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普通昆虫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经验说明:课程思政建设首先需要确立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从校本资源、学科资源和社会资源中深入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围绕课程知识架构,对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进行一体化设计,重构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融合的教学内容;从修订教学育人大纲、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和课程思政实践育人平台等方面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实施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四协同”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等。下一步应聚焦课程思政教学考核评价,继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教育教学全过程育人、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决定了课程育人质量。分析了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结构,提出了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的四条对策建议:增强教师“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提升挖掘和融合“课程思政”育人要素的能力;优化育人方式方法;建立教师“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在“经济林栽培技术”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的课程体系建设及思政元素的发掘,是对林业类高职高专学生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的有益探索,同时结合本校特色,以期构建职业教育“林业课程思政”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基于小动物传染病学课程的内容和特点,阐述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和设计理念,挖掘蕴含在各章节中的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小动物传染病学”的教学中,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向同行,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效应,旨在为更好地开展小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都市果品生产”课程以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将课程思政目标融入到14个教学项目中,每个项目确定一个课程思政主题,每个单元教案设计1~2个思政元素教学点,实行课程思政和专业内容一体化设计。组建多元化教学团队,在教学中将思政元素和专业内容有机融合,利用学校、线上和田间三种课堂协同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充分利用课程、院系、企业和社会四种资源,探索出“一二三四”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都市果品生产”课程最终形成“耕耘树艺、春华秋实、红色工匠、使命担当”课程思政主题,探索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有效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三全”育人的主要途径。“植物化学保护学”是植物保护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承载着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概述了“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及其策略,即通过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水平、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等途径,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7.
尹晓峰  杨玲 《现代农业》2023,(2):109-112
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产品营销课程作为农业经济类学生的基础课程,承担着为乡村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实现乡村振兴培养优秀农产品营销人才的责任。为更好地发挥农产品营销课程的育人功能,应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实现课程教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本文分析了在高校开展农产品营销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结合农产品营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点,针对农产品营销思政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断优化课程目标,增强思政元素的渗透性”“充实丰富授课内容,扩大挖掘思政元素范围”“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升思政教学有效性”“提升教师思政教育水平,完成思政专业培养双目标”“设立多样教学评价考核,充分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等5个农产品营销课程思政教学主要改革措施,为实现农产品营销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探索农产品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新路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投身到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农业高职院校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以农业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核心课“蔬菜栽培”课程为例,通过确定学习目标、挖掘思政元素、开发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实践,将培植家国情怀、坚定专业自信、提升职业素养等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并提出组建课程团队、开发课程思政资源库和长期浸润等保障课程思政有效实施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将思政元素融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内容中,增强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对培养既具有国际视野又兼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国际贸易人才意义重大。从教学内容的融入、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实施、课程评价方式的创新等方面,探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实施的有效路径,以提升育人实效,并为财经商贸大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地,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简单的课程思政教育无法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要求,而心理化的课程思政则有“润物无声”的效果。本文通过剖析课程思政心理化建设的现有问题,提出了课程思政心理化的几个执行角度,为增进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增强课程思政教的德育特色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药学类专业课程设置存在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契合度较低、课程设置与职业能力之间存在差距等问题,中药学类专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根据《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可以"从调整课程目标,突出中药特色"打破''学科壁垒'',加强课程整合"打造实践平台,强化协同育人"对标''金课''建设,实现深度发展"4个方面入手,实现中药学类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并不是单独的一门课程,而是一种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模式。《园林设 计初步》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实现专业课程育人,在课程中以培养目标为导 向,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内容,从而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应用于2018 级园林专业,效果 显著。  相似文献   

13.
案例教学法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教学法体现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理念。文章从教学案例的选取原则和教学的实施这两个方面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并概括了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意义。案例的选择要有针对性、简约性、趣味性、现实性、开放与延展性并体现出思想政治课的特点;案例教学过程要体现出教育者的主导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体现出一定的美感。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果,锻炼学生的能力,深入思想深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能够实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进一步深化课程的教学改革,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基于河北农业大学的办学特色,分析了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条件保障,提出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一次爱校教育、一次法制教育、一次公益活动、一次社会调查和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这个主题,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实现教学过程工作化,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同步化,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强化高校思政课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对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增强认同整合和课程实效以及形塑大学生的“八观”具有重要意义。各种价值观的实现,面临认知偏差、互动共生关系等多重现实问题的威胁与挑战。在提升思政课政治引导功能的基础上,要实现与政治性相统一、相匹配乃至超前的学理支撑,需要建构多元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增强思政课的文化力量,强化“八观”形塑能力,提升思政课话语创新能力,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知和政治认同能力。  相似文献   

17.
实践教学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在分析"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课程专业定位、岗位需求与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构建了课程实践教学新体系;以强化学生技能、提升职业能力为目标,引入企业元素,探索和实践了"工作任务+团队合作+多元化考核"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实现了实践教学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对接。  相似文献   

18.
高校开展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是教学质量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采取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开展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是切实提高普通高校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根据英、汉两种语言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大体比例将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分为5种循序渐进的模式,每种模式的目标、实现条件、讲授方式和操作程序及教学效果评价各不相同。在教学实践中可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具体条件,选择相应的模式和讲授方法,并采用可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强调师生互动性的教学法及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以达到在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中既使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提高其专业英语水平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食用菌课程的教学效果,阐述了互联网技术在食用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从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课程创新教育思路,并提出交互式教学课件的开发、在线交互式教学、实时互动交流等课程创新教育途径,以期为同类专业课程的创新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