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甘蓝型常规油菜镇油7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下一穴双苗栽培方式对其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以明确镇油7号最佳产量水平下的最适种植密度水平和栽培方式。结果表明:最适种植密度18万株/hm2时,镇油7号一穴双苗栽培方式比对照一穴一苗栽培方式可获得更高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2种不同栽培方式下,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单株角果数、千粒重呈下降趋势;每角粒数与种植密度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适宜机械化栽培管理的矮秆糯高粱在单位面积内的合理配置方式,明确同一适宜密度下,不同田间配置方式对辽粘6号单株光合效率、单株干物质积累和群体产量的影响,为矮秆糯高粱生产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适于机械化种植矮秆糯高粱辽粘6号为试材,研究在12万株·hm~(-2)密度下二比空、一穴双株、交错种植和常规种植方式(CK)对其株高、柄伸长、叶面积指数、光合参数、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的影响。[结果]交错种植配置方式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最大,一穴双株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最小;交错种植的单株光合作用强于其它配置方式的单株,一穴双株配置方式下单株光合作用受抑制明显。交错种植方式的生物产量最大为24 096. 2 kg·hm~(-2),其籽粒产量最高为8 915. 6kg·hm~(-2),收获指数也最大(0. 37);其次是二比空配置方式,生物产量为23 824. 4 kg·hm~(-2),籽粒产量8 915. 6 kg·hm~(-2),收获指数为0. 36;再次是常规种植方式(CK),一穴双株配置方式最低,生物产量为23 638. 8 kg·hm~(-2),籽粒产量8 037. 2 kg·hm~(-2),收获指数为0. 36。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密度相同情况下,交错种植的穗粒重、千粒重最高,其次是二比空,再次是常规种植方式,最低的是一穴双株配置方式。[结论]辽粘6号在种植密度为12万株·hm~(-2)时,首选交错种植配置方式,其次选用二比空配置方式,这2种配置方式构建了比较合理的群体光合结构,它们比常规配置方式具有更高的光合效能利用率,产出了较高的籽粒产量,同时得出了较高的收获指数。  相似文献   

3.
以甘蓝型常规油菜镇油7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下一穴双苗栽培方式对其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以明确镇油7号最佳产量水平下的最适种植密度水平和栽培方式。结果表明:最适种植密度18万株/hm2时,镇油7号一穴双苗栽培方式比对照一穴一苗栽培方式可获得更高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2种不同栽培方式下,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单株角果数、千粒重呈下降趋势;每角粒数与种植密度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秋马铃薯产量,降低种薯成本,以华薯1号、兴佳2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秋马铃薯的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2个马铃薯品种的茎粗、SPAD值、主茎数、产量和单株结薯数影响显著,对块茎品质影响不显著;其中,茎粗和SPAD值随种植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株高和主茎数随种植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不同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不同,华薯1号种植密度为41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为1947.98 kg/667m2,而兴佳2号的种植密度为51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为1537.52 kg/667m2.  相似文献   

5.
种植密度及留苗方式对郑单958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玉米(Zea mays L.)郑单958进行4种密度和3种留苗方式的组合试验,探讨其最佳种植密度及留苗方式.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及不同留苗方式间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郑单958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5万~9.0万株/hm2;每穴单株三角留苗方式产量最高.郑单958在豫北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和留苗方式组合是:密度9.0万株/hm2和每穴单株三角留苗,单产为9 750.49 kg/hm2.  相似文献   

6.
适宜的种植密度有助于发挥高粱品种的增产潜力。为了确定中晚熟矮秆高粱新品种在旱地的合理种植密度,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种植密度(7.5~15万株/hm2)对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茎粗呈减小趋势,而株高、单株叶面积和可见叶片数无显著变化;种植密度对产量性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千粒重和单穗重,两者与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且两者对产量影响有较高的协调性。在中晚熟旱地高粱种植区,通过增加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种植密度为15万株/hm2时其籽粒产量最大。该项研究为旱地春播中晚熟矮秆高粱增加种植密度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植密度对红花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红花在新疆主产区塔城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优化当地配套栽培技术。【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红花株高、单株有效果球数、每果球粒数等主要农艺性状以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单株有效果球数呈降低趋势;每果球粒数、千粒重在种植密度为2.1×104株/667m2时最大;红花籽粒产量与千粒重达极显著正相关与每果球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种植密度与单株有效果球数达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株产量达显著负相关;不同种植密度,产量差异显著。【结论】在新疆塔城地区,红花适宜种植密度为1.8×104~2.1×104株/667m2。  相似文献   

8.
为合理的种植密度可构建良好的群体结构,优化群体光合生理功能,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充分发挥高粱品种的增产潜力。以酿造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晋杂23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4.5万株/hm2、7.5万株/hm2、10.5万株/hm2和13.5万株/hm2)对高粱生长、群体光合生理指标、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高粱株高相应增高,而茎粗相应变细;高粱的叶面积指数(LAI)、群体光合势(LAD)和总光合势呈显著性增加,而透光率、群体净同化率(NAR)、群体生长率(CGR)呈现递减的趋势;高粱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呈现递减的趋势,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性增加。在4.5万株/hm2~10.5万株/hm2密度范围内,籽粒产量随密度增加呈显著性增加,其中密度在10.5万株/hm2的籽粒产量比4.5万株/hm2增产13.8%。随着密度增加,单位面积穗数相应增加,穗粒数相应减少,千粒重没有显著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种植密度与LAI、LAD、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呈显著性正相关,而与透光率、NAR和CGR呈显著性负相关。本研究表明,种植密度对高粱群体生理指标、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有显著的影响。酿造高粱‘晋杂23号’的种植密度以10.5万株/hm2为宜,在高粱生产中可形成良好的群体结构,协调群体与个体的生长,优化群体光合生理功能,使生物产量与籽粒产量都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曹雄 《农学学报》2015,5(9):12-16
为了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高粱成穗数、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确定酿造高粱品种在旱地的合理种植密度,以酿造高粱‘晋杂23号’为试验材料,在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试验田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6.00万株/hm2、8.25万株/hm2、10.50万株/hm2、12.75万株/hm2、15.00万株/hm2)对高粱生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成穗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高粱株高、茎粗、穗长、最大叶面积、穗粒重、千粒重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在6.00万株/hm2~10.50万株/hm2的密度范围内,籽粒产量随密度增加呈大幅度增加;当密度超过10.50万株/hm2时,籽粒产量趋于平稳。回归分析表明,高粱种植密度与成穗数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26866.222+0.555x。综合分析,酿造高粱‘晋杂23号’的种植密度以10.50万株/hm2为宜。该研究为酿造高粱在该地区种植获得高产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选择适宜引黄高扬程灌区耐密植玉米品种的基础上,研究减穴增株种植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海拔1500~1800m的引黄高扬程灌区,在相同肥水管理条件下,玉米宽窄行、减穴增株种植,每穴播种2~4株,较常规等行距、单株种植,平均增产1185~3930kg/hm2,增产率7.4~24.8%。一穴2株种植,种植密度为88050株/hm2时,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中穗粒数、百粒重达最高为580.7粒、36.3g;一穴4株种植,种植密度为106200株/hm2时,产量达最高为19848kg/hm2,增产率24.8%。改进种植方式,提高种植密度,采用减穴增株种植技术,对提高玉米产量,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和不同施肥方案对陕西略阳地区雪莲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其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设计4种密度试验和肥料试验方案,统计分析不同处理下的雪莲果田间性状和产量,测定主要成分含量。结果表明,800株/667m2的条件下生长的雪莲果单株产量、平均每个块根质量和还原糖含量最高,折合产量(kg/667m2)和低聚果糖的含量仅比最高者低9.68%和3.25%。在农家肥2 000kg/667m2的条件下,雪莲果的单株产量、折合产量(kg/667m2)和平均单果质量最大。低聚果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占块根干质量的53.66%和17.00%,在各处理的结果中排第2位。综合考虑,略阳地区雪莲果栽培的最佳密度是800株/667m2,最佳的施肥方案是农家肥2 000kg/667m2。  相似文献   

12.
种植密度对籽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籽瓜品种SWBB-01与全程化机械作业相配套的最佳密度。【方法】采用每穴单株、单双株及双株间隔的密度方式,密度分别为2 778、3 704和5 556株/667 m2,进行三个密度水平三次重复的小区试验。【结果】在出苗后42 d(盛花期)叶面积指数均达到最大值,其中高密度(5 556株/667 m2)的叶面积指数上升速度快。进入膨大期后各处理叶面积指数逐渐下降,而高密度(5 556株/667 m2)的叶面积指数是下降速度最快的。干物质积累以3 704株/667 m2处理取得最大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产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是密度超过3 704株/667 m2后,产量则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结论】在新疆籽瓜机械化播种地区SWBB-01的适宜栽培密度为3 704株/667 m2,此密度下可以取得较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密度下新葵18号的干物质积累、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产量和含油率,分析种植密度对新葵18号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调查不同种植密度下新葵18号的生长数据,计算不同处理的干物质积累、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并测定含油率。【结果】种植密度对新葵18号的生长发育有着显著影响,低密度处理(4 000株/667 m2)的单株叶面积较高,高密度处理(5 500株/667 m2)的叶面积指数较高,产量、含油率和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方面以处理5 000株/667 m2的值最高。产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是密度超过5 000株/667 m2后,产量则表现出减少的趋势。【结论】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调节新葵18号个体发育,最大发挥群体效应,在新疆5 000株/667 m2是新葵18号的适宜种植密度,可以取得较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品种先玉335(XY335)、郑单958(ZD958)、MC278三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干物质积累及经济性状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不同玉米品种的单株生物产量、穗长、穗粒数、穗粒重随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单株叶片的干重积累最佳密度为3000-4000株/667m25000-6000株/667m2产最高且MC278表现较优。  相似文献   

15.
进行马铃薯不同种植密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每667 m2种植5 500株的产量最高,达2 291.2 kg。马铃薯产量与种植密度呈极显著的抛物线型关系,生产上以每667 m2种植5 000株为宜。  相似文献   

16.
移栽密度和方式对油菜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密度和栽培方式对油菜产量、品质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移栽9 000株.亩-11穴2株处理的单位面积群体产量最高,达到245.93 kg.亩-1,产量较对照5 000 kg.亩-1增加了55.6%;籽粒含油量也最高,达到41.87%。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重量呈下降趋势,而单位面积群体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群体干物质重量以及品质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豫单998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给玉米新品种豫单998在生产上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提供理论依据,对不同种植密度下豫单998群体指标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间单株叶面积,叶、茎干物质积累差异不显著;不同密度处理叶片光合速率均呈下降趋势,且呈显著差异;5 000株/667m2产量最高(786.6 kg/667m2),豫单998群体调控能力强,是耐密型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萝卜新品种'金玉3号'的适宜种植密度,进行不同密度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单畦双行种植以株距20 cm和25 cm为宜,每667 m2种植4800~6000穴,胡萝卜商品性状较优,每667 m2产量可达2661~2835 kg.  相似文献   

19.
不同播种密度对脱毒马铃薯费乌瑞它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脱毒马铃薯费乌瑞它不同播种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所设种植密度间差异呈极显著水平;以播5 500株/667m2产量最高,为2 090.0 kg/667m2;最佳密度为5 000~6 000株/667m2,群体生长较合理。建议在余庆县大面积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