区治理主体、客体、过程、方式等要素,外延层面包括社区参与、社区促进、社区共享、社区监护等具体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社区志愿服务在基层治理过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凸显,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服务有助于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以湖北省黄石市D镇下辖的10个农村社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调查与分析发现,党员干部下沉社区能高质量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但还存在下沉力量不足、管理不够完善等不可忽视的问题,建议从监督管理、服务载体、志愿服务事项等方面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提升下沉党员参与农村社区治理的服务质效。  相似文献   

20.
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村居民社区建设需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社区建设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通过江苏省 13个县的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有无外出务工经历的两类农村居民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区治理、社区文化和社区环境建设等五个方面的需求状况。结果表明:有无外出务工经历的农村居民在社区建设需求上存在显著差异,有外出务工经历的农村居民对社区建设的总体需求明显高于无外出务工经历的农村居民 ,其对农村社区基础设施的需求度最高,对医疗卫生建设的需求度较高;不同地区有无外出务工经历的农村居民对社区建设的需求也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社区建设服务水平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