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福建柏地理种源苗期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永泰点对来自福建、湖南等 6省的 1 6个福建柏种源首次进行种源试验 .对 1年生苗期性状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 ,福建柏种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 :苗高、地径、一级侧枝数、地上部分干 (鲜 )重、地下部分干 (鲜 )重等性状在种源间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是受遗传因素制约 ;福建柏种源苗木生物量在各器官、地上和地下空间结构上的分配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初步筛选出福建龙岩、湖南道县、福建德化、福建仙游、贵州黎平和江西上犹等6个优良种源 ,其苗高、地径的平均遗传增益为 1 6.53%和 8.42 % ,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闽楠种源苗期生长性状地理变异及遗传参数估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采自江西、福建2省13 个闽楠种源的种子进行了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闽楠种子千粒重、室内发芽率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闽楠种源间苗高、地径、生物量有着极显著的生长差异,且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苗高和地径生长与纬度呈负相关.说明通过种源选择,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并初步筛选出江西龙南、福建王台、西芹等苗期生长较好的种源.闽楠苗高生长以7~9 月份为速生期,这时期的生长占年生长的55%以上.  相似文献   

3.
闽楠不同种源苗期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闽楠11个种源一年生实生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个种源的苗高生长节律均呈现出"慢-快-慢"的"S"型趋势,生长高峰期出现在5月和9月,个别种源的第2次生长高峰期出现在10月;地径生长则并未表现出典型的"S"型生长规律,地径的2次生长高峰期均比苗高晚1个月;各种源苗高、地径Logistic方程拟合精度高。采用有序聚类分析法,结合苗木的生长特性,闽楠11个种源苗高和地径生长均可划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4个阶段。苗高速生期净生长量占全年生长量的55%以上,地径速生期净生长量占全年生长量的34%~48%。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1个种源的苗高和地径存在显著差异。对各种源的苗高和地径进行聚类分析,可分成3类:第1类为速生种源,包括广西富川和广西资源;第2类为中生种源,包括贵州从江、贵州思南、湖北来凤、湖南祁阳、湖南永顺、江西崇义、江西井冈山、福建南平;第3类为慢生种源,如湖南沅陵种源。  相似文献   

4.
闽楠种子轻基质容器育苗及优良家系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无纺布轻基质育苗和优良家系选择试验,结果表明:容器规格和缓释肥施入量对闽楠苗期生长性状有显著的影响,而基质成分和配比对闽楠苗期生长影响不显著。不同处理对闽楠苗期生长影响显著,容器规格10cm、基质成分和配比以泥炭∶珍珠岩=7∶3、缓释肥施入量2.5kg.m-3时效果最佳,平均苗高和地径分别为26.2cm和3.02mm。闽楠不同家系间苗高、地径和分枝数等性状差异极显著,苗高和地径等生长性状受中等以上遗传控制。根据苗高和地径,从35个闽楠家系中综合选择出7个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5.
云杉种源苗期性状变异及种源选择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7年生云杉苗为试材,对17个种源的10个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并对种源间生长性状的变异、种源地理变异模式、种源区划和种源苗期选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径、苗高、当年高、一级侧枝数量、二级侧枝数量、最大侧根粗度、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地下部分生物量8个生长性状种源间差异极显著,重要的生长性状是苗当年高、苗高、地径和地上部分生物量;云杉苗期地径生长量与年降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一级侧枝数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与年降水量也呈显著负相关;依据种源间生长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把17个种源划分为4个种源区;根据10个生长性状的综合指数对参试的17个种源进行排序和苗期初步选择.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 Bunge)种子性状和苗期性状地理变异规律,并筛选出适合陕北地区生长的文冠果优良种源,对26个文冠果种源的7个种子性状、6个苗期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文冠果不同种源间的种子和苗期性状有显著差异(P0.05),种子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01%~29.79%,除种皮质量外其余性状重复力均达到90%以上;苗高、地径、保存率在种源间差异显著,苗期性状变异系数为17.57%~62.01%,苗高和地径的重复力达到80%以上。种子长、种子宽、种皮质量与海拔呈显著相关,无霜期与种皮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地径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根据苗期性状聚类分析,26个种源可分为3类,初选出适宜陕北地区生长的优良种源为内蒙奈曼、北京房山、内蒙科尔沁3个种源。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凹叶厚朴不同种源苗期性状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筛选出适合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育苗的凹叶厚朴优良种源.以21个种源的凹叶厚朴为研究对象,对其苗期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及相关性分析,并在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开展种源试验.结果表明:凹叶厚朴不同种源间的苗期性状除平均根径外,其它性状均有显著差异,苗期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67%~48.76%,除地径、总根长和平均根径外其余性状遗传力均达到90%以上;苗高与茎生物量、总生物量、平均根茎、叶总酚含量、茎总酚含量、全株总酚含量呈显著相关;地径与茎生物量、总根长、叶生物量、根生物量、总生物量呈显著相关;年降水量与地径、总根长、平均根径呈显著相关,平均根径与纬度、经度呈显著相关,年日照时数与苗期性状无显著相关性.利用多性状综合评定方法,初步筛选出适宜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生长的优良种源,即江西九江庐山、浙江杭州淳安、浙江丽水景宁、湖北黄冈蕲春、湖北恩施5个种源.  相似文献   

8.
红椿不同种源的苗期生长节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揭示红椿Toona ciliata 18个种源的苗期生长规律,为培育优质红椿苗木和选择优良种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红椿18个种源一年生苗木的苗高和地径进行定期观测,利用SPSS进行方差分析,获得遗传变异系数,并利用Logistic方程对苗高和地径进行曲线拟合,估算生长参数,分析苗高、地径与地理及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红椿苗期苗高和地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43.31%和36.25%;参试种源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地理变异以经度控制为主。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均呈现"慢-快-慢"的"S"型生长曲线模式;在观测期间,苗高与地径生长都出现2次高峰;不同种源红椿生长性状的Logistic方程拟合决定系数为0.971~0.998,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可将红椿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分为生长前期、速生期及生长后期3个阶段。参试红椿种源在各个时期的起始及持续时间存在差异。【结论】红椿苗高和地径遗传潜力大。不同种源生长性状的地理变异趋势明显,采种点由东到西苗高及地径生长变快。苗期生长节律存在显著差异。在速生期中,华中及华东地区种源苗高和地径快速生长持续时间较长,但生长量较小,并且年总生长量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苗期油松生长性状和生物量性状的测定与分析,初步评选出陕西省的油松优良种源和家系。【方法】采集陕西洛南、黄龙、太白、宁陕、黄陵和富县6个种源地的82株油松自由授粉优树种子,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容器育苗试验,测定各家系2年生油松实生苗的株高、地径、主根长、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和干质量及侧根数,对测定性状进行方差分析、遗传变异分析、遗传相关分析,并采用综合选择指数评选优良种源和家系。【结果】所测定的油松实生苗性状在种源内家系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同时除主根长外,其余7个性状在种源间的遗传差异也均达极显著水平;家系间油松实生苗的株高、地径、地上部干质量和鲜质量及地下部鲜质量和干质量两两间遗传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地上部和下部干质量、鲜质量4者间遗传相关系数≥0.813;家系间油松实生苗主根长和侧根数的遗传变异系数均较小,分别为7.976%和11.275%;家系间油松实生苗的地上部鲜质量与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与地下部干质量的相关遗传力均较大,分别为0.754和0.750,但是均小于其对应的家系遗传力,所以不适宜进行间接选择;运用综合指数选择法评选出17个油松优良家系,所选家系各性状值均明显优于82个家系各性状的平均值。【结论】洛南种源为陕西油松种子园建设的优选种源;选出了17个油松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0.
引种西伯利亚红松种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红松优良种源区内采集7个种源的种子,并于黑龙江省大海林林业局太平沟林场育苗、帽儿山实验林场进行造林。通过对各种源的苗高(幼树高)、地径与对照红松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各性状种源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7年生幼树高、地径的F值分别为12.59、4.13,各性状的遗传力均大于75%。根据幼树高、地径等性状多重比较结果,选出乌兰乌德为最佳种源,其幼树高、地径较生长量最低的后杭爱种源分别提高了44.95%、12.77%。苗高(幼树高)、地径与各个种源的地理气候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地理纬度对地径影响较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引种的种源范围内,西伯利亚红松的地径生长量随着纬度的增加呈现增大的趋势,影响这种变异的主要气候因子是温度和水分;生长季节内,7月份的均温、相对湿度、年降水、5—8月降水等与苗高(幼树高)、地径呈现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苗高(幼树高)、地径与种源的海拔高度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西伯利亚红松这种地理变异呈现为连续的冷—暖变异模式。  相似文献   

11.
青榨槭种源苗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对来自5个省的12个青榨槭种源首次进行种源试验。对1年生青榨槭苗期性状和生物量进行调查观测,通过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青榨槭苗期苗高、地径及组成生长量相关性状的种源间差异和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青榨槭种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在种源间具有极显著差异,并且苗木生物量在地上和地下部分结构上的分配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初步筛选出湖南茶陵、江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湖南新宁等3个苗期生长优良的种源。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源苦楝幼林试验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来自5个省的苦楝种源进行种源造林试验,并对4年生苦楝幼林期生长性状、地理分布规律及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苦楝幼林的树高、胸径、材积与纬度呈负相关,而与经度的相关性呈一定的正相关。同时降水量和气温是影响苦楝生长的主要因子。各种源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基本上为干>根>枝>叶。苦楝种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其树高、胸径、冠幅的变异系数为35.29%、36.89%、45.75%;初步筛选出来自江西南昌的种源,其树高、胸径、冠幅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3.2%、15.8%和17.3%,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以东北和华北地区5个种源的小叶杨为材料,分别对17个表型及生理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小叶杨各性状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均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平均表型分化系数(VST)为47.11%,种源内变异大于种源间变异;小叶杨群体各性状变异呈梯度变化规律,高海拔的种源表现为苗高、叶大,而低海拔的种源表现则相反;利用种源间欧氏距离进行UPGMA聚类,结果显示,5个小叶杨种源可以划分为3类。研究结果将为天然小叶杨遗传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欧建德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754-6756
为提高林下闽楠更新层营建成效,在福建明溪进行采伐林隙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采伐林隙对更新层闽楠的树高、地径、冠幅和高径比有着显著性以上的影响。在促进更新层闽楠生长方面,带状间伐林隙更新效果最好,均匀间伐林隙更新次之,直接套种最差。不同施肥处理对更新层闽楠的树高、地径、冠幅和高径比有着显著性以上的影响。在促进更新层闽楠生长方面,带肥造林最好,追肥次之,不施肥(空白对照)最差。研究表明选择带状间伐林隙更新,采用大容器苗造林和带肥造林是林下闽楠更新层培育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对云南省内的藏柏8个种源36个家系开展自由授粉子代测定,结果表明,地径、树高和冠幅在种源和家系水平上均存在一定的变异,3个性状在种源和家系间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地径、树高和冠幅种源遗传力分别为0.82、0.62和0.84,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76、0.76和0.77,地径、树高和冠幅在种源和家系水平上受强度遗传控制。选择出2个优良种源,地径、树高、冠幅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1.36%、5.78%和10.1%;选择出4个优良家系,地径、树高和冠幅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6.23%、16.22%和17.46%。  相似文献   

16.
山西华北落叶松地理种源苗期生长与性状变异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华北落叶松山西省全分布区内25个地理种源的种子性状及其在三个试点的苗期生长量进行了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秩次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种子千粒重、种子宽、发芽率和发芽势以及幼苗场圃发芽速度、脱壳速度及场圃发芽率均存在着显著差异;种源间一年生和二年生苗木生长量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同时,多点方差分析表明:种源间一年生、二年生苗高生长均存在着显著差异,而且种源×立地(地点间)交互作用差异亦极显著;进行多重比较筛选出了五个优良种源(6#-五台山、7#-山丛林、10#-秋千沟、20#-阳圪台、22#孝文山)和四个较差种源(3#-伯强、9#-轩岗、12#-马家庄、16#-怀道)。相关分析表明:种子的饱满程度直接影响到苗木生长,种子宽度愈宽、种子愈饱满,苗木生长量也越大。进一步剖析产地的生态因子,其水热条件越好,苗木生长越好。此外,还对二年苗期苗木的生长进行了秩次相关分析,均存在有一定的相关性,三试点一年生苗高秩次变化不太剧烈,而二年生苗高秩次变化十分剧烈;同一种源各试点不同试验年份比较分析也有一定变化,必然造成了明显的种源×立地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7.
闽楠优树子代苗期生长表现(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闽楠优树子代苗期生长表现。[方法]以湖南省17个闽楠优树子代一年生苗为研究对象,在湖南省永州市金洞林场进行育苗试验,对苗期生长指标进行调查,并对苗高、地径等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20%的入选率,筛选出了苗期生长相对较快的闽楠家系3个:PB17、PB9、PB12。入选3个闽楠家系平均苗高为36.52 cm,比本次参试的17个家系平均苗高(31.45 cm)高16.1%,3个闽楠优良家系平均地径为2.6 mm,比本次参试的17个家系平均地径(2.3 mm)高13.0%。[结果]家系间苗高、地径等性状均达极显著差异,说明闽楠半同胞家系间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具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